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抢滩二维码支付 风云再起

   2017-05-15 18:59:32 827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引入二维码技术,方便快捷的特点确实让扫码支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

银行系抢滩二维码支付 风云再起

    如今,大到百货商场,小到街边小吃,能接受二维码支付的商家越来越多。消费者再也不用为忘带钱包或没有零钱而烦恼,有手机、有网,就能顺利完成交易。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监管层曾一度叫停二维码支付业务。     不过,最近,监管层的态度出现了转变。据媒体报道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做出了明确指示。     从2014年被央行叫停,到如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将被确立正式地位,二维码支付市场会上演风云变幻吗?随着银行系开始布局二维码业务,银行系又该如何“杀”出血路?     市场所向的二维码支付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二维码支付业务从被央行叫停到如今的重新开闸,市场的作用呼之欲出。     近日,根据央行通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据相关专家介绍,这表明,监管部门对于条码支付的态度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不仅明确了其“作为银行卡支付有效补充”的支付定位,可以预见在业务规范制度完全出台之后,二维码等条码支付技术也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江苏千米网金融支付总监吴仁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此举对社会支付成本的降低和支付效率的提升将是重大利好。     实际上,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引入二维码技术,方便快捷的特点确实让扫码支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     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由于巨头的补贴和APP的活跃,在线上增长相对缓和后,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扩展线下,如餐馆、超市、商场等,使其线下消费场景的业务得到增长。其中,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7.3%。     由此来看,消费场景的拓展和庞大的市场支持或许是监管层发生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     至于2014年央行缘何叫停二维码支付业务,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前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实际上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如果经大范围推广,很可能面临着客户的信息泄露甚至资金损失的问题。     出于上述考量,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把安全和监管作为了重中之重。     比如:在条码生成和受理方面,《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符合监管部门的移动支付技术安全标准,可以组合选用下列三种要素,对客户条码支付交易进行验证: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等;仅客户本人持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等;客户本人生理特征要素,如指纹等。会员单位应当确保采用的要素相互独立,部分要素的损坏或者泄露不应导致其他要素损坏或者泄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4年叫停了相关业务,但央行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停止对扫码支付的继续探索。这从近两年消费者依然能使用二维码支付并且使用范围和频次不断扩大、上升可以推测出来。     二维码支付市场格局生变?     《征求意见稿》在二维码等条码支付业务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上做出了大量要求,无疑有利于其长远的健康发展,而随着二维码等条码支付的不断规范,也将促进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研普华研究员陈菲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随着二维码的正式地位被确立,也将会影响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二维码支付市场存在巨大商机。一旦其地位被正式确立,二维码支付的市场规模会更加扩大,传统的刷卡、闪付也可能向新型支付、生物特征支付等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二维码支付从诞生之时,就对终端的业务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迫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甚至银行业也开始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     据零壹财经此前报道,二维码支付开闸在即,市场格局可能将为之一变。目前来看,支付宝和微信已经跑在了前头,银联也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今年七月,中国工商银行就正式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工银二维码支付。除此,有媒体披露,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早已支持二维码转账;中国银联也在与部分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拟把二维码充实到“云闪付”产品中等。     “央行后续会整体提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在线支付运营能力,特别是银行的支付能力。”吴仁敏对记者表示。     二维码支付作为数字货币的代表之一,银行系借此为纽带,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度挖掘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提供信贷融资、存款理财、电子银行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可以预计,此后随着银行系加大对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布局,可能将对现有的以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大的格局带来一定影响。     安全性或成银行系最好切入点     不过,银行系想要撼动支付宝、财付通等在近两年布局的市场地位,现在似乎还言之尚早。     据上述《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以72.9%的份额居首,财付通(微信+手机QQ)以17.4%位居第二,拉卡拉、百度钱包、易宝支付的市场份额均在1%以上,分别为3%、2.2%、1.5%。     深圳金斧子滚雪球事业部产品总监陈立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银行系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支付市场地位,更对银行系的线下营销能力提出了质疑。     以支付宝和工银二维码产品为例。支付宝背靠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早两年就开始布局二维码支付市场,又通过近两年来补贴等各类营销手段,对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形成已经造成了很大影响。反观工行此次推出的工银二维码,线下营销经验能力还有待观察,也缺少应用场景。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没有使用工行客户端的习惯,用户粘性不敌支付宝。     那么,银行系想要抢滩二维码支付市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有业内专家分析表示,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看重的是业务规范、风控能力等,在这些方面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支柱,优势突出,应负担更大的社会责任。随着银行系进入扫码支付领域,扫码的安全性可能会大幅提高,这也将是最好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此前微汇金融副总裁、微钱包及支付业务负责人李鹏,在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就“新支付、新生态”主题发表演讲时曾表示,银行系可以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合作,通过形成一个标准的P2P行业的银行存管解决方案来促进以银行、支付机构、甚至P2P的共同发展。     此前,零壹财经发布的《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6)》中也表示,银行等传统金融与P2P等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在未来将进一步加深。     李鹏进一步指出,传统银行可以一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形成标准化的统计接口;而支付机构的另一端则可以与P2P等互金平台对接,在符合监管的条件下帮助更多P2P平台接入银行,从而通过借力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来布局新支付市场。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的,陈菲补充表示,一切都还有待于观察。但无论怎样,今后的二维码支付市场竞争格局,依然会取决于技术垄断和市场份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