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藏族乐器有哪些?
   https://www.fobmy.com 2023-10-31 16:53:2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问题一: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

问题一: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

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问题二:藏族乐器,藏族代表乐器有哪些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钦 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 *** 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

问题三:谁知道藏族有那些乐器 卡龙: *** 尔族人民使用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嘹亮,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木卡姆》(大型套曲)离不开的乐器。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麦盖提、莎车一带和东疆部分地区。 图 chinamedley/images/yueqi/kalong.gif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图 chinamedley/...gu.gif chinamedley/images/chatu/maoyuangu.gif 叮咚:黎族古老的乐器,打叮咚在海南的东方、保亭、白沙和乐东一带民间已流传很久。在黎家刀耕火种的时代,山里森林密布,野兽很多,庄稼经常被野兽毁坏,特别是当山栏米成熟时节,成群结伙的野猪便来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栏稻谷啃个精光,使即将收获的稻田变成荒地。黎家人为保卫劳动果实,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护庄稼,还砍下两根5 尺多长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两个短木棍敲打,来恫吓野兽。这就是叮咚的由来。 图: chinamedley/images/yueqi/di.gif 纳格拉:又称“哪噶喇”、“奴古拉”和“拿古拉”。 *** 尔族独特的民间乐器。常用于传统节日的“鼓吹乐”合奏及民间歌舞伴奏. 图 chinamedley/images/yueqi/di.gif 京族独弦琴:京语称“旦匏”,亦称“独弦匏琴”,流传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的京族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 图 chinamedley/images/yueqi/duxianqin.gif 彝族月琴:彝语称“弦子”、“库竹”或“四弦”,是彝族人民常用的......>>

问题四:藏族的乐器 还有歌曲 钦 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 *** 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铜身分上、中、下三节, 上面两节能放在下面最粗的一节中,吹奏时拉长,在固定场合吹奏时放在木制铜架上,依仗行进或临时场合吹奏扛在人肩上。铜钦一般约长3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他音色低沉而威严,仿佛具有某种所向无敌的气势,在 *** 铜管乐中体形最大,音量最大。甲铃 甲铃与铜钦一起成为藏佛传教乐器中两个主要的旋律性的乐器。普遍认为甲铃是内地乐器唢呐传到 *** 后的名称,其形状与内地唢呐基本一致。甲铃管身为木质,木管上端装一细铜管,铜管上套一哨子,下端承接铜制喇叭口,有些寺庙特意用银制喇叭口,上面用金子装饰各种图纹,锥形木管上开八个按孔(前七后一)。甲玲音色明亮、优美,成为各种宗教活动场合最常用的一种乐器。 苏那 苏那:西 *** 间、宫庭、寺院吹管乐器。形制与甲铃相近。苏那从克什米尔拉达地方传入 *** 。作为阿里地区鲜、卡尔、谐巴谐玛等民间歌舞的伴奏。 统嘎 (海螺):公元七世纪随印度佛教传入 *** ,其装饰部分在 *** 形成,传嘎只能吹一个音,是 *** 各教派寺院中广为使用的教具或乐器。据史书记载,海螺号在古代 *** 军队中当军号吹奏。按佛经说法,螺号声代表了佛祖说法时声音,海螺号声象征佛法之音,宏量而穿透力强。海螺号在佛教寺院的迎请仪仗,法会及仪式活动中使用。通常在海螺号上镶以镀金黄铜或银,称之为镶翅法螺。 柄鼓 柄鼓是 *** 宗教寺院的主要乐器之一,与钹和其它寺院乐器合作配合,应用于各种宗教依仪轨活动和神舞羌姆的伴奏。柄鼓和钹也是藏戏的唯一两件伴奏乐器。柄鼓两面蒙皮,可用坐式和站式两种形式演奏。坐者敲击时,长长的柄鼓放置于地上,左手扶柄,右手操弓形鼓锤击打。柄鼓是 *** 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期是 *** 本土宗教苯教的教具,现在寺院和民间的大柄鼓是从小柄衍变而来。 饶和钹 饶和钹是两种乐器,形状基本相近,都是两副中间隆起的铜片、相击发声。不同点在于钹的中间隆起部分大于饶,铜片稍厚与饶,声音宏大、响亮。而饶的声音脆响,音量小于钹。饶和钹都是 *** 宗教寺院中的主要乐器,与鼓、甲铃、铜钦、岗林等乐器配合使用。在寺院里,通常根据饶和钹声音分为正、副声、男女声等,钹在宗教寺院中的使用更多。据藏文史书记载、饶和钹是佛教道传入 *** 的乐器,在长期宗教乐队演奏实践中,钹的演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特殊的演奏技法,在寺院乐队演奏中起首至重要的作用。 冈林 冈林(胫骨号)冈林意为用人腿胫骨制成的笛子。冈林是 *** 佛教密宗乐器之一,随印度佛教密宗在公元八世纪就传入 *** 。冈林早期取死去处女的胫骨为号,至今在 *** 的有些寺院中还仍使用小腿骨制成的冈林,但现在很多寺院里使用的则是金属制的号。冈林主要使用于佛教密宗仪轨,神舞羌姆及 绝 教法修炼中。 多吉尺布 多吉尺布 (金刚杵铃) 佛教密宗乐,多吉尺布由两部分构成,上半截是金刚杵,下半截是铃,分别代表智慧和方便。多吉尺布声音悦耳,主要使用于佛教密宗修习,公修和桶经等活动中。多吉尺布还要和打玛如、冈林等配合一起演奏,使用于 绝 (断行法) 的修行活动中。 大玛如 大玛如 (背鼓) 佛教密宗乐器,大玛如分长腰大玛如 (江的吾) 和短腰大玛如两种。大玛如与多吉尺布、冈林配合,用于各种仪式、诵经、绝教法的修习等活动中, 绝修习活动中所使用的大玛如一般大于其它活动......>>

