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设计与装饰的是与非

   2023-02-26 11:40:44 9100
核心提示:在世界设计潮流中,设计和装饰紧密联系,渊源变化。随着工业机械文明的推进,设计和装饰由不分彼此到逐渐分离,辐射出现代工业文

陶瓷设计与装饰的是与非

在世界设计潮流中,设计和装饰紧密联系,渊源变化。随着工业机械文明的推进,设计和装饰由不分彼此到逐渐分离,辐射出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极简的功能追求。而在中国设计界,学习世界建筑潮流的同时,美术师或建筑师出身的室内设计师形成中国特色———强调装饰性,设计与装饰的分分合合最终在中国融为一体。

面对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建筑群体,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应该提升哪些?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补充哪些?建筑设计师蒋涤非将带领我们追溯世界建筑史上设计与装饰的渊源与变化,通过一线项目负责中的实例解读,为大家在设计和装饰的实际工作中,提供些许启示。

世界潮流中设计与装饰的渊源变化

第一阶段 设计与装饰不分彼此

设计与装饰最初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的。最初的很多建筑,如雅典卫城和它的雕塑,罗马斗兽场和空间内的柱饰与柱头,万神庙穹顶的细节构造与整体完整空间设计等等。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最早都是由雕像家在做,不同的装饰作为结构性的构建和整体设计融合为一,形成一个完整设计的空间。装饰不仅呈现出艺术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结构构建的功能性作用。

再到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装饰性越来越强,融合得更加完美。巴黎圣母院入口雕刻着大量精美装饰,这些装饰是设计的核心要素,通过这样一些千百年来雕出来的装饰,形成这些建筑规划和细节,打造出千百年打磨出来的装饰痕迹,成为建筑的核心要素。精致的构造,建筑师丰沛的情感,形成装饰与设计相结合,塑造出带有宗教氛围的建筑空间。

试想,如果这样的古典建筑缺乏了装饰的构建,那它们就不是独特的,就是不完整的。因此,这时候的设计与装饰互为表里,不分彼此。

西班牙的圣家族大教堂,建造了900多年,哥特式建筑呈现的装饰性更加明显。那是个非常崇尚精神和装饰与设计的时代,越是有精神性的时代,装饰越丰富。因为装饰是表达我们内心思考和向往的思想与情结的体现。那个时代在没有很好的设备与科技的状态下,一代代设计师和工人,打磨、装饰着对宗教的崇奉情感,把这样一个建筑物,装饰与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产生巨大的空间震撼感。这些设计装饰的完美融合,是快餐时代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在那个时代没有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的分别,他们是三位一体,所以那个时候是完美时代。文艺复兴想回到古典时代,就是因为那个时代它的精神性、物质性结合得非常好。

第二阶段 设计开始去形式、轻装饰

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设计与装饰开始分道扬镳,各自都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强调表达本身的一些特点。

20年代到50年代,是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和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运动时期。

新工艺美术强调装饰,将装饰作为一个独特的表达形式,剥离于具体建筑的设计展现出来。将古典装饰的细节图案,包括栏杆花草等丰富细节题材,运用现代机器技术制作形成大批量的装饰构件,大大扩建了装饰构件的内涵。此时的装饰比古典时期更加多元化和飘逸,但是也显现出机械复制化的特点。新工艺美术运动总的来说就是走向新的装饰性。

与此同时,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兴起。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工人主义,房屋和厂房的设计十分简洁,该主义认为装饰是一种伪装和虚伪,是一种犯罪,呈现出“去”装饰化的要求。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时期,代表的学派是芝加哥建筑学派,他们强调“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中主义的羁绊,要求建筑回到功能的本体,强调房屋的设计是对我们基本功能的满足,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这就诞生了工业设计专业和近代许多设计流派汇集的德国魏玛鲍豪斯建筑学校。这个学校在成立伊始就树立了以设计与技术作为支撑的发展和设计路径,学校强调设计与技术为基础,强调功能。受其影响,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呈现出功能主义特征。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勒·柯布西耶在名作《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了著名学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强调的是房子的设计对我们基本功能的满足。德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著名风格论断,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师设计都是非常简约的,在形式上提倡非装修的简单几何造型。他们推崇“上帝在细节中”,认为一切表达的情感和精神的价值都应该在细节中间来呈现。总体来看,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回归居住功能,设计普遍十分简洁,去形式、轻装饰的态势比较明显。

第三阶段 强调设计,拒绝附加装饰

发展到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风格比较多元化,比较复杂,追求时尚与潮流,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在设计和装饰方面,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极其简约,注重装饰和实际完美融合,强调设计,拒绝一切附加的装饰。代表性的建筑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等。

有位女医生设计的全玻璃住宅,全部透明。她在其中为她的客户安排生活和工作。像这样的建筑完全只有设计,拒绝一切附加的装饰,极其的简约。包括我们看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也是非常简洁的,把建筑设计和装饰完美地合为一体,包括材料的把握都拿捏得非常好。还有几个后现代的设计师设计的后现代建筑,我个人觉得比较矫情。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文丘里,设计的住宅建筑等,正好跟中国的传统复古结合起来了。做些装饰构件,那么这个装饰与建筑之间形成了某种结合,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包括全世界也就兴起了20年,然后又回到了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非常注意工艺技术的表达。尽管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缤彩纷呈,是个非常多元化的时期。但是,都非常注意工艺技术的表达,尤其大量使用钢制构件,将玻璃、瓷砖等新工艺,以及钢制艺制品、陶艺制品、硅藻泥环保产品等综合运用于室内。包括怎么刻画玻璃表达透明感,怎么表达钢材的钢性、力量、节奏感。钢与玻璃成为现代主义的核心材料,核心手段,比如密斯凡德罗就是个非常伟大的钢与玻璃的设计艺术家。

中国建筑融合中的设计与装饰何去何从?

中国的设计与装饰交融性强

上世纪,国际建筑风格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中,呈现出缤彩纷呈、风格多元的艺术特色,设计与装饰逐渐分离。对于中国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设计师深受美院影响发展起来,包括中央美院、中央工艺、广美、天津美院、四川美院等全国著名的美术学院。中国设计师的美术基础非常强大,这为国内的装饰奠定了美术基础,也促成我国设计师形成了与国外不同的特色———设计师强调的是装饰性。在中国,设计和装饰具有交融的特点。 去年湖南省室内设计大会上,建筑学的学生多年后活跃在室内设计师中间,说明尽管设计与装饰在国际视野中分分合合,纷纷扰扰。但是在中国最终是融为一体的。那么,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应该提升哪些方面?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补充哪些?

在建筑艺术界,设计的元素和装饰的构件在很多地方、许多方面都融合得非常好。以株洲博物馆的新馆为例,就很具有装饰性和设计感。用玻璃与钢材做成的这个亭子,就很精美,它的设计与装饰完全交融在一起,在上面的尺度上进行交融,这体现的功力很深厚。包括用铝隔窗,做成仿木头的,采光的这些细节跟空间的表达,它的这种装饰在三维像素里的存在,都使得这种装饰和设计风格完全融为了一体。此外,日本美术馆就通过钢与玻璃,将它要表达的东方情节在这些室内空间中表达出来了。跟别的建筑相比,它的装饰性和设计感,确实融合得最好。

融合必须把握好材料的性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