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中学阶段,每个班级里大概都有那么几个学霸,老师总号召同学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然而他们的口头禅总是:“其实我也没怎么念。”仿佛他们的高分真的是玩出来的。
相比较起来,b站学习向up主显得更加诚意十足。他们不仅常年更新各种学习技巧和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雷打不动学习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录制下来供大家观看。很奇怪的是,阅读、做笔记、做作业等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动作,却让众人纷纷买账,弹幕里不少人表示自己被视频打了鸡血,“要滚回去学习了!”或者“这就是我每天干活的预热仪式!”
为什么往往10分钟不到的Vlog,就能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呢?其实,这背后隐含着一种学习机制:“观察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概念:“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性学习)。在他看来,人拥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而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并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甚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成功与否,观察者比行为者本人学习得更快。
b站学习向up主之所以能够受到众人关注,是因为其达到了“理想榜样”应具备的条件。他们往往年龄与大家相近,都有各自的学习特点、拍摄风格,而且学习技巧、习惯具有可行性,同时,他们也以自身的努力树立了正面的力量,使学习者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吸引大家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在我们观看学习向up主的Vlog时,“观察学习”的效用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
首先是注意过程。大部分被吸引来的看客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视频里干净的画面、清新的配乐、精致的文具手帐,当然还有他们自律的生活、高效的学习模式。无论是哪一点,这都很容易引起大家对up主的好感,再加上几乎所有的Vlog时长都很短,内容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使得大家不厌其烦地进行观看。
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观察学习进行到了第二阶段,即保持过程。大家往往开始不自觉地吸收了up主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设定学习时间、交叉学科学习等等。我们把他们的示范行为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这样在我们自己进行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就会唤醒类似的行为动作。更夸张的是,如果up主长期使用一首曲目作为学习Vlog的背景音乐,那么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这首歌曲时,也会被刺激起学习欲望。
当我们对up主的学习行为习惯吸收得差不多了,那么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动作再现过程中,就需要把观察到的表象转化为行为,再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做出正确的学习反应。在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up主往往是将长时间的学习以1.5以上的倍速进行快进,可我们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时间比较漫长。在这个时候,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暗示,把自己当做一个客观者在拍摄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能够有效调节自己浮躁的思绪。
最后是动机过程。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发现,up主所演绎或者传授的学习方法技巧、行为习惯真的实用,所推荐的学习资源是丰富便捷的,甚至所使用的文具也很顺手,这些都会极大提高我们重复学习行为的概率。并且,如果有越多的人关注、推荐这个up主,我们在心理上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就会更有动力跟随对方进行学习。
在B站的SA区(study account),up主们打卡日常学习动态,分享学习心得以及笔记,虽然有人诟病“形式感”略重,可是对于懒得去图书馆抢座位,宁愿宅在宿舍学习的在校生,或是在职脱离了校园学习环境,只能在家孤军奋战的学习群体来说,SA区的阿婆主们就像与自己一路前行的战友、师长,通过效仿他们的行为、汲取他们的经验、享受他们的陪伴,枯燥的努力生涯似乎变得不那么孤寂。
而一些时常分享自己日常“小确幸”的Vlogger也倍受欢迎。虽然只是日常的作息、购物、做饭等等,可是Vlog放大了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美好细节,正如加藤惠美子在《精致》中所言:“美的意识越高,越能注意到物品和空间融为一体后产生的美和从中获得的安宁,越能注意到美能消除疲劳、赋予内心悠闲。”
所以,跟随b站学习向up主一起努力,对着他们的Vlog一起用功,这并不是一个可笑的行为。想想看,他们仿佛是我们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可以运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探索更有效的学习途径,他们自律高效的学习生活,能够唤醒我们良好的学习情绪。
当然,所有观察学习的行为前提,都需要建立在我们有较高的学习认知之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辨别那些值得关注的行为和现象,只有将行为动机和合适的行为对象相结合,通过观察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新的混合体,从不同的学习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
最后,推荐一些笔者最喜欢的up主:
学习干货类
ID:桑桑
视频风格相对简洁清新,up主阅读广泛,而且字写得非常好。
ID:ElenaLin_青青
留学荷兰的小美女,分享的内容主要有学习方法、电子手帐、留学日常、文具推荐,一般时长不超过20分钟。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大家都因为其高颜值和扎实的内容分享而不甚在意。
ID:小隐Soyyo
