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措施。

   2022-10-13 07:51:20 网络330
核心提示:仅供参考: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重叠交叉,缺乏统一。据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等4级构成。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措施。

仅供参考: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重叠交叉,缺乏统一。据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等4级构成。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 1我国食品标准过多过滥,常常令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1)生产流通和市场秩序之所以如此混乱,食品标准之间相互交叉、相互矛盾是其中原因之一。去年我国辽宁、湖南、河南等地陆续被发现氧化硫残留超标的黄花菜,销量随后急剧下降,菜农及加工企业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得使用硫磺等漂白剂,因此不能有二氧化硫残留;而质检、农业部门的标准中规定“干菜”包括黄花菜,且明确二氧化硫的残留限量是0.1g/kg。相关部门标准互相矛盾,各执一词,不仅给黄花菜的种植、初加工、流通造成极大混乱,更使消费者一头雾水,无法消费。最终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重新确定黄花菜属于“干菜”,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超过0.2g/kg,才使问题得以解决。(2)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相互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小小一个苹果,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苹果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最令执法部门头痛的当属标准的技术内容与相关法律不一致。例如,火腿目前共有《火腿卫生标准》等六项标准,其感官指标规定二级鲜度的色泽,表面可以有霉点,组织状态,肉身稍软,气味、风味略咸,脂肪有轻度酸败味。但《食品卫生法》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形态。”两条关于感官指标规定显然不一致,这必然大大降低了《火腿卫生标准》的使用价值,给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带来不少困难。(3)标准越多、内容越细不一定就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同一产品没有必要制定众多标准,多标准就等于没标准,实际上只有一个行业标准就完全可以了。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并且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不仅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也无法适应目前食品的生产及市场监管需要,亟待尽快协调统一,这既有利于企业去遵循和执行,也有利于有关部门监管执法。 2标准残缺:适用性较差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共将近3000项,但在某些方面的空白和不配套依然是其无法回避的“硬伤”。目前我国相关标准结构不配套,内容不全面,指标设计涵盖范围窄且存在空白,再加上检验方法不配套,计量单位不规范,由此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据了解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体系相比,我国果蔬标准缺乏一些重要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分级标准,无法实现对产品质量认证及优质优价,贮藏运输及包装标识标准不能满足果蔬贮藏流通需要,果蔬制品中目前还没有二氧化硫、镉、砷、汞等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标准。我国农业初级品标准与生产和进出口贸易要求配套性差,标准间不协调。在分析方法中,大多是用常规的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这些方法操作流程长,费工费时,对伪劣假冒产品特别是恶意掺假产品的辨别能力较差。而对酶制剂、促长剂等又缺乏精确有效的监测技术和检验方法,农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多是以微量、痕量水平衡量的,很难用常规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目前我国不仅缺乏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单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也有限,在酱油卫生标准中氨基酸态氮以“%”表示而不是采用国际法定单位,但在分析方法中氨基酸态氮又以“g/1000ml”表示,使监督检测部门难以掌握及正确使用。我国农业初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主线也各不相同。《农产品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产品要求》标准的主线是产品,《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的主线是农药的品种,《稻谷中甲胺磷最大残留限量》的主线是产品和农药品种。这无疑给标准使用者在使用标准之前的查找工作带来麻烦,不知道从哪条主线去寻找标准、使用标准,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和某些执法部门在标准使用过程中有的使用不全。例如,一般人认为我国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仅有六六六、滴滴涕两种,但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大米、蔬菜、柑橘、茶叶中喹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标准中共制定了22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不包括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叶标准)。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际上使用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时,按照农药品种这条主线就可以寻找到某种产中所有的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3接轨:抓紧标准修订工作老标准不及时修订,新标准未及时制订,束缚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据介绍,我国食品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期各部委制定的标准,这就难以避免标准政出多门、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的现象。虽然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但由于《标准化法》的限制,实际上无法发挥统一规划、制定、审查、发布的作用,管理上缺位、错位、混乱,有的标准竟然超过10年、20年都不修订,这明显是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食品标准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大都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例如,欧盟技术法规规定,酱油三氯丙醇限量为0.02mg/kg,而我国《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中并未列入三氯丙醇的项目,在较新发布的酱油行业标准中,三氯丙醇的限量与欧盟比较相差50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与国际上差距。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为23%,远远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采标率44.2%的总体水平,行业标准国际采标率就更低。我国农业初级品标准采标率尤其国家标准采标率、行业标准采标率安全标准指标水平过低,为后期的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我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我国要构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尽快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加强农药、重金属检验标准的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修订,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制订出既能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又符合中国国情食品标准新的体系。

