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造就了一批人才。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程志光,就是企业自己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多年来致力于电磁热场研究,在电工理论、电工材料模拟、电磁场和电磁兼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领军人才张喜乐,也是从企业土生土长的高层次人才代表。近年来,他和他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80余种,获专利近百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为我国的电力事业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
事业聚集了一批人才。快速发展的天威集团,已形成了覆盖国内外的“十园区一基地”战略布局。企业在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热工研究所”、“电工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所,建立了光伏技术研究中心、风电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与德国于利希中心能源研究院合作成立了研发检测中心。2010年企业进驻北京国家“未来科技城”,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天威集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0多人,高技能人才1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多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8人。
政策吸引了一批人才。“先造就人才,再成就企业”,是天威集团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厚待遇,促成麦耀华、黄跃龙加盟天威集团。2009年,两位博士入选首批国家“千人计划”,2011年,又被授予国家特聘专家荣誉称号。引进一个人才,吸引一个团队。两位博士的加盟,为企业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两位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共有硕士27名,博士7名。
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和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天威集团实现了跨越发展,从单一的变压器制造企业,发展成领跑中国输变电和新能源产业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2011年,天威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
感光材料——— 向中国航天新材料产业基地前行年,乐凯集团建成国家感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属10个研发机构,研发人员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乐凯集团首席专家邹竞,是研发团队的领军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有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55名。
创建之日就是企业创新攻关之时。如今,企业已成功发展到我国平板显示、新能源以及数字印刷、数码成像、数字医疗等新材料领域,成为数字化时代光学、印刷和新材料时代的“排头兵”。
依靠自主创新队伍和高层次的研发平台,目前企业不仅实现了图像信息材料和印刷材料的数字化转型,而且夯实了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发展基础,正向着“高端膜材料制造商、军工高端基础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供应商、印刷材料与印刷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服务商”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2011年,乐凯集团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3个,上市产业化项目17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2.3%。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将实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新布局,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5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