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四个阶段?
   https://www.fobmy.com 2024-02-29 22:58:3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起步阶段(1950-1965)此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创立阶段,建起了像一汽这样的现代化汽车企业,汽车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1966年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50-1965)

此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创立阶段,建起了像一汽这样的现代化汽车企业,汽车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1966年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二、成长阶段(1965-1980)

从二汽建设到改革开放1980年代初,是我国汽车工业成长阶段。与一汽靠苏联援建不同,二汽是完全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的大型汽车制造厂。通过自主能力,我国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布局。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三、开放合作阶段(1981-1999)

此阶段,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汽车工业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势,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通过开放合作,轿车工业开始起步,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四、快速发展的阶段(本世纪以来至今)

此阶段,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形成了完整汽车产业体系。

扩展资料

我国汽车产品技术发展史

1953年建设一汽,即组织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产。接着,我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对不适应中国使用条件、资源条件等项目进行改造或改进、并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改装生产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

1982年汽车行业制订了《汽车产品质量评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稿)》

1983年开始汽车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了评优活动,分国家级与部级两等。首次颁布了限制汽车排气污染的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和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放测量方法和限值等标准,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多项汽车安全标准,这些标准,都相继成为前述汽车年度质量检查评定的依据。

1984年开始陆续颁布不同车种的如载货汽车、客车、轿车、越野车质量检查评定办法。汽车行业每年的产品统一检查评定,促进了我国汽车产品质量提高和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开始制定汽车环保、安全标准。

1992年正式将有关汽车环保、安全、节能的标准列为强制性标准,实行单项否决制,这些为汽车技术进步起到了强行推进的作用。

这期间正是我国汽车老产品换型的时期,通过引进单项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在换型产品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结构,如膜片弹簧离合器、全同步变速器、动力转向装置、新一代制动阀、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后置、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和客车用空调等。

引进的新技术、新结构有:前置前驱动、前盘式制动器、前后独立悬架、动力转向、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全模压内饰板,塑料仪表板、保险杠及燃油箱等大量塑料件使用,还有新型仪表、灯具、门锁及开关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国汽车工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上海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01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奥兹莫比尔牌汽车,成为中国最早使用汽车的城市。二十世纪中期,上海现代交通的主要运载工具: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双层巴士。二十世纪40年代,上海的机动车已有3万辆,上海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1937年初,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成立,组装成第一辆本茨式中国号2.5吨柴油汽车。

1951年,上海公交修造厂(后为上海汽车发动机厂,上海客车厂)试制成1000型无轨电车。1957年9月,上海汽车装修厂〔后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第一辆58型越野车。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1978年以来,上海汽车工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建成上海支柱产业,中国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之一。上海汽车工业选择德国大众汽车作为合资伙伴,1983年4月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3月1日,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重点发展轿车工业。1996年上海大众形成30万辆轿车年产能力。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对中国汽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12月26日,上汽与南汽联合后,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航空母舰”。

“十一五”期间,上海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近50%,而私家车的保有量从2005年的41万辆上升到2010年的102.93万辆。至2010年末,上海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轿车17辆。2012年1-7月,上海市累计上牌189928辆汽车比增长5.83%。其中,国产轿车累计上牌117362辆,同比增长5.94%。

北京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北京汽车产业是国内发展较早的地方汽车产业之一。1953年为了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配套,北京建立起了第一批零部件生产厂,1958年起开始试制整车,60-70年代成功地自行开发了轻型越野车和轻型载货车,填补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空白,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确立了北京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80年代,北京汽车工业与国外公司合资,建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切诺基吉普车和五十铃N系列轻型载货车;成立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对外开放、转换机制、引进技术、吸收外资和运用社会资本方面走在全国汽车工业的前列。90年代,北京汽车工业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跨地区经济联合,建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独树一帜。在21世纪初,北京汽车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扩大同戴·克公司的合资经营;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重庆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谈到中国的汽车城,重庆绝对是一个值得浓墨冲裁书写一番的重要城市。在这里,驶出了中国第一台吉普车,现在还是中国最大微车生产基地。如今,重庆汽车业已经不满足与本地发展,它早已把触角伸到了国内各地、甚至海外。

照着年份来看,重庆市真正开始发展汽车工业应该是在1965年,至今已经历了47载风雨,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座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汽车城。

1965年,重庆市组建了由四川汽车制造总厂(现为重庆红岩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现为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綦江齿轮厂、重庆汽车配件制造厂(现为重庆卡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现为重庆红岩车桥厂)、重庆油泵油嘴厂和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现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分公司,由此拉开了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的帷幕。

作为我国第一座高起点的重型汽车总成生产基地,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现为重庆红岩车桥厂)从60年代引进法国贝利埃军车制造技术、80年代引进德国MAN(曼)重型车桥制造技术、到90年代成为奥地利斯太尔汽车车桥总成定点生产厂家,几十年来在同行业中始终走在车桥总成研发和生产的前列。

1984年5月,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引进了当时在国内从未听过和见过的微型车,迈出了中国微型汽车的步伐;1985年,根据国内“缺重少轻”的状况,重庆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轻型商用车,车一上市便得到了市场的追捧;1991年,国家批准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奥托微型轿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此结束了重庆没有轿车生产的历史。

2008年7月28日,承载不少中国人汽车梦想的奥拓,在累计生产了50多万辆后功成身退。也是由此,在国内形成了济南重型汽车、陕西重型汽车、重庆重型汽车,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神龙,重庆长安和天津华利(现为天津一汽夏利)三大三小二微的汽车工业布局。

湖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69年,东风汽车公司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市建设成立,标志着湖北汽车工业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汽车工业大规模合资之后开始迅速发展,近几年更取得爆发式增长。