问题五:藏族的乐器 还有歌曲 乐器:

钦、甲铃、苏那、统嘎、柄鼓、饶和钹、冈林、多吉尺布、大玛如

歌曲:

1 走进 *** 西 *** 歌

2 天上 *** 齐旦布

3 梦回 *** 齐旦布

4 神奇的 *** 巴桑

5 我要去 *** 乌兰托娅

6 走进 *** 高胜美

7 *** 天边 弦子

8 走进 *** 李娜

9 梦回 *** 容中尔甲

10 天上 *** 米线

11 走出 *** 李娜

12 *** 的孩子 德乾旺姆

13 美妙的 *** 关牧村

14 走进 *** (孔繁森) 李娜

15 美丽姑娘卓玛拉 齐旦布

16 逛新城 西 *** 歌

17 献给阿妈的歌 齐旦布

18 青藏高原 西 *** 歌

19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齐旦布

20 月光落地的声音 齐旦布

21 天路 齐旦布

22 青 *** 齐旦布

23 故乡的牧羊人 齐旦布

24 高原情 齐旦布

25 金瓶似的小山 西 *** 歌

26 酒歌 西 *** 歌

27 冰雪天堂 齐旦布

28 伊玛夹吉松 西 *** 歌

29 Meditation DJ Banana

30 走进 *** 黑鸭子合唱组

31 *** 之恋 米线

32 走进 *** 甘雅丹

33 *** 之恋 刀妹

34 走进 *** 谭维维

35 *** 之恋 小颖

36 我要去 *** 华人群星

37 天上的 *** 于海燕

38 南飞的大雁 *** 付佳明

39 毛主席的光辉 西 *** 歌

40 翻身农奴把歌唱 西 *** 歌

订1 唱支山歌给党听 西 *** 歌

42 美丽的 *** 河 西 *** 歌

43 阿妈拉 齐旦布

44 天空 齐旦布

45 *** 来了苦变甜 西 *** 歌

46 珞巴展翅飞翔 西 *** 歌

47 潮起潮落 格非

48 日落 Jason Hou

49 风谷 万菲

50 The Hope DJ Kakacha

51 Kailesh Will Yorke

52 Solar Mountain 薛峰

53 World Around David Uel *** ann

54 是非 万菲

55 万菲 10 是非

56 唤 侯硕

57 雪山情 24Bit DTS

58 乡音 24Bit DTS

59 白雪 24Bit DTS

60 青海湖 24Bit DTS

61 倾听雪的声音 24Bit DTS

62 吉祥的新年 24Bit DTS

63 你和我 24Bit DTS

64 心中的祝福 24Bit DTS

65 格桑雅珠 24Bit DTS

66 孤单的生活 24Bit DTS

67 碧玉的江孜 24Bit DTS

68 我们在此相聚 24Bit DTS

69 幸福泉 24Bit DTS

70 阿银嘎(山水情) 24Bit DTS

71 香巴拉并不遥远 24Bit DTS

72 索朗巴尔月 24Bit DTS

73 路 24Bit DTS

74 你的谎言 2......>>

问题六:民族乐器有哪些 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现一般流行的有琴、筝、箫、笛、二胡、琵琶、丝竹、鼓等,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

