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明年或现行业洗牌

   2017-05-15 19:16:53 179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所蕴藏的广阔市场以及丰厚的利润空间。然而等待着他们的,不仅仅是“大蛋糕”,更是众多跨境电商企业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残酷考验。

跨境电商明年或现行业洗牌

 

  “双十一”后两周,众多跨境电商联手打造“黑色星期五”新购物节。如果说“双11”已经演变成阿里巴巴、京东双寡头的角斗,在中小跨境电商们主导的中式“黑五”,汪洋中尚无巨浪出现。跨境电商的模式还处于探索期的混乱,作为“过渡性的产物”,洗牌已近在眼前。     今年包括网易考拉海购、天猫国际在内的30余家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全部参战,让“黑五”这个一年前还非常陌生的名词一下子走进大众。     近几年,传统外贸生意每况愈下,但跨境电商贸易却蒸蒸日上。对B2C跨境卖家来说,“黑五”只是下半年的一个销售小高峰。“从8月份开始,订单就开始多起来,到圣诞节前的11月则达到最高峰,过了元旦进入淡季。”秦辉这样总结近两年的销售情况。在中山,像秦辉一样通过邮政出口国际小包的跨境电商还有很多。据中山邮政包裹业务局局长高建杭介绍,目前共有400多家B2C跨境卖家通过该局将中山的商品卖到了海外。     “预计今年发往国外的邮政小包数量达到240万件,比去年约增长63.27%。中山卖往海外的商品主要有衣服、3C产品、玩具、灯具、小件配饰等。而近几年,销往的国家以俄罗斯、乌克兰等俄语国家以及巴西等新兴市场为主。”     记者了解到,随着海外买家对越南、柬埔寨等新兴制造国的产品质量信心下降,中国商品的设计及做工水平的提升,让“中国制造”在跨境出口平台上日渐受青睐。而中山日销品的产业基础相对雄厚,是绝佳的货源地。被吸引而来的,不仅有老牌的亚马逊、Ebay,还有后起之秀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他们都从不同角度与中山的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着。     布局     增加产品附加值抢占海外市场     与秦辉的情况不同,今年“黑五”对于以B2B市场为主的中山市德士利食品有限公司来说,没有带来太多的惊喜,那天仍旧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业务员阿欣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收发客户的邮件。 “目前公司的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而B2B模式产生的销售额占70%—80%,B2C模式产生的销售额只占30%—20%。”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但当感恩节和“黑五”的行业数据出来后,公司上下都为之感到惊讶:感恩节之后的短短5天时间,国外线上的成交总额达到了110亿美元,而截至今年10月,该公司的销售额比同期增长了6成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对B2C市场布局。 “通过今年对市场的观察,我肯定未来B2C模式的增长将是十分迅速,未来公司计划将B2B和B2C的比例逐渐调整到5:5。”该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从中山邮政包裹业务局获悉,近年来,与该局签订合作协议的本土跨境电商以每年50%的增速在增加,这意味着中山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跨境电商行列,布局海外市场。“出口市场潜力更大,出口是服务于近60亿海外用户,而进口电商服务于国内的14亿消费者,而且海外主流欧美消费群体,有着更强的消费能力。”     高建杭表示。对于高建杭的看法,中山市跨境互联网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奚学明表示认同。他认为,从中山跨境电商的出口结构来看,对接国内品牌商与全球零售商、批发商的B2B模式由于交易量级大、订单稳定仍是市场主流,但今年“双11”“黑五”感恩节等,让商家们看到了B2C市场庞大的空间。     未来,以此为方向的外贸电商化,将是跨境电商市场最大的蓝海。尽管许多企业都已看到跨境电商产业链的蓬勃前景,但仍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跨境出口环境。 “首先是思路上进行转变,中山企业的电商思路很多时候还是B2B的思维,希望有大订单,而跨境贸易电商的订单是小订单,但事实证明小订单也能成为增长极。其次是产品要加强质量以及附加值,以LED灯饰跨境电商企业为例,在全国出口环境下滑时期,中山许多此类企业都‘死’了,但一些为灯具添加创意功能的企业却由此崛起。”     奚学明表示。秦辉也感慨道:“做跨境贸易电商,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产品开发。”每个新产品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市场调研、反复验证的过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