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e6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早在2010年5月,比亚迪e6就成为首批交付运营的电动出租车。2011年,比亚迪改进了出租车版e6,并出售给个人用户。现在,这款国产自主纯电动汽车已经走过了五年,是时候更新换代了。新款比亚迪e6出现在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目录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理论续航里程从300公里提升到了400公里,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提升。据了解,全新比亚迪e6将搭载全新的磷酸铁锰锂电池,突破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达到三元材料水平,成本控制优于后者。此外,该车还将采用全新的电池控制系统和电池水冷系统。据悉,新车外观将略有变化,但整体变化不大,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亮相。比亚迪e6
做了一辈子的电池,成就比亚迪的却是DM-i技术
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继7月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后,比亚迪乘用车海外出击的速度日渐加快。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18 月 1 日晚,比亚迪宣布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 Hedin Mobility 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在瑞典市场,作为比亚迪的乘用车分销及经销商合作伙伴,Hedin Mobility 集团将在多个城市开设线下门店。在德国市场,比亚迪将与 Hedin Mobility 集团联袂合作,将甄选本地多个优质经销商,覆盖德国多个区域。
在今年 10 月,瑞典和德国的多家先锋店将正式开业,更多门店也将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届时,消费者可以近距离体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批车辆预计在第四季度交付。
比亚迪表示,在瑞典和德国市场的不断深入将对比亚迪欧洲新能源业务版图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 64 万辆,同比增长 165.4%,新能源车累计服务客户超 210 万。在国内市场销量不断冲高的同时,比亚迪加速布局海外乘用车市场,自去年以来,比亚迪在拓展海外乘用车市场方面动作频频。
2021 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正式布局欧洲市场,首站挪威,完成了 1000 辆交付,迈出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据悉,自去年 8 月挪威上市以来,比亚迪唐 EV 不断收获当地消费者好评。
今年年初,比亚迪元 PLUS 车型在国内正式上市,同步在澳大利亚上市并开启预售,命名为 ATTO3,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另在不久前的 7 月 21 日,比亚迪日本分公司(BYD JAPAN 株式会社)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
比亚迪日本品牌发布会;图片来源:比亚迪
此次发布会上,比亚迪日本分公司公布并亮相了元 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即将在日本乘用车市场发售的纯电车型。其中,元 PLUS 预计 2023 年 1 月发售,海豚和海豹预计分别于 2023 年中、下旬发售。
而要知道,这三款车型在国内市场均有强势表现,元 PLUS 自 2 月上市至 6 月,已连续 3 个月进入中国 SUV 细分市场前十,海豚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 58514 辆,持续领跑细分市场,海豹更是取得了 " 预售 11 天累计订单破 10 万辆 " 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比亚迪对这一市场表现抱有不小的期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7 月 28 日,比亚迪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将于今年 10 月参加巴黎车展,携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矩阵亮相欧洲,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在欧洲发售并交付。
比亚迪将参加巴黎车展;图片来源:比亚迪
据悉,这是比亚迪时隔十余年重返国际乘用车展。作为全球五大车展之一,巴黎车展在汽车界具有重大影响力,将吸引全球各大汽车品牌和厂商参展,这有望提升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事实上,比亚迪已在海外市场布局多年,只不过此前其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多以商用车为主。
资料显示,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在欧洲 20 多个国家、100 余座城市运营,遍布全球 70 多个国家及地区、400 多个城市。而就日本市场而言,比亚迪于 1999 年以二次充电电池为起点,开始服务日本客户。随后,比亚迪纯电动大巴、新能源储能系统以及纯电动叉车等业务在日本顺利开展。
综合来看,比亚迪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口碑,这为其乘用车进军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望利好后续表现。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地缘政治、芯片短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企业出口战略的顺利实施存在挑战和风险,同时全球动荡的金融体系导致汇率波动,这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盈利能力。
