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石门湖游记

   2023-02-26 19:35:53 网络360
核心提示: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是一处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体,“雄、奇、幽、秀”诸特点于一身的丹霞地貌景观区,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称。 到了明代,人们在山上凿石蹬,建书院,垒城开

冠豸山、石门湖游记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是一处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体,“雄、奇、幽、秀”诸特点于一身的丹霞地貌景观区,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称。

到了明代,人们在山上凿石蹬,建书院,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以防匪患。有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被人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近代又与武夷山一起被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2021年1月11日上午9时从家里出发,9.30上高速,12.10到达冠豸山景区山门。因政府规定各山门禁售门票,游客须到景区服务中心统一购票,故又折回到2.5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购买了2张老年人优惠登山及石门湖游览票,乘坐景区的 旅游 观光巴士于13.10来到了石门湖景区入口。

进入景区大门,沿着可行车的柏油路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达一道废弃的山门前,山门的下方是木栈道,上方仍是行车道。我们沿着木栈道又走了一会儿才到达游船码头。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游船是整点开船,看看还有近40分钟,我们和同行的另一位来自福州的游人决定相伴到周边走走。

石门湖四周环山,原是连城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1970年9月,为解决连城城郊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时任连城县委书记的李振经率领连城人民在此地建了一座总长70多米的大坝,围水造湖。竣工后的库容面积有四百多亩,水深数十米,蓄水量达300多万立方米。石门湖翠岛崖壁上至今仍存“水面浮舟”四个大字,据说是出自当年的李书记之手。

在游船码头上方的“石门湖”前拍照后,向左前方行走不远就来到水库大坝上。过了大坝沿缓坡向上,有一座道观坐落在青山绿树之中,指路牌显示其为“玉正观”。“玉正观”建于南宋初年,观门两侧有一副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对联,据说是太上老君所作的道家 养生 诀,无人可辨。现住观的道人说可以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考虑到一路向上的攀爬之苦和游船开船的时间限制,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到“玉正观”参谒的念头而回到了游船码头。

游船码头上工作人员正在到处找我们并催促我们快点上船,原来是一个近40人的来自上海的 旅游 团已经坐在船上了,就待我们3人上船后立刻开船,比预定14时整点开船时间提前了15分钟。

船离开了码头, 旅游 团的导游就开始了工作,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色。在游船行进的左前方有一座高崖,因平缓的山顶呈现凹下的圆弧形,形似“马鞍”,其下方突出的岩石又似马头入水,因而得名“马鞍寨”。在马鞍寨陡峭的崖壁上清晰可见有高高的三级跳台,导游说这里曾作为世界崖壁跳水比赛基地并承担过几次跳水锦标赛。

目光向远,一座孤零零的山峦如出水莲花般浮现在游船行进正前方的湖面上,导游说这就是石门湖美景之一的“莲花峰”,在莲花峰前游船掉头回航不远就进入右侧的水道,随着导游的绘声绘色的解说,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陆续看到了“疯僧戴帽(酒坛峰)”、“生命之门”、“河马饮泉”、“大象戏水”、“狮身人面像”、“观音绣花鞋”、“小三峡”、“神蛙照镜”等诸多景观,这些景观像与不像,皆从人意。我想,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说和诱导,我是绝对不会有这么丰富而细腻的想象的!

石门湖不大,虽山奇水秀,但船行不过20余分钟,上面那些景点虽有导游解说,但也都一晃而过,很难拍到合适的照片,更难尽游玩之兴。80元一张的石门湖游船及门票,确实是有些不值。

船到兰香亭码头,我们离船上岸。走不多远,就来到“必达亭”前。两副抱柱联极具特点:“必见荣光冠豸上,达观福耀石湖中”。必达亭附近有一座“双怡楼”,有小食品售卖和卫生间供游人使用。导游和“双怡楼”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说是有高空飞车表演。顺着指引,抬头望去,两侧高峰间有一细细的钢索相连。原来,每天定时在上面有空中单索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表演。

看罢飞车表演,沿着一段平缓的小路慢慢地向山上攀爬,途经一处有描红“雄峙天半” 的山石石刻,即走到登山石阶的起始点,途径藏靴洞,再向上就是有365个狭窄陡峭台阶的鲤鱼背。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开始气喘吁吁了,不得不走走停停的坐在台阶上喘息一阵子再攀爬。过了鲤鱼头,就到达了石阶的尽头。站观景台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身边是茂林修竹,脚下是石阶步道,远处是丹霞山崖,青山黑岩,层峦叠翠,不免生出无限遐想。

