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鉴史人
编辑 鉴史人
2019年4月份,刘强东在京东集团内部发了一封2000字的信,东哥在信中表示:
“ 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而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 ”
“给大家取消底薪也不是为了降低大家的工资,相反,是极大地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这是当时刘强东针对 京东取消配送员底薪 一事给出的一个回应。
东哥在信中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整个集团的员工颇有感触,纷纷表示要“誓死”与东哥和京东共进退!
从亏损12年,到如今超越顺丰,成口碑第一,京东物流原来一直是刘强东下的一盘“大棋”!
2007年,为了让京东商城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京东集团宣布开始 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 。
公布没过多久,位于北京潘家园站的第一个京东物流站点正式营业,这也宣告着京东物流的正式起航。
其实刚开始京东自建物流引起过非常大的争议,不管是行业内还是京东集团内部,都对于刘强东的这个决定表示不理解。
因为自建物流的模式是和其他电商平台完全不一样的模式,风险极其大,但是刘强东仍然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京东 “杀手锏” 。
在刘强东看来,这不仅可以让物流的成本降低,还将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以及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于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非常坚定地走上了自建物流的道路。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于自建物流的争议,刘强东并没有用什么宏观理论来解释,而是说了一段非常接地气的话:
东哥这个回答也是非常幽默真实了,虽然带有开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从言语中也可以看出来 东哥自建物流的决心 。
到了2010年,京东物流做了一件让当时所有物流行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 推出“211限时达”。
“限时达”的主要内容就是指:“用户的下单时间若是早上11点前,那么京东就保证当日送达,而若是在当日晚上11点前下单,那京东就保证次日送达”。
也正是这个在当时整个物流行业看起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举措,如今却成为了电商物流配送服务的顶尖标杆。
2012年8月,刘强东注册了 “京邦达” 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京东物流,此后,京东也将8.18作为京东物流的生日,一直到现在,每到这个日子,京东打折力度也是相当大。
从2010年到2015年,京东逐渐完善自建物流模式,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以及自营团队,顶住了京东零售千亿的订单压力。
还通过建设 亚洲一号 ,将京东物流的客户服务以及时效性打造成了全球物流行业的标杆之一。
而京东物流最重要的转折时刻发生在2017年。
要知道,在之前,京东物流就像大家从字面理解的那样,就是仅仅为京东电商平台服务的一个物流公司而已。
而从这一年开始,京东集团宣布 京东物流将独立运营 ,除了服务于京东电商,也开始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
刘强东认为,想要更完善的物流生态体系,京东物流必须是一个独立运营的整体,它技能服务于京东商城,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刘强东甚至表示:“长期来看的话,除了国家邮局体系外,民营物流将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2+1的结构,也就是京东和顺丰两大巨头+一个依赖于平台的打酱油者”。
也正如刘强东所说,独立出来的京东物流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业务、规模上不断地拓展。
然而,即使东哥再怎么褒奖京东物流,甚至是为了这个“亲儿子”砸了几百亿,但京东物流还是无法避免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直在亏损,从没盈利 。
这个曾经让刘强东引以为傲的项目,似乎如今正在变成一个累赘?
2019年4月15日的凌晨,刘强东在公司内部邮箱发了一封邮件,而正是这封邮件的内容,在京东集团内部以及行业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邮件主要内容除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那就是文章开头提到过的—— 京东物流的盈利状况问题。
耿直的刘强东,丝毫不隐晦地将京东物流的老底摆上了台面,并告诉所有人: “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
于是为了挽救京东物流的兄弟,东哥不惜背负一身骂名,取消数万名配送员的底薪。
这在当时的行业同伴看来是极其危险的一招,弄不好就可能使京东物流从内部逐渐瓦解。
而就在同一时间段,网络上传来一片关于京东物流的负面评价:
当时大部分用户表示京东快递和其他快递在使用体验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了,不管什么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放在自提柜。
还有人表示,自己为了让京东送货上门,直接将付款方式改成了货到付款。
账目的亏损以及京东快递的风评急速下滑,让京东物流的运营状况岌岌可危,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
但或许是东哥的个人魅力,也或许是让大家从信中看到了自己的诚意,京东物流的大批员工虽然有点不愉快,但很少有人在这个时候离开。
而为了解决京东物流的消极状态,刘强大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
