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2022-09-01 01:47:07 网络910
核心提示:“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河南 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曾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中国 四大发明 之中,有三种都出自河南,这块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真当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那么就让 城市文化

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河南 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曾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中国 四大发明 之中,有三种都出自河南,这块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真当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那么就让 城市文化 为你带来河南十大旅游景点之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一般指王屋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分7个景区,125个景点。景区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为《列子》载《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是愚公的故乡,同时这里也是 道教 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

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

王屋山风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复杂的地质地理背景,系统的地层层序、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和古生物化石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也使王屋山成为储存地质信息的“数据库”。

王屋山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风景区,并于2006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王屋山因什么而得名,隋唐时期是全国什么活动?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

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现孙真人坟尚存。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在《奉送家兄归隐王屋》中写道: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地貌是风景形成的基础

王屋山今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谓"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

同时,王屋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于2006年申请为世界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隋唐时期

王屋山在唐代还建有大批宫观。主要者有:上方院,传说轩辕黄帝曾于此处访寻四山,故原称上访院。司马承祯初来王屋时,居紫霄峰,唐睿宗诏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奉仙观,在济源县城西北,唐垂拱二年(686)创建。白云道院,为纪念司马承祯(号白云子)而建,始建于唐,至明尚存。AH灵都观,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所建,御书灵都观额。金明昌三年(1192)升观为宫,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加灵都万寿宫。AI清虚观,创于唐,后升观为宫,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五年(1301)间重修。此外,还有青罗仙人观,三清殿,山神庙,太山庙等,盖皆建于隋唐。

自驾游太行,徒步登王屋,爱车天籁从不退缩

一、地貌是风景的主导美因子

我们强调风景是多种美因子的组合,但各美因子之间有无主次之分?各类美因子对风景区形成的贡献大小如何?通过分析各种风景区的美可知,地貌在风景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风景区的美都是建立在地貌基础上的。地貌与其他美因子之间的关系有以下3种情况:

1.风景区的美完全由地貌主导,看风景就是看纯粹的地貌

这种情形相当多,可以分为4种情况:①地貌已非常之美,增添其他设施反而会画蛇添足,如张家界的柱状峰、路南的石林、新疆的魔鬼城;②不宜兴建设施的风景区,如优美的草原风光、洞穴风景等;③条件过于恶劣,既难于建设,又没有建设必要的风景区,如云南的玉龙雪山、四川的四姑娘山以及冰川、冰塔林景色;④新发现或开发不久的景区,尚未修建建筑设施。

2.风景区的美由众多美因子共同作用,但地貌是作用最大的美因子

地貌是风景区的基础,其他一切美因子都只是对地貌进行美的加工,只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以峨眉山为例,有十大胜景和四大自然奇观,十景中有8个与地貌有关,只有圣积晚钟和金顶祥光是人工修建而成,而金殿如不位于金顶的巅峰,也不会这样美;四大自然奇观中,佛光、云海、日出是地貌与天象、气候相结合的产物,圣灯则由地质原因形成。峨眉山虽然以佛教圣地著称,地貌却是其美的主导因子。

对以建筑物为核心的风景区,古人留有很多名篇佳作。如黄鹤楼,崔颢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如岳阳楼,杜甫只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未及建筑物一句。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直接描写建筑物较多的一首诗,他用8 句来描写慈恩寺浮图(今西安大雁塔)及登塔的感受,却用了10句来描写远近的景物。可见显示建筑物的美,地貌等自然物仍是主导,建筑物仅为观赏这些地貌美创造了条件。

3.风景区其他美因子的贡献大于地貌的贡献,但离开了地貌,这些美因子将不复存在

对岩石进行加工,其产物之美似乎与地貌无关,如在悬崖上开凿的石窟、乐山大佛、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但如没有岩石,这些建筑、雕刻就将不复存在。因此,地貌仍然是它们美的基础。它们的美,在于与地貌的和谐统一,除去地貌,其美也会随之消失。