站在“长寿峰”上,可见“人长寿”三个巨型大字镶嵌在对面山峰的半山腰上。左侧是一片山谷,有一巨型石柱独立向天,石柱的顶端还有一石头球冠覆盖,此石原名唤作“天烛峰”,现在则被人称为“生命之根”。远处还有几处裸露的山崖,或牛头,或马面,或鳄鱼上山,看着其像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长寿峰顶建有“长寿亭”,抱柱联为:“偶见仙翁骑鹤至,常逢雅士伴松吟”。“长寿亭”对面有一座连接两座山峰的索桥,桥前告示牌子上写着:沿前方栈道步行1350米就是连接长寿亭与天池的长达2300米的索道起始站。因索道关闭,我们也未能购买到索道票,所以就返回到长寿亭下,上海 旅游 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在这里原路返回兰香亭码头,整座山峰只有我们3人仍旧沿着右侧山路前行。

冠豸山主峰就是灵芝峰与五老峰。灵芝峰比五老峰稍高一点,因形似一朵千年灵芝,故有此名。我们先来到五老峰下,沿着崎岖的登山小路向五老峰上慢慢攀爬。五老峰的登峰小路非常原始,少有人工修葺的痕迹,可见登峰之人从来不多。五老峰顶相对平坦开阔,四周修有简陋的围栏。伫立峰顶眺望,连城县城郭隐约可见,山下村落点点,千顷平畴,绿浪起伏。四周山脉起伏,层峦叠嶂,如海浪涌来,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游人到此,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汉,故称“一线天”。一线天有口方井“金字泉”,据说其水清甜,为煮茶上品。右侧有一条陡峭的攀爬灵芝峰顶的栈道,都是在绝壁上开凿的石阶,峰壁上刻有“壁立千仞”四个大字。因感觉体力消耗已多。就没去攀爬灵芝峰顶。

从一线天下来就到了冠豸山的前山。前山人文景观多而风景秀丽,有不少书院祠堂都建于此处。“修竹书院”是陇西堂李氏后人所建。藏头门联“修禊名山思远泽,竹林佳话仰前贤”。上联说的是《兰亭集序》,下联讲的是竹林七贤。外面一联是,“峦嶂千重瑞气迎朝日,明灯万盏灵光映晚霞”。让我联想起了书院里悬梁刺股苦读圣贤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故事。雁门书院,楹联为“雁飞霄汉三千丈,门瞰文川几万家”。奇怪的是,两处都是宗祠,却都以书院为名。

从书院出来本拟继续下山,不料二位乡民打扮之人从山路上下来,告诉我们左手边还有灵芝寺等三处景点,在灵芝寺内还可见巨型灵芝。于是,我们3人便按照乡民的指引来到灵芝寺。

灵芝寺是一座有900多年 历史 的古寺,主要奉祀观音菩萨。进入大殿,住寺和尚就热情地引领我们来到拜台与佛祖坐像之间的过道上,观看几枚供奉在佛祖脚下玻璃箱内的巨型灵芝,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足有1米左右,确实是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灵芝。住寺和尚告诉我们灵芝寺下方还有古洞可参观,我们走了一段路后,感觉前方越来越荒凉,于是决定返回书院并继续下山。

从书院前行数百米,眼前豁然开朗,能看见了山下的连城县城了。向左一转,猛然看到一处山崖巨石,便是高壁峭立、独开一面的“滴珠岩”。有“冠廌”明代黄公甫题,“上游第一观”乾隆翰林朱阳题,“浑忘物外”上元陈树题,“印松麓,冠豸”“飞云有路”和当代沈持衡撰文、余纲书的“冠廌铭并序”等几处摩崖石刻,确是蔚为壮观。

冠豸山千峰耸峙,深谷幽泉,形成许多绝壁悬崖,峡谷险道,盛世供游人玩赏,动乱则可恃险安居。 历史 上多次战争祸害,人们皆上山躲避。为了防御有力,修筑了不少的关寨,因而形成了寨门这一道准军事防御型的人文景观。冠豸山的寨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主持人为县尹马周卿。明弘治五年(1492)县令关铨重修加固。原设东、西、南、北4座寨门,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其余寨门尚完好。

从滴珠崖前行,穿过一线天的“云瞩堑门”,从丹梯云栈的摩崖石刻边小心翼翼地走过,就是苍玉峡了。路边有一座小小的圣旨牌坊,缩在山崖里。仔细考究,倒也是一段血腥的 历史 。原来,太平天国之乱时,连城县官民四千人为避乱上山,利用一线天等关隘坚守不出。太平军久攻不下,最后威逼当地村民,从后山小路攀岩至五老峰攻破冠豸山寨。结果,山上三千余人或被杀,或跳崖,遇难者众。仅剩一个叫作黄九林的人带领五百多人逃出山外。太平天国平定后,皇帝下旨,赠封抚恤此役有功和死难人员,建立此牌坊以为纪念。牌坊名为“旌奖忠义节烈牌坊”,楹联“龙章宏恤典,豸献勒贞名”,牌坊中板上列有二十八人姓名。