目前,湖北汽车工业形成了武汉、襄樊、十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其中,在东风旗下神龙、东风本田和东风乘用车等车企带领下,武汉已形成产业集群。“车城”十堰是国内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用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襄樊汽车产业近年业发展迅猛。

湖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湖南发展汽车产业经历了很长的曲折过程,为振兴湖南汽车工业,湖南省政府早在“十一五”初期编制了《湖南“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对汽车企业的扶持力度。经过5年的发展,湖南汽车产量由2005年的9.4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21.45万辆,4年翻了一倍多。在轿车领域,湖南全省2009年实现产销7.5万辆,3年增长近30倍,占全省汽车产销量比例从不到1%发展到如今的35%。2009年,汽车工业GDP占湖南全省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河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南奇瑞,北长城”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两面旗帜。河北汽车的主要以长城汽车为代表,长城汽车的六个阶段印证了河北汽车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原始资本积累,打下坚实基础(1990--1995)

长城汽车的前身是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改装汽车业务,没有固定产品。1990年公司陷入困境。当年公司员工只剩60多人,且负债累累。26岁的魏建军单枪匹马来到长城工业公司,在承包中,他带领长城人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神,艰苦创业,当年企业扭亏为盈,5年迅猛发展,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正式生产皮卡推动国内全行业的发展。(1996--2000)

1996年,长城将不被业界看好皮卡作为自己的主导产品,同年,迪尔系列皮卡正式推向市场。1998年,以销量及产量计,长城皮卡销量排名第一。之后产连年番翻,1999年10月,长城当年第一万辆皮卡下线,将中国皮卡热销推向了高潮。同年年底在国内同行中业首家推出了四种底盘、五种不同规格的皮卡,成为国内品种最多的皮卡专业厂,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企业扩张发展,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2000--2002)

皮卡的销量大增,生产条件已制约了进一步发展,2000年开始扩张发展。2000年初,长城控股华北汽车制造厂,成立长城华北汽车有限公司,下半年成立保定长城内燃机有限公司。2001年6月,再次注入巨资,建成了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发动机生产基地,标志着长城汽车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四阶段:国内首开先河,开创经济型SUV新时代(2002--2004)

长城皮卡占据了国内龙头老大,公司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2002年6月,首开先河推出了8万余元的赛弗SUV,正式进入大中城市市场,风靡全国,被业界评价为“赛弗现象”。2004年下半年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功能、定位不同的赛影RUV、赛骏SUV。

第五阶段:打造规模经营10万辆基地投产,哈弗下线(2004--2005)

在皮卡、SUV领域,长城在销量、市场占有率、出口等方面在国内占据了绝对优势。2003年底,公司在香港H股正式上市,开始筹建长城汽车工业园。

第六阶段:开创新纪元进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轿车、家用车领域。(2006-至今)

长城在继续发挥皮卡领域和SUV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开发出适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轿车、家用车品种。2006年7月年开建的2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将陆续投资28亿元,产品规划是与国外联合开发1.0-2.0升的中小排量轿车和MPV系列产品。

河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河南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传动轴总成等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和新航集团、中轴集团、中原内配等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迅速壮大,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汽车产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是河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区域配套水平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安徽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49年5月,安徽解放军管会接收合肥汽车修理厂。1958年,芜湖仪表厂生产汽车仪表,合肥汽修厂试产活塞,半轴等配件。1962年,巢湖汽车配件厂从巢湖搬至合肥。1964年,正式成立巢湖汽车配件厂,生产解放,跃进车型的制动器和方向机。 1966年7月,安徽省第九劳改支队机械修配厂更名为合肥淝河汽车修配厂,生产解放、跃进车型的五种简单的汽车配件。1967年,建立芜湖汽车配件厂,生产解放车型储气筒、前后刹车调整臂等。1968年4月,巢湖汽配厂试成130型巢湖牌轻型载货汽车,而这辆汽车也被称为“安徽第一车”。1969年,巢湖牌轻型载货汽车商标由“巢湖”牌更名为知名的“江淮”牌。1970年初,装置440型发动机的江淮牌HF140型3吨载货汽车投入生产。

1986-1990年“七五”规划期间,起步阶段的安徽汽车工业,正处于最困难时期。1995年底,安徽省汽车产量28430辆,至此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1975年9月,安徽省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开始按专业化发展汽车生产。

1996-2000年(“九五”规划期间),安徽省主要实施了几大项目:1997年11月淮海机械厂正式并入产品相近的昌河汽车集团;1997年安徽拉开轿车的大幕,在芜湖兴建了奇瑞公司。1999年第一辆轿车下线。安徽成为全国汽车制造业车型最完整的省份;2000年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始了安徽省汽车整车企业股票发行先河。

福建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17年,福建省福州市开始进口汽车,汽车开始在八闽大地出现。1958年,制造出第一辆福建自制的汽车——“长征”2.5吨载重汽车。1983年,福州汽车厂和福建汽车厂被批准为国家定点整车厂。1985年2月4日,福建省政府批准省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作为福建汽车工业的行业主管机构。1992年3月,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成立。1995年11月23日,闽台合资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次年7月,首台东南得利卡车下线。1999年9月26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投产。由30家台资协力厂拱卫现代化主机厂而成,占地2700多亩的东南汽车城在闽侯青口拔地而起,总体规划年生产能力30万辆,首期年生产能力已达6万辆。全省汽车工业的龙头正式形成,大大提升了福建汽车工业的整车实力和技术档次。汽车工业格局基本确立,标志着福建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福建省汽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福建省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家整车及零配件企业,形成闽中、闽南、闽西北三大汽车产业群。,从闽台合作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合作,从1994年的5000辆汽车产量发展到2006年的10万辆汽车产量,福建省汽车工业已成为福建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从更长周期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四个阶段?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