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名称及定义标准

   2022-07-13 13:41:31 网络790
核心提示:1、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叫做无菌物品,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芽孢。2、无菌物品一般是指手术器械及其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以及各种常用的手术器械、敷料等通过各种灭菌法来使其成为手术中的无菌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名称及定义标准

1、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叫做无菌物品,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芽孢。

2、无菌物品一般是指手术器械及其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以及各种常用的手术器械、敷料等通过各种灭菌法来使其成为手术中的无菌物。

3、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必要性:

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

②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③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如移植术前、ICU病房、危重病人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监测方法的分类:

1、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

①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

②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③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孢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

2、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

①空气消毒:

②表面消毒:

3.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

①压力蒸汽灭菌:

②各种器械:

③化学消毒剂:

④紫外线灯杀菌效果:

⑤手和皮肤消毒效果:

⑥空气消毒效果:

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三、必要条件:

1、专业实验室:

2、必备设备器材:

3、选择实验方法:

4、熟练实验技术:

四、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

(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 ≤0.5%

(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20%;

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

(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生物监测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5)压力蒸气灭菌进行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环氧乙烷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压力蒸气锅每天第一锅必须做B-D试验。

(6)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每季度1次;新灯管30W≥90µW/cm2,旧灯管≥70µW/cm2

(7)胃肠镜等诊疗器材消毒标准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腹腔镜、关节镜等应灭菌处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8)进入人体组织、血液、器官的医疗用品应灭菌处理,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接触黏膜医疗用品细菌总数≤20cfu/g(或100 cm2);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200cfu/g(或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9)母婴同室、婴儿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10)医院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数标准:

环境 类 别空气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cfu/cm3 cfu/cm2 cfu/c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 ≤10 ≤5 ≤5

洁净病房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 ≤200 ≤5 ≤5

婴儿室、普通隔离病房

Ⅲ类 儿科、妇科检查室、≤500 ≤10 ≤10

注射、换药、治疗、

急诊、化验、普通病房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5

五、为保证医院消毒灭菌可靠,应认真做好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影响消毒灭菌因素很多,使消毒灭菌效果难以保证。

2、消毒灭菌效果生物监测专业性强,条件难创造,结果评价难度大,实验周期长。

3、化学测试试剂法较复杂,结果准确;试纸法简便易行,但精确度较差。

六、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BD试纸:

检查灭菌器工艺状态,并不能反应灭菌器使用中被灭菌物品的实际灭菌效果。发现阳性应进行灭菌器性能检查调试。

(二)指示胶带:

表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并不能反应被灭菌物品实际灭菌效果。

(三)化学指示卡:

检测每包被灭菌物品的灭菌效果。建议最好每包被灭菌物品中心放一片化学指示卡,待灭菌处理后,视其变色程度(灭菌效果)决定是否使用。

(四)用生物指示剂作系统监测:

采用生物灭菌指示剂来检查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是最科学、最可靠的监测方法。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北京鑫四环消毒技术开发中心联合产销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SS1,K31)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菌株。现制成标准菌片,供检查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

w 菌株特点:

1、 该菌为需氧芽孢杆菌,细菌繁殖体G兰氏染色阴性呈紫色,细菌芽胞孔雀绿着色。其细菌繁殖体对培养基要求低,在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生长良好,表面粗糙呈米黄色。

2、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56–65℃,培养24h即可形成菌落,37℃下24h看不到菌落。

3、 本生物指示剂载体为高级滤纸片,染菌量为5×105–106cfu/片,封装在小纸袋内,热死亡时间为121℃,3.9min阳性,19min阴性;D10值1.3–1.9min,符合美国药典第十一版规定标准。该菌无毒,热抗稳定,在冰箱内4℃下保存一年抗力无明显下降,在常温(20℃左右)可保存1个月。

w 使用方法:

1、 该芽孢菌片使用时将装有菌片的小纸袋放在被灭菌的物品中心部位(每锅放置菌片数按卫生部规定)。

2、 灭菌后,再无菌操作下取出小纸袋中的菌片, 投放到溴甲酚紫培养液管中。同时将未经灭菌的菌片投入另一管培养基中作对照。

3、 56℃–60℃培养,48h观察结果,对照管为米黄色;若灭菌后菌片培养液颜色不变仍为淡紫色,为阴性(–),表示灭菌彻底;如变黄为阳性(+),表示灭菌不彻底。

w 培养基成分和配制方法:

1、成分:胰蛋白胨10g、葡萄糖5g、蒸馏水 1000ml、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指示剂1ml。

2、配制方法:

