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细菌菌落总数要求为

   2022-06-01 05:39:08 网络1080
核心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消毒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

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细菌菌落总数要求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消毒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执行标准的名称:WS-10001(HD-0001)-2002什么意思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 消毒专业基本术语7 4 消毒应用术语8 5 工业灭菌术语9 参考文献 1 拼音

WS/T 4662014 xiāo dú zhuān yè míng cí shù yǔ

2 英文参考

Disinfection professional terms

ICS 11.080

C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Disinfection professional term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08月25日发布,自2015年02月01日起实施。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消毒品协会负责起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广波、张流波、李华、胡国庆、卞雪莲、吴岗、朱晓明、廖如燕、沈瑾、孙文胜、郭秀玲、王洪敏、李炎、李涛、张剑。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

4 1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我国消毒专业常用名词术语,并给出了定义和解释。本标准适用于消毒专业领域名词术语的使用。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6 3 消毒专业基本术语

3.1

保存 preservation

保藏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防止物质的生物学腐败。

3.2

巴氏消毒法 pasteurization

一种用较低温度间歇加热消毒的方法,此消毒方法因首先由Louis Pasteur建立而得名。

3.3

存活曲线 survlvor curve

用图解法表示的,在规定条件下灭菌时,微生物数量随暴露于灭菌因子剂量的增多或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情况。

3.4

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ST

在规定的条件下暴露于杀菌因子,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存活的最长时间。

3.5

参考微生物 reference microani ***

从公认的菌种保存库获得的菌株。

3.6

CT值 concentrationtime valueCT

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乘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3.7

D值 D value

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杀灭特定试验微生物总数的90%所需的时间。

3.8

防腐 antisepsis

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以防止其感染。

3.9

防腐剂 antiseptic用于防腐的制剂。

3.10

酚系数 phenol coefficient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是酚杀菌作用的倍数,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3.11

公认的菌种保存库 recognized culture collection

根据“国际公认微生物菌种保存专利与法规”布达佩斯(Budapest)公约建立的国际菌种保存机构。

3.12

化学杀菌剂 chemical germicide

用于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3.13

K值 K value

消毒速度常数。K值越大,表示消毒速度越快。

3.14

抗菌 antibacterial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3.15

抗菌剂 antibacterial agent

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的制剂。

3.16

N值 N value

消毒剂的稀释系数或浓度指数,用于表示消毒剂的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程度。N值越大,表示浓度变化对消毒效果影响越大。

3.17

灭活 inactivation

使微生物丧失生长和繁殖能力的操作。

3.18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9

灭菌剂 sterile agent

能够杀灭一切微生物,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20

灭菌器 sterilizer

能够杀灭一切微生物,并能达到灭菌要求的器械。

3.21

灭菌因子 sterilizing factor

物理、化学或生物杀菌因子,或各因子的组合。它们能在规定条件下发挥杀菌作用,使被处理的物品达到无菌状态。

3.22

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 mean single survivor timeMSST

在一定范围内,消毒作用的时间和存活菌数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随著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菌数呈对数减少,试验菌数减少到1个菌的理论时间,即为MSST。是测定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指标。

3.23

Q值 Q value

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升高1℃消毒速度加快的倍数。

3.24

清除污染 decontamination

去除和(或)杀灭环境或物品上微生物的过程。也用于去除或中和有危害的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3.25

清洁 cleaning

除去物品上的污染,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或进一步处理所需的程度。

3.26

杀病毒剂 virucide

用于杀灭病毒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7

杀菌剂 bactericide

用于杀灭细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8

杀结核杆菌剂 tuberculocide

用于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9

杀微生物剂 germicide

能够杀灭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30

杀真菌剂 fungicide

用于杀灭真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31

杀芽孢剂 sporicide

用于杀死微生物芽孢的制剂。

3.32

10分钟临界杀菌浓度 tenminut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to kill bacteria

消毒剂在作用10 min时,杀灭试验菌的最大临界稀释浓度,是评价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3.33

生物杀灭剂 biocide

所有能够杀死生物体的制剂的统称。

3.34

生物消毒法 biological disinfection

利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多肽、生物酶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3.35

生物消毒剂 biological disinfectant

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多肽、生物酶等制备的消毒剂。

3.36

微生物 microani ***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实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某些原生动物和藻类。

3.37

微生物分类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把微生物归类成所属类型的一般方法。

注:例如,可根据采用的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或细胞结构形态、染色特性或其他特性,组合成各个类型。