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现状

----------------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技术----------

变频技术已成为2009年家电业,空调业的"大热门"。从长期看消费升级将对家电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消费升级的表现形式为:消费者更在意品牌,追逐升级产品。把产品升级分为三种形式:渐进式、跨越式、革命式。

(1)空调产品主要以渐进式为主。

升级方式无非是在健康,节能,静音,变频等方面,对应的技术也没有大的升级改进,厂商差异仅在于工艺,成本控制、品质保障等细节上,这显然利于国产品牌,在技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国产品牌充分发挥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渠道优势,完全占据了市场主要地位,目前三大国产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0%以上。

(2)冰箱产品升级以跨越式为主,升级趋势明显

对于冰箱而言,产品结构呈现明显的消费升级特征:高端化,个性化从分容积段销售量、销售额结构变化来看,2002年-2009年,冰箱市场销售结构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即241L以上大容积冰箱和120L以下小容积冰箱销量呈上升趋势,过去完全占主导的121L-240L之间的冰箱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日前,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时代市场调研公司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空调销售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变频空调畅销排行榜中,美的变频排名第一.当下的变频空调竞争不再是流于表面的价格竞争与概念炒作,而是采购供应链,研发技术链,渠道价值链,品质服务链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尖端技术不等于核心技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第一,必须为市场所认可,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第二,必须能够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特别利益第三,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竞争优势可以持续的.

(3)洗衣机:产品渐进式升级与跨越式升级并重

对于洗衣机而言,农村升级产品在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上,而城镇消费以及出口主要是在滚筒洗衣机上。产品渐进式升级与跨越式升级并重,形成国产品牌如海尔、小天鹅同外资品牌三星、松下、西门子等各霸半边天下,前者拥有全国性渠道,低端占优,外资固守高端,在趋势产品滚筒洗衣机上,主要为外资品牌所占据,国产品牌只有海尔有一定竞争能力,其他国产品牌尚需积累。

(4)彩电:产品升级以革命式为主,趋势明显

消费升级促进了彩电产品迅速升级,而升级产品以革命式为主,即从传统彩管电视转变为平板电视,技术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彩管电视,属于一种颠覆性的升级方式,这显然不利于以渠道,营销,规模,成本取胜的国产品牌,电视平板化是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平板化的速度远超原来的预期。国内主要生产厂商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为此准备不足,显得十分被动,而且受制于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要求,国产品牌短期内也无法改变在平板电视市场上的颓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的品牌格局已经失去意义,即使勉强通过组装维持前端销售,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于利润都被上下游拿走,只能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产品------

从主要子行业产值来看,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业1-6月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490.16亿元,同比增长-6.45%,较1-5月增速上涨3.58个百分点。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业1-6月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37.34亿元,同比增长-2.88%,较1-5月增速上升2.23个百分点。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业1-6月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36.71亿元,同比增长-27.32%,较1-5月增速加快0.24个百分点。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业1-6月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78.09亿元,同比增长-10.87%,较1-4月增速回落5.97个百分点。

1-6月,家用洗衣机累计完成产量2005.6万台,同比增长4.1%;家用电冰箱累计完成产量3004.4万台,同比增长9.2%;家用空调累计完成产量4532.8万台,同比下降20.0%,降幅比1-5月收窄2.7个百分点。

