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必进之馆

   2022-12-03 03:40:08 网络640
核心提示: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很多珍品,个人建议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只有3-4小时,个人认为一定要去青铜器馆、雕塑馆、瓷器馆、书画馆。 必进馆之一:青铜器馆 重点观看:青铜器的设计制作    青铜

上海博物馆的必进之馆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很多珍品,个人建议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只有3-4小时,个人认为一定要去青铜器馆、雕塑馆、瓷器馆、书画馆。

必进馆之一:青铜器馆

重点观看:青铜器的设计制作

    青铜器馆迎面就是这个铖,正中镶嵌着绿松石花纹,做工很是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公元前18世纪或16世纪的制作工艺,工具简陋却设计制作的如此精美。 估计那时的武士能有一件青铜武器,是极其珍贵的;故在制作时才下这么大的功夫装饰,配戴在身上,即能引来羡慕的眼光,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那绝对是权利财富的象征。

    绿松石的这种镶嵌设计影响深远,现在这种类似的设计还在我国西藏和中亚地区流行,在去尼泊尔和摩洛哥时看到它们的首饰镶嵌绿松石的很多。碎石镶、整石镶均有,人人都有配带。人类对美的一致,从古至今没有大的改变。

    上图中的簋和瓿的造型极具现代朋克风,朋克风服装的这种金属元素的灵感来自哪里,没有去查相关资料。只感叹古人的想象力太强大了,现代的很多设计理念源于古代。

必进馆之二:雕塑馆

重点观看:人物的形态与神态

    观看雕塑重点观看他们的造型与神态的制作变化,以这个女彩绘俑为例,她高15CM,拿在手中只盈盈一握。她衣服的腰线那么低,还腆着小肚子,脸蛋丰满的都要下垂了,胭脂用量如村妇般俗艳,现代审美因素中的长腿、蛮腰、锥子脸一个都不具备。但她极自信的站在那,眼神骄傲俏皮,身姿娇憨可爱,风韵独特,迷倒世人。

      俑类雕塑始于春秋,随后陶俑的塑制日渐精美,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日益提高,从西晋时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人物的面相也随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而变化,从西晋到北魏早期,面相宽方。北魏太和(477~499)以后,面相趋于清瘦,至晚期更加瘦削。东、西魏时,面相由瘦削又转趋圆润,至唐代更是圆润丰颐,人像的体态也是神韵日增,出现不少生动传神的作品。

    俑类雕塑在隋唐时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以黄、褐、蓝、绿等秞色烧制而成的三彩俑即唐三彩,特别能代表俑类作品新一塑造水平。唐代著名雕塑家有杨惠之,以长于塑造具体人物达到传神地步而著称。

必进馆之三:瓷器馆

重点观看:仿生瓷

    进入瓷器馆怎么欣赏这些精美的瓷器呢?一定按布展的时间顺序观看。先看到是下图这种年代很早的瓷器,它美观吗?否!它造型精巧流畅吗?否!瓷釉好看吗?否!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瓷器越做越精美,直到仿生瓷达到顶端。所以一定按时间顺序观看方能体会到瓷器的发展历史。

    极其有名的钧窑瓷器,大小比例堪称完美,由它的外形对比海棠花,更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的抽象写意。

    灯光下它以难以形容的蓝色吸引了大批的观者,它就是近年在国内人人皆知的青花瓷。铁渣在高温下熔化,绽放,晕染,最后形成青花瓷。

    不是所有的青花瓷都这么美,有些蓝色暗沉,花纹不精细,表面有渣滓。如上图的青花不是上成之作。一定要多去大博物馆观看珍(真)品,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

      瓷器中极喜爱粉彩,看它的图案精致细腻,寥寥几笔画出小鹿跃动的神态,瓷釉色彩柔和。静下心来仔细观看松树新绿老绿的层次,小鹿皮毛的质感!!为什么要观看它的材质质感的表现,我有过在瓷器上用秞料描画的体验,粘稠的秞料用毛笔在光滑的瓷器表面想画出如此精细的图案,是件极难的事情。

      看光泽度温润柔和,看颜色纯正宁静,据说加了珊瑚到釉料里。 无法言说的精致漂亮,驻足良久。

      看着像是珊瑚顶珠,碧玉碗身,黄金镶边,黄铜底座,但它是纯正的瓷碗,瓷器里真正100分的极品仿生瓷。只能惊叹了,其它无语。一定要找到仿生瓷的展柜,一组仿生瓷器均是极品。必须找到它们仔细观看!!制作仿生瓷不能让秞料随意变化,要模仿珊瑚碧玉黄铜等材质,用什么样的秞料配比?控制在什么温度?心里对那些制作匠人除了赞叹就赞叹!