总之,彼时的京东物流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洞,不管砸入多少时间和资金,似乎一时半会都看不到成效。
但这个“无底洞”并没有动摇东哥,在他看来,电子商务的核心就是物流,想要将京东电商区别于其他平台,就必须坚持自建物流。
对此,刘强东当时也说了一段非常经典并且有深度的话:
而其实京东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烧钱”,那还是不得不提一下京东商城运营模式的优势所在。
要知道,淘宝商城主要是 C2C ,也就是个人卖家占主流,而京东则是 B2C ,C2C虽然发展熟迅速,但是账款问题,也就是现金流时常会出问题。
而京东则不会,京东的收账来源主要是企业,相比个人,企业的背书更强大,也有更充足的现金流。
因此,京东从一开始就不担心钱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京东物流即使亏损了12年,也还不至于倒闭的原因。
在熬过了大规模的前期投入之后,随着成本的减少,京东物流的净亏损也开始减少,从2018年的28亿到2019年的22亿。
而到了2020年,在Q2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对外透露,京东物流甚至是直接扭转局势,实现了 盈亏平衡。
不仅如此,更是在去年的7-9月份实现了 月赚85亿 的骄人成绩,同比增长92%,成为京东集团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一个项目。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当初不被人看好的外部业务,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时候,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就已经占据了京东物流的43.4%。
这就意味着,如今京东物流的收入组成一半是来自京东集团,也就是京东商城等各平台,而另一半就是来自于外部客户。
不止如此,当年东哥取消快递员底薪时,承诺的让弟兄们收入翻倍的承诺也实现了。
根据京东物流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快递员的平均工资同比增加了5%,而月收入达到2万的更是增长了163%。
就像东哥说的那样,早期跟着京东一路走过来的,有很多在北京的都已经买了房成了家。
留得住人心,赢得了名声,京东物流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而这胜利的背后, 其实是京东的伟大布局。
目前,中国的物流行业可以说是三足鼎立—— 顺丰速递、菜鸟物流、京东物流 各占一边天。
顺丰速递不仅与阿里系的菜鸟物流有合作,也自建物流体系,而京东则是服务于京东电商以及外部客户,但不与其他物流体系合作。
菜鸟物流则是在收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整合了多个快递公司,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物流平台,为阿里系电商提供配送服务。
虽然看起来各有各的“打法”,但其实在核心业务上是殊途同归的,所以在业内一直有一个敏感的话题:
物流企业到底是依附于各种平台存活,还是应该独立发展比较好?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刘强东一直是比较耿直并且不怕得罪同行的,他始终认为只有独立发展才能长久:
也正是这样的核心理念,成为了京东物流的 “制胜法宝” ,京东物流也按照着刘强东的构想一步步发展到如今,有了非常牢固的地位。
根据2020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京东物流在全国就已经有了 700多个仓库 ,加上京东云仓在内的话,京东物流仓库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 1690万平方米 。
而近年来,随着武汉、成都等地的 “亚洲一号” 仓库的启用,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总计25个“亚洲一号”仓库的智能物流园,这也是亚洲最大的只能仓库群。
如此规模的全国布局,就是京东物流能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将快递送往我们手中的原因。
不仅如此,京东物流近些年来也开始不断聚焦下沉市场,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 京东物流的“24小时达”就已经覆盖了全国88%的区县 。
也正是这种种服务的提升,也为京东物流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在去年2月份,国家邮政局公布了快递年度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就是京东物流位列第一。
而根据 Chnbrand (中国品牌力指数)2021年度顾客推荐度指数显示,京东已经超越了顺丰,成为客户服务度排行第一名的存在。
而如今,京东物流还获得了货运航空公司的批准,那就意味着“海陆空”三栖布局即将完成,到时候必定使物流效率再提高一个层次。
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京东除了物流效率令人叹服,在每次灾难时,只要附近有京东仓库,都会无条件捐赠的行为也让人敬佩。
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也是京东物流站出来承担了整个医疗系统的流转, 钟南山院士 还亲自为其题词褒奖。
可以说,一时之间令京东物流的声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而根据2020年北京政府采购网的公告显示,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也就是京东物流,正式成为了今年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指定物流服务商 。
这些看似不是很起眼的点滴,却正是京东崛起的最好证明!
而如今京东物流也正式上市,国际发售5.9亿股,香港公开发售1827万股。
成为继京东 健康 、京东数科后,京东旗下第三家分拆的拟上市公司,员工数量 突破100万 ,盈利高达 1681.77亿港元 !
所以关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到今天似乎也有了明确的结果。
那么,你们觉得顺丰快递和京东快递哪个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呢?
