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四川省资中县陈家镇现代蚕桑产业融合示范园的650亩果桑采摘已进入尾声。蚕农们开始采摘新鲜的桑叶,开启新一年的“蚕宝宝”培育,为全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四川省30个蚕桑重点县之一,资中县目前已发展桑园面积1.6万亩(其中果桑760余亩),主要分布在陈家镇、孟塘镇、马鞍镇等。近年来,资中县蚕桑产业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蜕变——桑叶、桑枝、桑果“物尽其用”,一条“吃干榨净”的产业链正蓬勃兴起。
2024年,资中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年养蚕1.2万余张,产值超3600万元,同比增长13.4%;果桑销售300余吨,产值380万余元;林间套种、农家乐、民宿、旅游等综合利用崭露头角,产值超49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的“三链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三产融合:
农旅结合打造地方名片
从今年四月下旬开始,陈家镇、马鞍镇等果桑种植园热闹不已。“无核大十”“白玉王”等优质果桑品种个大饱满,桑农、游客忙着采摘,或贩卖鲜果、或烘干储存、或采回酿酒。“现摘现吃5元一斤,带回家送亲友、做果酱、酿果酒都合适。”游客吴丽带着孩子体验采摘乐趣,临走时还购买了两袋桑果干。
采摘新鲜桑葚进行销售的同时,不少桑农还将桑葚运卖到陈家镇绿天邑蚕桑种植农民专合社。“我们年纪大了,拉出去卖不方便,专合社收我们的桑葚,我们也就不愁卖了。”桑农曹辉满心感谢道。
“我们鼓励桑农以市场价销售,专合社兜底收购。”专合社负责人曹廷俊告诉记者,作为产业龙头之一,2024年,绿天邑专合社通过“统一标准+品牌运营”,650亩果桑基地亩均效益突破3000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让35万斤鲜果和6000斤果干实现100%商品化处理。同时,专合社还建立起从林间到市场的质量追溯体系。“‘陈邑鲜葚’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新鲜桑果可以直接进入超市、市场、鲜果店直销,去年直销了20万斤,桑农直接收益6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农旅融合催生的“桑园经济”吸引游客采摘,配套提供民宿、农旅观光等服务,带动蚕桑附属产品销售及农旅消费,累计实现综合利用收入超过100万元。这种“以桑兴旅、以旅促农”的发展模式,正推动传统蚕桑镇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型。
全链开发:
从单一养蚕到多元增值
位于陈家镇的瑶颖种植家庭农场内,摆放着刚炒制好的夏桑绿茶。农场负责人周瑶告诉记者,“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冬桑红茶、夏桑绿茶、桑叶杜仲茶等四季桑茶产品,深受本地消费者喜欢,去年通过桑茶销售增收6200元。”桑茶产品的开发揭示了陈家镇蚕桑产业变革的核心——把每片桑叶的价值“吃干榨净”。
2024年,该镇蚕茧产量达201吨,产值1232万元,同比增长均超22%。但更让人关注的是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增量效益:宏和公司回收的140吨桑叶为蚕农增收14万元,衍生的桑叶茶、桑叶面等创新产品带来了1.62万元附加收益。这种“主链做强、支链做精”的发展思路,让桑园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订单农业模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观念。”去年,养蚕户胡丽英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加工1000余斤桑叶面,额外增收近万元,这种“以销定产”模式已在全镇进行推广,建立起从桑园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变废为宝:
科技创新催生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曾经堆积如山的桑枝,如今在陈家镇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走进资中县梁琴种植家庭农场的桑枝蘑菇大棚,湿润的空气中飘散着菌香,农场负责人周在良正组织工人从桑枝肥料滋养的土里,采收桑枝松茸。
“过去,桑枝堆地里慢慢腐烂,烂得慢还影响生产。”2021年,周在良在镇政府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中了解到,原来废弃的桑枝还可以用作桑枝菌的肥料。
随后,周在良便开始研究试验,“将桑枝粉碎,配上一定比例的糠壳、石灰等原料调节酸碱度,发酵数天后经过高温消毒,再放入菌种,四五十天便可出菇。”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尝试调配,2024年,周在良成功培育4亩桑枝松茸。
“一天最多采摘400斤,从去年10月到现在共采摘了约6000斤,行情最好的时候能卖15元一斤。”周在良告诉记者,桑枝松茸采摘期从10月初可持续到第二年5月,有效填补了蚕桑种养空闲期。
为进一步全面消纳桑枝,今年年初,陈家镇引进试点“桑枝综合利用”技术,每亩桑枝可产出药用桑皮100公斤,按照每公斤6元的市场价收购,每亩桑园可额外增收600元。在试点“桑枝综合利用”技术过程中,该镇发现剥皮处理后的桑枝杆芯含水量低、杂质少,比农作物秸秆更适宜制作生物压缩性燃料。“试点成功后,我们购置了5台桑枝剥皮机,在4个村(社区)设立了5个桑枝皮综合利用加工点位进行全面推广。”陈家镇党委书记王俊表示,这项创新技术不仅可实现每亩960元的增收,更为困扰产业发展多年的环保难题提供了新的“解法”。这种“绿色加工”模式,也为全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通过深度开发桑叶、桑枝、桑果,当前,资中县构建起“传统产业保底、新兴业态增效”的蚕桑产业体系,探索出“绿色循环+品牌增值+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有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