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的O2O上门服务

   2017-05-25 08:53:48 197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在经历2014年的疯狂、2015年的调整和2016年的冷落之后,随着进入资本被消耗殆尽,一度火热的上门O2O行业很快“退潮”。

“朝生暮死”的O2O上门服务

    在经历2014年的疯狂、2015年的调整和2016年的冷落之后,随着进入资本被消耗殆尽,一度火热的上门O2O行业很快“退潮”。资本市场面前,O2O上门服务创业者们终于体会了刀光剑影,走到最后真是刀刀见血,直接捅入心脏的那刀,叫“融不到钱”。     论起上门O2O如此堪的根本原因,还是其核心竞争力缺失,在与传统线下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除了下单方便点,上门O2O提供的服务,在服务质量、价格、效率上都不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由于微信等移动通讯手段的普及,甚至连下单便捷上也不见得领先线下服务商。     除了与线下企业竞争外,上门O2O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于是创业者把很多钱用在激进的营销和补贴上,资金消耗成为无底洞。     生如夏花之绚烂     2012年开始,O2O的概念在国内甚嚣尘上,风头一时无两。     洗车、美甲、美容、做饭、推拿、家教………一个个“只有你想不到”的行业仿佛一夜之间都加上了“上门”两个字的前缀,并在资本的裹挟和创业者的憧憬中,一路高歌猛进。     “在O2O庞大的市场规模下,即便你只占有1%的市场份额,甚至是千分之一,都可能成为一家上市公司。”那是2012年,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如此评价O2O市场。     巨大的蛋糕面前,寻找机会的创业者看到了曙光,自己的项目若不跟O2O联系上,真怕被人笑话是土包子,更何况,互联网大佬们都试图分一杯羹:     阿里淘宝推出地图服务、投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丁丁网,并于2014年初组建了O2O事业群;腾讯布局O2O的逻辑是以微信为核心,建立生态系统并延伸到不同的使用场景;百度O2O布局围绕地图展开,全资收购糯米网,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百度200亿的O2O战略。     时间进入2017年,京东在2月10日关闭了到家业务,58到家被冠以“O2O到家服务幸存者”的名号,也好久不曾有大动作,百度糯米已经被战略性放弃……     O2O终于成了投资人疯狂砸钱、创业者自我预期过高而吹起的泡沫。     “败”来如山倒,有的甚至只存在几个月     2013年底,李东晋开始对洗车这个行业产生极大的兴趣,他找到曾一起开咖啡馆的高一凡,2014年底拿了500万天使融资,在北京海淀区注册了公司——我爱洗车。就在注册公司的第181天,团队烧掉了400万,2015年7月底,账上没有钱了。李东晋跳出来说:“1200万的A轮融资马上到账。”但结局是,没过多久人去楼空,连一句交代就没有。     靠投资人输血?这几乎不可能了。     “过去几个月,凡是有创业者来跟我们聊,至少有一半的创业者第一句话就是问是不是寒冬来了。他们希望我说没有,但是很不幸,确实是来了。” 高榕资本的高翔说出了大部分创业者的担忧。资本收紧进入沉淀期,大部分人陆续抽离,不是没钱了,是变得更加谨慎。     钱钱钱,O2O创业者靠烧钱维持的戏码开始无法上演,风向变了,资本市场遇冷。To VC模式成了笑话,这个游戏瞒过谁,都瞒不过投资人的眼睛。     2016年8月,青年菜君的用户李杨发现不对劲,“商城里所有的单品都显示售完,再也下不了单了,挺突然的,之前还好好的啊。”     “在大众的眼里,很多项目可能是突然间就死掉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条信息,或者不告而别。但圈内人其实早看出端倪了。”平台天使客的创始人石俊一语道破。     漫天飞的倒闭传言与苍白无力的辟谣在进行角力,资本市场面前,O2O上门服务创业者们终于体会了刀光剑影,走到最后真是刀刀见血,直接捅入心脏的那刀,叫“融不到钱”。     2014年6月,身边家政网站关闭;2015年9月,家教O2O项目老师来了宣布倒闭;2016年2月,嘟嘟美甲卖身58同城;2016年5月,药给力暂停1小时送药上门业务……     对了,多年后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车8洗车?2015年3月生,2015年7月卒,存在不过4个月。     有一天你会发现,O2O并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未来     太多烧钱为生的O2O项目终于耗尽了资本的热情,O2O死亡名单越列越长。有媒体曾做过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之前拿到投资的数千家O2O企业,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进入B轮,其余的走到了生死边缘。     “我用过一次,给他们7块钱,洗1次车,还送一瓶玻璃水,两个人足足洗了40分钟,这傻子都能算出来,成本远远大于收入。” 张磊掰着手指头算这笔账,作为曾经上门洗车的体验用户,他摆摆手说这个东西根本不可能成。     风和投资创始合伙人吴炯说:“有的O2O公司的商业模式缺乏基础,比如在线食品订购。未来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雇佣配送员变得超级昂贵,而且很难从这个行业获利。并非所有O2O业务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未来。”     模式存在致命硬伤,或者同质化严重只能靠互相碾压过活,补贴大战有成有败,甚至培养不出用户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归至“融资失败”四个字上。     松源资本郑杏果在一场沙龙说:“我不投O2O。”却是为何?“从资本层面上来讲的话,我们这两年看了太多太多的O2O项目,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到后来尸横遍野。”她说现象级O2O其实有太多困境。     嗯,投资人是最具热情也最为理智的人。     硬撑还是转型另谋生路?     上门美甲平台河狸家的创始人雕爷是O2O领域的斗士,走到哪儿喷到哪儿。2016年3月,他写文《一个能活一千多年的O2O》,极力吐槽要于当年4月“碾压式攻击美业O2O,对河狸家开展毁灭式打击”的58到家陈晓华。     2017年2月,雕爷又发文声明“河狸家真的没有盈利”,对于3月份已满3岁的河狸家,他郑重声明:“河狸家真的还在严重亏损,上门服务真是个大坑,后悔死我了!”     此人素爱调侃,后悔二字不知真假。     有个小编熟知的家教O2O品牌,2016年11月悄悄转型线下,顺利拿到了投资,我问为什么要转型?创始人倒很开放:“不转型我融不到钱啊!”     就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创业者的心声。     曾豪气收购了5家上门按摩平台的功夫熊,几次被传倒闭,创始人王润不乐意了,2015年11月撰文投诉《如果你的公司像功夫熊一样被黑出翔了,你该怎么办?》。     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功夫熊生死未卜,只知道再未获得融资。新的消息是,王润带着团队加入了共享充电宝的大军,新项目河马充电在2017年1月拿到了融资。     太多的项目在残酷的环境中倒下,更多的项目还在日复一日寻找新的希望。可未来应该是什么样?或许像周航感慨的那样吧:在O2O这个战场上,没有永远的霸主,只会有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永远在进化,根本没有终极。     最怕的,是这个战场将不复存在?     不断进化,永无宁日,这是O2O市场的魔力,又何尝不是创业的魅力。     文中李杨、张磊均为化名。     附部分O2O上门服务项目死亡表(投资界不完全统计):     有些企业死去是有声响的,有的只是默默归零,像来时一样,毫无声息。作者:粥沫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