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走9里山路上学的“雪花男孩”吗?2年过去,现在有何变化?

   2022-07-01 02:06:57 网络690
核心提示:2018年一个视频在网络上爆火,我们因此知道了一个叫做王福满的山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他的生活非常困难,姐姐和奶奶跟他一起在家里的老房子相依为命,而视频的内容就是他去上学的路途。那是1月份的一个寒冬,室外的气温最高零下9度,王

还记得走9里山路上学的“雪花男孩”吗?2年过去,现在有何变化?

2018年一个视频在网络上爆火,我们因此知道了一个叫做王福满的山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他的生活非常困难,姐姐和奶奶跟他一起在家里的老房子相依为命,而视频的内容就是他去上学的路途。那是1月份的一个寒冬,室外的气温最高零下9度,王福满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徒步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9km的山路,只为赶到学校去参加期末考试。

留守儿童有远大理想,爆红之后获得捐赠

即使小满早早地出了门,也是在预备铃敲响之后到达了教室。经历了长途跋涉的他被寒霜附满了眉毛和头发,因此被网友们称为雪花男孩。同学们看着他的样子,不禁哄堂大笑,他自己反应过来也笑出了声。这冰天雪地中的一冷一热,促成了现在这个滑稽的外表,也让当时的老师感到非常心疼,所以才拍下了这个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这个视频刚放出来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热度,网友们纷纷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意识到孩子们求学的艰辛,也感到非常心疼山区留守儿童。

▲王福满 “雪花男孩”

经过一番采访,大家才知道王福满是一个云南山区的留守儿童,他的母亲很早之前就抛弃他们离开了,父亲在外打工。一家四口人的开销都靠父亲一个人支撑,所以小满上学才能穿一件单衣御寒。由于家庭条件太差,小满和姐姐从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耽误自己的学习,小满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的山区非常优秀,而且他还不断努力提升着。小满接受采访的时候跟媒体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可以除暴安良的警察,或者成为一名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

▲小满接受采访

随着对王福满家庭条件的进一步了解,网友们看着他们没钱装修的新房,和破破烂烂正在居住的老房子,都感到十分心酸。更是担心他每天都要走的这9km山路,冬天地上有积雪,平日里就不好走,别说现在了,非常容易出危险。网友们自发地举行了捐款活动,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善山区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和日常生活。相关部门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很快将过冬的物资和捐款送往了云南山区,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冬天。

四面八方相助,母亲愧疚归来

不久以后,有更多的物资和善款经过各种方式运送到了山上,甚至有好心的哥哥姐姐去看望小满。当然不只是小满,当地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人们的帮助,这个严冬因为有大家带来的温暖,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更加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小满收到资助

实际上政府对云南山区的资助早就开始进行了,在这次机遇之前当地有关部门就对学校建设进行了整改,具体就是将小学尽量合并,让大家在新学校中接受更良好的教育。而小满家刚盖好的新房也是在政府的资助之下成型的。在未来政府还做好了在学校旁边建立宿舍楼的计划,这样所有家里离得比较远的孩子就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在山路上跋涉了。这些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所有人都在所不辞。

▲小满的姐姐和奶奶 现在

现在小满和姐姐以及奶奶已经在资助下搬进了设施齐全的新房子,虽然对爷爷亲手打造的老房子不舍,但是生活条件的确更加好了。父亲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选择了回家附近的镇子上找了一份工作,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而小满的母亲也在网上看到了这一切,她一方面心疼孩子这些年的生活,又责怪自己竟然会抛弃孩子自己离开打工,巨大的愧疚让她当即决定回到孩子们身边,将这些年没有尽的母亲的义务补偿给他们。

▲小满

总结

与此同时,小满的父亲一直教育他不要想着一直接受帮助,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能有,自己的努力打拼才是最重要的。父亲希望他可以在未来好好读书继续努力,用知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小满自己也非常清醒,他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什么网红,只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网友们对此更是感到欣慰,纷纷鼓励小满,衷心的祝愿他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

贫困山区孩子上学难的故事

山区孩子真的太需要帮助了,他们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我最近都在贫困山区走访,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我真的非常无赖,非常想帮助他们,但是我又没什么实力,只能通过头条视频帮他们,如果有社会爱心人士来帮助他们我非常高兴,也替他们感谢好心人士,他们真的很可怜,你们有机会来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他们。

先说贫困山区的孩子面临的现状:

首先,贫困山区的孩子面临教育的问题比较大,因为山区条件艰苦,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去,学生的教学质量就上不去。

其次,贫困山区交通交通条件比较差,孩子们走出去开眼界的机会比较少,这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第三,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条件限制,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可能会不足。

再说解决方案:

一是改善教育条件。政府应该号召城市的优质学校与贫困山区的学校结对帮扶,教师定期交换,促进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改善交通条件,或者由社团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世界,长见识,开眼界。

三是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才能从根本上使得贫困山区的孩子健康成长。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山区孩子们的教育以及生活,不能等着国家去扶持,要主动出击。其实现在全国有很多公益组织的,既然我们有需要,为什么不去主动联系他们请求帮助了,为什么非要等着人家找上门呢?其次,由于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了,我们也可以好好的利用网络,让那些做公益的组织和国家政府知道我们的贫穷,知道我们有很多迫切需要的物品。这样我们才能改善孩子们的教育以及生活处境。

让山里孩子平等地享受良好的国民教育是农村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加大了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但在广大边远山区,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多处难题急需解决。

一、“多难”的表现及其原因探究

1、校方反映管理存在多难。第一、待遇偏低鼓劲难。在边远山区工作的老师当中即使是初中教师也很少有基本工资上千元的,大部分是六、七百元,部分青年教师的基本工资只有五百来块。大部分学校没有自筹资金和课时津贴。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读完大学需花几万元钱,分到山区乡镇中学后,精光精光的几百块钱一月,而市场上各种物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他们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都不够宽裕,更不用说还贷买房、结婚生子。此外,目前连最底层的民工一天的收入也上了40元,当老师的比不上当泥工的,人民教师在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队伍自然也很不稳定,不少老师老想着跳槽,整天安不下心思,很难调动起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二,师资不足提高难。由于山区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区教师低,山里的很多骨干老师都千方百计的往外边调,而补充进来的都是一些从学校毕业的新老师,新老师成熟一点之后,又想办法往城里调,这样,山区学校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一个新教师的培训与实习基地。这种状况造成了广大山区学校师资严重欠缺。尤其是小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缺少专业教师。大部分山区小学一个年级就是一个老师,甚至一所学校就一个老师,这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强得摊派说服难。据反映,目前,上级的很多部门都可以给学校摊派。摊派的名目也非常多,报刊杂志,年终贺卡,五花八门的集资、捐赠等,对本来工资微薄的教师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多老师对此很不情愿,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第四、检检查查应酬难。笔者从某所学校的副校长那里了解到:该学校每个学期要应付各种检查三、四十次之多。从时间上看,有开学检查、期末检查,平时检查;从检查的部门来看,有教育局、教育办、当地党委政府、上级纪检监察、审计物价,卫生防疫、武装政法、关工委、希工委,甚至有省市的;从检查的名目来看,包括教学常规、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师德建设、收费工作、卫生防疫、严整整治等等。每次检查,学校都要花时间招待和应酬,各种检查给学校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第五、环境变化管理难。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的发展,农村学校周边的网吧也从无到有,业主们只顾利益,无视学校纪律,包庇纵容外成年人上网。学生上网,无异于吸鸦片,一旦上瘾,就经常逃课,荒废了学业,不思进取;此外,社会上的很多坏习气也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种途径侵入到了学校,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因素致使农村学校的学生较以前更难管理。

2、家长送学存在多难。第一、费用多多赚钱难。尽管国家三令五声禁止教育部门乱收费,同时表示于2007年起将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但教育乱收费行为屡禁不止,学校巧立名目的收费行为依然大有存在。据很多家长反映,实行一费制后,孩子所交的费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此外,即使有些地方学杂费被免除了,但广大边远山区很多农民对子女读书所需要的生活费和各种学习资料费依然无法满足,而上面有关部门下发给贫困生的少量资助资金又没有合理地分发给贫困生,往往是当成奖学金奖励给了成绩优异的学生,真正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照样因为无钱而被迫停学。第二、学校太远照顾难。我国目前山区适龄上学儿童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少,边远山区的大多行政村都是地广人稀。很多上世纪修建下来的村级小学因为缺少生源而纷纷关闭,边远山区的小孩子即使读小学一年级也必须到几十华里以外的联校、或者镇中心学校,这就要求小学阶段有家长租房陪读,而实际上,边远山区的一般家庭本身就很贫困,一户三四口人的家庭,劳动力本身有限,为了小孩子读书又要牺牲一个劳动力来陪读,这客观上又加重了农民家庭的负担。第三、竞争激烈厚望难。目前,广大贫困山区的很多学生家长目光仍然比较短浅,认为现在国家反正不包分配,而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事实,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滋长了家长们“读书无用论”的心理,送子女上学看不到希望。广大贫困山区的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被父母强迫出去打工,那些幼小的学生确实也为家庭赚回来了几百块辛苦钱,这样又反过来滋长了其它家长的羡慕心理,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贫困山区初中学生的辍学、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贫困山区初中阶段的巩固率远远达不到“普九”的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还记得走9里山路上学的“雪花男孩”吗?2年过去,现在有何变化?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