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脱胎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曾是一家超大型纯外贸纺织服装企业,几乎80%是欧美客。高峰时,年出口衬衫超1亿件,连续15年在中国全棉梭织衬衫出口额排名第一。面对国际贸易的多次变局,公司快速变阵转型,孵化发展零售男装品牌,转战广阔的国内市场。”溢达集团品牌及零售副总裁、十如仕公司总经理蔡崴娓娓道来。
内销之路,历经爬坡越坎
“整件衣服用的是100支棉,而且是产自新疆阿克苏的长绒棉”;“这款衣服应用了我们的汗无痕技术,夏天穿弹性、透气性、速干性都是非常好的”……
又一个周末,走进公司的市场销售平台,抖音、视频号等五个、每个近百平米的直播间火力全开;售后团队的小伙伴也片刻不离地守在电脑前,随时准备回答买家的咨询。
“别看现在做得有模有样,刚起步时可难了,简直是‘一步一个坎’。”蔡崴苦笑着说。
凭借几十年给一众欧美大牌生产制造高品质成衣的自信,十如仕公司背靠溢达集团超级供应链,一开始就将多年叱咤出口市场的“拳头”产品——纯棉免烫白衬衫上了线,经过初期的推广,一些买家慕名而来。可没过多久,网店的下单量就不再快速增长,甚至趋于停滞。
“我们这些人,都是从生产端出来的,以前只懂做,哪懂卖?自己还在那傻傻地想呢,难道是觉得我们衣服不好?没理由啊!”蔡崴说,直到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捋出来客户的留言,最大量的反馈,就是嫌“品类太单一”,“纯白衬衫再好,也不可能一周每天都穿”。
从那一刻起,公司内销团队这帮人方才慢慢回过味来:出口和内销,完全是不同的“生意逻辑”。“以前出口是‘To B’,现在品牌内销是‘To C’;出口订单是品类固定、大批量、长周期;内销订单、包括十如仕品牌的产品是品类多、小单量、短周期;出口款式稳定,变化少,内销则是款式多样、工艺复杂,瞬息万变,最需要的是灵活柔性……”蔡崴总结道,相比出口的按订单生产,内销市场需要更深入、更实时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让消费者愿意尝试、愿意复购。
做强品牌,还需假以时日
走了不少弯路后,十如仕的内销步伐逐渐踩上了正轨。如今,销售渠道上实现了线下门店、线上商城、直播平台等全覆盖;上线的品类也丰富多样,主营的男装除了内裤其他几乎都有;请明星代言,请达人带货,不时地借热点开展大型推广活动;团队也从当年的销售“小白”,成长为有100多号人、懂品牌运营的骨干团队。
“如今,国内市场年销售额比品牌创立之初增长了20倍;客户量也从不到2万提升到100多万,复购比例也达到了43%左右。”蔡崴说。
尽管如此,把租金成本、引流推广成本、款型设计成本等等一划拉,品牌整体仍处于投入期。“我们有信心,但要想真正做成家喻户晓的品牌,还需要假以时日,要积累。”
“拿推广来说,直播可以说是如今最有效的销售模式,互动性强,引流效果好,但成本也不低,可以说就是一个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蔡崴回忆,自己第一次亲自下场带头当主播,播了两个小时,下来后晕了两个小时,“那是高度紧张、几乎要缺氧的状态”。
去年双十一,企业直播间销售创造新纪录。
初心不变,坚持做“好产品”
近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在海南海口启动,蔡崴应邀到会分享企业出口转内销经验。他说,从外贸到内销,本质上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坚持打造并不断擦亮自身的品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近年来,国家和不少地方政府聚焦纺织服装流通、消费,出台帮扶政策,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让企业受益匪浅;尤其是今年重点开展的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真正将出口转内销的利好政策,转变成帮扶企业的实际行动。在此基础上,蔡崴认为,要助力企业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除了眼前的“救急”,更重要是长期的品牌彰显;不仅仅是一时的帮扶,而是国际国内相接轨的市场大环境的构建。
“举例来说,很多人讲,国内市场‘卷’价格,现实中,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的确存在,有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而实际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应该是品质的竞争,大家‘卷’的应该是质量、研发、设计、创新。”蔡崴表示,无论是做出口,还是做内销,做“好产品”都是不变的初心。
十如仕力求把坚持使用优质的新疆长绒棉,溢达在纺织服装领域的顶级供应链,及几十年为国际大牌输出高端产品的制造工艺等等优势,都浓缩在品牌中,为国内的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可持续的服装选择。
蔡崴介绍,从实践来看,企业坚持围绕面料、工艺等开展自主研发,持续将纯棉免烫、汗无痕、液氨丝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等新科技应用到内销产品上,因为帮消费者切实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痛点而广受好评;而无水染色、环保牛仔、天然染料等绿色技术的导入,更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品牌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守。
“这些都是品牌在内销市场上获得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我们相信,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品质升级的不断追求,未来能胜出的,一定是‘好产品’,而不是‘低价格’。”蔡崴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