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

先秦时期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鼗、、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娱乐享受。在乐器制作上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如《吕氏春秋・侈乐》中所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思度量。”

秦汉至魏晋时期

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吹管乐器。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项琵琶)、荜篥等。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甘肃一带,据《梁书・简文帝本纪》所载,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传入南方。

隋唐时期的乐器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匏琴、轧筝、风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领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继奚琴之后,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芦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尔、喇巴卜、提琴、哈尔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种(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吹管乐器金、元时期从北方传入唢呐(又称金口角、苏尔奈、唢哪),按鼓吹乐的演奏组合形式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变革,从音色、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吹乐的演奏。唢呐最初用于军乐。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楼先生乐府》中之散曲《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办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据王圻所著《三才图会》的记载,明代唢呐已应用于民间。

体鸣乐器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铜鼓,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

问题七:中国所有的民族乐器有多少种?各是什么? 吹奏乐器

木叶| 纸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壮族) | 招军(汉族) | 吐良(景颇族) | 斯布斯额(哈萨克族) | 口笛(汉族) | 树皮拉管(苗族) | 竹号(怒族) | 箫(汉族) | 尺八| 鼻箫(高山族) | 笛(汉族) | 排笛(汉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汉族) | 排箫(汉族) | 多(克木人) | 篪(汉族) | 埙(汉族) | 贝(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荜达(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唢呐(汉族) | 管(汉族) | 双管(汉族) | 喉管(汉族) | 芒筒(苗族) | 笙(汉族) | 芦笙(苗| 瑶| 侗族) | 确索(哈尼族) | 巴乌(哈尼族) | 口哨(鄂伦春族)|号角(汉族)

弹拨乐器

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 | 竹制口弦(彝族) | 乐弓(高山族) | 琵琶(汉族) | 阮(汉族) | 月琴(汉族) | 秦琴(汉族) | 柳琴(汉族) | 三弦(汉族) | 热瓦甫( *** 尔族) | 冬不拉(哈萨克族) | 扎木聂(藏族) | 筝(汉族) | 古琴(汉族) | 伽耶琴(朝鲜族) | 竖箜篌| 雁柱箜篌

打击乐器

梆子(汉族) | 杵(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汉族) | 腊敢(傣族) | 编磬(汉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诺族) | 钹(汉族) | 锣(汉族) | 云锣(汉族) | 十面锣(汉族) |星(汉族) | 碰钟| 钟(汉族) | 编钟(汉族) | 连厢棍(汉族) | 唤头(汉族) | 惊闺(汉族) | 板(汉族) | 木鱼(汉族) | 吾攵(汉族) | 法铃(藏族) | 腰铃(满族) | 花盆鼓(汉族) | 铜鼓(壮|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瑶族) | 象脚鼓(傣族) | 纳格拉鼓( *** 尔族) | 渔鼓(汉族) | 塞吐(基诺族) | 京堂鼓(汉族) | 腰鼓(汉族) | 长鼓(朝鲜族) |达卜( *** 尔族) | 太平鼓(满族) | 额(藏族) | 拨浪鼓(汉族) | 扬琴(汉族) | 竹筒琴(瑶族) | 蹈到(克木人) | 萨巴依( *** 尔族)

拉奏乐器

乐锯(俄罗斯族) | 拉线口弦(藏族) | 二胡(汉族) | 高胡(汉族) |京胡(汉族) | 三胡(汉族) | 四胡(汉族) | 板胡(汉族) | 坠琴(汉族) | 坠胡(汉族) | 奚琴(汉族) |椰胡(汉族) | 擂琴(汉族) | 二弦(汉族) | 大筒(汉族) | 马头琴(蒙古族) | 马骨胡(壮族) | 艾捷克( *** 尔族) | 萨它尔( *** 尔族) | 牛腿琴(侗族) | 独弦琴(佤族) | 雅筝(朝鲜族) | 轧筝(汉族)

问题八:所有的乐器有哪些 100分 乐器

编辑

乐器,英文: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锯、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乐器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中文名