2020年,刘强东大变
如果说互联网的时代成就了马云、刘强东,成就了太多的互联网企业家,倒不如说是这些企业家们让互联网时代更加的丰富多彩,是他们利用互联网为人们牟取了诸多方便。就说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吧。期初刘强东只不过是一个卖光碟的小商贩。而京东的由来正是从这时候就开始的,刘强东的初恋名字叫“龚晓京”,刘强东便取了初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和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商铺的名字。
小商贩却有大智慧。在中关村开一家像刘强东这样的实体店也并非易事,好不容易店铺运营起来了,在2003年非典时期,刘强东的实体店受到波及,跟现在一样,人们都不愿意出门,很少人到实体店买东西,刘强东面临破产危机。逆境之中的刘强东寻找出路,人们不愿意出门,那我就送货上门,利用互联网到处宣传自己的产品。有人要就送货上门,这就是京东商城的雏形。在度过了非典时期后,刘强东创立京东商城,正式开启电商之旅。
跟着电商的步伐,刘强东的京东越做越大,虽说与马云的阿里巴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在物流方面,京东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也是刘强东延续了自己在非典时期的优良传统,在所有董事会成员都反对的情况下,刘强东一票否决,成立京东物流。目前看来,虽然京东物流本身并没有盈利,但是却也是京东商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用户就是看中京东的送货速度才选择购买,间接的为京东商城牟利。
京东物流凭借自己独到的服务和速度,成为快递业客户满意度排名第二的物流企业。目前在全国已经有200多家仓库,16万名快递员。为国家就业提供了很不错的平台,而京东物流也在前些年也因为员工多,占地面积达消耗资金多而一直亏损,好在刘强东取消快递员底薪后才慢慢好转。
现在收到疫情影响,这与当年非典时期非常相似,而这次的刘强东不但没有陷入危机,反而是这次疫情最大的成功者。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京东有自己独有的物流配送,当所有电商平台都停止下单的时候,唯独京东还在继续运营。并且跟以往一样还是当日或者次日送达。这一次,马云的阿里巴巴都自叹不如了。
刘强东更是在这次疫情中立了大功,钟南山院士曾提笔大赞刘强东,就是因为京东物流的送货速度太快了,钟南山院士捐献的100万个口罩,京东物流以神速送达。解决了当地没有口罩的危机。目前京东物流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100亿元,并且可能在下半年将要上市。到时候刘强东的身价恐怕要比肩马云了。你觉得刘强东能够超过马云吗?京东物流与菜鸟驿站哪个更快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作者 | 魏文
来源 | 润商 财经 ID | runshangcaijing
“ 65岁前不会退休。 ”“ 目标是做世界最大电商。 ”
2018年1月,刘强东现身瑞士小镇,这是他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当时的刘强东,一如既往的高调,且目标远大。
然而,同年8月31日的“明州事件”,改变了刘强东的人生轨迹。
从此,他不再公开露面,并且陆续卸任京东相关公司法人、董事、高管职位。
正是在刘强东淡出的2019年,“新掌门”徐雷带领之下,京东实现盈利122亿元,交出 历史 上最好成绩。
2020年4月,刘强东又将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总经理等职务也交给了徐雷。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为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承担了京东集团90%以上的收入,是京东的重器。
刘强东这一“退”,步子大得出奇。刘强东真的要“退休”了?徐雷真的要荣升京东新掌门?