二、地貌是众多美因子的组织者,是美的结构基础

美来源于结构,来源于众多美因子的美妙组合。风景是地貌、自然负载物、文化负载物、科学内涵的综合体,其美因子不下数十种,组合关系极为复杂,结构更加重要。在如此众多的美因子中只有地貌能与其他所有的美因子都发生联系,将它们全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地貌表现为地面的起伏形态,植被生长于地面之上,如毛与皮的关系;动物生活于地面之上,地面就是动物活动的场所;烟云、冰雪、光照覆盖、笼罩于地面之上;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等。从美学的角度看,纯人造物可以按人的愿望和灵感任意设计、组合,而风景区的美是在地貌基础上的加工,一切参与组合的美因子必须适应地貌的特征。这种“适应”包含两个意义:①一定的地貌与一定的美因子结合可以产生特殊类型的程度极高的美;②风景区的一切美都是在地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地貌美的增强与提高,两方面必须统一协调。

以水为例,河流在平原上便有“长河落日圆”或“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河流与悬崖(或陡坎)的组合便形成瀑布,如黄河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河南云台山瀑布。

九寨沟的美,世界罕见,故以此为例分析地貌如何成为众多美因子的组织者。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最高山峰4558m,是典型的高山深切峡谷。沟口海拔约2000m,相对高差2000m以上,到沟头的草湖、长湖等,海拔为3000 余米,正处于河流的青年期。谷底的纵剖面远未达到圆滑的曲线,而是呈阶梯状下降1000m,于是在平坦处形成海子,坡度稍小处形成滩或激流,陡崖处则成瀑布。因而九寨沟是由海子、激流和瀑布组合而成的峡谷风景。其中共有114个海子(湖、潭)、5个钙华滩、11段激流、17个瀑布、数十个泉及12座峰和茂密的森林。高山峡谷和坡度大并呈阶梯状便是这些不同类型风景的成因,即是众多美因子的组织者。有了地形条件,还需有充足的水源供给才能形成以海子瀑布为主的景观。高原汇水面大,深切的峡谷正是地表降雨、融雪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从而有丰富的水源。则查洼沟尽头的长海长4349m,宽600m,最深处达百余米,湖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日则沟的熊猫海瀑布高80m,是九寨沟落差最大的瀑布,它被巨石截成数段,数节叠瀑,一气呵成,直落谷底;诺日朗瀑布落差24m,宽270m,是九寨沟最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宽81m);珍珠滩瀑布以下是九寨沟水势最猛的激流,卷起千堆浪花,汹涌澎湃,向前狂奔。沟谷深切地下水面以下,不仅使九寨沟水源丰富,还形成众多悬泉,如剑岩悬泉,从山峰半腰垂直泄下,高130多米,如白练悬空、玉珠散地,具有轻盈婀娜的身姿。

九寨沟地下水不但清澈,且在厚3000~5000m的石灰岩中长距离运动,溶解了大量的钙离子,当排出地面压力降低、CO2 大量逸出时,碳酸钙便迅速沉积,形成钙华。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水,大量无污染的钙华沉积,进一步将九寨沟的风景推上了美的顶峰。

九寨沟的114个海子,或以倒影取胜,或以色彩争雄,但水的清澈却是其基本条件。如果九寨沟的水是浑浊的,那些动人的美将会消失。火花海以反光为特点,湛蓝的水面波平如镜,如同一块翡翠掩映在翠绿的丛林中,每当晨曦初照,湖面闪烁出朵朵火花。犀牛海的美丽倒影是众海之冠,云雾缥缈时的倒影亦真亦幻,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水。镜海为森林包围,对面是山峰,明镜般的海面将水上景物——红叶、绿树、蓝天、白云,神奇地复制在水面。

钙华沉积不仅给九寨沟景区增加了美,而且增加了其神奇的色彩。双龙海中有两条蛟龙式的生物钙华礁堤,卧龙海底有一条乳黄色的碳酸钙沉积,其外形像一条沉卧水底的巨龙,湖面平静时蛟龙沉睡海底,微风轻拂时便徐徐蠕动,波浪起伏时则摇头摆尾。珍珠滩是巨大的钙华滩,钙华表面布满坑洞,湍急的流水撞击时,溅起无数水花,在阳光照射下,宛如无数跳动的珍珠。诺日朗群海是经谷底田埂般的钙华分割,使海子呈梯田状群集而成,湖水翻越钙华堤而过,在树丛中穿行,由瀑布与激流串联起各个海子,绿树青翠,海子湛蓝,叠瀑与水花轻盈,一派醉人景色。

