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发展历史

   2023-03-12 17:46:37 网络860
核心提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花卉最早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在这美丽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

花卉发展历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花卉最早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在这美丽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对花卉的栽培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培育了许多优良的花卉品种。其中一些名贵的品种,早就驰名中外。在我国,花卉究竟在何时开始由人工栽培,一时还难于;考证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远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植物的种植。而花卉植物从野生逐渐变为人工培植,最早大概是出于食用和医疗的需要。因此,历史上早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历代医书中记载的药用植物,有不少就是现在裁培的花卉。

把花卉作为观赏植物,我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已开始了;“林木之留”的营造。到了以后各朝代,更是大规模地修建王苑、园林,收集奇花异草,扩充自然景色,从而在客观上,把园林建筑及花卉栽培的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在我国古老的《诗经》、《山海经》、《尚书》等名著中,对花卉就已有了生动的描述。据《西京杂记》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梅花品种就有几十种之多。到了唐代,诗文中就有了“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的描写。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花市,有了以花谋生的人。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和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宋朝苏东坡有过这样的名句:“花落花开不间断,春去秋来不相关”;明时郑板桥也写道:“春兰去了夏兰开,几回拔去几回栽”。说明当时人们栽花已很普遍。同时,种花谋生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清朝诗人屈大钧《广东新语》中记载,当时仅广东一带,就已有相当数量的花农。即所谓“珠浦之人,以珠为饭;花田之人,以花作衣”。在道光年间,黄子高在一首诗中写道:“悔不庄头村内住,一生衣食素馨花”。说明当时一个花农的收入,竟高于其他的农户。

在唐宋期间,花卉栽培技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已经有了栽培花的专著,对花卉植物的生态、习性、土壤等,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我国宋朝的著作中曾有“近时都下菊花至多,人皆以他草接成”的记载。可见,在近一千年以i前,我国人民就已掌握了植物的生育规律,并用人工嫁接的方法来促进花卉的形态变异。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自豪。自古以来,人们和花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及物质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浏览那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宝库,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名画,以花为题者不计其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花、画画、咏花、种花,花成为文人笔下最广泛的题材。人们给花寄以最深刻的寓意,用花来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以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我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名句曾赢得了不少后世人的同情泪;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莫开无主。冷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也刻画了穷生潦倒、怀才不遇的形象,发泄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愤滋。

陶潜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不畏权贵、不入俗流的高尚情操。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更是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诗句,表现了对腐朽封建王朝的蔑视,并激发广大群众推翻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热情。这种种比喻,生动而贴切、自然而形象、深刻而含蓄,使人既怜惜花,又同情人,而如果用其他任何形式的东西来比喻,恐怕都难以达到如此感人的艺术效果。

历史上不少有骨气的画家,也曾借花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相传宋朝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也很有名气。后来南宋灭亡了,元朝统治者慕其名气,要他画兰,被他断然拒绝。后来,他所画的兰花都是露出兰根的。原先别人不解其意,以后才领会到他的用心,这是对亡国的愤慨。国土尚无,兰根岂能着地?!画家用花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受到后人的敬仰。

以鲜花叙情,也常常是现代人们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丙辰年的清明节,人们用鲜花来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那诗海、花山、泪雨、人流的广场,其中有一束鲜花下,曾写着这样的一段诗句:“花儿虽小自家栽,清明时节含泪来;一束鲜花全家心,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鲜花一束,廖廖几语,道出了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怀念。可见,长期以来,花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作用远远超越药用和欣赏的范围。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而且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花卉业发展现状是什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

我国花卉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几年的努力,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种植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初步具备了产业的雏形,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虽然我国花卉生产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产业化、商品化和规模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80—1990年)、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5年)和巩固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

