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商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7-05-15 19:17:29 606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农村电商服务于三农,真正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今年秋冬,粮食价格下跌,尤其是玉米的价格跌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0%,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农村电商。

涉农电商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5年,从春夏到秋冬,农村电商就像火炉上炖着的一壶水,温度越来越高。电商,尤其是涉农电商,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香饽饽,似乎成了一剂强心针,成了拯救GDP的一根稻草。     所有的人,所有的企业,如果出口不谈电商,似乎就不再时髦,媒体上关于电商的宣传更是铺天盖地。     与这火热的农村电商相比,今年秋冬,粮食价格下跌,尤其是玉米的价格跌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0%,近年偃旗息鼓的“卖粮难”再次出现在乡村。     卖粮难就像一块冰坨,和热腾腾的农村电商较劲。     1. 关于电商话题,让我们从“玉米”和“耳机”撕开个口子到一家知名的电商网站上检索了“玉米”和“耳机”两个关键词,假定这两种东西可以作为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代名词,相关的数据也许能说明一点什么。     2015年11月24日上午10时。     玉米的首页上有48个卖家,有卖玉米棒子的、卖玉米粒的、卖玉米糁的,都是农产品或者关联农产品。卖得最好的一家共有179人付款,卖家来自东北,其产品说明中还强调了“自产新玉米、有机苞谷面、非转基因”共三个元素,且注明是包邮。     另外来自山西的一卖家,是11.9元一斤,算是最贵的,共有52人付款。之所以卖得这么贵,是因为他的营销方案:买一斤送一斤,再送半斤小米。     回头再说耳机。     耳机的首页上同样有48个卖家。最便宜的耳机售价9.9元一副,共有三款,付款人数分别为116214人、49510人、40813人;卖得最贵的耳机是2298元一副,共有两款,付款人数分别为439人和124人。     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两个玉米粒大小的东西加上一些附件和工业化过程产生的费用,至少就卖到了两斤玉米的价格,而一斤干玉米大约有1700粒。     也许有人会说:耳机的生产用时不长但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而早在21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晁错就在《论贵粟疏》中说:“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玉米,这也太不值钱了!     2     从乡下向城里发的快递数量非常有限     11月24日上午,雪依旧在下。     偃师市首阳山新区路边一个院子里,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营业点,陆陆续续有人进来拿快递。小董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是一个干活的,来来回回在货架的缝隙里穿梭。     小董说,他在这里干了两年多了,越来越忙,也可以说生意越来越好吧,原来他只是在这个院子里租了两间房子,现在他把整个院子都租下来了。     首阳山是偃师市临近310国道的一个镇,距离偃师市区大约10公里,距离洛阳也不过40公里,理论上还是农村。     小董很认真地回忆了一阵子说,他们主要是给镇上以及周边村子里的人送东西,收到的快递非常少,记得去年好像有人从他这里往外面寄过两次“银条”。此银条可不是银子,它是偃师当地的一种特色农产品。     至于当地的红薯、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小董摇摇头说:“好像从来没有人寄过。”     检索了近期数篇有关农村电商的新闻,里面叙述的基本都是农民买东西,除了一篇新闻中涉及一农民卖自己的工艺品外,农民是绝对的“买家”。     随后又从网上找到几个专营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尽管“货架”上琳琅满目、要啥有啥,但网站显示的销售数据却让人寒心。     即便是那些回乡创业、月收入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们经营的镇级、村级电商网点,也是在帮助农民买汽车、买农机、买家电、买农资、买日用品,真正帮助农民卖大宗农产品的人着实难觅。     说穿了,电商本质就是商,是把城东的萝卜运到城西卖掉赚钱的人,关键是现在电商还不卖萝卜。     3     民以食为天,城乡要共同富裕,谁能扛起缩小城乡差别的大旗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到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农”专家认为,现阶段是各级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大谈电商、大办电商的时候,有必要冷静下来考虑一些问题。第一,谁在拿着电商的招牌谋求政府支持、圈财政的钱;第二,通过电商把工业产品销售到农村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掏农民兜里并不多的钱;第三,电商把工业品下乡而并没有把农产品送进城里,是在扩大城乡差别还是在缩小城乡差别;第四,要深入研究一下做大了的电商绑架实体企业的危害。     农村电商自命不凡的是,它帮助农民购物省下了多少钱,这个自命不凡的背后,倒是可以问一个问题:尽管所谓的节支就是增收,但节支和增收毕竟还是有区别的,作为电商,实实在在为农民增收过多少呢?     工、农、商是这个世界重要的三元素,历史上对这三元素的认定是: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作为架在工、农之间的并不生产价值的商,如果没有工、农的支撑,它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专家说,大部分农村电商乃至电商,都没有诸如工、农的实体支撑,他们正如西汉晁错说的“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这位专家甚至认为,当今电商蜂拥而来过头了,甚至是在走歧路。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冷静地想一想,尽管无商不活,但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工、农才是最可靠的顶门杠行业。     4     鼓励有实体依托的企业进入电商行业才是王道     2015年,风调雨顺。     河南夏粮丰收之后,秋粮也同样获得了丰收。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的玉米卖不上价,这对于种粮农民是个不小的打击。     新乡县一位当过多年粮食局长的同志说:“往年的玉米差不多和小麦一个价钱了,都在每斤一块一、一块二的样子,今年新玉米收获后,每斤的价格出溜到了七八毛钱,粮农惜售,即便到了冬天,还有一多半的玉米都存在农民的家中。”     “这种粮价下滑的比例,如果搁在企业手上,企业基本就要关门倒闭了。”河南万庄农资集团董事长赵慧清说。     河南万庄农资集团在做农资电商,和其他农资电商最大的不同是,万庄农资电商是依托集团本身自有的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创办的。     农资生产、仓储、物流配送、资金结算等,万庄有一整套科学的运行系统,在自营产品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农资产品进军电商领域,和单纯以搬运为目的的电商相比,显得更为靠谱。     工、农,城、乡,现有的农村电商基本是从工到农、从城到乡的一种单边销售形式,说不中听一点,是在花农民的钱。怎么让电商之活把农产品送到城里去、让拉着工业品出城的电商物流车在返城时能拉回农产品,让农民从电商平台上不仅买东西省下两毛钱而且卖东西能增收五毛钱,这是当下农村电商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果能如此,那些电商大亨们也算不负各级政府对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