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EMC标准ISO7637介绍

   2023-01-26 16:41:07 网络840
核心提示:汽车电子电源线上的瞬态浪涌波形有:PULSE 1、2a、2b、3a、3b、4、5a、5b。最开始这八类波形都归纳到ISO 7637-2标准中,随后就把PULSE 4、5a、5b这三类归为ISO 16750-2中。下面,针对这八种波形逐一介绍

汽车电子EMC标准ISO7637介绍

汽车电子电源线上的瞬态浪涌波形有:PULSE 1、2a、2b、3a、3b、4、5a、5b。最开始这八类波形都归纳到ISO 7637-2标准中,随后就把PULSE 4、5a、5b这三类归为ISO 16750-2中。下面,针对这八种波形逐一介绍:

1)PULSE 1:PULSE 1浪涌波形是用来模拟产品与感性负载并联时,若供电突然断开,感性负载两端电压会反向施加到产品供电端,需要依靠产品供电处的防反电路去承受。

2)PULSE 2a:PULSE 2a浪涌波形是用来模拟供电线束上的杂散电感,如下图,由于并联的某个负载断开,造成供电处线束杂散电感中电流变化,进而产生一个正的电压叠加到供电处,这个就需要产品供电端口存在浪涌钳位器件。

3)PULSE 2b:PULSE 2b浪涌波形是用来模拟产品与直流电机并联时,当供电断开后,直流电机就等效成了发电机,产生了一个正向的电压施加到供电处,有点像能量回收。

4)PULSE 3a:PULSE 3a浪涌波形与PULSE 1相似,当电源开关为机械开关时,断开后由于拉弧而引起的周期性的浪涌冲击,幅值正负都有,速度很高。

5)PULSE 3b:PULSE 3b浪涌波形与PULSE 2a类似,模拟电源开关为机械开关时,断开后由于拉弧而引起的周期性的浪涌冲击,速度很高。

6)PULSE 4:PULSE 4浪涌波形是模拟起动机上电启动时,由于存在很大的冲击电流,造成线路上存在很大的压降,进而造成产品供电处的电压波动,说白了就是低压启动问题。

7)PULSE 5a:PULSE 5a/5b浪涌波形,就是所谓的抛负载Load Dump ,也是能量最大的浪涌波形。PULSE 5a/5b波形是模拟交流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时,电流很大,如果意外造成电池断开,那么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急剧上升,施加到产品供电处。

8)PULSE 5b:PULSE 5a和PULSE 5b浪涌波形区别在于,PULSE 5b波形是假设产品外部存在一个钳位保护器件(钳位到35V);而波形PULSE 5a则没有,所有浪涌能量都需要产品本身来抵抗。

汽车电子行业包含哪些内容

汽车电子行业ppm值一般定为不得大于200PPM或400PPM。PPM是保证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高度质量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是主机厂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提出一个合格率要求,即提供给用户的100万个零件中,不合格品不准超出一个。PPM代表的合格率为百万分之几,一个PPM就是百万分之一百万分之缺陷率。计算公式PPM值等于不合格品零件总数比零件总数乘1000000。

ppm值的介绍

根据销售状态分的话有售前PPM,指车辆在出售前故障的比例是百万分之多少,售后PPM,指车辆在市场上卖出去以后返修的比例是百万分之多少。汽车本身很复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主机厂对每个零件都会进行ppm管理。

据了解,根据具体零部件制作难度和供应商水平,ppm从十几到上百都有,而我们的理想是能达到个位数以内。

AECQ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电子市场潜力迅速释放,为满足零部件

国产化需求,各大汽车电子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瞬间成为业内的焦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2006年,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产业规模达到近80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近40%。

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速大于汽车产量增速

2006年,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势头不减,全年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达到867.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近40%。

纵观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受国家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影响,以及轿车产品的比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而轿车持续的产品升级推动使汽车产品电子化比例,以及电控化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普及率随之大大提升。因此,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速远大于汽车产量增速。

在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动力控制、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产品分别占据了28.5%和29.2%的市场份额。至2006年,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在国产汽车中的普及基本完成,因此其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当然,EMS的产品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对EMS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相比之下,底盘控制系统在基本完成普及的同时,产品升级步伐显得要快很多,除了简单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外,越来越多的底盘安全、稳定系统被应用到汽车中。底盘系统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成为产品演进的主要趋势。而这一趋势在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上表现的极为明显,例如,ABS+EBD(电子制动分配装置)的配置在国产轿车中的普及率超过了80%,TCS(牵引力控制)、BAS(制动辅助)、VSA(车身稳定辅助)等多样化底盘控制产品开始在国产轿车中普及。此外,安全气囊在2006年国产轿车中的配备率也超过了80%。

车身电子正在加速普及。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轿车、Suv、MPV等乘用车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最为旺盛,而在中国市场上,这几类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私人消费者。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对

汽车舒适、娱乐等方面。汽车的舒适型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国产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在车身电子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汽车电控化水平明显提升,汽车舒适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车载电子仍然是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热点,2006年,中国车载电子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达到近50%,车载电子在中国汽车电子总市场的份额达到17.5%,这一份额与2005年相比有所提升,汽车电子市场四分天下的局面也基本成型。在2006年车载电子市场中,车载音响所占比重仍是最大的。同时,GPS产品市场是2006年车载电子市场上的亮点。在日系车的带动下,高端的前装车载GPS产品市场有较大发展。该市场也成为2006年车载电子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本土厂商迅速崛起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态势,其最直接的推动力有以下两个:

1、国外企业向中国的产能转移。在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初期,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外企业的产能转移。为适应零部件国产化需求,许多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和汽车电子厂商纷纷追随来华投资的汽车厂商到中国设厂,特别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厂商对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品国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国外厂商的产能转移不仅仅局限在服务中国市场,许多厂商看好中国在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把中国作为其产品的全球生产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

2、迅速崛起的本土汽车电子产业。在中国整个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一批国内汽车电子厂商迅速成长起来。目前,本土汽车电子厂商的产品几乎涵盖所有汽车电子领域,其中,在车载电子领域,本土厂商发展得最好,如汽车音响、便携式车载GPS等产品领域,本土厂商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ECQ:汽车电子的过电压保护存在更为严苛的电路条件,因此一般要求制造商通过ISO16949:2002的质量体系认证,相关的分立器件要求通过AECQ101认证。

被动元件要求通过AECQ200认证,这是非常严苛的认证规范,绝大部分产品无法通过,一般来说12V的汽车电子系统使用5-6KW28V的TVS,24V的汽车电子系统使用36V的TVS即可。

扩展资料:

AECQ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专业优势,所有专职审核员均具有丰富的汽车工业背景及审核经验。

以CATARC为依托,CAQC可以及时获得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为提高认证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AECQ积极贯彻"公正、科学、独立、有效"的工作方针,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格在内的控制体系。完善的服务及有效的工作赢得了顾客的普遍好评,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权威认证机构。

到目前为止,AECQ获证企业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大量知名企业。

此外,东风汽车公司、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主机厂均委托CAQC为其供应商进行认证。

凭借自身优势,AECQ为QS-9000标准在中国的引进、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8年6月,CAQC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AIAG认可的QS-9000认证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汽车产品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电子EMC标准ISO7637介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