一路向下,到了先前到达未能购票进山的冠豸山前山门。出山门,乘坐景区交通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此时刚刚16.50。用时3.5小时,一路辛苦,爬山涉水,圆了期盼已久的冠豸山的游玩梦。晚上入住连城山水饭店506房。

连城有什么好玩的

连城冠豸山、培田古村落、石门湖、连城天一温泉、连城星光度假区等。

1、连城冠豸山:位于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园40里。1993年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旧称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

2、培田古村落:是指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是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3、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面积四百多亩,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之所以有这个旧称,主要因为悬崖峭壁常年有云雾围绕的缘故。

4、连城天一温泉:是龙岩首家按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设计的集养生保健、度假休闲、商务会议、餐饮住宿、旅游地产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温泉度假村。

5、连城星光度假区:原始生态林木丰富,无污染山泉水小溪贯穿整个度假区,已种好可供游客观光百果园1484亩(杨梅、枇杷、水蜜桃、葡萄、梨、奈、柑橘等各类希特水果140余种),内设大型山泉水游泳池,高山情人游泳池、钓鱼台、套鸭台、动物之家、野外儿童乐园、野炊区、木屋区、KTV包厢、卡拉OK舞厅、会议、餐厅、农庄型宾馆住宿、小卖部、别墅型单栋住宿、大型草场、进口各类名贵奇特植物试验示范技园、长期大量供应各类名优希特名贵树、苗木。

福建冠豸山周边的景点详细介绍

连城山水

一、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

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于连城城东,"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于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称。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大景区组成。目前,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三大景区已对游人开放。

1、冠豸山

冠豸山,位于城东郊,宋称"东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县尹马周卿率千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云栈、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并以篆体或隶书刻石标名。马周卿潜心山景,观那层峦叠嶂,万石纷披气势,望之似万朵瓣瓣舒展鲜丽的荷花,随风摇曳在青标翠盖之间,遂将其改名"莲峰山"。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庄严整,形似"獬豸冠",马周卿题刻"冠豸"为相之标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辞、尤工楷法草书、喜好游历名山大川、吟咏佳景的邑人庠生黄公甫,在此题刻字径数尺、矢劲铁强的"冠豸"二字。传古有灵兽名豸,似羊而独角,又称"神羊",亦叫"獬豸",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法官可据此判断是非。春秋时楚文王曾获此兽,依其形制成王冠,称"獬豸冠"。秦灭楚,以此冠赐给御史大夫。后经汉、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类监察官及司法官的专用制帽,所以又称"法冠"。清代御史虽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后仍绣有獬豸的图案,表明作为执法监察官的性质。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登山赏景便称"上冠豸",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正面游山,轻车可直达山脚,拾级而上,景点相随,远近辉映,各具特色,令游人目不暇接。

2、石门湖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并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明知石门岩清水常流但无法引用。民间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石门岩,拱桥背,大小蚊龙有一对,要是有人锁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龙山是石门岩的主体山,锁住蚊龙为的是治水,周边群众深受干旱之苦。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成为强烈的呼声。1970年9月3日,连城县成立石门岩水库工程指挥部,9月15日正式动工,于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务。

石门岩水库上游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公里。正常储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积23. 29公顷,工程总指挥为当时县委第一书记李振经。

大坝锁蚊龙,石门蓄翠珠。石门岩终于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随山婉蜒,港叉交错;山依水临渊,深谷纵横;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鱼起舞,白萍红首相邀;水中孤渚,胜似蓬莱,真有"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那种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荡舟其间,听两岸莺声百转,看一群野鸭闲游,抚水底青山,追云边晓日,悠哉游哉,其间况味,实在难以形诸笔墨。有时谷口苇丛如屏,似已终局,然而漫操小艇,轻拨"围屏",却又豁然得一新境界。游人巧借诗文赞叹:"山重水复疑无路,轻拨绿屏另有天。"

3、竹安寨

竹安寨距县城东北5公里,离冠豸山仅1.5公里。这里峰峦挺立、谷深泉幽,当地百姓称"揭屋寨",又叫"马头山"。也称"竹安寨",寓竹报平安之义。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七年(1957)七月太平军石达开部队攻陷连城,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仅咸丰之年,太平军三次进出连城,竹安寨成了富豪乡绅们的避乱之所。寨成30年后的1933年,工农红军挥戈闽西,进驻连城。红军带领乡民攻下竹安寨,把粮食、家具分给穷人。竹安寨内依山势构筑的厅堂、居室、厨房、仓廪等39间房屋,因此毁于战事,现仍留存遗迹。

