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目前来说还不算安全。
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
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得而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扩展资料
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浏览商家的素材库,里面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
当记者询问客服,这些图片是否涉及版权时,客服矢口否认,但却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证明照片版权的材料。
可以想象,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那么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对此倒卖人脸信息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刷脸时代我们的个人隐私或财产安全吗?专家解读
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潜在的隐私安全风险?
人脸识别主要识别哪里是不固定的。他可以固定识别也可以寻找最优的部位进行识别。就拿苹果手机为例,苹果手机的人脸识别每次识别的特征部位都不是固定的,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怎样人脸识别识别的到底是哪个部位,这完全看程序和算法的设计,并不是固定的几个位置,可能是上百个点,不断的优化。
人脸识别的利弊
不易察觉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采用可见光人脸图像识别,或是红外线与可见光融合的多光源人脸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只要在有特定光源的情况下,就能完成不被人察觉的识别,不会令人反感也不会陷于被伪装欺骗的境地。在公安刑侦领域,特别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的跟踪与追捕。
首先是人类脸部存在相似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所有的人脸的结构都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这样的特点对于利用人脸进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在加上化妆的掩盖及双胞胎的天然相似性更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的漏洞还很多。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被高估了,还远远达不到指纹或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那么高的准确度。
人脸识别目前有两大风险问题难以解决。第一个风险是可复制性。人每天都暴露在外面,通过拍照完全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并进行复制。另一个风险是不稳定性。脸部画上浓妆、过敏、受伤、整容都会导致脸部特征发生很大变化,影响人脸识别准确率甚至无法识别。
随着仿真头套、全息投影、人脸跟踪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人脸识别攻击的成本将大大降低,由此产生的黑客攻击将大量发生。不法分子会通过伪造人脸识别攻破系统,进而窃取机密信息。这看会造成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数据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扩展资料:
提高人脸识别安全性的措施
一方面,是要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活体检测的准确率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注意区分身份识别的使用场景,在涉及隐私、支付等高级别安全场景使用时,将生物特征与多种因子相融合,多个方面同时发力,从而提高安全门槛,保障用户安全。
由此可见,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需要搜集诸如面部特征、指纹、虹膜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关系到老百姓的个人隐私,更涉及公民安全等法律问题,是否该交由企业存储,未来的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成为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人脸识别安全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