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花卉博览会到乐亭县有多少公里?

   2023-02-02 10:57:39 网络870
核心提示:驾车路线:全程约102.9公里起点:新区花卉市场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团结路行驶18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公园道2.沿公园道行驶480米,左转进入燕山路3.沿燕山路行驶3.6公里,右转进入G1024.沿G102行驶450米,左转进入唐丰

唐山花卉博览会到乐亭县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02.9公里

起点:新区花卉市场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团结路行驶18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公园道

2.沿公园道行驶480米,左转进入燕山路

3.沿燕山路行驶3.6公里,右转进入G102

4.沿G102行驶450米,左转进入唐丰路

5.沿唐丰路行驶42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7.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8.7公里,朝唐津/唐港/天津/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9.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23.3公里,朝唐山/乐亭/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唐港高速公路

11.沿唐港高速公路行驶54.1公里,过老滦河桥,在乐亭出口,稍向右转进入乐亭桥

12.沿乐亭桥行驶640米,过乐亭桥约680米后,直行进入连接线

13.沿连接线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茂源街

14.沿茂源街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平大路

15.沿平大路行驶890米,左转进入北新街

16.沿北新街行驶1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北大路

17.沿北大路行驶230米,左转进入东大街

18.沿东大街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乐亭县

乐亭距离花厂峪有多少公里

我也在找这个呢,你也是开2的吧,没人会看你写什么,就用这个凑合吧

“冀东文艺三支花”简介

(一)唐山评剧

评剧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评剧起源于100多年前,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其说白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极受农民欢迎。评剧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它从一种简单的民间说唱艺术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凝结着几代评剧艺人的辛勤劳动。评剧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二)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已有千年历史,唐山皮影发源于滦州,盛行于乐亭,其影人、道具用驴皮制成,人称“驴皮影”。唐山皮影历史较长,造型夸张。一个人形分成六部分,用铁丝和丝线操纵自如,从造型看人物高额通鼻小嘴,颇典雅。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念白、唱腔极富地方风味,角色还分为生、小、髯、大、丑等行当。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唐山皮影是光影、美术、雕刻、舞蹈、说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足迹遍及中国东北、华北广大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有德国、法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唐山研究考查皮影。唐山市皮影团也经常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演出。

现在,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皮影艺人年龄偏大,找不到徒弟传承,欣赏皮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唐山皮影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三)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相传是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

乐亭大鼓以其丰富的板腔、完整的曲式、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北方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1950年,乐亭县成立了大鼓曲艺队,使乐亭大鼓的艺人们第一次有了政府认同的自己的组织。并在政府支持下连续培养了众多的大鼓人才。直到今天,乐亭县仍然有大鼓曲艺队,乐亭人仍然喜爱大鼓。2006年5月20日,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字剪怎么用,能剪出什么形状啊 ,剪完还需要自己去修吗

驾车路线:全程约119.5公里

起点:乐亭县

1.唐山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东大街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青乐线

2) 沿青乐线行驶5.7公里,朝沿海高速/秦皇岛/天津方向,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980米,直行进入沿海高速

3.沿沿海高速行驶70.6公里,朝沈阳/S52/G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5.秦皇岛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京哈高速行驶12.5公里,在秦皇岛/青龙/S251出口,稍向右转进入秦皇岛西立交桥

2) 沿秦皇岛西立交桥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海阳路

3) 沿海阳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秦青公路

4) 沿秦青公路行驶4.4公里,左转

5) 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祖山线

6) 沿祖山线行驶6.0公里,右转

7) 行驶1.0公里,左转

8) 行驶510米,过左侧的北杨庄村约90米后,右转

9) 行驶990米,左转

10) 行驶3.6公里,右前方转弯

11) 行驶1.3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花场峪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吕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各地剪纸荟萃

▲邳县剪纸

江苏省徐州地区流行的剪纸,以邳县的最见特色。其种类有二,刻纸为彩色门笺,多用蜡光纸拼色;剪纸除走方艺人的鞋花外,多为窗花。窗花题材有劳动场面、家禽牛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寿桃、花卉鱼虫、龙凤等。

▲高密剪纸

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右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台江剪纸

贵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见细的特色。

▲滦州布影

有二层涵义。一指河北滦县的皮影,据传兴于明初,但最早文献记载仅见清嘉庆年的《滦州志》。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称“乐亭影”可能因唱腔为“乐亭调”而呼之。一指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据传也从河北传入,唱腔多为柳琴调。其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

▲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陇东剪纸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

▲浮山剪纸

山西的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

▲滨州剪纸

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现在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纸

江苏南京的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参考资料:

民间剪纸主要用于哪两个方面的最著名?

