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自主车企三强争霸赛升级,市场份额有望回稳
   https://www.fobmy.com 2024-02-29 18:44:4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下滑,自主车企遭遇了较大的挑战,市场份额已连续多月跌破40%的红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2019年销量达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9.2%,下

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下滑,自主车企遭遇了较大的挑战,市场份额已连续多月跌破40%的红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2019年销量达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9.2%,下降了2.9个百分点。在2019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仅有四家企业呈现正增长。

“从2018年下半年车市下滑一直持续到2019年,自主品牌受到影响最大。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收入受到影响,而这些群体是自主品牌的主要群体。”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对记者表示,头部自主车企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企业也在采取措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回暖,相信能够稳定在一定的份额。

而从头部自主车企表现来看,其竞争更为激烈,这一阵营的排序在最近几年发生过不少变化。2014年时,长安汽车超过长城汽车夺得自主乘用车销量冠军,而在2017年,长安的自主销量冠军宝座又被吉利夺走,长城汽车则位居第三。2018年,自主三强座次再次生变,冠军仍被吉利摘下,但长城超越了长安。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吉利、长城和长安位居自主三强,座次未变,但情况却不尽相同。

车市下滑大背景下,自主三强也受到了影响。位居冠军的吉利汽车2019年销量达136.2万辆,同比下滑9.3%。尽管销量下滑,但吉利完成了其修订后的136万辆销量目标。而在2019年初时,吉利曾设定的年销量目标为152万辆。

从销量上看,吉利过去几年的销量增长很大程度源于产品和车型的极大丰富,一方面补短SUV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用家族化策略,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排兵布阵。高速迭代的产品投放节奏带来的好处是不断有新车刺激市场,抢占红利。不过,这也给产品的市场周期和节奏掌握带来压力。面向2020年,吉利将销量目标设定为141万辆。

位于第二的长城汽车2019年销量实现了增长,这也是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自主车企。2019年长城汽车销量达106.0万辆,同比增长0.7%。哈弗、WEY、欧拉以及长城皮卡销量分别为76.9万辆、10万辆、3.9万辆和14.9万辆。长城汽车在SUV领域依然位居第一,但相比过去几年,长城汽车对哈弗H6依赖度在降低。此外,哈弗H2、H4的销量在下滑,但哈弗F系销量在不断上涨,占哈弗品牌整体的20%以上。“未来将努力提高F系在哈弗品牌中的销量占比。未来三年,无论是中期改款、小改款、年款,还是换代车型都已有相关规划。”长城汽车销售副总经理文飞对记者表示,哈弗不再过度依赖H6爆款,通过多款车型综合支撑哈弗品牌向前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车市不好时,长城汽车会选择让利而不让市场。”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盈利以及保持市场份额的增长,长城汽车去年在皮卡业务方面加大了布局。此外,长城汽车这两年来开始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其中,哈弗品牌已进军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市场,并在俄罗斯建立工厂。WEY品牌则计划于2021年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进入北美市场,并向全球其他市场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三强近年来座次发生变化的同时,差距也有所扩大,主要表现在长安汽车的销量不断下滑。2018年长安汽车就从百万台的销量神坛上跌落,销量同比下降了约20%。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长安汽车自主板块销量达80.3万辆,同比下滑了6.5%。不过,长安汽车自主板块下半年开始逐渐走强,连续几个月实现销量环比上涨。业内分析,长安汽车最近两年表现不佳与其产品长期未实现高端化,产品定价策略失误有关。与长城和吉利相比,长安汽车高端化转型还未能落地。独立分析师张翔指出,长安汽车市场布局偏重西南市场,研发产品偏向20万以下中低端产品,而消费结构在升级,一直走低端等市场行不通。

不过,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几款新品后,长安汽车有所回暖。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2019年长安是艰苦奋斗实现转折的一年,2020年尽管存在挑战,但长安汽车的目标要跑赢大市。”

此外,上汽乘用车也被业界看作“自主三强”的有力角逐者。2018年时,上汽乘用车增长了近4成,其与长安汽车的差距不断缩小,不过,2019年上汽乘用车也遭遇了销量下滑,其销量达67.3万辆,同比下滑了4.1%。从目前来看,上汽乘用车与自主三强仍有一定差距。

“车市下行,自主阵营不断分化,马太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自主头部车企表现较好,短时间内地位难以撼动。从目前来看,自主三强的座次也将保持一段时间。”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对记者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品牌力表现如何?未来会如何发展?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一、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国家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引导作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序推动汽车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实施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汽车企业。制定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鼓励引导重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企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在战略决策、成本控制、自主技术、企业品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的竞争及退出机制;拓展产业链条,推进汽车服务业发展,整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经销商间关系,通过法律规制与政策导引,规范汽车销售市场,促进汽车经销商与时俱进更新营销模式,不断开拓新的价值和盈利增长点。