3.38

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39

消毒动力学 disinfection kiics

对消毒过程中微生物死亡规律的定量性理论研究。

3.40

消毒剂 disinfectant

采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生物的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用于消毒的制剂。

3.41

消毒器 disinfector

采用一种或多种物理或化学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消毒器械。

3.42

消毒学 disinfectionology

研究杀灭、去除和抑制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

3.43

抑菌 bacteriostasis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3.44

抑菌剂 bacteriostat

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将其杀死的制剂。

7 4 消毒应用术语

4.1

半关键性医疗器械 semicritical items

中度危险性器材

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医疗器材。

4.2

等离子体 pla *** a

是高度电离的气体云,在特定的电场内,气体分子发生电离,部分或全部被电离成带电的粒子(电子、离子)和不带电的粒子(分子、激发态原子等),同时产生紫外线、γ射线、β粒子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等离子体。

4.3

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

仅要求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处理。

4.4

低水平消毒剂 low level disinfectant

仅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低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4.5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ani *** ;MDRO

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或消毒剂)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6

非关键性医疗器械 noncritical items

低度危险性器材

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医疗器械。

4.7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

要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和致病性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

4.8

高水平消毒剂 high level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致病性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4.9

关键性医疗器材 critical items

高度危险性器材

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医疗器材。

4.10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落。

4.11

空气消毒 air disinfection

利用消毒剂将密闭房间内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杀灭,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12

空气消毒剂 air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4.13

灭菌过程挑战装置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专门设计的模拟被灭菌物品,对灭菌过程有特定的抗力,用于评价灭菌过程有效性的装置。

4.14

灭菌装载 sterilization load

放在灭菌器内.拟采用特定灭菌程序处理的或已灭菌的物品。

4.15

黏膜消毒 disinfection of mucous membrane

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 *** 及外生殖器等黏膜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过程。

4.16

黏膜消毒剂 disinfectant for mucous membrane

用于黏膜消毒的制剂。

4.17

培养条件 culture conditions

促进微生物发芽、生长和繁殖所采用的生长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组合。注:培养方法可包括温度、时间和其他规定用于培养的条件。

4.18

皮肤消毒 skin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4.19

皮肤消毒剂 skin disinfectant

用于人体皮肤上消毒的制剂。

4.20

破损皮肤 damaged skin

人体表面有损伤的皮肤。

4.21

普通物体表面 general subject surface

一般物体表面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

4.2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 general subject surface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4.23

气溶胶喷雾器 aerosol sprayer

可发生雾粒直径范围在50μm以下,其中雾粒直径小于20μm的粒子占90%以上,喷雾流量100 mL/min以上的喷雾器。

4.24

清洁法 clean

将物体上污染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以下的处理。

4.25

染菌载体 inoculated carrier

已染上规定数量试验微生物的支持材料。

4.26

杀灭对数值 killing log value

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值。

4.27

杀灭率 killing rateKR

在杀灭微生物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的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4.28

杀灭指数 killing indexKI

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KI可用式(1)计算:

………(1)

式中:

Nc——消毒前菌数;

Nd——消毒后残留菌数。

4.29

手消毒(防腐) hand antisepsis

杀灭或清除手部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可分为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4.30

手消毒(防腐)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

应用于手消毒的化学制剂。

4.31

随时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4.32

外科手消毒(防腐)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手术前医务人员手与前臂的消毒过程。

4.33

完整皮肤 intact skin

人体表面的正常无损伤的皮肤。

4.34

卫生手消毒(防腐) hygienic hand antisepsis

手的预防性消毒的过程。

4.35

无菌 sterile

无存活微生物。

4.36

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后产品上存在单个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n。

4.37

无菌检验 test of sterility

为确定单元产品或其部分上有无活微生物而进行的检验,是设定、确认或重新鉴定的一部分。

4.38

无菌状态 sterility

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但实践中无法证实没有活微生物存在的这种绝对说法。

4.39

无菌状态检验 test for sterility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检验方法,对经过灭菌处理的产品进行检验,作为放行依据。

4.40

物料安全数据资料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详细说明物料特性、对人及环境的潜在危险、物料安全操作及处理的预防措施的文件。

4.41

消毒周期 disinfection cycle

一次消毒操作处理达到消毒要求的全过程。

4.42

熏蒸消毒 fumigation disinfection

利用消毒剂气体杀灭在密闭空间内的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4.43

循环风量 cyclic wind volume

每小时通过空气消毒器内循环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

4.44

一次性卫生用品 disposable hygienic article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使用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4.45

