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顾庆良/文
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始就启动全面“对等关税”政策,冲击了WTO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体系和价值观,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伤害。
所谓全面“对等关税”,即对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涉及的各类产业实施无差别的高额关税。
特朗普全面关税打的是在“使美国再次伟大”(MAGA)旗号下的如意算盘:消除和减少一万多亿的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实现再工业化,增加就业,减少或抵冲35万亿美元债务和这些债务要支付的巨额利息,挽救濒于崩溃的美元金融体系,抑制难以避免的美国经济衰退,并为贸易战增加筹码。宣布“对等关税”后,对美国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马上显现:通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零售店无货可售和成本上升、进出口贸易下降、港口进出货船锐减,金融市场震荡、贸易风险和成本增加。关税政策引起的他国反制和美国自噬击碎了美国政客的妄想和美梦。不久就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实行90天关税豁免。这等于宣告了“对等关税”政策的失败,又保留对中国以外的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筹码,更显示美国两党政府一贯“对华战略”的“政治正确”,就是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将抑制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目标。
5月10日中美在日内瓦经过简短的协商后达成协议:大幅降低自4月2日以来美国宣布的高额“对等关税”,只保留10%。但仍维持之前的关税,包括2018年特朗普1.0时代对华纺织和服装等的关税。美国对其最大的对手首先退缩认输,这实际表明美国政客的黔驴技穷,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计划已破产。
纺织品并不是此次“对等关税”战的主要商品种类,但自航海大通商时代和工业革命以来,纺织品一直是贸易冲突的内容。美国历届政府一直把对华纺织服装贸易壁垒作为制约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工具。
因此认清美国的“对等关税”对中国纺织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即破坏全球经济体系和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及产业的冲击,全面认识美国关税政策的缘源和逻辑,有助于制定正确有效和长期应对战略。
一、美国对华纺织贸易战与对华战略
1995年以多边自由为原则的WTO成立;2001年中国“入世”,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2005年扭曲的纺织贸易“多纤维协定”(MFA)终止,配额取消,彻底打碎了束缚中国纺织服装发展的枷锁,加速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和纺织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不仅从WTO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获益,又是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和机制的倡导者和建设者。这引起美国对和平发展的中国的警觉和防范,更对中国主导的威胁其霸主地位的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体系的忌惮。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转变对华战略,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
1、奥巴马“重回亚太”和TPP
奥巴马任期内提出针对中国的“重回亚太战略”,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作为围堵中国的战略链的关键一环。TPP针对中国的条款“纱线之后”(yarn forward)规定:纺织品服装产品的生产,凡是在纱线之后的纺织服装产品在非TPP国家生产,则不能享受TPP签约国免税待遇。显然,名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实际上是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阻挡在外的“小院高墙”。从TPP构架初,每增加一个新成员,中国纺织服装在世界主要进口国的出口份额就下降,美国的采购商和贸易商购买中国纺织和服装制成品的意愿下降。而越南等国对中国纺织半制品的采购也降低。
2、特朗普1.0的关税政策
2017年特朗普上任之初即宣布退出TPP,这并不是要放弃“亚太战略”和改变对华贸易遏制,恰恰相反,2018年特朗普就以中国纺织服装不公平贸易夺走了美国的工作岗位为由,对华挥起了针对中国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关税大棒。
在他任期内美国政客不择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发动了科技战、芯片战和贸易战。美国政府资助的国际开发署(USAID)等组织炮制了所谓的新疆棉和中国纺企胁迫劳动等弥天大谎。
3、拜登政府的“新疆法案”
2023年拜登正式签署所谓“新疆法案”,全面禁止用新疆棉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制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用棉花基因检测等手段恫吓进口商和零售商和国际买家,使其增加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经营风险和成本,严重破坏了全球纺织供应链和产业链,导致中国纺织出口贸易严重下降,使中国纺织行业遭受“入世”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中国发展西部地区的计划也受阻甚至倒退。
4、特朗普2.0和“对等关税”
2025年特朗普再次上台,延续了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不惜颠覆已经开始形成的多边自由贸易机制和体系,违反WTO成员国享受的最惠国待遇,甚至牺牲本国消费者和厂商的利益。
无差别的“对等关税”,对深处于低谷的世界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对中国纺织产生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在中美日内瓦会议后撤销高额关税,但仍保留10%关税和2018年对华纺织品增加的关税等,这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负担依然沉重。
