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材料基本本土化

   2023-03-05 03:29:54 3940
核心提示:  24日、25日,遂宁开启雨季模式。在城区主干道及一些海绵城市改造后的地势较低地点,雨水流向道路两侧的直槽沟,再浸入用沙石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材料基本本土化

  24日、25日,遂宁开启雨季模式。在城区主干道及一些海绵城市改造后的地势较低地点,雨水流向道路两侧的直槽沟,再浸入用沙石、碎石建成的“海绵体”,没有出现内涝。

  2015年4月,遂宁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试点城市之一。带着探路的重任,遂宁结合自身的绿色优势,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撑,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到2017年4月,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同期计划投资的83.43%。而且还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了海绵城市建设材料替代品,降低了改造成本。A改善缺水资源环境遂宁成全国首批试点海绵城市

  “遂宁水资源极为匮乏,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曾经排名全省倒数第一。”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说,受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影响,遂宁过去在城市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城市病”。水安全存在“水多”现象,主要表现在一到下暴雨,就给城市防洪排涝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可控的水多,但是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却很少。除此而外,水环境也存在“水脏”现象,城市河道污染突出,水体黑臭。

  为改善这一现状,遂宁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创新做法和方式,充分利用流淌而过的涪江水,沿江打造湿地公园,让环境锁水。2015年4月,遂宁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六省首批唯一入选地级城市。

  根据海绵城市三年实施规划,在三年内将进行25.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改造,涉及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排水设施、生态修复、供水保障、能力建设7个大类、346个项目的实施。

  2013年6月30日,遂宁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出现45处内涝点。处于城北明月路附近的川中大市场,由于周边的地势较高,暴雨之后的积水达1米多深,给防污排涝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海绵城市项目开始实施,遂宁将城区的45个内涝点列入首批整治范围。

  在川中大市场整治过程中,将市场内的水泥地面改造成透水铺装,原有老化的地下管网进行重新铺设,将雨水引入涪江外河堤的席吴二洲湿地公园。在去年5月迎来的一场大暴雨中,川中大市场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雨水通过透水铺装快速渗入地下,溢流雨水通过改造后的排水管网进入湿地净化,最后进入涪江。B雨水可重复利用让海绵体在储放水中收放自如

  遂宁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中,重点做好雨水的综合利用,通过绿化屋顶、下沉式绿地、铺装透水层、进行雨水调蓄等措施,对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广场等实现“小海绵”项目改造和建设。通过治理内涝点、实施雨污分流、完善排水体系、治理水污染和黑臭水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城市河道岸线生态修复以及系统治理绿地、湿地、水塘、湖泊等项目实现“大海绵”建设。

  王明华说,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在改造区域铺装透水层的同时,还修建了直槽沟,雨水通过透水层进入地下的储水罐,其余的雨水则进入直槽沟,剩余部分进入海绵体,保证了地面不积水,消除内涝隐患。而地下储水罐收集的雨水,还可以用于灌溉,做到重复利用。对于新建小区,采取微创改造,大量节省造价。通过海绵城市改造后,市民切身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

  到2017年3月底,遂宁试点区域23个排水分区均全面开工,其中完工排水分区15个,面积15.16平方公里,占试点面积的58.8%;在建排水分区8个,面积10.64平方公里,占试点面积的41.2%。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同期计划投资的83.43%。C带着试点任务上路海绵城市建设材料基本本土化

  在海绵城市改造初期,遂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施工标准进行改造。“在改造区域铺设透水砖后,能让积水快速浸入地下。”王明华说,河东新区是最早实施海绵城市改造的区域。当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了高规格的透水砖,并在地下埋设塑胶排水管网、储水罐。通过渗透、滞留、储蓄、净化等措施,让城市水环境恢复开发前的水平。通过透水铺装,尽量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排放。在设计海绵城市改造时,改直排、快排为缓排、慢排,在降雨量低于25.7毫米时,雨水通过绿地、湿地、坑塘、蓄水模块等留下来;高出设计标准时,多余的雨水就通过雨水出口,进入排水管网。“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而在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高成本、新建小区反复建设情况却让人头痛。王明华掰着指拇算了一笔账,最早使用的硅沙模块需要2000元/立方米,透水砖也需要300元/平方米,而地下的塑胶排水管网成本同样居高不下。“这样建下去成本太高了,而且还不便于推广。”王明华说,特别是在试点区域中还有一些刚建成的小区,地面还铺有花岗石,再次开挖建设太浪费了。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市,遂宁在使用高规格材料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想办法,如何降低建设成本便于后期的推广。王明华说,遂宁市河东体育馆是刚建成不久的场馆,按照最先的施工标准,需要对里面进行开挖后埋设储水罐。为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他们仅是在骑行道下面埋设储水模块,用碎石代替硅沙模块,建设成本明显降低。“3立方砂石、碎石同样能达到1立方高规格铺装的要求,但成本仅需要900元,成本大大降低。”王明华告诉记者,他们还对道路雨水口进行“微创”改造,仅此一项就节约了70%的建设成本。同时,该技术还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并在全市推广运用。

  如今,遂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利用连砂石、碎石、多孔砖等本地建筑材料替代部分价格昂贵的成品塑料制品和除污设施。既兼顾了生态、安全,又做到了经济、实用。“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除部分较小施工区域使用高规格的材料外,其余建设区域基本实现了材料本土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