---------市场-------------

2009年1-6月,我国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34.0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1-5月收窄0.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436.5亿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1-5月扩大0.6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2%。6月当月家电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686.2亿元,同比下降1.6%,比5月份回升2.0个百分点。1-6月,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行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904.37亿元,同比下降10.87%,比1-5月增幅上涨2.83个百分点;6月当月完成新产品产值171.68亿元,同比下降3.15%,比5月增幅上涨8.55个百分点。1-6月,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989.52亿元,同比下降20.78%,比1-5月下降0.29个百分点。6月当月完成出口交货值166.94亿元,同比下降16.28%,增速比5月上涨14.2个百分点。

----------消费者---------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日前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平板电视机、空调、热水器、洗衣机上门安装维修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外资品牌在服务顾客满意度方面占明显优势,主要是服务网点和人员形象,以及规范的服务流程,得到顾客认可。

测评显示,企业对服务顾客满意

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满足顾客三个方面的服务需求上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及时上门,并按约定时间准时上门。避免顾客长时间等候,甚至造成顾客需要多次请假在家等候。

二是安装维修服务流程的专业化、规范程度。服务人员随身携带的设施、设备及其使用情况,能否一次上门完成,避免反复上门。顾客要求安装维修迅速、质量可靠,企业注重提高安装维修技术水平。

三是服务人员的自信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要主动向顾客提出合理建议,帮助顾客解决困难,同时顾客对服务人员身着标准化的职业装上门安装维修服务十分重视。因此,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仪容仪表对增强顾客信任起着很好的作用。

具体来看,顾客对上门安装维修服务满意的平板电视机品牌有长虹、东芝、飞利浦、海尔、海信、三星、索尼、松下、TCL和夏普;空调品牌有格力、海尔、海信科龙、LG、美的、三菱、三星、松下和志高;热水器品牌有阿里斯顿、艾欧史密斯、海尔、华帝、美的、帅康、万家乐、西门子;洗衣机品牌有海尔、惠而浦、三洋荣事达、松下和西门子(以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序)。

据了解,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依据商务部SB/T10425-200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规范》行业标准,对全国七大区14个重点省市销售的15个平板电视机品牌、13个空调品牌、12个热水器品牌、10个洗衣机品牌进行了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

-----------生产厂家---------

(1)空调:格局初定强者恒强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空调行业品牌之间分化严重,很多弱势品牌直接淘汰出局。排行前五位、十位的占有比例越来越高。2007冷冻年度前十位的品牌占有率超过80%,而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市场品牌的销售量占有率超过50%,呈现明显的高位集中态势。

品牌集中度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消费升级,消费者品牌认知感更强。消费更趋理性,优质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更重要的是,前几年空调行业经营环境持续恶劣,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下游终端市场的苛刻要求,形成前几年空调行业的低迷,缺乏足够竞争能力的企业十分艰难,这为行业整合创造了契机,2005年以来,行业深度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一线大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张力、渠道控制力、规模地位和迅捷的市场反应速度等多方面优势,不断巩固和强化其龙头地位,而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锐减,一些竞争力较弱、规模偏小的弱势品牌直接退出市场;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之间两极分化明显。

品牌集中度提高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是竞争方式发生转变,恶性价格战减少。进入2006年以来,随着品牌集中度稳步提高,公司竞争转入良性,过去若干年竞争格局与竞争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从07年开始,国内空调重点企业纷纷加大了产能品质、研发、渠道建设投入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确立了行业领先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标准使得2007年的空调市场竞争逐渐从以往的价值战转向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比拼与三、四线渠道拓展的竞争。在新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方式下,空调市场品牌集中度明显向重点企业倾斜,市场集中度的持续提升,推动了空调行业向规范竞争与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而品牌集中度提高,竞争转入良性的另一个结果是平均价格水平明显上升。市场均价变动一方面源自于直接提价,另一方面市场均价变动是因为机型机构和产品种类的调整,其中直接提价对总体均价上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市场均价变动反映出空调厂商更加理性,有效地转嫁了上游涨价的压力,根本原因在于品牌集中度提高之后,主要大品牌不愿打价格战、小品牌打不起价格战,整个行业的竞争热点已不再是“价格”,而是技术、产业链、服务、渠道等全方位的比拼。而销量与价格的同步上涨也说明,消费者对高质量空调产品的价格承受能力有所加强。工厂能够主动提价成功也反映出工业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了,而商业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另外,在外销市场品牌(生产)集中度提高的背景下,出口均价也是稳步提高。

