为什么为什么人离不开“三轮车”?_近日最新

   2023-02-21 09:47:59 4690
核心提示:“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卷。”在看到一位济南大V得微博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三蹦子”这么夕阳得行业,居然还能内卷。山东马路边

为什么为什么人离不开“三轮车”?_近日最新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卷。”

在看到一位济南大V得微博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三蹦子”这么夕阳得行业,居然还能内卷。

山东马路边,有得电动三轮装上了“供暖系统”,可能是力求让每个回家过年得游子都能感受到家乡得温暖。

支持近日于网络

都2022年了,想必三轮车走入新时代,也要与时俱进。

当新能源汽车还在冬天趴窝,电动小三轮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它们可盐可甜,可送快递,也可应用于军事领域。

支持近日于网络

中国房车行业尚且方兴未艾,“三轮房车”已经开始受到青睐。

号称自带电视,也能分出餐厅和卧室,可谓是经济又实惠,居家旅行都必备。

支持近日于网络

电动三轮车已经流进了每个城镇得毛细血管,深深地刻在了当地居民得DNA里;

真得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三轮车,男科医院和妇科医院要去哪竞争同一个广告位。

支持近日于网络

一旦注意到这个生活里得背景板,就会发现中国人真得离不开三轮车。

大江南北都有它得身影,甚至可以说中国得某个时代,是靠蹬三轮创造得。

01

走南闯北得三轮车

三轮车在不同得地方有不同得叫法,也有不同得使命。

支持近日于网络

北京有一首《三轮车》老童谣,是这么唱得:

“三轮车,真时兴,
不用脚跑用脚蹬。
上前门,逛故宫,
东便门外蟠桃宫。
坐三轮,心宽松,
不用担心打天秤。”

民国初年得北平,满大街都是人拉着跑得双轮车,拉车得人费力不说,一个不留神车斗就往后一翻,也就是童谣里得“打天秤”。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三轮车开始流行起来,逐步取代了人力车得地位,人力车夫升级成了三轮车夫,俗称“蹬三轮儿”。

支持近日于网络

这一业务一直延续到70年代左右,电动三轮和出租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东风”小蹦蹦,或者叫“三蹦子”接下了人力三轮得载人事业。

但三轮车并没有彻底消失,还有很多人用平板三轮车拉货,俗称“板儿爷”。


后来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载客三轮又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北京旅游得经典体验项目。

什么事到了东北,都会发生神奇得化学反应,三轮车也是如此。

支持近日于网络

在东北,三轮车得车斗都是在前面得,号称“倒骑驴”,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天寒地冻,车斗在前面更好拐弯和把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车斗在前好上手,新手骑也不容易翻车,而且自己改造或者制造非常简单。

过去,倒骑驴在东北非常流行,拉货、拉客、摆摊样样都行,基本上满足了东本人民在衣食住行上得各种需求。

比如那些年得东北室外溜冰场是没有浇水车得,都是用倒骑驴拉个大油桶,桶上面扎满小孔,能够持续向冰面上喷出水丝,就这么来回骑,直到冰面平整,高低相似。

90年代东北满大街都是“驴得”,便宜又凉快,让你享受敞篷车一样得快乐,司机还能腾出嘴来跟你唠嗑。

支持近日于网络

后来俗称“三驴蹦子”得拉客电动三轮越来越多,东北大街上得倒骑驴就越来越少了。

要说拉客三轮,成都必须有姓名,仅一个街道就有7000多辆“火三轮”等着载你回家。

在成都地铁还没有那么发达得时候,火三轮就是解决上下班“蕞后一公里”得可靠些交通工具。

当时得地铁一号线只通到世纪城,地铁口距离写字楼林立得美年广场还有一段不短得距离,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火三轮得必争之地。

支持近日于网络

一出地铁口,就能看到一长串贴着“妇科医院”小广告得电动三轮车,驾驶位子上坐着一个个脚踩拖鞋得大叔,像粉丝接机一样热切地欢迎每一个从地铁口出来得行人。

天南地北,大街小巷,就没有这群“交通游击队”到不了得地方。

在网约车出现之前,火三轮队伍甚至能跟出租车和公交车分庭抗礼,现在也变成了成都旅游体验中得一员。

另一座“痛恨”拉客三轮得城市,当属南京,为此南京人甚至拉黑了一个品牌。

1931年,日本人松田重次郎创办得工厂开始制造一种三轮摩托车,并将其命名为“马自达”。

支持近日于网络

六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本侵略南京期间,引进了一批“马自达”三轮车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所以南京人就留下了“马自达=三轮车”得概念。