(1)1.6g溴甲酚紫溶于98.4ml的96%酒精溶液中摇匀;

(2)把前三种成分溶解后,调解pH7.0-7.2,加入指示剂摇匀;

(3)每管分装5ml,以121℃20min灭菌后,放4℃冰箱内保存,备用。

w 注意事项:

1、防止指示剂中酒精挥发而使溴甲酚紫含量过高(溴甲酚紫含量过高后可抑菌生长);

2、菌片灭菌后应及时取出培养;

3、禁止菌片接触任何消毒剂及放射源以免影响抗力。

七、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

(一)消毒剂有效含量的测试:

1、主要是有效含量不稳定的消毒剂,如过氧 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应进行含量测试。

2、 化学试剂滴定法较复杂但结果精确;试纸法方便快速,但准确性差。专用测氯试纸——比较准确;复合测试试纸(可同测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准确性较差。戊二醛试纸;含碘、臭氧等试纸尚待研究。

(二)化学消毒剂使用溶液污染菌数的检测

1、选好用好中和剂:

2、做到:对应,浓度、比例合适

3、 中和剂选择原则:

①本身对菌无影响

②确能去除杀菌因子

③生成物对菌无影响

④对照完全

★ 试验分组:

① 菌液+药液 培养

②(药+菌液)+中和剂 培养

③ 中和剂+菌液 培养

④(药+中和剂)+菌液 培养

⑤ PBS+菌液 培养

⑥ PBS 培养

⑦ 中和剂培养

⑧ 培养基培养

1)方法:

第一步: 用容量为1ml的灭菌吸管,吸取1ml消毒溶液。

第二步:将吸取的1ml样液加入到9ml的稀释液中,这个稀释液的配制成分取决于消毒剂溶液的成分,即在生理盐水溶液中加入合适的中和剂。

浸泡器械用消毒液缸 稀释管 营养琼脂平皿

图1 Kelsey和Maurer提出消毒剂溶液在使用过程中的试验

第三步:

将上述消毒稀释液试管送到实验室,从采样到试验时间不要超过1h,随后用一支50滴/ml量的滴管 (出可用有0.02ml刻度的血清吸管),吸取混合液,在每一个营养琼脂平板表面上(培养基平板表面上已无水分),滴10滴(每滴量为0.02ml),同样滴二个平板。

第四步:

将二个平板分别孵育于二种不同温度的孵箱内;一个放在37℃孵箱内1~2天;另一个平板孵育于20℃左右的室温下3~7天,随后计算二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除以2,即得出每个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

2)试验结果:

平板培养后有细菌菌落存在,表示消毒溶液中有细菌存在。若一个板上长1~2个菌落,可以忽略,因为消毒剂溶液毕竟是一种化学消毒剂,而不是灭菌剂,因此培养出极少量活菌是属正常。若一个平板上生长5个或5个以上的菌落,则应注意这消毒剂溶液已被污染。从平板上检出菌落数,可以计算出每毫升消毒溶液中存在的细菌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 由于消毒样液是按1:10稀释,用50滴/ml的滴管滴10滴。如果10滴的消毒剂/稀释液混合液生长了5个菌落,可计算出1ml消毒溶液中存在250个活菌。换句话说,在一个板上滴上10滴,它是1ml的1/5,因此计算如下:

5(一个平板上长菌落总数)×10(用消毒液稀释10倍)×5(在平板滴10滴,只占消毒剂/稀释液混合液的1/5)=250个菌。

5×10×1=100个菌,即每毫升消毒液中存在的细菌数。若一个平板上长20个菌落,则每毫升消毒液中有5×10×5=250个细菌,这样多的细菌,说明此消毒剂溶液已经失效,不能再使用

(见图2)

图2 平板上细菌的污染情况

每滴上各有少数菌落表示不能继续使用

每滴上存在许多菌落表示严重污染

3)消毒剂溶液中长菌的原因:

消毒剂溶液中长菌,常见有下列几种原因:

①容器没有洗净,未经加热消毒处理。

②配制消毒剂溶液时,消毒剂和水量不准确, 使消毒浓度过低不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

③消毒剂溶液贮存过久,已经失效。

④由于过多的有机物质在消毒剂溶液中,消耗消毒剂而使消毒剂失效。

⑤在消毒剂溶液中存在着各种抑制消毒剂物质。

八、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检测:

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一)常规监测

1、检测方法:缝合针、针头、手术刀片等件医疗器械各5件,分别投入5ml的无菌洗脱液中。注射器则取5副在5ml无菌肉汤中分别抽吸5次。手术钳、镊子等大的医疗器械取2件,用棉拭子反复涂擦采样,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振打80次,吸取1ml 接种平皿做活菌计数, 37℃培养48h,计算菌落数。