乐器

外文名

musical instruments

定 义

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的工具

分 类

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景 色

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

乐 普

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

目录

1 中国乐器

2 乐器发展

3 琴的种类

? 琴类

? 分类法

? 中国八音分类法

? 印度分类法

? *** 二分类法

? 欧洲三分类法

? 现代分类法

4 民乐一

? 体鸣

? 膜鸣

? 气鸣

? 弦鸣

? 补充

? 西洋

5 西洋乐

? 弦

? 木管

? 铜管

? 键盘

? 打击

6 国内发展

? 民族打击

? 民族吹奏

? 现状

中国乐器编辑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文体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体产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作为文体产业中较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类乐器,门类齐全、品种众多,大约有钢琴、提琴、西管乐器等不同类别1200多个型号,规格3万多个,钢琴等大类乐器

乐器 (10张)

产品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钢琴铁板、音板、击弦机、外壳等主要钢琴部件专业加工厂开始形成规模。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19家,总资产152.3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93.31亿元,实现利润10.11亿元,从业人数69385人。其中,广东省是中国乐器行业第一大省,“十一五”末乐器工业销售产值达到52.31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将近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中国乐器在世界乐器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初步显现,中国乐器的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大多数国际乐器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乐器出口1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4.67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58.94%,年增长率超过规划的8%-10%。2008年,中国已经从世界第三大乐器出口国跃升到世界第一大乐器出口国,且已连续三年保持不变。在乐器进口方面,“十一五”末期,中国乐器进口额预计达到2.29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0.31%,平均年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速超过3......>>

问题九:少数民族有哪些乐器 笙:汉族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葫芦丝、巴乌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葫芦箫 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鼗

冬不拉

哈萨克弹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独龙琴,口弦,葫芦丝,龙头琴,马头琴,老弦,十二木卡姆,必汪,火不思,拉布普,嘉令,萨巴依。

问题十:少数民族的乐器 吹奏乐器 唢呐,流行于 *** 藏族地区的吹奏乐器。 羌笛,流行于四川羌族、藏族地区,管身竹质或骨质,竖吹、单簧双管。记得王之涣《凉州词》中就提到过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口弦(中),流行于内蒙古达斡尔族。口弦,流行于四川彝族。 口弦,流行于云南拉祜族地区。鹰笛,因用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流行于新疆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地区,传统鹰笛成双成对、音调和谐一致。巴乌,流行于云南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等民族地区。 口弦,流行于我国20多个少数民族中,其音量虽小,但音色优美。 鹿笛,又称鹿哨、呼鹿,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民族地区。 葫芦笙,因笙斗用葫芦制作而得名,广泛流传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德昂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苗族等民族地区,常用于独奏和歌舞伴奏。 木制号,流行于云南纳西族地区。 十八杆芦笙,流行于贵州羌族地区。 芦笙,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以及四川的苗、侗、瑶、壮、水、彝、仫佬族等民族地区,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常用于舞蹈伴奏和器乐合奏。 铜号,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黑漆木芦笙管,流行于四川苗族地区的吹奏乐器。 芦笙,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 寺庙铜号,流行于 *** 、青海、甘肃、四川、内蒙古等藏族地区,常用于藏传佛教寺庙法事活动。 银制法号,流行于 *** 等藏族地区,常用于藏传佛教寺庙法事活动。 牛角号,流行于贵州彝族地区。 唢呐,流行于四川民族地区。 勒绒,又名松堪勒绒,流行于云南景颇族地区。 拉弦乐器 葫芦琴,因琴筒以葫芦制成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艾捷克,流行于新疆 *** 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族地区,在多兰艾捷克基础上改制而成。 克亚克,流行于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 哈密艾捷克,流行于新疆哈密、吐鲁番等 *** 尔族地区,形制似中胡,但在两根主奏弦外另张四至八根共鸣弦,琴筒有铁制和木制之分。 马头琴,流行于蒙古族地区。 呼西塔尔,流行于新疆 *** 尔族地区,多用于伴奏或合奏。 牛骨胡,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 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牛骨胡(右)。 二弦果哈,又称古瓢琴、口水琴,流行于广西融水苗族、贵州三都水族等地区。 尼,亦称“七弦琴”、“瓦琴”,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 土胡,因当地自制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 奚琴,流行于吉林朝鲜族地区。 弹拨乐器 天琴,流行于广西防城等壮族地区; 三弦,流行于云南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地区,常用于伴奏。 四弦琴,流行于云南傈僳族地区,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月琴,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畲族、哈尼族、布依族地区。 独弦琴,流行于广西防城京族地区。 三弦琴,流行于云南元江傣族地区,常用于独奏。 牛腿琴,流行于云南墨江哈尼族地区。 非腾那,流行于新疆锡伯族地区,由弹拨乐器冬不尔改良而成; 热瓦甫,流行于新疆 *** 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 独塔尔,流行于新疆 *** 尔族、乌孜别克族地区,民间有“ *** 尔族乐器之母”的誉称。 马骨胡,流行于广西壮族地......>>

弦子舞的倚音怎么对应?