竹安寨位居主景区冠豸山的东北部,高度660米,方圆4.2平方公里,乱菁塞途,钩刺牵衣,外围保持着浓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渐密,山势渐陡,苔藓、蕨类、地衣等分布于岩隙石根、涧头谷底,与峰峦相映衬。

竹安寨呈现的另一面是准军事防御型人文景观。开发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间,依托这石上流泉,满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庐,清幽胜境,温经读史,开拓胸襟,自娱自乐;一旦遇上乱世,则可凭这山崖的险阻,寨垣的坚固,安顿妇孺老幼。于是,雇请多名青壮汉子长年累月悬缒炸石,附岩开路,如同纹身一般在这陡峭的山壁间镌上条条柔美的坎道曲线。

竹安寨的自然景点,一险、二奇、三壮观,被称为景观"三绝",世间罕见。

二、 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

被中外专家称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总面积22168公顷,大部分在连城境内。闽江、九龙江、汀江皆发源于此,故又有"八闽母亲山"之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贵树种药材比比皆是,华南虎和罕见的金斑喙凤蝶等珍禽异兽在此繁衍栖息。梅花山兼有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漓江之美、西双版纳之朴,是理想的科研教学基地和旅游避暑胜地。

三、 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连城四堡

连城四堡是我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过《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余种书籍,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

四、 宣和明清民居建筑群

连城宣和乡培田村,明、清、民国时期先后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华堂构成的民居建筑群,尤其其中两幢"九厅十八井"及"南山书院"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精品。

五、客家大宅门——万人古村芷溪

芷溪位于连城南部,自明清以来先后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形成国内罕见、规模庞大的古宗祠、古民居建筑群,其中“九厅十八井”仍存有8座,如黄氏家庙、澄川公祠、翠畴公祠、集鳣堂、培兰堂等均为客家民间建筑精品之作。

六、 望云草室和张氏家庙

望云草室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旧址,在连城县新泉镇。1929年6月1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在此办公。同年12月,在此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并在此起草红四军"九大"决议案。

张氏家庙坐落于连城县新泉镇的新泉村。1929年6月红四军进驻新泉,在此成立连城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现为新泉纪念馆连城革命史陈列室。

七、 中华山性海寺

中华山性海寺坐落于连城县新泉镇境内,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余年),是福建名刹之一。性海寺周围林木葱郁,风景迷人,殿宇楼阁错落有致,很具规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福建分会副会长,在性海寺首倡"农禅并举",成绩斐然。性海寺已列为福建省对外开放寺庙之一,赵朴初先生生前曾亲笔题赠"性海寺"牌匾。

八、 赖源溶洞

赖源溶洞群位于连城县赖源乡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云洞、幽琴洞、石燕岩。仙云洞,以"云"取胜,常有云气腾腾自洞口涌出,终年不断。幽琴洞,以"泉"见长,洞中泉水自石缝潺潺流过,音韵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岩,相传昔有紫燕数千,飞经此地,忽降骤雨,齐集石上,雨止视之,皆化为石。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冠豸山景区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山,丹霞双绝”。

培田古民居:龙岩培田古民居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天一温泉度假村:天一温泉度假村位于连城县,毗邻以丹霞地貌出名的冠豸山。整体装潢设计融入了许多客家元素,颇有特色。从空中俯瞰,度假村的小别墅群被原生态森林环绕,满目青翠。适合全家人周末度假,泡汤养生的同时,还能体验民俗风情、客家文化。

石门湖:石门湖位于连城冠豸山东南,两岸是满眼青葱的高山,湖水光滑如镜犹如一块镶嵌在冠豸山险峰奇谷之间的翡翠,水随着山势蜿蜒流淌,碧水青山交相辉映,荡舟其中好比置身山水画间,无处不在的清幽、碧绿让人倍感放松。

九龙湖:九龙湖·九龙洞群风景名胜区内原始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水域面积大,景观特色为“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九龙峡镇山佛石,九龙过江石,湖心鸡公岛、神龟岛,白马山,九龙洞群,古目化石群,蜡烛山,鸳鸯湾,十里平湖,九龙峡,湖心大小岛屿,梦溪谷,二叠泉瀑布,鱼跃龙门,天书岩等。

赖源溶洞:赖源溶洞群位于连城县西南方赖源乡,在近二平方公里的石灰岩山丘中有大大小小十三个溶洞,洞中怪石鳞峋、地形崎岖、洞中有洞、洞洞层叠、弯弯曲曲、深浅莫测,如迷宫回旋,被誉为“华东第一龙洞群”,著名的有三洞“幽琴洞”“仙云洞”“石燕洞”。 “幽琴洞”以洞中泉水潺流于石缝之间,音韵幽幽而得名,洞中有一年四季永不停息的地下河,河水清澈透底、汩汩而流。

以上就是关于冠豸山、石门湖游记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