(2)冰箱:品牌集中度不高,也没有集中的趋势

纵观2002年-2006年的冰箱市场,前几名大品牌保持优势,大的格局没有改变,但市场位置悄然发展变化,各自的市场地位却始终有着微妙的交错。

海尔作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国产品牌,一直占据着市场头名,但并没有甩开对手。

(3)洗衣机:品牌集中度较高,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在洗衣机行业,海尔作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国产品牌,一直占据着市场头名,2007年公司销售增长略快于行业平均增速,所以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小天鹅在公司确立“以洗为主”的战略之后,借助在波轮洗衣机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高速发展,市场表现十分强眼。由于荣事达充分利用美的整体资源,2007年平稳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上升势头十分明显,尽管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不太高,但是集中的趋势已经确立。但是在格局完全确立之前,势必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和多样化的行业整合。

(4)三大产品品牌集中度对比

总结上述三大产品,整体上空调的品牌集中度最高,洗衣机次之,冰箱最低,从趋势上讲,空调还在集中,洗衣机也表现出这种态势,而冰箱还不明显。

这反映出空调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清晰,格力领头,并逐渐甩开对手,美的紧紧跟上,近似双寡头竞争,而冰箱、洗衣机会有一个洗牌到位的过程,在到位之前意味着竞争激烈,毛利率波动大,厂家经营起伏也大。

-------------给中国家电行业现状的建议-------

在多重压力的冲击,中小型企业如无法迅速的调整企业策略、规避生存风险,就不得不直面生存危机;行业龙头企业由于多年积累的行业地位、品牌效应等优势能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消化掉压力,为了进一步化解压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生存较差的中小企业无疑会被市场淘汰,甚至变成大型企业的生产车间。

1.加强研发能力,才能在本轮淘汰中胜出

家电行业属于科技类行业,研发能力是这类企业最为重要的企业内功之一。在多重危机的挤压下,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推陈出新,走在市场前沿并逐步控制高端市场才能在行业内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很多中小型企业对于自主研发并不看中,在技术能力落后龙头企业相当多,甚至在技术上几乎为空白,仅仅是模仿其他厂家的产品,推出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往往分到的仅是行业内很小的一块市场;少数企业不断的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不断的推陈出新,加强产品的技术壁垒,增强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在这一轮淘汰赛中,无疑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会胜出。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促使家电企业加强技术力量的投入,寻求更为廉价的新型原材料来代替旧有的原材料,同时降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占比。

2.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并行,节能环保概念将大行其道

全球都在倡导节能环保概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放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空调能效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变频空调能效等级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制冷器具标准等多项政策的推出和报批,无疑证明了这一观点,在今后的市场中只有节能环保的产品才能站住脚。

节能环保也是市场的一种需求。能源价高的高涨,使普通百姓对降低能源消耗和生活成本更加关注;而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老百姓也更加注重环保,对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升。

3.加强市场的拓展,建立自主品牌才是王道

家电企业在市场的拥有率普遍不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在技术上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较多,并且中国家电行业起步比国外同类行业要更晚。欧美市场大多为国外品牌所占据,中国的产品出现在海外市场还是以OEM居多,仅有不多的企业在国外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而且市场份额相对还是较小,如:据韩国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TCL的电视产品则以5.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五位,与三星13.6%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有段距离的。

