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目前在国内是国IV标准。以下是尾气的相关介绍:1、概念: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2、影响: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新车车内甲醛含量标准是多少
对于车厢内的材料,汽车行业主要进行五个方面的控制:气味ODOR;雾度
测试FOGGING;易挥发物质VOC;总挥发性有机物质TVOC;有毒有害物质:重
金属heavy mentals、多溴联苯 PBBs and PBDEs。(1)、气味测试 :对于塑料
件或塑料原材料的气味测试,一般是将样件或样料放在1L的气味瓶中然后在烘箱
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如80℃,恒温2h,取出后冷却至60℃后进行气味评测,常见
的标准如VDA270和大众的PV3900、GME3025/60276等气味测试方法。一般的
分级标准为: 气味评定 :1级 无气味;2级有气味,但无干扰、刺激性气味;3
级 有明显气味,但无干扰、刺激性气味 ;4级有干扰、刺激性气味 ;5级 有强
烈干扰、刺激性气味 ;6级 有不能忍受的气味。由于气味测试的主观性,其测
试结果和过程一直为业界所困惑。一般主机厂的要求是需要小于或等于3级标
准,但目前塑料原材料、多数助剂均不能到达3级要求。用这些原材料和助剂生
产的汽车专用塑料气味更难达到要求。 (2)雾度测试FOGGING:雾度
FOGGING的测试主要针对挥发性物质冷凝在玻璃上,或者铝箔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以采透光率法或者用重量法,重量法操作简便,应用更广泛,一般规定为2mg
以内即可达标。(3)易挥发物质VOC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温状态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具体哪些物质属
于车内需管控的VOC,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各大主机厂自主确定本企
业的VOC范围,较常见的有: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醛、甲苯、苯、二甲苯
等,此外还有乙醇类和酮类等多个种类。对于烃类物质,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对醛酮类物质则需用DNPH管采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车内
VOC主要来源于汽车地毯、仪表板的塑料件、车顶毡、座椅、其他装饰时使用的
胶水、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泡沫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
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对于塑料件,注塑过程中使用的脱模剂、模
具上防锈油等,对塑料件的VOC也有很大影响。VOC的测试标准很多,如
VDA276/277/278其测试值受到前处理及取样方法、测试仪器的不同而差别很
大。国家环保总局在2008年3月实施的《HJ T400-2008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
类化合物的采样测定方法》。对于塑料注塑制件,一般采用袋子法;对于塑料原
材料一般采用顶空法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塑料件对车厢内的VOC贡献很小,车
厢内高VOC主要来源于其他材料,如泡沫、粘合剂、油漆、皮革、毡制品、胶
水、清洁剂等。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根据
GB/T18883-2002定义是指利用Tenax GC中或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
(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
化合物。VDA277 中是指用HS-GC-FID测试仪器,按照一定的测试条件,峰面积
满足一定要求的化合物的总和,用丙酮做标准样品计算,并折算成碳含量,故也
称为总碳。车厢内的TVOC与VOC来源一致,研究也表明,塑料制件对车厢内的
TVOC贡献相对很小,车厢内高TVOC主要来源于其他材料,如泡沫、粘合剂、油
漆、皮革、毡制品、胶水、清洁剂等。对于塑料材料或注塑制件,TVOC的限量
值也受到所采用的标准、取样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影响。目前欧美系的车型一般采
用HS-GC-FID的方法进行检查(如大众的PV3341/VDA277、GME8081),一般
限量值为50g.c/g。而采用袋子法ATD-GC-MS方法的测试值则很高。(4)有毒有
害物质(重金属、多溴联苯):借鉴欧盟的ELV法规,中国版的ELV法规也已对
汽车工业中零件涉及到的有害重金属:铅 、六价铬、汞 、镉及多溴联苯
PBBs,PBDEs进行了规定,要求在2012年1月1日需满足RoHS法规要求(豁免条
例中规定的应用除外),对于部分零部件必须使用的需进行标识出来,
有人知道汽车VOC国际标准吗?
一般新车里都会有甲醛,新车甲醛标准值是0.08mg/m3。
新车出厂,各种含量是在标准之内的,但是有一些刺鼻的气味,不要用什么香水,香膏去味,炭,茶叶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曝晒,建议开车时打开窗户,现在天冷了,我是夏天提车的,大中午就开着车门在阳光下曝晒,一个多星期就没有异味了
在不能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内多放置一些木炭,吸附车内的甲醛,甲苯是有害气体,而且有弱电性,木炭能够牢牢的吸引住这些分子,使它们难以逃回到空气中。
求:汽车内饰件测试气味测试标准?