对此,京东方面回应: 正常管理动作 。
京东的“管理”变动,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2012年底,原UT斯达康高管隆雨考虑是否加入京东之时,刘强东问她:“ 你觉得京东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
“是你。”隆雨直言不讳,“ 如果不改变你现在的管理风格,很快你就会成为这家公司的瓶颈。 ”
在此前一年,沈皓瑜辞去百度副总裁之职,加入京东担任首席运营官。他发现,当时京东内部直接向刘强东汇报的人数多达22人。
而西方现代管理学认为,公司CEO直接管理人数在6人左右为宜。
不仅直接管理的人数超标,刘强东还在京东内部实行一种名为“ABC管理”的模式:
除了直接汇报的22人之外,刘强东还要了解这些人直接下属的动态。他甚至养成了请基层员工吃饭的习惯,席上,快递员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倾诉自己的想法。饭后,他们的问题通常会很快得到解决。
“ 他的邮件就是圣旨,大家会把手上的事情先放下,赶紧把他说的事情先做了。 ”
由于这种“义气”决定,京东内部微观问题的重要性、贯彻力度,难免会优先于宏观战略。京东内部形成了外界褒贬不一的“兄弟文化”。
刘强东则是众人公认的“东哥”,是京东最大的大哥。
他个人手握京东约1/5的股权,由于“AB股”(同股不同权),却一度拥有4/5的投票权,一直保持着对京东的强大掌握力和权威。
京东的文化,是围绕刘强东本人而展开的。京东日常工作,同样如此。在京东每天的早会上,全国100多位部门经理都要参加,庞大的京东集团根据刘强东每天做出的决策而运行。
刘强东也早已意识到随着规模扩大,自己在管理上的心有余力不足。从2009年,就给旗下高管充分的财权、人事权,并且“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我忙不过来,你来负责企业销售吧。”2009年3月的一次早会上, 刘强东就将京东市场开拓的重任交给了京东集团事实上的第一任CMO徐雷 。
为了进一步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改变原来的“粗狂”,2011年,刘强东重金挖掘沈皓瑜、蓝烨、隆雨等外部高管,输入新鲜血液。
然而,正如隆雨所说,京东最大的瓶颈还是刘强东。
故事要从1996年刘强东第一次创业讲起。
拿着自己编程积累的资金,以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刘强东在人大附近盘下了一家餐厅,做起了连锁餐饮的梦。
由于当时他正在读大四,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很少去到店里。没想到,厨师和收银私下串通,把食材的价格谎报了一倍。最终,员工挣了钱,刘强东却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
“ 我当时失望极了,人是善还是恶?我对员工都这么好,他们却这样对我,为什么? ”
刘强东对员工的确很厚道,当老板第一天就给全体员工每人发了一块卡西欧手表。并且规定员工不再吃顾客的剩菜,要单独做新的。听说员工住地下室,他专门租了两个大院子,装了空调给他们做寝室。
首次创业给刘强东上了一课,“ 管理不能相信感情 ”。从此,他对每个环节产生了强烈的控制欲。
1998年3月,刘强东再次创业时,他每天早出晚归,频繁出没于中关村电子市场,事无巨细地考察元件规格、商品价格、进货渠道……
吃透细节,了解了其中门道之后,刘强东花了2000元月租租下了一个4平米的柜台。坚持“正品行货,明码标价”在中关村经营起了刻录机和光盘。
尽管拒绝杀价,但在遍地假货的中关村,京东的产品质量广受好评。并且,刘强东还开发了一套傻瓜式多媒体系统,只要摁两个按钮,就能把录像带转成VCD,所有客户包教包会。
由于质量、服务双重优势,到了1999年底,京东已经占据中关村光磁市场60%以上的份额,月流水直奔100万元。柜台从1个发展到20多个,招收了40多名员工。
为了避免重蹈开饭馆时的覆辙,1999年初,刘强东就在公司管理上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个比感情更靠谱的管理系统,他可以清楚掌握每一款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价、零售价和销售情况。
由于坚持正品,盈利空间被压缩得像纸一样薄。员工工作强度大,收入却并不高。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一周工作6天也是常事。
每到晚上9点多,刘强东经常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喝酒。酒桌上,刘强东让大家畅所欲言。
虽然刘强东在席上很少说话,不过,员工所提的问题,事后通常都能得到解决。这种行动方式,让京东早期的员工很有凝聚力,白天积极干活,晚上痛快喝酒。 京东文化的种子就种下了。
然而,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小公司、小家族企业。
2011年,京东已经发展到3万人规模。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如果还是靠一个人来管理,即使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亲自上阵,也要被累死。
也是在这一年,京东开始从外部重金引进了一批CXO。
“ 一旦你说话,人们马上会闭嘴的。 ”
2013年,刘强东要去美国学习,“强制”自己学会放权,并学习如何放权。同年的5月底到6月初,京东进行的“人才盘点”,是刘强东去美国学习前参与的最后一件“公司大事”。
在这次盘点中,隆雨要求刘强东“要学会用耳朵去听、用心去看”,全程不能说话,做一名纯粹的观摩者。
对此,刘强东回复了两个字:“遵命。”