医疗保健产品 health care product

医疗器械、医药产品(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及体外诊断医疗装置。

4.46

医疗器械 medical items

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4.47

医疗器械用消毒剂 disinfectant for medical items

用于医疗器械处理,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

4.48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

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

4.49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4.50

中和产物 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

中和剂和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4.51

中和剂 neutralizer

在杀灭微生物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以及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4.52

中水平消毒 intermediate level disinfection

要求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处理。

4.53

中水平消毒剂 intermediate level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达到中水平消毒的制剂。

4.54

终末灭菌 terminal sterilization

产品装入内层包装后进行的灭菌处理。

4.55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4.56

紫外线辐射强度 ultraviolet radiation luminance

在紫外线杀菌灯管表面正中线的特定距离处,测得的单位面积上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单位为μW/cm2。

4.57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ultraviolet appliance for air 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线杀菌灯、过滤器和风机组合成的一种消毒器械,达到消毒目的的设备。其过滤器和风机不具有杀菌因子的作用。

4.58

紫外线杀菌灯 ultraviolet germicidal larmp

直接利用紫外线(中心波长为253.7 nm)达到消毒目的的特种电光源。

4.59

自然菌 natural bacteria

自然存在于消毒对象上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4.60

最小杀菌浓度 minimum bactericide concentration;MBC

化学或生物制剂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

4.61

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化学或生物制剂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4.62

Z值 Z value

在热力灭菌时,将作用时间减少90%,或D值减少一个对数值,所需相应提高温度的度数(℃)。

Z值是表示微生物对热敏感性的指标。

8 5 工业灭菌术语

5.1

安装鉴定 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IQ

提供的设备按技术要求安装后,进行测试并进行文字记录的过程。

5.2

暴露时间 exposure time

消毒时间

作用时间

在规定的剂量和条件下,消毒因子和消毒处理的物品有效接触的时间。

5.3

变化控制 change control

对产品或程序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适当的正式评估和确定。

5.4

参数放行 parametric release

根据规定的程序参数进行处理,产生的记录是在处理程序规定的范围内,标明某产品为已经灭菌。

5.5

产品 product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组装部件的医疗保健产品。

5.6

产品单元 product unit

在一个内层包装中的产品或部件的集合。

5.7

程序变量 process variable

灭菌程序范围内的条件,其变化可影响杀灭微生物效果。例如:时间、温度、压力、浓度、湿度、波长等。

5.8

程序参数 process parameter

灭菌程序规定的数值。

注:灭菌程序技术规格包括程序参数及其容许的变化范围。

5.9

重新鉴定 requalification

为证实某种灭菌或消毒程序继续合格而重新进行的部分确认活动。

5.10

供给服务servlces

调校灭菌设备功用所必需的各种外源供给。例如电力、水、压缩空气、排水管道。

5.11

故障 fault

一个或多个程序参数超出了规定允差。

5.12

规定 specify

在批准件范围内详细约定的内容。

5.13

化学指示物 chemical indicator

根据暴露于某种灭菌(消毒)程序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在一个或多个预定程序参数上显现变化的指示器材。

5.14

环境控制 envlronmental control

在生产区域内建立的按规定范围实施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或程序体系。注:这可包括空气滤器、液体滤器、表面消毒、人员服装和各种行政管理措施。

5.15

校准 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规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标准的操作,以确定某个计量器或计量系统指示的数值或测出的某种材料的数量,与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同样数量的相关值之间的关系。

5.16

灭菌程序 sterilization process

达到无菌规定要求所需的一系列操作。包括产品预处理(如果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暴露于相应灭菌因子和需要的后处理。灭菌程序不包括灭菌前的清洗、消毒或包装等过程。

5.17

灭菌前计数 presterilization count

灭菌前每个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数目。

5.18

内层包装 primary package

产品包装系统中位于内层的部分,用以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

5.19

批 batch

在某一确定生产周期中产生出的一定数量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消毒产品或卫生用品),在理论上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品质。

5.20

确认 validation

为设定某一可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技术规格的产品的程序,获得数据、记录和整理结果的文件化过程。

5.21

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KT

在特定条件下暴露于杀菌因子,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被全部灭活的时间。

5.22

设定 establish

通过理论评价确定,并经实验证实确立的,用于灭菌(消毒)程序的参数。

5.23

生物负载 bioburden

一个产品或一件包装上存在的活的微生物总数。

5.24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

对特定灭菌或消毒程序有确定的抗力,可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的微生物检验器材。

5.25

性能鉴定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PQ

证明设备已按操作步骤安装和操作,可按预定规范自始至终地生产出符合技术规格的产品,并进行文字记录的过程。

5.26

运行鉴定 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OQ

证明已安装的设备按操作步骤使用时,是在预定范围内运行,并用文字记录的过程。

9 参考文献

[1] ISO/TS 11139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Vocabulary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3]上海市消毒品协会.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上海市消毒品协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Block S S.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2001.