二、关税战和中国纺织业的战略与对策
1、认清纺织业大势
纺织是人类文明和进步不可或缺的民生产业。纺织服装是永恒的基本需求,而纺织贸易是促进专业化分工、实现工业化的跳板和经济基本的增长动力。
在过去的50年间,世界纤维产量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纺织制成品的增长十倍于纤维的产量增长,而纺织贸易增长成百倍高于纤维产量的增长。
尽管在每一次金融危机中纺织首当其冲,但首先恢复的产业往往是纺织服装。纺织是人类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的物质基础。世界纺织业是最早执行WTO多边自由贸易机制的产业,从多边自由贸易中获益最多。发展纺织这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发展大势。
2、认清中国纺织强国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制造国、出口国和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国拥有最完整的生产链,最稳固的供应链,最丰富的产品,最先进的纺织技术。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纺织体系,与各国建立了无法分割的紧密合作关系。
中国纺织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无论谁断链脱钩,无法动摇中国纺织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中国纺织在世界的角色和地位无人替代。体现中国纺织的优势,是抗击关税战的战略定力,是在风浪中前行的压舱石。
3、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原则
中国纺织产业链的完整性、产品多样性和市场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将继续在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关税战使人们看清了单边主义以“自私、自我为中心”的实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打破单边主义,在关税战中取胜,实现多边自由贸易的目标,中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除了对关税战的发起者采取必要的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中国更应该破圈拆墙,推进自由贸易,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让所有国家和经济体相互之间合作。回应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关税战最有效的战略是完善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体制,扩大不同国家之间互利互惠关系。
4、开放国外市场,深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市场双循环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也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纺织服装有潜在的高品质需求。要对世界发达国家的中高端纺织面料、服装和奢侈品放开市场,以此提升中国国内市场的品味和高端产品设计与质量。要扭转出口导向的贸易理念,应该把丰富的高质量的产品首先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对时尚产品的需求,深耕和培育国内市场,发挥中国大市场优势,破解发展困局。
5、科技赋能中国纺织转型升级
以AI、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产业领域,激发出惊人的新质生产力。为抗击关税战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扩大了策略空间。
人工智能和信息数字化助力技术和管理创新,成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时尚研发设计水平和反应速度,满足需求和创造市场;
新科技的涌现开拓新产品新市场,医用纺织品、土工材料、智能可穿戴等已成为纺织新的增长点;
绿色、清洁、健康的能源印染技术,改善了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员工收入,支持中国纺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摆脱传统纺织拼成本、拼劳动、“追底杀低”的竞争模式,差别化减少贸易摩擦,也给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发挥其比较优势获得共同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改善世界纺织产业生态。
6、基于“一带一路”,加快中国纺织全球布局
建设和延伸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以“五通”打破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突破国界与地域的隔阂,拆除“小院高墙”,扩大合作协同的多元化“朋友圈”。
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和开发新市场,优化国内纺织产业区域结构,加速新产业集群和核心区建设,重点打通沿丝绸之路陆上经济带的西南向欧亚通道。
如果说260年前以蒸汽机为动力、纺织机械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高效率的大工业生产和以自利为原则的自由市场与全球的大通商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篇章;那么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揭示了源于绝对理性主义的自私、自我为中心的零和博弈,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本质。工业社会正走向末路,人类处于十字路口。
面对关税战和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造成的人类发展困境,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自由贸易原则,破解两百多年未解的“斯密困境”和“李嘉图难题”,代表着人类一场伟大革命。而中国纺织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每一步,都是走向人类新文明的创新探索,每一个脚印都是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