二、 以智能化为方向,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攀升

着眼于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以智能化促进工业化,加快研究制定智能汽车战略和发展路线图。一是推动整车制造过程智能化。着力推进整车装配智能化技术研发,如在线车型与线边设备智能化互联互通、智能化的密封检测及液体加注站、整车智能化加注、智能化的拧紧工作站、智能化的线边物流等,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和柔性化,缩短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提高汽车制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降低制造环节、物流环节的成本。推动汽车企业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变;二是推动整车产品智能化。以提高汽车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性能,打造更加立体的汽车产品,实现汽车产品配置个性化、高科技化、高质量化,增强汽车的交互能力(具体体现为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环境的交互)。着重探索开发汽车在出行规划、自动驾驶、社交互动、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三是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整车厂商、专用设备供应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基础运营商等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创新。加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吸纳专业性高端人才,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设立科研基金等综合的财税政策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无人驾驶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进行联合攻关,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部件。探索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验证的环境条件,及相应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管理监控平台。

三、 以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为重点,提升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着重推进车载智能电子产品技术研发,通过汽车电子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增强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借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当前世界汽车工业60%~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以智能化为导向,以汽车电控技术、关键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为重点,推动部分零部件企业在汽车电子产业上率先突破,实现技术升级。二是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零部件配套体系,力争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三是依托整车制造产业提升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零部件企业参与汽车整车的同步开发,通过协同创新,培养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以发展科技服务为支撑,优化汽车服务产业结构

在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与汽车产业直接相关联的服务业的发展,即在保持汽车制造业产值稳步增长的同时,提高汽车研发设计、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服务业科技含量,优化汽车服务产业结构。一是推动汽车服务技术创新。推动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服务项目的技术研发,从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全方位提高汽车服务产业技术含量;二是引导汽车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引进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检测维修设备和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态度、降低服务成本、完善服务网络,打造高端汽车服务产业。

2022年国内乘用车零售2054.3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以及品牌力表现的越来越好,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也成为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车型。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消费市场的欢迎,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对象,现在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自主品牌的产品力也出现提升的状况比较有竞争力。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提升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优势,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现在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汽车,而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主要燃料就是汽油,对于燃油车来说,汽油非常的重要,而汽油的污染性会更大一些。

现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了大环境着想,新能源汽车就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了欢迎。现在有双碳战略目标,所以相关的产业会转型升级,因为原石油进口出现下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双碳已经提出节能减碳的奋斗目标并且二氧化碳是需要控制的,预计在2023年会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以前实现探中国,从这些战略中就能够影响到汽车圈。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就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为了减少对原油进口的依赖,也降低对能源的依赖感,新能源汽车也是新的产业发展,也能够关乎国情。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影响力非常的好,无论从国内的竞争力,还是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能够看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率一直在增长,出口率也一直在增长,主要是在技能以及外观还有舒适度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难题不少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易车讯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6.9万辆,同比增长3.0%,12月零售较上月增长31.4%,这也是2008年以来最强的12月环比增速。1-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54.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9%。同比净增38.6万辆。

12月豪华车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10%。车购税减半政策对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促进较大。

12月自主品牌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0%。1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8.9%,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1-12月累计份额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6.1个百分点。12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7.5%,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10个百分点;1-12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1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59%。12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0.6%,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8.7%,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9.5%,较2021年12月22.6%的渗透率提升7个百分点。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0%;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6.5%,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6.6%,下降8.3个百分点。12月起售价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占比21.8%,较去年12月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占比44%,提升8个百分点;20-30万占比23.3%,同比降2个百分点;30-40万占比7.4%,增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比3.49%,增2个百分点。

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2,350万辆,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指出了目前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原创创新技术,市场主流汽车产品技术仍依赖“外援”,在动力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等前沿和前沿领域的差距相当明显。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缺乏大而强的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步伐不快;工业集中度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材料、电子等相关产业基础薄弱,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三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第四,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压力巨大,重点在汽车。相关政策退出后,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增速受阻,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平均单车型无法形成规模,大部分中国品牌业务板块经营困难。五是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来看,国际化进程缓慢,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与汽车大国不匹配。国际化运营模式和吸引人才技术的质量水平亟待提高。

以上就是关于自主车企三强争霸赛升级,市场份额有望回稳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