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品牌遇到中国艺术,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记者日前从Zara获悉,中国艺术家林芳璐首度跨界时尚领域,与Zara呈现独家合作系列。该系列涵盖了女装、男装、童装及家居用品等,将传统工艺与当代美学相融合,把纤维艺术的语言转化为全新的表达形式。
该合作系列在中国市场举办了首秀,并将同步登陆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际市场进行发售。
作为中国艺术家,林芳璐的创作始终植根于中国云南白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她曾在大理周城村向世代传承技艺的白族女性习得扎染、编织与结绳等繁复技法。过去十年中,她通过大大小小的纤维装置艺术重新诠释这些古老技法。此次合作系列中运用的自然原色、黑色与靛蓝的色调,以及细腻的水彩印花图案均由她亲手绘作。
对此,爱特思(Inditex)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表示:“此次Zara再次与中国青年才俊开展合作携手将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设计美学呈现给全球消费者。”
中国市场一直是爱特思集团的战略市场。3月21日,Zara全新亚洲旗舰店在南京新街口核心商区开业。“未来,爱特思和Zara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致力于创新零售体验,紧跟并引领本地时尚潮流,积极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白晨铭说。
事实上,这并不是Zara与中国艺术家的首次“邂逅”。在Zara全新亚洲旗舰店在南京启幕时,Zara就携手中国当代艺术家JUJUWANG共同定制了艺术装置《梅花印象》。该作品从中国古典名曲《梅花三弄》中汲取灵感,通过沉浸式的视觉场景与传统音乐完美交融,为顾客带来了一场国际时尚与本土文化的盛宴。
近年来,从传统元素的运用到现代艺术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积极探索最能与中国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表达方式,推出“中国特色”的产品是一个缩影。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的韧性和表现力在全球范围内愈加凸显。
从2019年首次与中国设计师陈安琪合作,2022年设立全球首个由中国设计团队组成的“中国设计中心”,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和生产产品,到2023年与中国艺术家杨婉合作推出中国新年系列,展现本土美学设计,再到2024年,H&M宣布与上海时装周合作推出中国设计师系列,支持年轻的中国时尚人才……近年来,与中国设计师合作已成为H&M持续加码本土化的重要举措。H&M集团零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表示,未来,H&M期待与富有创意的本土设计人才合作,共同拓展时尚产业的可能性,为中国新生代时尚力量带来更多关注与支持,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本土化战略。
在今年4月初举办的上海时装周压轴之夜,耐克以一场名为“Victory Lap——领跑之秀”的大秀亮相。其间,4位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加盟尤为引人关注。作为本土创意文化的支持者,通过不断与中国本土设计师合作,耐克正有效提升品牌在地化认同感,通过“创意加速器”计划已累计孵化超过30个本土设计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品牌与中国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本质上是对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双重重视。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国际品牌通过融入中国元素、与本土创意人才合作,既能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降低文化隔阂带来的营销阻力,又能借助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品牌内涵与差异化竞争力。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时尚领域的传播,也为国际品牌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品牌与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合作将更加频繁与深入。(记者 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