加强在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同时加强海外市场对企业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如TCL就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不仅仅把目光放在欧美市场,努力开发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市场,这部份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遍地开花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试试这样的发展策略。

4.拓展国内市场自主渠道,抢夺话语权

目前在国内家电销售市场上,国美、苏宁等型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约占全国市场的25%左右,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因其一线市场占有率超过80%,可以说家电生产企业在销售企业面前几乎没有话语权。在整体经济形式推动下,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剧,美的、格力、海尔等企业着手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就是明显信号,生产企业有摆脱销售企业盘剥的欲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家电行业龙头企业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建立自主销售渠道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市场情况分析和行业情况分析有啥区别啊,侧重点重点都是啥?

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和前景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法律标准的现状,并介绍中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并对中国食品标准与食品安全问题及的脱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发展前景、问题解决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一定程序要求发布的各类标准,不是一般的技术性文件,而是有效的法律、法规准则之一。食品质量直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用劣质食品甚至可能导致食用者致病或死亡。因此,食品类产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显得更加重要。这项工作虽一直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仍有些值得提起注意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这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我国食品标准现状和问题及建议作一阐述,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

1、食品标准现状

1.1 确立了标准的权威性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明确了标准的法律地位,并先后颁布了计量、产品质监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更进一步确立了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标准化法》中规定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食品标准中的卫生指标就属于该类强制性标准,而《产品质量监督法》和《食品卫生法》又更具体地说明了严格执行食品标准的必要性、必须性。1997年夏,武汉市对市场饮用水进行抽查检验,结果表明某厂生产的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立即查封销毁了该批产品,避免了对消费者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

1.2 制(修)定食品标准取得显著成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步改善,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和安全卫生愈加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扶优治劣,确保生产、经营和消费三者的合法权益,在制定了食品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同时,按照《标准化法》的要求,制定发布实施了大量的食品标准。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几乎所有的国家或行业、地方的主导产品、名特优产品,均已制定了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据统计,截至1995年全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达1963项,企业标准由于在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尚未能进行准确统计。更令人可喜的是,许多行业或企业,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争创名优品牌,积极制定了许多严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或企业标准。例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制定的酒类、茶叶、奶及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蔬菜及制品类等产品的行业标准45项,其技术要求均严于现行国家标准,为树立绿色食品的优质、营养、安全无污染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保证监督作用,促进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为食品类产品的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做好了技术准备。

1.3 用标准规范生产与营销秩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之初,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督机制尚需不断完善,在食品工业的生产、营销的过程中一些不规范乃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严格执行食品标准,才能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确保商业企业的购销权益,加速食品的开发研究,加强监督检验职能,有效打击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市场,提高食品质量。食品标准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又是有关单位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评审和监督的唯一准则,是国家、行业或地方进行产品统检、监督抽查或仲裁检验的重要判定依据。例如,我单位承担了1991年度农业部第三届白酒评优工作,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参评的426个产品进行理化检验和感官评比,推荐了180个部优产品。由于结果客观公正,使评比工作真正达到了扶优治劣,促进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1997年初,受山东某地法院的委托,我们对一玉米淀粉购销合同纠纷进行仲裁检验,及时提供了客观公正检验结果,各方在结果面前再无法辩解,使久拖难断问题迅速解决,减少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同时使有关方面更进一步明确了执行标准的重要性,提高了质检机构的声誉。