现在在英国留学,分享的内容比较杂,最具有价值的是读书分享和手帐,有一把温柔的好嗓音,时长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
ID:suelence
被誉为B站阅读区的门面,虽然时长较长(半小时左右),但是每个月都会分享很多好书。娓娓动听的分享介绍,要比刷书单生动得多。
ID:享福享福
在人大读博的小姐姐,比起小清新们,她的Vlog风格清奇,BGM奇葩,但是十分接地气地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读博生涯变得槽点与笑点齐飞。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study with me系列。
ID:萌仲sama
5年产品经理,在BAT工作,有颜值有逻辑,因此其经验不论是职场党还是学生党都值得观看。
日常生活类
ID:是当归哦
B站赫赫有名的子时当归,目前在澳洲生活。分享的内容无非是日常购物、做饭、撸猫、插花和一些爱用好物,但日常生活在她的镜头下有一种诗意的美感,BGM很赞。在粉丝的纷纷要求下,现在Vlog一般都有一集美剧时长。其实我不太喜欢看一直做菜的视频,但是她的手法利落、菜品多样,餐具又特别美,所以放松时拿来“洗眼睛”。
ID:S_Sun三米三
一个非常温和,讲话慢腾腾的小姑娘。Vlog时长较短,一般在15分钟以内,有些长的建议倍速观看。分享的内容比较随性,都是一些生活片段,但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审美。强烈推荐一期“NO.8 Morning Routine-春日伴着阳光醒来的早晨”,简直治愈了赖床党。
ID:haegreendal
生活除了诗意还有鸡毛,比如各种琐碎的家务事,更惨的是你还有一个闹腾的熊孩子。韩国主妇haegreendal就为这种生活加了一层美学滤镜。看了她的Vlog,会觉得做家务、带娃也有动力了,无论如何都要学会自己调节心态啊。
ID:一只ASKA
如果你独居,有着忙碌的工作,在闲暇之余还想鸡血地努力一把,可以观看她的Vlog,同时会让你更好地区分工作与生活。
有哪些励志的演讲视频可以推荐,考研没动力时
学习相较于其他活动(如游戏、电视、玩乐等),本来就是一件比较枯燥、无趣的事情,很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动力。那么,当不想学习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出学习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不学习有哪些危害。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6倍,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3、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激发了什么的动力
考研复习中难免会有懈怠期,动力不足是很多考生中途放弃或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考生要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克服。一般来说考研动力方面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没办法自主复习,其二便是依赖他人,以他人为动力的复习,这两者都是大忌,大家要及早的调整。下面我们就详细来谈谈。
症状1:没有自主复习的动力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对生活没有什么高要求的人,所以在考研这件事上追求好成绩和好学校也是这样的态度。但我心里明白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在“实践”中找到了这样一个方法。有一个从小一直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小妍也在复习考研,她常常在微博上说起自己复习的安排和考研的雄心壮志。我发现自己每次看到她的微博就会燃起我复习的动力,因为那会儿我就会觉得以前我一直和她差不多,现在可不能输给她,我也要认真复习才行。但是,我一旦失去了她的消息,或者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却没有感受到很强大的复习动力,总觉得自己是个得过且过的人,自己内心产生不了这种强烈的进取欲望。
消除症状锦囊:这就是学习动机的问题,你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你的学习动机完全依赖于外界,需要有外在的因素去激发你。至于为什么你无法从自身出发找到学习的动力,需要你真诚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才行。你需要想一想自己对学习的理解是什么,是不是只是学习课本知识和考试技巧,这些答案需要你自己努力寻找。
其实学习包括很多方面,没有学习动机是没有目标的表现,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目标,能激发起你极大的兴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当你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不用别人去激发你,你就能努力地为之奋斗了。而且如果你感觉从学习这件事情上面很难找到这种感觉的话,也不用担心,因为不一定要从学习开始找,从你的兴趣爱好开始找都可以,要发现一件事情,不用别人催促或者利益驱使,你就能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件事,把自己的精力投入进去,这就是你内在动力的源泉。当你找到了这件事情之后,你再把它慢慢迁移到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上面来,因为对于生活,每个人总有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你觉得自己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要求,对于考研可能也是一样,就是在怀疑自己可能成就动机不是很高,但每个人总有感兴趣的方面,这个和成就动机的关系是不大的,而且每个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如果你通过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成就动机比较低,那也不代表你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无法把考研很好地进行下去,因为每个人都有感兴趣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不会特别看重做这件事的结果和最终取得的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结果不太好,你也依然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且这些能让你找到动力的事情不一定和工作、学习相关,你需要先找到这种感觉,然后再迁移到学习这件事情上。而且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喜欢当英雄,争第一,但有的人就喜欢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关键在于你需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对于考研这件事情,你需要叩问自己,考研在我心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假如我不考研,我是不是有另外的一种活法?假如我不考研,我是不是一样可以获得我想要的生活?如果,最终的答案让你觉得考研对于你的人生和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我相信就会找到源于自己的动力去做好考研这件事了。
