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一直都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2024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再次突破3000亿美元,连续30年保持世界第一。在美国关税冲击下,广东纺织品企业如何化解风险?广东纺织业能够突围破局的核心是什么?
近日,央视CCTV-13聚焦位于高明的溢达纺织,报道其如何“危”中寻机,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发展国货品牌,顺利走上了破局之旅。
溢达纺织曾经遭美国实体清单打压、丧失大量订单,于是他们深耕国内市场、发展国货品牌,对于眼下的关税冲击,溢达有着怎样的破局之旅?
刚参加完消博会的溢达集团品牌及零售副总裁蔡崴,一回到公司就带领团队分析最新的市场动态,谋划下一步品牌推广计划。这次在海南期间,他被商务部邀请分享了企业出口转内销的经验。他说,关税已经变成一个数字游戏,你算的还没有它加的快。短期的冲击一定有,不可能没有的,但是其实,关关难过关关过。
溢达的根基,不只是源头的长绒棉,从1978年集团成立开始,到2000年已经完成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纵向闭合。从棉种研发到成衣制造,再到品牌输出,溢达可以向不平等的贸易规则说“不”,还有全产业链完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底气。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海表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为什么不妥协?因为一旦妥协第一步以后,紧接着就得步步妥协,包括纺织业在内的,我们国家整个的制造产业,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外部的打压也好,各种胁迫也好,不可能把我们打倒,我们可以站着活下去,未来可以活得更好。
从依赖欧美订单、为国际品牌生产,再到拓展国内市场、培育本土品牌PYE派和十如仕,溢达的转型既是源于外界压力,也是一种内驱力的使然;作为早就被遏制打压的“过来人”,他们利用5年的时间迅速转身,用实践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根基,中国企业既能够借船出海,也可以自主航行。
蔡崴表示,现在我们做外贸企业,第一反应就是我怎么样可以做回国内的订单,我怎么样做14亿人的生意,我怎么样通过产品的转型,渠道的重塑,是不是还可以做东亚的订单、日韩的订单、非洲的订单,这些其实恰恰就是整个溢达过去五年在不断地尝试去做的一些事情。
卢海则说,除了我们是生产大国以外,我们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最近也出了很多宏观的调控政策,有的政策甚至已经显现成果了,如果我们能把内需这一块做好,我们借这个机会实现了一次转型,而且我们相信这个转型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和前途。
目前,在关税变局下,作为全球纺织供应链的核心枢纽,以广东为代表的中国纺织业正经历深度的重构。首先当然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从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第二个方面还是市场多元化与供应链的重构,从单纯依赖到全球布局。第三个方面就是政策协同与生态构建,从单兵作战到系统突围。
应该说广东纺织业的突围路径体现为政策赋能加技术驱动加市场多元加产业链韧性的综合模式,核心还是在于依托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基础,通过创新升级和全球化布局,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这个模式不仅为全国纺织业提供了参考,也印证了中国制造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