植被使九寨沟更加娇艳妩媚、绚丽斑斓,五花海因湖底钙华沉积、各种色泽鲜艳的藻类及沉水植物分布的差异,形成许多五彩斑斓的色块,与岸上彩林倒影相互点染,色彩斑斓如同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故名五花海。盆景滩布满白杨、杜鹃、松柏……碧莹的水从林间流过,如同巨大的翡翠盆景。孔雀河两岸层林尽染,落叶布满整条河川,从高处俯视,一道斑斓激流牵扯着一个彩色世界,如开屏的孔雀。九寨沟,初春万紫千红,盛夏是绿色的海洋,深秋则层林尽染,此时湖水更蓝,蓝天、白云、雪峰、彩林倒映湖中,呈现出娇艳绚丽的景色。

以深切的V字形峡谷横剖和陡而呈阶梯状的峡谷纵剖为特点的峡谷地貌,决定了九寨沟有丰富、优质和富钙的水源,水源又催生茂密的植被,从而共同形成梦幻般的美景。因而地貌是诸多美因子的组织者,九寨沟的地貌是由处于青藏高原边缘这一大地貌决定的。

三、地貌是景区美学价值提高的起点和基础

以河南济源市王屋山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貌产生了始祖文化

我们将本民族发生发展的各种神话传说称为始祖文化。始祖文化是根据民族聚集中心地区特殊的地貌而创造出来的。王屋山就具备这种条件。司马迁说:“三河在天地之中,若鼎足”。王屋山正位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的中心点,又在雄伟的太行、黄河之间,其主峰天坛山是太行山南缘一座秀丽的山峰,峰顶有水平产出不整合于其上的新元古代石英岩,高踞于太行山主体之上,成为附近的最高峰,像一个天地交流的祭坛,故名天坛山。神话传说便由这些特点演绎而成,如传说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并从海里捉来巨鳌,用它的四条腿来撑天,而把鳌身弃在西边,便是巨大而平顶的鳌背山。

2.始祖文化演化为道教文化

天坛山以南的封门断层,其南为中生代的沉积岩,其北为太古宙的变质岩,两者颜色形貌差别极大,故有移山的传说,列御寇写有《愚公移山》。道教兴起后天坛山自然成为道教的中心,被尊为第一福地洞天,修建了阳台官、紫微宫、总仙宫等许多宏伟精美的宫观。唐代道教在这里达到极盛,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曾在此修行。

3.道教文化演化成环保文化

人民群众将始祖文化发生地和道教中心视为神山,自觉地保护其一草一木。玉真公主道观附近,当地群众曾有不去打柴的习惯。因《射雕英雄传》而被人知的丘处机,曾是这里的道士,他曾随成吉思汗西征,深得信任。有关成吉思汗颁布保护天坛山圣旨的碑记以及明嘉靖皇帝下发保护此山圣旨的碑记,现在都保存完好。因而这里森林茂密,苍翠欲滴,春天连翘怒放,漫山金黄;入秋黄栌的红叶与橡树的黄叶相间,色彩斑斓,为景区增添了无限的美。此地良好的生态完全是注重保护的结果。

4.药王的活动使文化沉淀愈益深厚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王屋山地区药用植物繁多,吸引了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长期在此活动,他去世后亦埋葬于此地。孙思邈被尊为药王,王屋山也因此提高了文化价值。

5.众多神话传说提高了旅游者对景区的兴趣

王屋山风景区传说很多,如传说燕萝子在此修成神仙,他夫人舍不得饲养的禽畜,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位道士追踪气脉,插一根枯枝作标记,第二天枯枝居然成活,便有“不老泉”的故事等。

6.疑似《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发源地

《红楼梦》中说,贾宝玉是由女娲炼石补天后剩下的那一块石头化生而来,而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就在此地发生,可以说,此处便是贾宝玉的故乡。 “大”、“太”相通,“荒”、“行”谐音,故曹雪芹所称的大荒山可能就是“太行山”。天坛山所在是一道长岭,天坛山、日精峰、月华峰是这一道长岭中的3个高点,埂为地势高起的长条形地方,加以此处森林茂盛、郁郁葱葱,似是红楼梦中的青埂峰。《红楼梦》中的赤霞宫、灵河、绛珠草似是在此地都可找到对应之物,难不成曹雪芹是参照此地描写的太虚幻境?