经过50多场“人才盘点”,京东确定了重点培养的人才矩阵。并通过大规模调岗,培养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比如原来负责IT数码的副总去管理百货,原来的投资负责人去做了开放平台。
“今天的盘点,让我更加放心把公司交到你们手上去运营。”盘点结束的当晚,刘强东请了所有CXO喝酒。
以前部门副总遇见问题总是习惯性找到刘强东,并且通常会得到解决。此后再有副总找上来,刘强东学会了拒绝:“你这是越级汇报,是不允许的。”
随着刘强东的“务虚”,京东的CXO们开始坐在一起商量战略,管理更多的京东业务。
刘强东出国期间,腾讯集中精力发展电商业务,试图“趁虚”打垮京东。最终却将拍拍网卖给京东,腾讯成为京东的股东而告终。由此说明,即使离开刘强东,京东的CXO们也同样拥有打硬仗的能力。
隆雨说,“ 从美国回来,刘强东更能克制自己,容忍度更高,也更加成熟了。 ”
刘强东的确变了,他不再“每天发邮件说这个客户那个客户怎么不高兴了”,而是更乐意探讨京东的战略和文化。
甚至每天早上京东最大业务——京东商城的内部会,刘强东也已经不再参加。
2009年到2011年,徐雷操刀期间,让京东坐稳了电商平台前两名的交椅。不过,徐雷喜欢寻找刺激,将京东带上快车道之后,徐雷离开京东加盟了优购鞋城。
直到2013年,刘强东变了,京东也变了。徐雷又被找了回来。
重回京东执掌市场部的徐雷发现,原来经常和自己一起喝酒的刘强东,现在中间隔着当时的集团CMO蓝烨、CEO沈皓瑜。自己再和老刘见一面都不容易。
出去两年再回来,京东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管理体系和人才。 不过,问题依旧存在。
由于“空降”高管太多,当初的“元老”徐雷负责的项目、手里的权力,被一压再压,剩下的职务只有刚兼任了半年的无线业务部负责人。很多老同事看不下去,纷纷劝他,“跟东哥好好谈谈。”
徐雷却丝毫没有被人取代后的怨气,该走什么流程就走什么流程,该找谁审批就找谁审批。
徐雷的能耐和脾气,刘强东都很清楚。这或许只是一次考验。
“老徐,那TM是个大坑。”
由于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缺少成熟案例参考,再加上当时的京东无线端业务部门缺乏协调,产品、研发、运营各自为战,且内部山头文化严重,堪称京东内部最“乱”的部门。
对于老同事的好言相劝,徐雷表示,“ 既然没有选择,干脆一条道走到黑。 ”
他到了无线部,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他认为,只有让所有人进入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整个部门才会更有效率。
只用了2年时间,徐雷不仅带出了无线应用开发团队,还将京东商城APP做成京东平台超过7成的流量来源。 徐雷成为了京东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引路人 。
在京东内部,徐雷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当着刘强东的面说不的人 。并且,只要徐雷认为正确,就会坚持到底。
“不要再整红6月了,就直接突出618。”2014年之前,京东内部普遍认为“红六月”一个月的促销,促销期更长,物流压力也没那么大,并且和天猫双十一走出差异化“不用学他们”,只有徐雷坚持主打618。
如今,电商节日中,除了年尾的双十一,就是年中的618。
2016年,徐雷升为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这个先后缔造京东PC、移动时代辉煌的“京东最有战斗力的人”,开始着手推动了京东商城APP、PC和微信手Q前端业务及团队闭环整合,正式推出商城营销平台体系。
不论是此后的京东营销体系,还是无界零售等重大战略,也都是徐雷亲自操刀。刘强东虽然手握京东大权,不过,京东已经产生敢于和刘强东走不同道路的“掌权者”。并且,刘强东也愿意将大权交给这样的人。
早在2018年7月16日,京东就曾发布公告,集团CMO徐雷轮值京东商城CEO,向刘强东汇报。只是明州事件之后,“刘退徐进”的迹象更加明显。
徐雷接手之后,第一次公开亮相,就丝毫“不客气”:
“ 我们的组织能力和行为方式也出现了问题: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唯KPI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自说自话、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傲慢了…… ”
徐雷发表演讲时,调整后的京东三大事业群(大快消、电子文娱、 时尚 生活)总裁直接向徐雷汇报。长期由刘强东一人强势控制的京东,第一次有了同时领导三大事业群的“第二人”。
“ 某某市场有多大,超过几千亿的规模,但这个市场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
这个部队大院长大、戴耳钉,身上纹着“无所谓无所畏”的京东新任管理者,被临时推到聚光灯下,却并不慌张。
过去,京东因为“欲望”做了无数个项目。理清逻辑之后,徐雷亲自操刀,只保留和电商主业相关的部分,那些没做好的项目一概“关停并转”。
如同当初重塑京东移动事业部,徐雷开始重塑京东。1年后,京东盈利122亿元,交出 历史 以来最好成绩。
今年4月,刘强东将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总经理等职务,也一并移交给了徐雷。
时代变了,公司的管理理念也变了。当初那个“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把它卖掉,彻底退出”的刘强东,和从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
END
以上就是关于连续亏损12年,如今超越顺丰,月赚85亿,刘强东的京东物流有多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