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2继7月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后,比亚迪乘用车海外出击的速度日渐加快。
7月27日,比亚迪进而宣布今年10月将参加巴黎车展,这是其时隔十余年重返国际乘用车展,也是比亚迪乘用车向欧洲市场进发的集结信号。
就在8月1日,比亚迪继续官宣,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达成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8月2日,比亚迪宣布与以色列Shlomo汽车公司合作,在当地销售新能源汽车(NEV)。
据悉,在此之前,比亚迪商用车、大巴、工程车等产品均有在欧洲、美洲、澳洲市场销售,特别是电动大巴更是许多欧洲国家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但乘用车销售几乎为零,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内市场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所对应的线下门店将会陆续开业,预计首批车辆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而从种种举措可以看出,进入下半年以来,比亚迪的主要战略除了尽可能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实现绽放之外,就是全力扩展海外市场。
对此,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瑞典和德国市场推出比亚迪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信通过与享有盛誉的Hedin Mobility集团合作,能进一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出行服务。”
继日本后,比亚迪宣布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3当地时间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瑞典市场,作为比亚迪的乘用车分销及经销商合作伙伴,HedinMobility集团将在多个城市开设线下门店。
在德国市场,比亚迪将与Hedin Mobility集团联袂合作,甄选本地多个优质经销商,覆盖德国多个区域。在瑞典和德国市场的不断深入将对比亚迪欧洲新能源业务版图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线上签约仪式现场
(左:舒酉星,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右:Anders Hedin,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
今年10月,瑞典和德国的`多家先锋店将正式开业,更多门店也将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届时,消费者可以近距离体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批车辆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
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4万台,带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持续发展。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Hedin Mobility集团具备优质的本土化资源和成熟的经销商体系,旗下拥有230多家经销商门店,业务涵盖瑞典、德国等欧洲8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与Hedin Mobility集团的强强联合将助力比亚迪进一步为欧洲市场提供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电动车产品。
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瑞典和德国市场推出比亚迪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信通过与享有盛誉的Hedin Mobility集团合作,能进一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出行服务。”
“我们非常荣幸可以成为比亚迪欧洲地区的合作伙伴,携手为本地消费者提供销售、售后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共同为欧洲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品,”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Anders Hedin如是说,“Hedin Mobility集团愿同比亚迪携手,推动欧洲电动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
康派迪和比亚迪的关系
5月19日,比亚迪宣布自己成为国内首家下线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的 汽车 品牌;从2003年进入 汽车 行业,到2008年落地第一辆新能源车型,比亚迪这个靠电池起家的企业,用18年的时间成为一家拥有此般耀眼成绩的车企,到底凭借着什么?
早有预兆的起点
1995年时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的王传福,敏锐地察觉到了电池行业的巨大商机,同年便下海创建了“比亚迪事业”;通过八年的拼搏,2003年的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商。
大胆的决定
2003年在充电电池领域颇有建树的比亚迪,正走在事业的上升期中,王传福此时又作出了一个让人不理解的决定,他宣布比亚迪将进军 汽车 产业。