必进馆之四:字画馆

观看要点:提前做攻略方能看懂大家之作

宋 米芾《潇湘图卷》

宋 赵佶《柳鸦芦雁图卷》

元 赵孟頫《洞庭东山图轴》《兰石图轴》

元 倪瓒《渔庄秋霁图轴》

元 吴镇《渔父图》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

明 仇英的《梧竹书堂图轴》《修竹仕女图轴》

明 文徵明《句曲山房图卷》《石湖清胜图卷》《真赏斋图卷》

明 唐寅《款鹤图卷》《秋风纨扇图》《落霞孤鹜图》

明 沈周《京口送别图卷》

明 徐渭《花卉图卷》

清 吴昌硕《四季花卉》《篆书临石鼓文轴》

清 朱耷 (八大山人)《湖石双鸟图》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细雨虬松图轴》 ……

      这些都是在讲中国绘画史必讲的大家。能一起看这些大名鼎鼎画家的画作真是幸事。观看这些绘画作品,确实需要提前做些功课。

    例如我们观看宋微宗赵佶的花鸟画时,最好了解一下中国花鸟画分二类:

1、工笔花鸟是形似大于神似,形似第一,神似第二

2、写意花鸟则是神似大于形似,神似第一,形似第二

  而宋微宗的《芙蓉锦鸡图》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是工笔花鸟画的顶峰人物。

元倪瓒的山水画为什么有名?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平远”的代表当属元代倪瓒。

      倪瓒开创了 “一河两岸式” 的构图,即近坡、中水、远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他用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

      《渔庄秋霁图轴》采用三段式的构图方法,远处山石渺茫,中段水域宽阔空明,近处小丘上的几株枯树参差错落,画面中无房、无人,这种构图方式是倪瓒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书画家陈振濂评论:《渔庄秋霁图》是倪云林艺术格局中的定鼎之作,也是他的技法发挥得最称极致的得意之作。

    明徐渭一生坎坷,自身的经历使他将水墨写意花鸟画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涂抹、狂扫”的艺术表现形式,画作中的寓意和诗词有自己的特点。他的画让我们知道了看懂中国画要先看懂中国诗词。

明 董其昌 赠珂雪山水图卷 绢本水墨,21.1×723.2厘米

      该画是长卷,董其昌善画山水长卷,这幅画不是常设展画,是举办活动时的特展。有幸看到实属运气好。不看真作,无法感受7米多的长卷是什么气势!在观看时,我站在展柜的右侧无意中向左侧的画看,发现画中的山水云雾有一种云雾环绕山峰的立体感,云雾缥缈莫测,极其生动。遂驻足良久。想和旁边观者分享,展柜前却没有人。

    《随园女弟子图卷》描绘的是袁枚十三女弟子雅集的场景。古代文士雅集很少出现女性身影,这幅画详细描绘了古代女性参与文艺公开活动的场景,姿态各异,有垂钓、作诗、抚琴、执笔题芭蕉者…… 画中女子服装的色系同莫兰迪色系,这种长卷绘画的方式让我想起那个非常有名的:百雀灵手机广告长卷。以这种长卷方式表现一个主题的网页设计目前很流行。

      这幅画仅仅是表现一些贵族女子闲及无聊在游玩吗?不是! 晚明,秦淮青楼女子中很多都有诗画才能,而那个时代的良家女子反倒默默无闻。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良家女子爱读诗书、吟诗作画的女才子渐渐多了起来。清代女诗人大量涌现,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开放有关,也与少数思想开放的文人大力倡导有关。袁枚就是这些倡导女子要受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 封建教育观阻断了女子受正规教育的途径。女子不可以科考、求功名、不可以介入政治,甚至认为女子没必要接受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袁枚不这样认为,他不同意“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

    在袁枚的时代,还没有出现女子学堂教育。袁枚晚年招收女弟子,的确是惊世骇俗之举,这些女弟子或出生于官宦之家,或嫁入书香门第,经济生活优裕,学习环境优越,闲暇较多,可安心作诗。