2、结果判定:平板上无菌生长为灭菌合格。

3、注意事项: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时,

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的中和剂。

(二)无菌检验

1、无菌检验前准备

(1)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检验:无菌试验前3天,于需-厌氧培养基中各接种1ml 洗脱液,分别至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2)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试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26003)新鲜培养物,接种1环至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10cfu/ml备用。取生孢梭菌(CMCC 6494)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环接种于相同培养基内,30~35℃培养16~18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10cfu/ml备用。取白色念珠菌(CMCC 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环,接种于相同培养基内,20~25℃培养24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10cfu/ml~10cfu/ml备用。

2、无菌操作:

(1)取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5件直 接侵入6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4管霉菌培养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

(2)取5副注射器,在5ml洗脱液中反复抽吸5次, 接种需-厌氧培养管(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4管)。接种量:1ml注射器为0.5ml,2ml注射器为1ml,5~10ml注射器为2ml,20~50ml注射器为5ml,培养 基用量为2ml以下为15ml/管,接种量5ml为40ml/管。

(3)手术钳、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取2件用棉拭子涂擦采样,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接种于需-厌氧培养管(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4管)。接种量为1ml/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

3、培养:将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30~35℃培养5天。霉菌培养 管与阴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天。

4、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在24h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无菌生长,需-厌氧培养管及霉菌培养管无菌生长,可判为灭菌合格。

★ 如需-厌氧培养管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明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复测2次,如各管无菌生长仍可判为灭菌合格。

5、注意事项:

(1)在洁净度100级区域中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2)采样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样品保存于4℃,则不超过24h。

(3)如消毒因子为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中和剂。

(4)采样面积,100cm2。

(5)设好阳性、阴性对照。

九、手和皮肤消毒效果检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

(1)手,手曲面手指跟到手指端(一只手约30cm2),采样液10ml。

(2)皮肤,5cm×5cm 。采样液10ml。

3、检验方法

取1ml采样液做活菌计数,37℃培养48h。

4、采样结果计算:

平板上菌落数 X 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

采样面积(cm2)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 ≤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菌。

6、注意事项:

(1)采样器材应无菌。

(2)采样液中应含相应的中和剂。

(3)阳性对照的设定问题。

(4)消毒时间要求,外科手消毒3分钟、卫生手消毒1分钟,皮肤消毒5分钟。

十、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采样。

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采样面积≥100 cm2。门把手等不规则表面直接用棉拭子采样。

3、采样液10ml(含中和剂)。

4、检验方法:同上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十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 --------------------

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十二、紫外线灯管强度的检测:

1、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光≠杀菌。

2、紫外线直射、折射。

3、紫外线穿透力弱。

4、杀菌紫外线为C波段,中心波长2537AO

5、紫外线杀菌剂量:强度 X 时间

6、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的方法:紫外线强度仪;紫外线强度指示卡

7、紫外线灯管的质量:玻璃无气泡、气线;启动快;不闪动;寿命长;照射强度标准:30W灯管新灯≥90µW/cm2;旧灯≥70µW/cm2

8、紫外线强度测试距灯光垂直100cm照射直接读强度值。

注意:①作好防护:戴眼镜、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②紫外灯管开启后稳定5分钟后,读测试数值。

③紫外线强度变化与灯管质量电压,反光罩光洁度等有关。

十三、几点信息和看法:

1、对消毒技术和方法的评价问题:

1)含氯消毒剂的更替;

2)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

3)动态消毒机的效果评价;

4)臭氧消毒的优缺点(氧化作用突出);

5)空气和表面消毒相结合;

◆消毒是积极的治疗,对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健康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为了保护健康和生命,让我们共同为发展消毒事业而努力!

什么是A类、B类灭菌器?

手术室物品应严格按外科消毒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执行。手术室物品固定放置,标识统一,专人负责添加保管。手术室物品原则上不外借,若需外借,必须有相应人员签字,做好登记。

法律依据: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五条手术部(室)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麻醉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第二十六条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手术间手术完毕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手术间实施连台手术,必须对手术间工作区域及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的设施、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手术台面、灯、地面等进行清洁处理。

手术室无菌物品灭菌方法有哪几种?适用范围?以手术室内物品举例说明每一种灭菌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柜分为A类和B类两种,标准定义是:

A类灭菌器——用户可编程灭菌器,适用于在医疗器械工业生产中灭菌。

B类灭菌器——具有一种或多种预置工作循环周期的、尺寸限定的灭菌器,适用于临床医疗器械灭菌。

通俗的说A类灭菌器就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常用的灭菌器,尺寸较大,灭菌温度、压力、时间可调,依据产品特性、灭菌工艺由使用厂家设定,通过进行灭菌确认进行工艺保证,自由度较高,适合工业批量化灭菌。

B类灭菌器出厂时厂家几组预设灭菌循环参数,也有由灭菌器供应商结合待灭菌产品设计参数,但出厂后无法自由设置,一般适合医院手术器械反复灭菌用,单锅灭菌成品高额,产品局限性大。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医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通常包括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和滤过除菌等.