2、中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和标准内容的发展前景

2.1中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中国的食品类标准较少,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食品类相关标准开始日益丰富到20世纪70年代末颁布的主要是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食品的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较少。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在1981年颁布的GB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开创了中国酿酒行业的新纪元。1983年颁布了GB 3865-83《中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和GB3866-83《西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1985年颁布了粮食、油料检验方法标准和一系列植物油脂检验方法标准。1986年和1987年颁布了GB7100-86《糕点、饼干、面包卫生标准》、粮食类产品标准和以ZBX为编号的一系列专业生产技术规程。1988年国家卫生部又颁布了19个食品类卫生标准。20 世纪90年代初商检局颁布了一系列的进出口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卫生部还颁布了一批农药残留等检验方法标准。1995 年中国农业部颁布了第一批绿色食品相关标准,2001年颁布了第一批无公害食品,相关标准,标志着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中国走向制度化,也说明了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国对食品方面卫生标准进行了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使卫生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目前中国的标准已形成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四大方面全方位覆盖的标准体系。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 GB/T7100《数值修约规则》。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方法标准是指以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检验、试验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其内容包括检测或试验的类别、检验规则、抽样、取样测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还包括所用仪器、设备、检测和试验条件、方法、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等。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是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一般都要强制贯彻执行。在标准的分级上,1988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把中国标准从上到下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形成了由上到下,上级高于下级,下级补充上级的良好局面。按照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该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即产品的标准号,也即每种上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2.2中国食品标准内容的发展趋势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标准也由原来重视感官和理化指标转向重视安全性指标。1988年以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限制的主要是感官、净含量和理化指标有些产品甚至没有相关的卫生标准,即使有卫生标准,其限制的范围也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和一些理化指标,例如 GB-10138-88《咸鲳鱼卫生标准》,只规定了酸价和过氧化值,对其它的指标不作限制。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国卫生部对食品卫生标准做了三次大范围的修订和增补,标准要求的限制指标大大增加,有害物质限量也逐渐降低。GB10138-2005《盐渍鱼卫生标准》2005年颁布,同时废止了GB10138-10142-88,6个卫生标准,增加了组胺,铅,无机砷,镉,多氯联苯,N-二甲基亚硝胺等多项安全性指标。GB5749-200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07年7月 1日实施并替代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的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 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毒理指标、一般性化学指标均有增加,其中毒理指标中的有机化合物指标由原来的5项增加至53项,其中包括增加了很多农药残留指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积量在逐渐增加,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加强有毒有害物的限制。总之,食品标准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标准必须随之改变,否则标准将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虽然中国食品类标准在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严格化,实用化,但是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从多方面加强了食品安全性指标的控制,但是随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存在着标准与食品安全问题脱节的现象,有些不允许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物质,被人为添加进去,直到造成了显著危害,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相反标准的制定往往偏重于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限制,而无法对不明添加物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为检测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提供了依据,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标准的制定。建议在进一步完善GB2760《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项目的同时,对保鲜剂、催食品中的兽药、鱼药、化肥、除草剂、熟剂等化学有害品的使用范围和残留量制定出更加完备的标准日常的检测工作主要是依照产品标准进行检验,所以在标准要求的检测指标均合格的情况下,该食品仍可能为不合格产品,因为其可能添加了非食品用添加剂。这是中国食品监管工作者和食品类标准面临的共同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除了要加强标准的更新速度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巡查频次外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宣传,提高中国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倡合法经营,鄙视和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2)加强立法,加重处罚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当其违法所付出的代价远超其违法所得,生产不法产品无利可图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现。

(3)加强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对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物质和不适当的加工方法的规范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为食品添加剂可依。比如GB2760《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规定该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者。一是在该强制性标准中未列入的添加剂即为非食品添加剂,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二是列入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有其特定适用的食品,不是对所有食品都试用,例如防腐剂苯甲酸不允许在肉制品中使用;三是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不得超过该产品的最大使用量。该标准有效进行明确的规定,使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执法有法。

4、结 论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进一步健全中国的食品标准网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版)第二十八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第9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3] 丁昌东.《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标准化,2004

[4] 赵晓锋.《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美中经济评论2003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 李书国,陈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食品与营养》2002

[7] 房建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定实施手册.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8] 宿忠民.我国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轻工标准与质量.2002年第2期

市场分析是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动态、趋势的分析。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析研究、探索市场变化规律,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性能、价格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销售趋势,了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单位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而行业分析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的影响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政府部门、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措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