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粽子的好处

   2017-05-17 08:44:43 974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多吃粽子的好处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有深远的节日意义,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古方中医带您深入了解粽子的营养价值,让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漂亮。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本草纲目》中称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端午吃糯米粽子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并且十分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将糯米包上馅料制成粽子,搭配食用,则可以避免营养不全面。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口味,均让人食欲大开,营养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红枣: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P、钙、铁等,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     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醒脾和胃、润肺化痰。花生馅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但含油量高,多吃有碍肠道传送。     豆沙:绿豆性干凉,入心、胃经,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健脾益胃、补血生乳。豆沙馅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矿物质、磷、锌、镁、钙和钾质。     咸蛋黄:咸蛋黄可清肺火、降阴火,健脑益智。咸蛋黄做馅味道可口,并提供丰富蛋白质、磷脂、维生素和钙、钾、铁等,但其胆固醇和盐分含量相当高,不宜多吃。     五花肉:五花肉含饱和脂肪酸,与糯米搭配口味香浓。但会令体内血脂肪和胆固醇过高,阻碍血管,容易引致中风和心脏病,不宜多吃。     作为外包装,粽叶具备无污染和“一次性”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包装。常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有芦苇叶、荷叶、假黄梨叶及竹叶等,这些天然的叶子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A、C、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用它们包裹食品,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大自然清香,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