[6] Russell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disinfection, preservation and sterilization[M]. 3rd ed. WileyBackwell,1999.

[7] 薛广波.灭菌·消毒·防腐·保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薛广波,现代消毒学进展:第1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简介

属卫生行业标准

WS-10001-(HD-0001)-2002 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羟氨苄青霉素干混悬剂)

WS卫生行业标准

10001地区代码

HD产品分类

0001标准顺序号

2002 发布年份

粮食的分类及特点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基本信息4 前言5 标准正文 5.1 1 范围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3 术语和定义5.4 4 管理要求5.5 5 清洁与消毒原则5.6 6 日常清洁与消毒5.7 7 强化清洁与消毒5.8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6 附录 6.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6.1.1 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 6.1.1.1 A.1.1 目测法6.1.1.2 A.1.2 化学法 6.1.1.2.1 A.1.2.1 荧光标记法6.1.1.2.2 A.1.2.2 荧光粉迹法6.1.1.2.3 A.1.2.3 ATP法 6.1.1.3 A.1.3 微生物法 6.1.2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6.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6.3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7 标准全文 1 拼音

WS/T 512—2016 yī liáo jī gòu huán jìng biǎo miàn qīng jié yǔ xiāo dú guǎn lǐ guī fàn

2 英文参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urface in healthcare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urface in healthcar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7日发布,自2017年06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煤炭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医院、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晓平、武迎宏、陆群、胡必杰、巩玉秀、任淑华、钟秀玲、林蓉、李卫光、刘丁、索瑶、王力红、胡国庆、徐虹、林春桥、刘亚涛、谷继荣、高晓东、王惠琴、孙建生、胡斌春、蔡虻、邵文博、王巧燕。

5 标准正文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5.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5.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l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l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值  A0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 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T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5.4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 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c) 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5 5 清洁与消毒原则

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4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 WS/T 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 313的要求。

5.8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5.6 6 日常清洁与消毒

6.1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6.2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 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

符合GB 15982要求

注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6.3 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6.4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5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5.7 7 强化清洁与消毒

7.1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a)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 311执行。

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

7.4 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 367执行。

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5.8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8.1 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8.2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8.3 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

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 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 min,90℃持续时间1 min,或93℃持续时间30 s。

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6 附录6.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6.1.1 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6.1.1.1 A.1.1 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6.1.1.2 A.1.2 化学法6.1.1.2.1 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6.1.1.2.2 A.1.2.2 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6.1.1.2.3 A.1.2.3 ATP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6.1.1.3 A.1.3 微生物法

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6.1.2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风险等级

清洁卫生

管理等级

审核标准

日测法

化学法

微生物法

荧光标记法

荧光粉迹法

ATP法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整洁卫生、无尘、无碎屑、无异味等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污垢、无污迹、无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痕迹

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粉扩散

质量抽查使用,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污垢、无污迹、无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痕迹

定期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查使用,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

参考GB 15982,按不同环境类别评判

6.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B.1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风险等级

工作服

手套

专用鞋/鞋套

口罩

隔离衣/防水围裙

护日镜/面罩

帽子

低度风险区域

+

±

±

中度风险区域

+

+

±

+

±

高度风险区域

+

+

+/±

++/+

+

±

±

注1:“++”表示应使用N95口罩,“+”表示应使用,“±”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要求使用,“”表示可以不使用。

注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制时,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物品。

6.3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表C.1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

消毒剂

消毒水平

细菌

真菌

病毒

繁殖体

结核杆菌

芽孢

亲脂类(有包膜)

亲水类(无包膜)

含氯消毒剂

高水平

+

+

+

+

+

+

二氧化氯

高水平

+

+

+

+

+

+

过氧乙酸

高水平

+

+

+

+

+

+

过氧化氢

高水平

+

+

+

+

+

+

碘类

中水平

+

+

+

+

+

醇类

中水平

+

+

+

+

季胺盐类a

低水平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a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 mg/L~700mg/L

>1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人体有 *** 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2000 mg/L~5000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有机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很大

二氧化氯

100 mg/L~250mg/L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有机

500 mg/L~1000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

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很大

过氧乙酸

1000 mg/L~2000mg/L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

对人体有 *** 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过氧化氢

3%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

对人体有 *** 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表C.2(续)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碘伏

