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科技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联合该校蚕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侨联和金山实验学校党支部开展“蚕桑浸润少年心·丝路共绘志愿情”蚕桑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浸润、实践体验、文化传承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活动以一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蚕桑文化课拉开了序幕。江苏科技大学侨联副秘书长闻燕副教授在线为金山实验学校学生授课。从丝绸元素到科技应用,从蚕桑宴到现代建筑中的蚕桑智慧,从学校蚕桑办学特色到推动国际蚕桑科技合作,闻燕以“从蚕桑文化到现代产业”为主题,围绕“学习新‘丝’想、培养新‘丝’维、走出新‘丝’路”展现了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蚕桑知识竞赛活动中,40位学生和金山实验学校的党员们分为四组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展现了他们对蚕桑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爷爷常说,丝绸之路上的不同民族互帮互助,就像蚕丝经纬交织紧密。”在故事分享环节,金山实验学校哈萨克族学生巴合江以“丝绸古道上的民族团结”为题,讲述了祖辈穿越天山南北进行商贸往来的故事。“千百年来,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紧握时代‘接力棒’,争做合格‘接班人’。”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于琼结合学校的“中国-古巴蚕桑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分享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青年担当。
在创意手工活动中,研支团成员吴伊湘带领金山实验学校的学生制作“薰衣草蚕丝手工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感受“一带一路”倡议下地域资源的联动价值。
为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研支团成员与金山实验学校党员教师及学生以“增进民族团结”为主题共同制作了蚕茧拼画。他们将百余枚蚕茧化作“石榴籽”,嵌入“中国地图”“五星红旗”等作品中,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我家附近的丝绸之路”绘制中,学生以家乡为原点,用彩笔连接古今丝路节点。童趣盎然的画作展现了丝绸古道的壮美与繁华,也表达了青少年对家国文化的认同。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江苏科技大学研支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也是研支团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