第一章葫芦丝基本演奏法 第一节葫芦丝的构造与指法 第二节演奏姿势与按孔法 第三节口型 第四节呼吸方法 第二章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 第一节“1”音的练习 练习曲 第二节“2”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第三节“3”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练习曲四 第四节“7”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第五节“6”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第六节“”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第七节“5”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第八节“6”音的练习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第三章常用基本技巧入门及练习 第一节音头 音头练习一 音头练习二 音头练习三 音头练习四 音头与长音练习一 音头与长音练习二 音头与长音练习三 第二节双吐 双吐练习一 双吐练习二 双吐练习三 双吐练习四 第三节三吐 三吐练习一 三吐练习二 三吐练习三 第四节颤音 颤音练习一 颤音练习二 颤音练习三 第五节波音 波音练习一 波音练习二 第六节叠音 叠音练习一 叠音练习二 第七节打音一 打音练习一 打音练习二 第八节虚指颤音 虚指颤音练习一 虚指颤音练习二 第九节滑音 滑音练习一 滑音练习二 第十节震音 气震音练习一 气震音练习二 指震音练习 第十一节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练习 第四章练习曲及乐曲 1.练习曲 2.练习曲 3.练习曲 4.练习曲 5.拉骆驼的黑小伙 6.月儿弯弯照九州 7.康定情歌 8.金风吹来的时候 9.阿哩哩 10.侗歌向着北京唱 11.傣家风情 12.马兰花开 13.彝族酒歌 14.摇篮曲 15.妈妈的吻 16.溜溜的她 17.芒市坝子调 18.弯弯的月亮 19.军港之夜 20.阿佤人民唱新歌 21.藏族弦子 22.甜蜜蜜 23.星星索 24.高山青 25.凤阳花鼓 26.苗族民歌 27.壮锦献给毛主席 28.月光下的凤尾竹 29.祝酒歌(少儿乐曲) 第五章独奏及重奏曲 1.可爱的小象 2.湖边的孔雀 3.瑞丽美 4.傣乡小夜曲 5.节日的德昂山 6.傣寨情歌 7.彝乡小调 8.芦箫情 9.金孔雀与凤尾竹 10.小卜少 11.幸福日子 12.孔雀姑娘 13.月映竹楼 14.月夜 15.赶摆 16.金色的孔雀 17.欢乐的嘎光 18.竹林抒情 19.晚霞 20.版纳之夜 21.勐养江畔 22.景颇山 23.多情的巴乌 24.瑞丽江畔 25.梦中的小竹楼 26.欢乐的泼水节(双管葫芦丝独奏曲) 27.傣乡晨曲 28.竹楼情思(葫芦丝二重奏) 29.放学路上(葫芦丝与巴乌) 30.迷人的葫芦箫 31.竹林深处 32.美丽的金孔雀(葫芦丝独奏曲) 33.会唱歌的金葫芦(葫芦丝小合奏) 34.渔歌 35.美丽的边疆 附 演奏符号说明表