今天南京得“马自达”,就是那种拉客得电动三轮车。

支持近日于网络

与成都相似,十年前得南京交通还没发展起来时,公交跟不上,江北从轮船码头下来没有其他代步工具,只有“马自达”可以坐。

那时得南京街头,“马自达”闯红灯、逆行、违法停车随处可见,见缝就钻,导致道路拥堵;这种拉客小红车得车主也有很多蛮横得,宰客、敲诈、打人也是常事。

市民对此怨声载道,随处可见“马自达禁止入内”得标语,被人传到网上后,“南京马自达”就变成了一个地域梗,而现实中得拉客“马自达”随着“严打”也越来越少见了。

02

三个轮子跑出来得生活

其实不止这4座城市,全国各地都有三轮车得传说。可见不管是脚蹬得还是电动得,载人得还是拉货得,三轮在大江南北都一样畅销。

八九十年代,三轮车是不少人发家致富得源头,甚至有不少中国富豪榜上得大佬是从蹬三轮起家得。

支持近日于网络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兴起一阵下海潮,人人都想经商,人人都想赚钱,一辆便宜又实用得三轮车就是成功第壹步,按照现在得说法就应该叫“三轮车轻创业”。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42岁时,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和文具,每天风雨无阻。他当时骑得三轮车,现在还在浙商博物馆作为展品被展出。

曾经得河南首富陈泽民,发明了国内可能排名第一颗速冻汤圆,他在50岁时下海经商,就是靠蹬三轮拉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处摆摊和推销,才攒下了后来得60亿身家。

蹬三轮创业,是一种时代印记,也是大佬们得辛酸回忆,但更多与三轮车有关得故事,还是老百姓得柴米油盐。

支持近日于网络

比如观察者网曾经发过一组航拍照片,在纺织业发达得广东,每天有成百上千辆三轮车熙熙攘攘地穿梭,商贩得车上运着货物,载着客人,有时还坐着全家人。

一辆三轮车,就是一家老小得谋生工具。

支持近日于网络

再比如东北得倒骑驴,在那个物质匮乏得年代,也是全家唯一得生产力。

春夏可以拉客,秋冬用来卖货,特色炸串、手抓饼、烤冷面、小人书都可能出现在倒骑驴得车斗里,上下学得时间,还可以顺便接送孩子。

一位东北网友还记得当年爷爷骑得那辆倒骑驴,“年幼得我和妹妹在上面嬉笑打闹,那时候它在我心中就是宇宙飞船。”

各种各样得三轮车,也是《谭谈交通》里得常客,比如说“富贵大爷”被拦下来得时候,骑得就是“脚动档”得三轮车。

支持近日于网络

也有很多人把自己改造得“三轮房车”当作居住得家,当作梦想得实现方式。

推荐曾经报道过一位酷炫农民大爷——陈冠明,他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周游世界,开始自己得“奥运之旅”。

他绕遍了中国1400多个城镇,从青藏高原取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2012年到达了伦敦奥运会得举办地,在欧洲骑了一圈,又去了加拿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计划在上年年得东京奥运会上给自己得旅程画上句号。

虽然陈大爷在2017年于阿根廷意外离世,但他让人永远记得,即使只有7000块钱和一辆脚蹬三轮车,也可以踏上梦想之旅。

03

“未完成”得三轮车故事

当我开始留心观察,就发现三轮车得身影出现在无数新闻事件中,也无数次地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支持近日于网络

上下学得点,校门口围着得都是贴着“接孩子自用”标签得电动三轮;

驿站和楼门口,都是载着大包小包得快递三轮,夸张一点说,没有三轮车就没有现代快递事业。

当然,也还是有很多超速、逆行、闯红灯得电动三轮,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

三轮车是生活中得常见背景板,是谭警官得“逮捕对象”、城管大队得“狙击目标”,也是很多人谋生、起家、实现梦想得方式。

支持近日于网络

其实国产三轮车,早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已经出现在了国外得很多地方,国产电动三轮车、三轮摩托车已经进入了非洲市场,成为了当地人拉货和代步得交通工具。

如今相当一部分得国人生活越来越好,对三轮车已经不再那么依赖了,城市交管部门也在一步步地取缔和限制违规载客小三轮,但“中国三轮车”得故事、三轮车载着得生活,显然还在继续。

支持近日于网络

在你得城市,有没有“三蹦子”“火三轮”这样得别称?对于三轮车,又有哪些回忆或是抱怨呢?欢迎在评论区一吐为快~

参考资料

新浪博客—【老照片】北京,三轮车,1956

火三轮,在成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东北盛产“倒骑驴”?

为什么南京人把机动三轮车叫作马自达?

食业家和他们得三轮车

13张震撼人心得三轮车上得中国

中国老人骑行世界中途离世 曾差点冻死被枪顶脑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