    清吴昌硕是现代写意花卉的开山人,在技法上一改传统文人画一味强调清雅,大胆引入西洋红与国画中的赭石花青互相辉映,呈现临摹对象的浓厚妍丽,浑然天成。造就了海派雅俗共赏、大气谦和的艺术风格。他的缶门弟子有百余人,陈师曾、潘天寿、诸闻韵、诸乐三、钱瘦铁、陈半丁、王个簃、沙孟海等,所谓“天下几人学缶翁”。

任熊的年表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

徐渭花卉图卷题诗

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竹图》的作者徐渭是哪个时期的画家

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岁

六月十二日,生于浙江萧山,名熊,字渭长,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为民间画师。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岁

自幼喜涂抹,从张雅堂夫子读,偶检其书包下,皆画稿耳。从村塾师习画。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岁

弟任熏(阜长)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后拜任熊为师。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岁因早年丧父,家境清贫,弟妹年幼,约在此时,开始卖画自给,承担家计。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岁

作《楷书七言联》纸本立轴: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岁

作《仕女图》,后周闲题《昭君怨》词于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岁

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卖画维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岁

在定海观吴道子画石刻,力摹唐人笔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岁

与同乡陆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圣音寺观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见吴恒仲英跋任渭长《松阴图》:道光丙午偕陆次山侨寓西湖,得贯休十六尊者像,寝卧其下。)

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大册页(现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岁

夏五月,作《采药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诗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岁

始与周闲(存伯)订交于钱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任处士传》)

作《钱江龙见图》赠周闲。记二人于八月钱塘观潮之事。

作《博古图》,后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岁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图》四屏。作《烟柳兰舟扇》并题词一阙,调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岁

寄居周闲范湖草堂,初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号大梅山人)。春,与友人共游镇江之金山、焦山与北固山。继游明州(宁波,镇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曰:'此天生画本也'。

秋,寄居宁波姚燮之大梅山馆,朝夕诗画切磋,越二月有余,摘梅伯各色诗句,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6册,120页。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摹本(或为陆恢所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铜雀春深》团扇,赠姚燮。

作《宋元词句仕女》册页,十六开。为姚景皋(姚燮长子)所请。

作《梅花仕女图》纸本横披于立秋第二日,于大梅山馆。(见《南画大成》卷七202页,又见《海上名画》6页。现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图》(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凤凰牡丹图》、《斗母天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20开、《花卉图册》20开、《玉兰双鸾图》(现皆藏南京博物院)、《瑶台祝寿图》(六条通景挂轴)、《宋元词句仕女图》(26幅)、《山水图》(现藏上海朵云轩)、《柳林仕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桃花锦鸡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补景仕女图》(现藏浙江天一阁博物馆)、《琵琶半掩图》(纨扇)。

秋,为浙秋作《百花图卷》于大梅山馆。(图见香港佳士得拍卖图录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归萧山,与里中曹峋(子嶙)订交,于时,里中人始重其所为画。杜门者一年。

1851年 咸丰元年(辛亥)29岁

正月十五日,书引首并自跋《大梅山民诗中画》图册。

咸丰初年(应该约在1853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得江山之助,笔法愈健。既归,鬻画苏州以自给,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见《萧山县志稿》)。

初识张熊子祥(1803~1886年),并过访之。作《梅花灯烛图》。

冬,周闲自楚还,遂重访周之范湖草堂。(见《任处士传》)

作《端午锺进士进爵图临陈章侯》纸本立轴(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梅竹双清图》纸本立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湘湖记游图》(现藏上海文管会)、《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醉酒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图》册页(现藏镇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丰二年(壬子)30岁

应周闲之约,游吴(苏州),一至沪渎(上海)。有大腹贾,欲以千金交,不乐其请,拒之而去(见《任处士传》)

渭长之在吴也,闻粤西变,日与周子存伯论兵,有请缨志。(见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华阳道院,与畲镛、黄鞠、杨韫华、韦光黼、孙聃、齐学裘,结书画之社于蓬莱阁,公推为主持,并先后作《蓬莱阁雅集图》、《晚晴楼七夕小宴图》等手卷,录其盛况,分别由姚燮作记系之图后。六月,周闲至,同游苏州之灵岩、虎丘。当时,吴之人辇金币、丐笔墨者,踵相接也。(见《任处士传》)时吴人怀白金荐绢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绘事日益工,众乃尼之,戒勿轻出(见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进入创作旺盛期。任熊与刘文起之孤女结婚。太平军拟攻南京,江南一带告急,友人黄鞠公寿(1796~1860年),为渭长礼聘刘氏孤女为妻。因时事紧急,黄飞书招任熊至,合卺于妇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云:金陵警告,羽檄纷布,居者惊走。公寿亟寓书招之,合卺于妇家,挈以归。刘公孙,字文起,有倚马才,下笔万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独奇周闲,千里贻书缔交。後刘文起死,其孤女留吴中。作《树下听琴仕女图》、《吹箫弄潮图》团扇、《桐荫抚琴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调琴啜茗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绿荫昼静图》(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煮药图》(现藏武汉文物商店)、《花鸟杂画册八开》(支那南画大成出版,现为私人收藏)。