那个年代不比现在,不是只靠有钱就能轻松跻身 汽车 产业,这个决定在当时甚至导致比亚迪的股价下跌不少。但在王传福的坚持与努力下,比亚迪最终还是以收购秦川 汽车 后获得了 汽车 生产资质,正式踏上了进军 汽车 领域的征途。
困难重重的第二起点
汽车 产业作为一个综合产业,初来乍到的比亚迪面临的困难并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来自四面八方。对 汽车 工业毫无积累的比亚迪,在最初几年的时间里,旗下只有着秦川 汽车 的“遗产”——福莱尔一款车型。
最终比亚迪也走上了大部分车企都走过的路子——“逆向开发”,通过借鉴丰田花冠而来的“比亚迪F3”,以物美价廉的美誉为比亚迪在 汽车 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后随着技术的逐渐积累与用户群体的缓慢聚拢,比亚迪在 汽车 产业的脚步也逐渐地加快了起来,慢慢地跟上了自主阵营的步伐。
没遗忘的初衷
最初王传福用来说服投资者进军 汽车 业的理由之一,便是比亚迪最终的目标是做电动 汽车 ,在追上自主阵营的步伐之后,这个初衷再次回到了比亚迪的日程表上。
2008年比亚迪在筹备许久后推出了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F3DM”,即便是用现在的技术标准来看F3DM所搭载的DM1混动系统,也能发现其中不少亮点,毕竟13年前的它就凭借着双电机和发动机实现了纯电、增程、混动(包括直驱)三种驱动方式。
虽然由于当时三电系统中其他的短板限制,使得F3DM并不是一台特别完美的车型,但是这种领先当时不少的新能源设计理念,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一员。在F3DM发布后不久,巴菲特便斥资购入了比亚迪港股近10%的股票。
迭代不止的技术
虽然说在F3DM上的DM1表现并不是那么好,但比亚迪并没有停止在新能源的道路上攀登。2013年又发布了第二代DM技术,与DM1不同的是,DM2的设计思路由DM1的节能转变为了性能。
这套系统除了有一台1.5T的缸内直喷发动机,还配有峰值扭矩可达110kW的电机,搭配着6速双离合变速箱,让当时的秦DM有着零百公里加速5.9s的惊人成绩,比亚迪的混动系统自此名震天下。
采用DM2系统的秦、宋以及唐车型的销量,见证了当时消费者对于这套混动系统的喜爱,而2015款的唐也正是让自主车型在20万价位区间站稳了脚步。
随后在2018年发布的第三代DM技术,则是在DM2的基础上加入了P0位置的BSG电机,发挥着回收动能以及启动发动机的作用,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又提升了行驶质感;此外升级了功率和扭矩的P4电机,让搭载DM3的2018款全新一代唐的零百公里加速提升至了4.3s,进一步加强了DM系统性能向的风格。
到了2020年,比亚迪在DM上再进一步,发布了双模技术双平台战略,将DM细分为了更偏向于运动的DM-p以及更注重节能的DM-i。
要注意的是,DM-i从设计理念上来看更像是一种对于DM1的传承,是在DM1自吸发动机+串列式电动机的基础上,除了将发动机升级为了一台热效率超过43%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电动机的功率也提升了200%。
再加上比亚迪独立研发的刀片电池,DM-i这套以电为主的混动系统最终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让搭载它的秦PLUS DM-i的百公里油耗低至百公里3.8升,宋PLUS DM-i的百公里油耗也仅为4.4升,搭载较低热效率1.5Ti发动机(40%)的唐DM-i,油耗也仅比秦、宋两车型略微有点高,为5.3L/100km。
新的起点
上面所提到的优异能耗表现,以往几乎只能在合资的两田混动车型上见到,如今比亚迪凭借着DM-i也达到了这一水准,但却又拥有着远超两田混动车型的强劲动力。所以自从秦/宋/唐三款DM-i车型在一月预售之后,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目前比亚迪DM-i车型的订单量已累计超过了10万台,市场新增订单的交付时间已经上升至3.5个月。
所以说此次比亚迪的百万台新能源车型的下线仪式,并不仅仅意味着比亚迪在展现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更像是一声进军更广阔前景的号角。DM-i车型作为一款三电系统已趋于完美的车型,不仅仅见证了比亚迪这十数年的努力,也将会构建起比亚迪更光明的未来。
文 | 小李
您好,康派迪和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康派迪是一家专业的汽车制造商,而比亚迪则是一家专业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两家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它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康派迪和比亚迪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始于2015年,当时康派迪投资了比亚迪,从而成为比亚迪的股东。此后,两家公司就开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
2016年,康派迪和比亚迪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并在中国市场上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两家公司还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2017年,康派迪和比亚迪共同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两家公司还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2018年,康派迪和比亚迪共同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两家公司还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2019年,康派迪和比亚迪共同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并在中国市场上取
以上就是关于续航增至400公里!新款比亚迪纯电动车来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