有二层涵义。一指河北滦县的皮影,据传兴于明初,但最早文献记载仅见清嘉庆年的《滦州志》。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称“乐亭影”可能因唱腔为“乐亭调”而呼之。一指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据传也从河北传入,唱腔多为柳琴调。其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

▲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陇东剪纸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

▲浮山剪纸

山西的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

▲滨州剪纸

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现在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纸

江苏南京的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三大流派: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安徽民间剪纸:

安徽的民间剪纸较早地形成了行业性的艺人队伍,以其艺术商业的雏形状态替代了民众普遍的审美创造。

但是,我向来以为匠人型剪纸作品的民间与否主要在于所面向服务的对象。如果是基于劳动者集体审美意识的普遍水准,又依附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反之如果已在迎合贵族阶层的闲情逸趣而卖弄绝技的工艺之作,则是与皇宫中雇佣的御用匠人雕龙刻凤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没什么两样。安徽的“花匠”多属于前者,而阜阳的程建礼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程建礼从小喜欢剪花,并跟祖母勤学,灵性极好,起初为村人义务剪花,后来把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挑起花担周游江湖,练出一身好手艺,口中唱着花歌,手中剪着妇女们点的花样。对于他来说,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经营构图,达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手。任何形状的纸片之中都已蕴藏着形象,只需要用手中的剪刀轻叩它的灵性之门。

“三叉口”一幅尤其如此。概括的外形轮廊像是天然而成的几笔正在浸化着有浓墨,而略用心计剪出两只相对灼灼的眼睛,恰如其分地剪出“画眼”,也点准“戏眼”——黑暗中,两个互相搜寻着的人警觉的眼睛。

扬州民间剪纸:

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说起来,这和隋炀帝杨广有一定关系。杨广当皇帝后,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营建扬州,至邗沟修竣,运河通航,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广筑离宫别馆。他三下扬州,恣意游乐。

在扬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宝兽珍禽,他每当夜间和宫女们游园,不张灯火,令人捕捉许多萤火虫送来,萤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昼。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种“萤苑”、“剪乐”,同那“迷楼”、“龙舟”一样,反映了隋炀帝奢侈荒唐的罪恶生活,但从剪彩为花这个侧面来看,却说明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那时的剪纸还是具有迷信色彩。扬州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鬼神的。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之句,就是这种民情风俗的反映。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扬州艺人作了一套《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中有“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爱引了千年风俗,以神来之笔,表达了故乡故国亲人对鉴真大师怀念之情。

唐代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较大的造纸作坊,唐宋时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作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扬州的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演出许多的事,写下多少名篇。这对剪纸表现的题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主,确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扬州的民间刺绣就和剪纸有不解之缘。刺绣的图案先画出底样,剪成纸型,再粘贴在面料上,进行刺绣。这种方法在扬州延续了很久,直到现在民间刺绣还有沿用此法的。刺绣又叫绣花,以前扬州人一直称剪纸艺人为“剪花样子的”,就缘于这两种艺术的密切关系。

清代扬州,由于江淮盐业的发展,带来城市的繁荣。盐商巨贾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还讲究穿戴。居室之内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至于结婚做寿、年节喜庆,所用绣品花样更多。这些绣品以剪纸为底样。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素纸,凭着心灵手巧,剪出生动活泼、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样,因而扬州城内赖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据传,嘉、道年间,著名艺人包钧就以一剪之巧而声名远扬。在包钧的剪下,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因有“神剪”之誉。时人对他的剪艺甚为赞赏,给以“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的高度评价。

以上就是关于唐山花卉博览会到乐亭县有多少公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