0.2%~0.5%

0 min

擦拭

除芽孢外的细菌、真菌、病毒

主要用于采样瓶和部分医疗器械表面消毒;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能用于硅胶导尿管消毒

醇类

70%~80%

5 min

擦拭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易挥发、易燃,不宜大面积使用

季胺盐类

1000 mg/L~2000   mg/L

15 min~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类病毒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

自动化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器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明使用

喷雾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紫外线辐照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照射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消毒湿巾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擦拭

依据病原微生物特点选择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使用

日常消毒;湿巾逍污染或擦拭时无水迹应丢弃

7 标准全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64-2015—食物成分数据表达规范中规定,食物按照其原料属性,分为20类,每类又分为若干亚类和小类。这20类分别是:

01谷类及其制品

02薯类、淀粉及其制品

03干豆类及其制品

04蔬菜类及其制品

05菌藻类

06水果类及其制品

07坚果、种子类

08畜肉类及其制品

09禽肉类及其制品

10乳类及其制品

11蛋类及其制品

12水产类

13特殊膳食用食品

14休闲食品

15速食食品

16饮料和冷饮类

17含酒精饮料

18油脂类

19调味品类

20其他

详细分类如下:

01谷类及其制品

1小麦

1面粉:小麦面粉按质量标准可分为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面粉等。

2面条

3馒头花卷

4面饼:包括大饼、烧饼。

9其他制品

2稻米

1大米:按照粒形、粒质分为籼米、粳米、糯米,按照守护季节分为早稻和晚稻。

2米饭、米粥等。

3米粉

9其他制品

3玉米

1玉米

2玉米面、玉米粒等

9其他制品

4大麦

1大麦面粉

2大麦制品

5小米、黄米

1小米、黄米

2小米或黄米制品

9其他

1高粱及制品

2荞麦及制品

3糜子及制品

4莜麦及制品

5薏米及制品

6其他

02薯类、淀粉及其制品

1薯类:如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2淀粉类

1食用淀粉

2淀粉制品:如粉丝、粉条、藕粉等。

03干豆类及其制品

1大豆

1大豆

2豆腐、豆干制品

3豆浆类制品

9其他制品

2绿豆

1绿豆

2绿豆制品

3赤豆

1赤豆

2赤豆制品

4芸豆

1芸豆

2芸豆制品

5蚕豆

1蚕豆

2蚕豆制品

9其他

1其他豆类

2其他豆类制品

04蔬菜类及其制品

1根菜类

1萝卜

9其他根菜类

2鲜豆类

1豆荚类蔬菜:包括菜豆、刀豆、蚕豆、豌豆等。

2豆芽、豆苗等

3茄果、瓜菜类

1辣椒

2茄子

3西红柿

4冬瓜

5黄瓜

6苦瓜

7南瓜

8其他茄果类

4葱蒜类

1蒜类:包括大蒜、青蒜、蒜薹、蒜黄等。

2葱类:包括大葱、洋葱等

9其他:包括姜等。

5嫩茎、叶、花菜类

1花菜类:包括菜花、西兰花、韭菜花等。

2茎菜类:包括芹菜、菜苔等。

3叶菜:包括白菜、青菜、香菜、韭菜等。

6水生蔬菜类:包括慈姑、菱角、藕、茭白等。

7薯芋类:包括豆薯、山药、芋头等。

8野生蔬菜类:包括苜蓿、地肤、蕨菜、鱼腥草等。

05菌藻类

1菌类

2藻类

06水果类及其制品

1仁果类:包括苹果、梨、山楂、海棠果等。

2核果类:包括桃、杏、梅、李、樱桃、枣等。

3浆果类:包括草莓、葡萄、猕猴桃、沙棘、醋栗、石榴、无花果、柿子、桑葚等。

4柑橘类:包括橙、柑橘、柚、柠檬等。

5热带、亚热带水果:包括香蕉、菠萝、芒果、椰子、番石榴、荔枝、枇杷、杨桃等。

6瓜果类:包括西瓜、甜瓜、哈密瓜、黄金瓜等。

07坚果、种子类

1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山核桃、松子、核桃、板栗、白果等。

2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

08畜肉类及其制品

1猪

1生猪肉

2猪内脏

3猪肉制品

2牛

1生牛肉

2牛内脏

3牛肉制品

3羊

1生羊肉

2羊内脏

3羊肉制品

4驴

1生驴肉

2驴内脏

3驴肉制品

5马

1生马肉

2马内脏

3马肉制品

9其他

1生肉

2内脏

3肉制品

以上就是关于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细菌菌落总数要求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