1853年 咸丰三年(癸丑)31岁

二月,再至苏州,接刘氏女归萧山。

十月,至沪上,作《熏笼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菊石图》、《柳燕图》、《锦鸡图》、《紫薇图》(现皆藏故宫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花卉图册》、《麻姑献寿图》(现皆藏浙江省博物馆)、《兰亭秋会第二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镌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图》。

1854年 咸丰四年(甲寅)32岁

至吴中(苏州)与沙馥(山春)订交,并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胜。又收潘椒石为弟子,画花卉果品,笔极疏秀,而章法颇奇。(见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

春,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云: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预(立凡)生。于弥月汤饼之会上,以《列仙酒牌》镌刻印片,分赠诸亲友。作《锺馗图》(见《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花卉图》四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鹰树图》、《富春山图》(现皆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王锡龄家藏)。

1855年 咸丰五年(乙卯)33岁

夏,应周闲之邀,与陈埙同游焦山,得驻军将领款待,尊为上客。

周闲从楼船诸军,扼京口,驰书相招。岁乙卯夏,偕陈埙重游焦山,总帅周公士法,副帅雷公以缄,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见《任处士传》)

入向荣戎幕,然时间应极短,不过月馀而已。咸丰初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见《萧山县志稿》)。

任熊随周闲返钱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为周闲(周氏的《范湖草堂记》要在三年后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图》手卷,长二丈,乃任熊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亦为晚清山水画之重要作品。作《福禄寿三星图》纸本立轴,为此时人物画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瑶宫秋扇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临院本山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四红图》(现藏中国美术馆)、《麻姑献寿图》(现藏上海朵云轩)、《元女授经图》(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仕女图》(现藏苏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吴,再与黄鞠、畲镛、孙聃诸人游。十二月,归萧山,又杜门一年。

1856年 咸丰六年(丙辰)34岁

在萧山杜门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剑侠传》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属首,并作记云:蓝叔子属渭长画,蔡容庄雕,时在咸丰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兰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黄菊酒谢蟹图》,并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为任熊仅存传世之印。

作《自画像》,并题十二时长调一阙,为渭长人物画精品。亦为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之代表作。作《于越先贤传》图80幅。作《补衮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丁兰叔三十岁小像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蕉荫睡猫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周星诒小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馆)、《少康小像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枯木竹石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论古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罗浮仙影图》与费以耕合作(现藏浙江嘉兴市博物馆)、《临陈无名人物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1857年 咸丰七年(丁巳)35岁

四月,次子立墉生。

闰五月,任熊染疾,病体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话图》纸本立轴,并自题七绝一首(现藏故宫博物馆)。八月,周闲过萧山,约游,不果。九月,周闲自天台还,任熊留之宿,谈燕浃旬。谓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不可不游。时其疾未瘳,(周闲)辞俟后约,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后,酌鹦鹉杯,相赏甚乐。晚过曹氏(曹峋)葺苍草堂饮。任熊自有疾,不出户者五阅月。周闲来,始偕出,寻故人,揽名胜,兴致顿佳(《任处士传》)。作《椿萱并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秃树寒山图》(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湖石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于家,年35。

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遗作《高士传》绘图未完,仅得26幅,尚缺披衣、颜子两图,由蔡照初镌版后,任淇属扉页,由王锡龄出资刊行。杨韫华、韦光黻倾资助其丧。故后,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尽师法。

周闲作《任处士传》,哀挽挚友之早逝. 周闲, 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与早期海上名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任熊生平与二人友谊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图《于越先贤传》80幅,由蔡照初镌板,任淇书签,有王锡龄(啸篁)序,并出资刊行。

冬,同里王锡龄(啸篁)出资重刻任熊《剑侠传》图,并重刻其传于后。

明代画家。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没骨花卉生动传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创建“青藤画派”等。

泼墨写意画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与不似之间

徐渭花卉图卷题诗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以上就是关于上海博物馆的必进之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