(一)热力灭菌法

热力能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核酸解链崩裂,从而导致其死亡.

1.干热灭菌法 常用焚烧、烧灼和干烤等方法.

(1)焚烧与烧灼 焚烧仅用于废弃的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垃圾、人及动物尸体等.烧灼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金属器械、试管口、瓶口等的灭菌.

(2)干烤 使用干烤箱灭菌,一般需加热至160℃~170℃经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金属物品等的灭菌.

2.湿热消毒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法国学者巴斯德创用而得名.主要以较低温度杀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使物品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此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加热61.1℃~62.8℃、30min;另一种方法是加热71.7℃、15~30s.现在人们多用后种方法对牛奶进行消毒.

(2)煮沸法 煮沸100℃、5~1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芽胞则需要煮沸1~2h.常用于注射器、食具与饮水的消毒.

(3)流通蒸气法 用阿诺(Arnold)蒸锅或普通蒸笼,加热100℃、15~30min,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若将消毒后的物品放入37℃孵箱培养,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糖类、血清和鸡蛋培养基等的灭菌.

(4)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灭菌方法.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利用加热产生蒸气,随着蒸气压力不断增加,温度随之升高,通常压力在103.4kPa(相当旧制的15磅/吋 2 或1.05kg/cm 2 )时,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min,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及敷料等耐湿和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1.日光与紫外线 日光消毒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将病人的被褥、衣服、书报等在日光下曝晒数小时,可杀死表面的大部分微生物.日光中杀菌的成份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主要是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红外线能透过石英,但不能穿过一般玻璃或薄纸,因此,紫外线只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例如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

2.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和阴极射线等电离辐射,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因而可产生较强的致死效应.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DNA.此法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亦可用于中药成药和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

(三)超声波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的高于 20千周/s的声波.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它通过水时发生空化作用,而破坏了细菌细胞质的胶体状体,使其胞膜、胞质分离,胞壁及胞膜破碎致细菌繁殖体死亡.此法主要用于粉碎细胞,以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四)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 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称微波.它能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目前用于消毒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常用于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用具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五)滤过除菌

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和气体的细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常用滤菌器有蔡氏滤器、玻璃滤器、薄膜滤器及高效颗粒空气滤器四种.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二、化学消毒法

许多化学药物都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按作用不同分为化学消毒剂和化学治疗剂两类,用于消毒、防腐和治疗疾病.

(一)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

具有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消毒剂.消毒剂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只能外用,不能内服.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伤口、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消毒剂在低浓度时也可作防腐用,但防腐剂的关键是应要对人体无毒性作用.消毒剂种类浓度与用途见表 13-1.

表 13-1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与用途

类别

名称

浓度

用途

重金属盐类

红汞

2%

皮肤粘膜的小创伤消毒

升汞

0.05%~0.1%

非金属器皿浸泡消毒

硝酸银

1%

新生儿滴眼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

高锰酸钾

0.1%

皮肤粘膜消毒

过氧化氢

3%

皮肤粘膜创口消毒

过氧乙酸

0.2%~0.5%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碘酒

2.0%~2.5%

皮肤消毒

0.2ppm~0.5ppm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漂白粉

10%~20%

地面、厕所与排泄物消毒

醇类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表消毒

酚类

石碳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的消毒

来苏

2%

皮肤消毒

醛类

甲醛

10%

物品表面、空气消毒

戊二醛

2%

精密仪器、内窥镜消毒

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

0.05%~0.1%

皮肤粘膜、器械消毒

杜灭芬

0.05%~0.1%

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类消毒

染料

龙胆紫

2%~4%

浅表创伤消毒

酸碱类

醋酸

500mml/100m 3

加等量水蒸发

空气消毒

食醋

2%溶液,

3~5ml/m 3

熏蒸消毒空气

生石灰

加水 1:4

或 1:8

配成糊状

排泄物及地面消毒

以上就是关于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名称及定义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