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探索

   2012-11-21 22:42:31 1240

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探索

二、中国钢铁企业亟需走出去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品种质量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15.27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中国2011年的粗钢产量为6.955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提高至45.5%,同比增长8.9%。

在世界前20大钢铁厂家排名中,中国钢厂入围最多,有9家,其中6家位居前10位,4家排名进入前5。其中中国河北钢铁(000709,股吧)集团和宝钢集团居第2和第3,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沙钢集团和首钢集团分列第4、5、9和第10位。

但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化水平低,在全球资源、产品市场缺乏话语权,发展模式粗放,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只有约30%的产品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国际钢铁企业积极开展资源、技术、市场、生产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四是全球钢铁产业的跨国并购和投资保持活跃

全球钢铁产业经过多轮大型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格局,跨国钢铁企业集团对全球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米塔尔先后在墨西哥、加拿大、美国以及东欧国家展开一系列收购,通过重组整合以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使被收购企业扭亏为盈,建立起了高效的商业模式,在钢铁业内被称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2006年,米塔尔收购了全球排名第二的安赛乐公司。此轮并购重组后,安赛乐米塔尔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集团,2007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2012年5月,日本新日铁宣布与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合并,将于2012年10月完成全部合并程序。合并后的“新日铁住金”钢铁产量约为4540万吨,排名全球第四位。此外,日本钢铁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本土以外投资建厂,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力度,在巴西以及东南亚地区建设新高炉。

五是钢铁企业积极构建战略联盟

进入新世纪以来,钢铁产业链全球布局趋势日益明显,建立纵向或横向战略联盟已成为一流钢铁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以新日铁为例,为了提高收益、增加灵活性并防止恶意收购,公司通过相互持股、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业务整合、技术合作等,与本国的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神户制钢所及国外的韩国浦项、中国宝钢等企业建立了各种战略联盟,并与高炉、电炉制造商及其它利益相关方进行各种层次和内容的合作,包括环境、资源再生利用,以及资本市场变化、收购建议等。

二、中国钢铁企业亟需走出去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品种质量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15.27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中国2011年的粗钢产量为6.955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提高至45.5%,同比增长8.9%。

在世界前20大钢铁厂家排名中,中国钢厂入围最多,有9家,其中6家位居前10位,4家排名进入前5。其中中国河北钢铁(000709,股吧)集团和宝钢集团居第2和第3,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沙钢集团和首钢集团分列第4、5、9和第10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