作者介绍

王次恒,著名管乐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笛子首席、管乐声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笛子学会副会长。1959年出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曾永清等名家,同时得到著名音乐家、书法家、民族器乐教育家蓝玉崧教授多方面的指导。 作为笛、箫演奏员,其演奏既醇厚圆润、典雅华丽,又高亢明亮、豪放热情,刚柔相济,极富个性。近年来访问演出非常活跃,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笛、箫独奏音乐会并进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三赴德国举办音乐会大获成功,受到当地音乐、学术界的高度赞誉,为此德国之声电台、德国西部电台等媒体为其作了专题音乐节目报道。1997年赴美巡回演出时,在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演奏,1998年、1999年两次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中国虎年、兔年春节音乐会,担任独奏。2000年再度赴美巡回演出,在联合国会议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林肯中心剧场、芝加哥交响乐厅演奏。他表演的笛子独奏在海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优秀而有深度有内涵的演奏艺术使他在国内、国际音乐比赛中屡次获奖。1987年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邀请赛"演奏一等奖,1989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同年在“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笛子独奏最高金奖及最高艺术家荣誉证书,1991年在文化部音乐比赛中获优秀演员奖(最高奖),1994年在“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比赛”中获优秀演奏奖,同时葫芦丝作品《傣寨情歌》获三等奖,1999年在文化部中直院团国庆五十周年评比展演中荣获优秀演奏奖(最高奖),2000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在演出和参加比赛的同时,为国内外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的笛、箫曲并参与笛、箫曲的创作,其中个人专辑有:《王次恒吹管乐》、《王次恒笛子作品》、《中国南北笛》、《钗头凤幻想》、《王次恒箫专辑》、《箫埙专辑》、《咏春三章》等。创作的作品主要有:《桑园春》、《塞外随想》(与邵恩合作)、《钗头凤幻想》(与王直合作)、《空山望月》(与王时合作)、《傣寨情歌》、《故土情》等。 现已培养了众多的笛、箫演奏人才,其学生桃李满天下。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是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已出版了教学用书:《笛子演奏教程》、《箫演奏入门与提高实用教程》、《名家教竹笛》、《箫演奏入门》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二节 演奏姿势与按孔法 演奏葫芦丝首先要讲究正确的演奏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演奏姿势分立姿和坐姿两种。一般在台上独奏和个人基本功训练时采用立姿(见图1)。要求演奏者身体站稳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同时身体重心要偏重于前面的脚,腰部要直、胸部要挺、头要正、肩要平、双眼平视、两肘自然下垂,双臂张开约45°左右,葫芦丝管朝前与上身形成45°角。坐姿(见图2)通常用于合奏、重奏、伴奏时,坐姿的上身要求与立姿相同,座位的高低要适当,座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的呼吸,采用坐姿时最好不要架腿,两脚自然分开垂地,同时要有重心感。 按孔方法一般采用手指的第一节指肚来按孔,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按孔时要求手指自然弯曲,运指时要以自然、舒服、灵活、松弛为标准。下面我们具体做一下(见图3)。 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放在第一、二、三孔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住葫芦丝主管二、三音孔的背面。小指自然贴放在主管或副管上,与其他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放在第四、五、六孔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按放在背面的第七孔上,小指自然贴放在主管或副管上。 第三节 口型 口型是吹葫芦丝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 风门是指吹葫芦丝时上下唇肌中央形成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风门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速度而变化的,它用口劲的大小来控制,吹低音时的气流速度细而急,风门缩小,吹高音时的气流速度粗而缓,风门放大。 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它是从风门吹出来的气流,口风的急缓主要靠丹田气息来控制,它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如吹奏低音时口风较急,气流速度较快;吹奏高音时口风较缓,气流速度较慢。 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与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所用的力量。吹奏低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则较大;吹奏高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则较小。 当我们拿起葫芦丝时,风门对准吹嘴,嘴角两边稍稍收缩(作微笑状),使上下唇肌的力点集中在吹嘴上,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 吹奏时的口型是千变万化的,它集中表现在风门和口劲的大小上。 第四节 呼吸方法 演奏葫芦丝的呼吸方法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对于吹好葫芦丝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对,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呼吸方法除了能吹好葫芦丝外,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并且横膈膜的运动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总之对身体健康有益。

序言

葫芦丝的曲子有哪些?

在五线谱上经常有一些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小音符(比正常的音符要小),符干上还带着一条小斜线(短倚音)或不带小斜线(长倚音),这个小音符就叫“倚音”,倚音有时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时也在主音的后面出现。因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后的音,因此叫“倚音”。

演奏倚音示范

倚音在记谱时首先要比主音小,另外在单声部乐曲中的单倚音、双倚音、前倚音、后倚音,它们的符干一律要朝上画。在多声部乐曲的记谱中方法是:上声部倚音的符干要朝上画,而下声部倚音的符干则要朝下画。

倚音是竹笛、钢琴等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装饰音在主音前面的叫“前倚音”,装饰音在主音后面的叫“后倚音”。

还有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在一起出现的,以十六分音符记谱的这种小音符叫作“复倚音”。复倚音的符干上不要加斜线。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倚音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或前倚音后倚音。

分类: 娱乐休闲 >>音乐

问题描述:

特别有民族味

解析:

太多了

敖包相会 阿里里 阿佤人民唱新歌

版纳之夜 边寨春早 傍晚的声音 版纳风光(一)

版纳风光(一) 版纳风光(二) 版纳风光(三) 版纳风光(四)

版纳风光(五) 版纳风光(六) 版纳风光(七) 版纳风光(八)

版纳风光(九) 版纳风光(十) 版纳风光(十一) 版纳风光(十二)