80年代的前5年,花卉生产在种植业中所占比重很小。1980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不足1万公顷。但人们开始认识,政府意识到花卉业的前景。1986年开始初步具备了产业的雏形,全国花卉生产面积接近2万公顷,1989年发展到了4万公顷,由于缺乏宏观调控,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个别品种严重供大于求,1990年下降到了3.3万公顷,其中主要是减少了绿化苗木的种植。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人们的花卉商品意识大大提高,出现了各地争先上基地的局面,但缺乏宏观调控、行业指导,个别品种出现了暴利。基本以传统品种和传统技术为主。90年代,花卉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召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后,各地开始把花卉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大加快了花卉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先后建起了一批花卉交易市场。如北京的亮马河花卉市场、莱太花卉市场、上海的曹安花卉市场、广州的芳村花卉市场和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此外,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都建起了规模不等的花卉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对花卉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90年代的前5年(即发展的第二阶段),突出表现为2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加快。1995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了7.5万公顷,比1990年增长2.5倍,出现了多种体制、多种形式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各类花卉产品中,鲜切花和观叶植物发展得最快,1995年,全国鲜切花产量达到了7亿枝,比1991年增长3倍多。二是产品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各地注重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各种观赏植物比较均衡地发展,产品短缺现象得到根本改善。1996年以后,花卉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经过10几年的锻炼,花卉业的发展日益成熟,各地对花卉业的特点、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注重产品质量,适度控制规模,稳步发展生产。不但花卉的品质提高很大,品种稳步增加,而且许多基地做到了周年稳定供应鲜切花。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大流通逐步形成。科研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全国有200家科研单位成立了花卉科研机构,有100多家教学单位开设了花卉园林专业。花店数量大量增加,花卉消费从单一的集团消费走进了寻常百姓家。1990年全国有花店1100多家,1995年增加到6600多家,1998年达到了1.6万多家。1998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了9万公顷。2000年末,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到14.75万公顷。鲜切花销售量达到了38亿枝,盆花8.1亿盆。花卉企业2万多个,花卉批发市场2000多个,从业人员145万人。

虽然我国的花卉业在短短的2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现代花卉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距离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花卉市场所占份额还很低。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花卉育种、栽培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包装保鲜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发展和完善。

花卉行业的现状和机会

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分支,花卉作为商品在市场中有研究、开发、生产、储存、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花卉的栽培、养护、管理、服务、生产和流通密切相关。目前的销售渠道包括传统的批发、拍卖、直销和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

消费者仍然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网上购物主要由90后和00后推动。他们目前的消费能力将在2-3年内成为主流,因此这两年将是种植基地抓住终端消费者的黄金时期。网络宣传平台、宣传员、规划师将大行其道,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新兴行业。

在我国花卉产业领域,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存在严重的分化。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区整体产业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较好,而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对滞后。从花卉品种来看,云南、辽宁、广东是鲜切花的主要产地,广东、福建、云南是盆栽植物的主要产地。我国花卉种植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南、云南、湖北、广东、湖南、浙江、陕西、福建等省,形成了“西南鲜切花、东南苗盆花、西北冷球、东北加工花”的格局。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模式逐渐被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团购模式正在热火朝天,“拼多多”销售模式也将更上一层楼。

进行产业全面转型,迎合科技建设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以后将形成“三产业融合”的现代花卉生产体系,即以产业园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服务为支撑,以品牌为导向的生产体系。总体而言,要形成有机供应链,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花卉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一是花卉行业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格局基本定型,荷兰、日本、德国等花卉产业发达国家不断向种子、种苗、种球和新品种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产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发达国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花卉生产正在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三是发达国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花卉消费潜力巨大。

从国内布局看,我国花卉行业中地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分化严重。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整体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较好,东北、西北相对滞后。从花卉品种看,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安徽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花卉行业现状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二、花卉园艺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发展花卉园艺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资源、消费、就业、生产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是很多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资源宝库,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居世界第三位,仅兰科植物就有180余属1,20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500种左右。在两千多年的花卉栽培过程中,我国培育出了数千个花卉品种。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与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

2、国内花卉消费潜力巨大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园林建设对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花卉需求日趋多样化,为花卉消费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据统计,世界人均盆花和鲜切花年消费额约20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仅0.5美元,市场潜力很大。

3、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

据统计,2010年丹麦、加拿大、荷兰、瑞士、芬兰等国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平均产值超过50万欧元,而我国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产值不到3万欧元,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非设施栽培产品产值提升空间更大。

4、解决社会就业优势明显

花卉产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链条长,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花卉种植可以有效吸纳大量劳动力,花卉加工、营销服务等可以有效提供就业机会。

5、中国花文化基础深厚花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花文化,在人们生活、工作和节庆中得到广泛普及。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花卉发展历史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