所谓的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
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碳酸、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环保意义上的定义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一般可以将可挥发性物质分为两类,普通意义上的VOC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而环保意义上的VOC是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对人体或者生物的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挥发性物质。
比较常见的易挥发有机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TVOC(6-16个碳的烷烃)、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易挥发和亲油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鞋类、玩具、油漆和油墨、粘合剂、化妆品、室内和汽车装饰材料等工业领域。VOC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会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癌。
汽车行业VOC
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感受,新车购买后一段时间里车内都有刺鼻的气味,许多车主不以为然,然而一种“隐形杀手”正在威胁车主的健康,那就是VOC,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汽车厂商通过使用劣质内饰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随之带来的是车内VOC的增加。VOC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由于VOC本身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已经被社会喻为人类的“隐形杀手”。目前,如何降低和消除车内的VOC已成为了汽车行业新的发展目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及欧、美、日均没有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法规。但有资料表明,国外主要汽车公司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对配套零部件的管控来实现的。例如:有的日本汽车生产厂就有企业内部规定,从原材料环节控制车内异味的产生,在新车定型时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判。
欧盟制定了《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67/548/EEC)对汽车相关材料做了部分规定。
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车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的条例,使得车内各种有害气体含量有了限制,如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08ppm。奥迪汽车制造厂专门成立了车内气味评测小组,进行气味控制,甚至将环保当作自己产品的新卖点。丰田、大众、通用、日产、长安集团等参加了《车内空气污染物测量方法》标准编制组。大众、丰田、日产、长安、神龙、上汽等企业已经建立了环境采样舱。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12月7日发布了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年3月1日实施,2008年3月29日制订限值标准组启动。国内主机厂奇瑞、吉利、长城等企业已经全面启动车内污染空气的调查。目前大多企业都在进行整车环境舱采样以及对材料零部件VOC开始管控。
车内VOC主要来源于汽车内地毯、仪表板塑料件、车顶毡、座椅以及其他装饰用胶水。汽车使用的塑料、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材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有机溶剂、添加剂以及助剂等释放到车内,也会造成汽车内部VOC值增加。由于其车内空间较小、密封性好,因此汽车内超标VOC对人体的影响要比房间内超标VOC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下表即车内产生VOC主要来源以及含量表。
汽车VOC相关法规
俄罗斯最早在1999年就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02年9月也制订了VDA 278的测试方法标准。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于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以自主行动计划的形式发布,希望日本主要汽车公司在2005年以后新生产的汽车中减少车内空气污染,该指南同时也发布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并于2007年3月制订了JASO M902:2007的测试方法标准。
韩国建设部在2007年底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7年6月发布交通车辆检测标准ISO 16000-26,目前该标准方法还是修改意见稿,其检测限值未规定。
中国最早是在2003年开始关注汽车内VOC含量对人体的影响,随后2008年国家环保部于2008年3月实施了HJ/T 400-2007的整车测试方法标准。在2011年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又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此指南对整车VOC检测值进行了限定,限定值如下表所示:
汽车VOC主要测试方法
针对汽车VOC含量测试,主要从整车VOC、总成(车内零部件)VOC以及材料VOC。下面将分别讲一下对应的测试方法。
整车VOC含量测试方法:
不同车系相应不同的测试标准,包括德国PV3938标准、日本《车内VOC试验方法》、俄罗斯GOST R51206-2004标准以及国内《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试方法》即HJ/T 400-2007测试标准,具体测试条件如下:
PV3938测试标准:测试条件:23oC、50% RH;测试方法:静态测试;采样方法:使用红外灯同时照射车内不同部位使其表面温度达到65oC,封闭一定时间后采集车内空气样品。
《车内VOC试验方法》:测试条件:23oC、50% RH;测试方法:半动态测试;温度调整到40oC,保持4.5h后使用DNPH采样管采集车内空气30min后测定甲醛;采样结束后启动汽车发动机,使其空调正常工作,测定VOC。
GOST R51206-2004标准:测试条件:23oC、50% RH;测试方法:动态测试;模式一:以速度50公里/小时匀速行驶行,行驶速度稳定20分钟后测试;模式二:以制造厂家规定的最小稳定转速空转20分钟后测试。
HJ/T 400-2007测试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12月7日发布,2008年3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测量机动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的采样点设置、采样环境条件技术要求、采样方法和设备、相应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数据处理、质量保证等内容。
环境温度:25.0±1.0 oC相对湿度:50 ±10%。测试方法:1、受检车辆放入符合规定的车辆测试环境中;2、新车应为合格下线28d±5d并要求内部表面无覆盖物;3、车窗、门打开,静止放置时间不小于6h;4、准备期间车辆测试条件应符合规定,安装好采样装置;5、关闭所有门窗,受检车辆保持封闭状态16h,开始进行采集。
对于不同有机挥发物质,设定的限定值如下表所示:
零部件(总成)VOC 含量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VDA 276
测试方法:平衡浓度排放气体
材料VOC含量测试方法:
美系,欧系以及日系主机厂对VOC测试的要求
目前对于汽车整车VOC含量的测试标准主要有美系、欧系以及日系三种,分别对应的是顶空方法(HS-GC/MS)、热脱附法(TD-GC/MS)以及袋子法(Bag-TD-GC/MS)。下面将分别介绍并对比三种VOC含量测试的差异:
1、美系—顶空标准(HS-GC/MS)
美系顶空法测试标准的主要装置图以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顶空加热样品到120 oC;转移样品挥发出来的物质到GCMS;以样品峰面积与空气峰面积之间的比较作为样品挥发量的评估;通过质谱库检索样品挥发出来的是什么物质;评估这些挥发物质对人的影响风险。
2、欧系—热吸附标准(TD-GC/MS)
欧系热脱附法的主要装置以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将小质量样品放在玻璃解析管中加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随着惰性气体通过热解析仪被冷阱吸附;加热结束后,冷阱被迅速加热到280 oC,解析出来的挥发性有机物直接进入气质联用仪测试。
气味测试:
气味是挥发性物质刺激人体的鼻腔嗅觉神经而在中枢神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其能直观反应汽车内饰件的优劣,基于人嗅觉感官和舒适度的主观评价。不同物质产生的气味不同。有些是令人喜欢的味道,而有些是让人厌恶的味道。气味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其表征包括气味的浓度和气味的性质。因此很多汽车厂家均以气味的好坏作为评价其零部件是否会令顾客反感的一种方式。现在各大厂家均有自己的气味检测方法和标准,例如:大众vw50180,大众PV3900, 奇瑞Q/SQR.04.103-2004。通用GME60276, 丰田TSM0505G,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270,沃尔沃VCS1027,2729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标准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