版纳风光(十三) 版纳风光(十四) 边寨晨曲(一) 边寨晨曲(二)

边寨晨曲(三) 边寨晨曲(四) 边寨晨曲(五) 边寨晨曲(六)

边寨晨曲(七) 边寨晨曲(八) 边寨晨曲(九) 边寨晨曲(十)

边寨晨曲(十一) 边寨晨曲(十二) 边寨晨曲(十三) 边寨晨曲(十四)

边寨月夜 波岩那

春到草原 采茶调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之夜

唱山歌 采槟榔 舂米谣(一) 舂米谣(二)

采蘑菇的小姑娘 茶歌(一) 茶歌(一) 草原风情(一)

草原风情(二) 采荞麦(一) 采荞麦(二) 采荞麦(三)

彩云大理(一) 彩云大理(二) 串姑娘调 串寨调

多情的巴乌 侗乡之夜 傣乡情歌(一) 傣乡情歌(二)

傣寨情歌(一) 傣寨情歌(二) 傣家妹 傣乡晨曲(一)

傣乡晨曲(二) 傣乡晨曲(三) 傣乡小夜曲 傣家欢歌

傣家风情 侗歌向着北京唱 傣乡月色(一) 傣乡月色(二)

傣乡月色(三) 傣乡风情(一) 傣乡风情(二) 打歌来(一)

打歌来(二) 打歌来(三) 打水姑娘 傣乡行

但愿人长久

洱海渔歌(一) 洱海渔歌(二)

放学路上(一) 放学路上(二) 放学路上(三) 放马山歌

风含情水含笑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丰收调 凤凰花(一)

凤凰花(二)

姑娘生来爱唱歌 赶摆(一) 赶摆(一) 古歌

赶摆归来 高山青 赶马调 橄榄树

姑娘快出来(一) 姑娘快出来(二)

欢乐的嘎光(一) 欢乐的嘎光(二) 会唱歌的金葫芦(一) 会唱歌的金葫芦(二)

湖边的孔雀 哈尼情歌(一) 哈尼情歌(二) 哈尼情歌(三)

欢乐的泼水节(一) 欢乐的泼水节(二) 欢乐的泼水节(三) 欢乐的泼水节(四)

婚誓 蝴蝶泉边(一) 蝴蝶泉边(二) 火把节之夜(一)

火把节之夜(二) 怀念 花楼恋歌(演唱版) 回娘家

花孔雀 灰姑娘 欢快的金孔雀(一) 欢快的金孔雀(二)

欢乐的巴乌(一) 欢乐的巴乌(二) 欢乐的巴乌(三) 欢乐的巴乌(四)

欢乐的边寨(一) 欢乐的边寨(二) 欢乐的边寨(三) 欢乐的边寨(四)

欢乐的边寨(五) 欢乐的边寨(六) 欢乐的边寨(七) 欢乐的边寨(八)

湖上春光(一) 湖上春光(二) 湖上春光(三) 湖上春光(四)

湖上春光(五) 湖上春光(六) 湖上春光(七) 湖上春光(八)

湖上春光(九) 湖上春光(十) 湖上春光(十一) 湖上春光(十二)

湖上春光(十三) 湖上春光(十四) 蝴蝶泉边 花开德昂山(一)

花开德昂山(二) 花开德昂山(三)

金风吹来的时候 景颇情歌 节日的德昂山 景颇山(一)

景颇山(二) 金色的孔雀(一) 金色的孔雀(二) 金孔雀与凤尾竹(一)

金孔雀与凤尾竹(二) 金孔雀轻轻跳 军港之夜 即兴曲

节日(一) 节日(二) 节日(三) 节日歌舞(一)

节日歌舞(二) 金色的牧场(一) 金色的牧场(二) 金色的牧场(三)

景谷傣族调(一) 景谷傣族调(二)

孔雀姑娘(一) 孔雀姑娘(二) 可爱的小象 康定情歌

勘探队员进山寨(一) 勘探队员进山寨(二) 快乐的小卜冒 快乐的小孔雀

芦箫情(一) 芦箫情(二) 拉祜情(一) 拉祜情(二)

芦笙欢歌(一) 芦笙欢歌(二) 泸沽湖之恋 泸沽湖情歌

绿岛小夜曲 凉山情歌(一) 凉山情歌(二) 拉祜的春天(一)

拉祜的春天(二) 拉祜葫芦笙舞(一) 拉祜葫芦笙舞(二) 梁河山歌调

芦子调(一) 芦子调(二)

