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让建陶企业生存更加艰难,也让其开始思考更为合适的发展战略。同质化是病,差异化是药,高成本是病,降成本是药,当着两种病同时出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药方”上要更具综合性。弱差异化与低成本战略由此出世。
一、国内建陶企业弱差异化低成本战略的渊源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换,中国建陶企业的竞争战略又在不断进行演变与分化,差异化与低成本的适度结合成为新的趋势。一批综合差异化经营的企业在获得溢价收入的同时,却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陷入了窘境,难以迅速实现规模化经营,有鉴于此,这类企业开始在保持其差异化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低成本的突破;而一批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同样陷入了规模越做越大而利润每况愈下的经营怪圈,不得不在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突破。
二、低成本战略优势何在?
低成本战略在客观上导致了行业内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大战激烈、盈利水平降低,因此被视为一种低档次的竞争战略,但却在市场的实战检验中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原因何在?
符合市场需要
企业选择这种竞争战略更能适应目前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的中低档市场需求,很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取得收益。
容易实现利润最大化
将各项费用都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且更容易形成规模化经营,投入产出比大,因此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有效手段。
市场进入门槛高低适宜
选择低成本经营模式,许多企业自身并不需要具备很强的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与替代品竞争
企业更有能力进行规模化生产,在产品质量具有相应保证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陶产品的性价比,使其在与替代品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有利于行业整合
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模式的成熟催生一批规模化经营的企业,促使那些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向强势,而那些管理水平差、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将遭到淘汰,从而加强行业整合。
三、弱差异化低成本战略的实施途径
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加强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以及企业经营价值链的重整。
(1)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
成本控制是从企业的经营价值链入手,大体划分为6个环节,即策划、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在各个环节进行小幅度改良与调整,是企业控制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
简化策划
实施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的企业,普遍不重视策划管理方面的投入,仅仅是依靠跟随式的经营战术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决定了这类企业在策划与管理方面的弱势,但却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和创新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利用最简单的策划、支付最低的策划成本,却能坐享跟随战略的红利,并创造出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简化策划也就成了成本控制的一种普遍方式。
建陶品牌策划可以简化为典型的“2P”运作方式(价格+渠道)。整个营销策划的投入只在于包装一个品牌外在的视觉体系,而很少从品牌内涵、渠道建设等环节进行深度的差异化营销。
选择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大都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架构,以尽可能精简机构,缩减管理人员。
低价采购
采取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其品质起点相对较低,低价采购更应成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手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对稀缺资源(如黑泥、瓷砂等不可再生原料)采用整体矿山购买的方式,超前控制采购成本有可能大幅上升的稀缺资源,以降低后期的应用成本。
二是建立和稳固一批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以享受最优惠的采购价格。
三是不断寻求价格更低廉的供应商和替代品。建陶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品种繁多、标准化滞后、波动性大,加强对采购系统的信息管理,扩大供应范围,积极寻找采购成本更低廉的供应商和替代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手段。
四是通过阳光采购杜绝采购环节的回扣现象,降低采购成本。尤其是对于辅助设备、五金配件等通用物料,市场上通常有很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企业可采用公开竞标、规模采购的阳光采购机制。
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可以通过品质定位、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当中的跟进策略来实施。
通过品质定位剔除多余的品质成本。对于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而言,市场需求的不是绝对的品质,而是优异的性价比。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消费者对品质特性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零售市场,消费者往往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而工程与出口市场则对品质的要求相对宽松。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来确定产品的品质定位,然后剔除品质当中多余的因素,继而确定产品的制造成本。
采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方式。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一个工业园内,2条生产线所需的相关配套服务和管理人员与10条生产线所需的服务管理人员相差无几,因此规模化生产是其降低制造成本的最主要途径。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化生产也是弱差异化低成本经营的企业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成熟的常规产品,可以做到一品一线的专业化生产,减少了多品种生产的转换损失,在提高品质稳定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生产线的产量。
多品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