症状2:以别人为复习动力
消除症状锦囊:如果你的动力来源只有别人,那这样就不太好了。如果你首先就很确定我很喜欢做这件事,而且我很期待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有一个人做得特别好,你特别想达到他那种程度,以他为标杆来努力,这样也可以。但如果你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有成就,你仅仅是想超过他,享受这种超过别人的感觉,这样的动力来源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无法从努力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而且,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为最终结果如何并不是以你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
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是很尽力地做这件事情,很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接受,之后你一样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多人在考研过程中都会到处咨询,考研成功需要哪些条件?我们会得到很多答案,比如,辅导班的选择,参考书的齐全程度,有的人甚至认为你周围的考研联盟的稳固程度也是决定性条件之一。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成功条件”里,犹如蓦然回首的惊喜,其实自己的“潜力井”才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只有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我之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掘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在看清了考研的本质之后,不论它有多么重要,不论它有多么艰难,这段生命中的历程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部分而已,在跨越它的过程中,你会慢慢认识自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考研并不是终点。那么终点是什么呢?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把“潜力井”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让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成功轨迹。
如何激发自己的动力
激发了什么的动力
激发了什么的动力
1.社会变革的动力:社会变革是由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的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种驱动力。
2.发展动力:发展动力是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催生出来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可以来自于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种因素。
3.创新动力:创新动力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它可以来自于科学技术、市场机制、社会文化和政策等多种驱动力。
4.竞争动力:竞争动力是指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来自于政策、技术、资源和人才等多种因素。
首先,让自己拥有掌控力。所谓拥有掌控力,说白了就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环境,而不是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试着独立做出决定,这是激发动力的第一步。如果你正在处理一堆枯燥无趣的邮件,那么你可以在邮箱里自主选择一封邮件并做出回复。这种对于回复邮件先后顺序的掌控感,会激发你完成任务的动力。如果你需要和一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同事见面,虽然这件事无法避免,但你可以主动选择见面的地点,挑选一家自己喜欢的餐厅,这会减少你对这次会谈的厌恶感。
然后,赋予自己的工作任务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把任务与目标联系起来。比如把它与现实的收入联系起来,或者把它看做自己实现长远目标的必经之路,这样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去执行它,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当我们执行一项新任务,或是面对一项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和这个讨厌的同事一起做市场调查?我为什么要阅读这些没完没了的邮件?
当我们开始问为什么,我们就调动了自己的理智和情感。我们会发现,自己之所以要和那位同事一起做市场调查,是因为她做过好几次类似的市场调查,她擅长这种工作任务。
当我们开始问“为什么”“目标是什么”的时候,那些不起眼的任务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我们会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要阅读这些邮件,是因为其中可能包含客户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而客户的要求对于公司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这种认知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做出了有意义的选择,是对自我价值和前进目标的肯定。
综上,我们不仅要试着独立做决定,还要学会赋予行动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多想想我们的最终目标。在遇到那些或讨厌或艰巨的任务的时候,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当我们把这些工作任务转换成有意义的选择,我们就会明确目标,这个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提高效率也就不成问题了。
以上就是关于看个视频还能激发动力?这些B站up主你值得拥有!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