美丽的金孔雀(总一) 美丽的金孔雀(总二) 美丽的金孔雀(总三) 美丽的金孔雀(总四)

美丽的金孔雀(总五) 美丽的金孔雀(总六) 美丽的金孔雀(总七) 美丽的金孔雀(总八)

梦回故乡(一) 梦回故乡(二) 梦回景颇山 梦回

牧歌 迷人的葫芦箫(一) 迷人的葫芦箫(二) 迷人的葫芦箫(三)

迷人的葫芦箫(四) 勐养江畔(一) 勐养江畔(二) 梦中的小竹楼(一)

梦中的小竹楼(二) 马兰花开 美丽的边疆(总一) 美丽的边疆(总二)

美丽的边疆(总三) 美丽的边疆(总四) 美丽的边疆(总五) 美丽的边疆(总六)

美丽的边疆(总七) 美丽的边疆(总八) 美丽的边疆(总九) 美丽的边疆(总十)

马铃响来玉鸟儿唱(一)马铃响来玉鸟儿唱(二)美丽的春城 美丽的瑞丽江

弥渡山歌 美丽的泸沽湖 缅桂花开十里香 民歌联奏(一)

民歌联奏(二) 民歌联奏(三) 牧羊姑娘 苗岭欢歌(一)

苗岭欢歌(二) 迷人的葫芦箫(一) 迷人的葫芦箫(二)

农忙时节

盼红军

Q

情深谊长 情歌变奏曲(一) 情歌变奏曲(二) 情歌变奏曲(三)

祈祷 情歌

人们向往的地方 瑞丽美 瑞丽江畔(一) 瑞丽江畔(二)

水之情(一) 水之情(二) 水之韵(一) 水之韵(二)

世上哪有树缠藤 四季歌 山歌 十大姐

是你给我爱 山寨情思(一) 山寨情思(二) 山寨情思(三)

山寨情(一) 山寨情(二) 深深的怀念(一) 深深的怀念(二)

山寨春鸟 山茶花开(一) 山茶花开(二) 石林欢歌(一)

石林欢歌(二) 索

甜蜜蜜 天涯歌女 涛声依旧

晚霞 弯弯的月亮 望春风 枉凝眉

星星索 幸福日子(一) 幸福日子(一) 小卜少(一)

小卜少(二) 绣荷包 小曲好唱口难开 小河淌水

信天游 香格里拉(一) 香格里拉(二) 香格里拉(三)

小和尚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月光下的凤尾竹 彝族酒歌 瑶族舞曲

月夜 渔歌 渔歌(总一) 渔歌(总二)

渔歌(总三) 渔歌(总四) 渔歌(总五) 渔歌(总六)

渔歌(总七) 渔歌(总八) 渔歌(总九) 彝乡小调(一)

彝乡小调(二) 月映竹楼(一) 月映竹楼(二) 烟盒舞

月亮升起来 月亮 彝家欢度火把节(一) 彝家欢度火把节(二)

渔家姑娘在海边 又见炊烟 阳关三叠 彝家欢唱幸福歌

一剪梅 月亮姐(一) 月亮姐(二) 彝山情歌

彝族欢歌(一) 彝族欢歌(二) 彝族欢歌(三) 彝族欢歌(四)

映山红 月朦胧鸟朦胧 幽静的夜晚(一) 幽静的夜晚(二)

幽静的夜晚(三) 远山的呼唤(一) 远山的呼唤(二) 彝族情歌(一)

彝族情歌(二) 彝族情歌(三) 彝族情歌(四) 彝族情歌(五)

彝族情歌(六) 彝族情歌(七) 彝族情歌(八) 彝族情歌(九)

彝族情歌(十) 彝族情歌(十一) 彝族情歌(十二) 月夜情思(一)

月夜情思(二) 瑶族山歌(一) 瑶族山歌(二) 迎春(一)

迎春(二) 迎春(三) 摇篮曲 夜曲

彝寨篝火(一) 彝寨篝火(二) 彝族左脚调联奏 驿动的心

竹林深处(总一) 竹林深处(总二) 竹林深处(总三) 竹林深处(总四)

竹林深处(总五) 竹林深处 竹林抒情(一) 竹林抒情(二)

竹楼情思(一) 竹楼情思(二) 竹楼情思(三) 藏族弦子

在那遥远的地方 知道不知道 竹楼情歌 竹楼晨曲

葬花吟 竹林晨曲(一) 竹林晨曲(二)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乐器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