7.特殊的地貌成为关隘建设的基础

沿断层多为低谷,于是景区南缘断层形成的低地便成为丛山中晋豫的交通之道,在险要处——封门口设置了关隘,每天有固定的开关、闭关时间,对过关还有些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欲从这里进军山西,中国军队在封门口扼险拒守,致使日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8.特殊的地质地貌,形成特有的自然奇观

“王母娘娘过天灯”是天坛山特有的自然奇观,无风的夜里,可见点点“灯火”从天坛山北西的王母洞升起,经天坛峰向南飘去,古人有许多诗赞美这一奇观。类似景象也见于峨眉山、庐山,但却没有天坛山这样明亮、密集、壮观。其应是断层错开深部连续电场后由感应生成。

海上和沙漠都可见海市蜃楼,天坛山也常出现山市蜃楼,其成因为:景区森林蒸腾形成湿度大的上升气团,与景区外秃山形成的干燥上升气团相遇,气团界面清晰稳定时产生的光学现象。

风景区美学价值的提高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地貌基础是这一过程的起点,起点越高,后来加入的美因子愈多,风景就愈美。

9.丰富的地质遗迹,为王屋山戴上了“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

天坛山的快速上升,使山体遭受深深的剥蚀,暴露了丰富的地质遗迹,使之成为一个科学资源的宝库,助其取得了“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重要的地质遗迹有以下几处:

1)大陆地壳刚从洋壳中萌生,最先露出海面的岛屿(陆地)称为陆核。天坛山景区古中元古代地层厚数千米,向东过郑坪后,古中元古代地层消失,太古宙地层上直接覆盖新元古代地层。这里正处黄淮陆核的边缘,是研究大陆地壳生成的理想地区。

2)景区有清晰的地壳上升证据:河流蜿蜒曲折的平面形态与V字形深谷相结合,河谷两侧具多级阶地,有太古宙地层与第四系黄土直接接触的断层。

3)太古宙地层表面有红色的古风化面,表明此时大气中已有一定的氧气。

4)华北平原的土地现处青年期;王屋山丘陵区山顶为土地,沟谷为岩石,属老年期;天坛山景区土地全被侵蚀,处于消亡期。土地生命周期的这3个阶段汇聚在一起,是极为珍贵的科学资源。

5)拥有清晰的不整合面。

上述演化关系及其对景区美的贡献见图3-1。

图3-1 王屋山风景区的美因子

四、天象、气候难于独立成景,只有与地貌、植被、建筑等相匹配才能突显它们的美

日光、月光普照大地,朝霞、晚霞到处可见,降雨、下雪无所不在,能见到这些的地方并不都是风景区,单纯的天象、气候只是风景区的一个美因子,只有与地貌、植被、建筑相匹配时才能显示出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初日照高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都是描写日光的美,但都是日光与其他美因子匹配时显现出的美。

日出是天象景观中最美的一种,但是只有在面临平原(或丘陵)的高山上或面临大海的山上才能看到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景色,泰山、黄山观日出属前者,福建鼓浪屿观日出属后者。

云的美也必须与不同地貌匹配才有特色。“山抹微云”、“云横九派浮黄鹤”、“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朝发白帝彩云间”,是云在不同特定环境与地貌组合形成的美。在峨眉山金顶观赏,只见云海无边,群峰时隐时现,犹如白云上的仙岛,显示无穷的变幻。从万佛顶东望,峻峭的山顶矗立云端,阳光下殿宇巍峨、琼阁生辉,宛如灵霄宝殿,此为云与地貌建筑组合的美。

五、风景区各种美因子与景点都有内在联系,其组合形式由风景区的地质地貌决定

每一个风景区都有许多特色不同的景点或许多不同的美因子载体。一个景区之内,景点或美因子载体都有内在联系,且类似景区总是以相对固定的景点成员或美因子载体类型组合在一起。例如丹霞风景总是有红色悬崖、孤峰、平缓的洞穴等;石灰岩风景区总是由峰林、石林、天坑、洞穴、钟乳石等组成;黄山、华山等景区则由陡峭的山峰、深邃的沟谷,形状奇特的岩石等组成。某些组合中的特有成员,不会出现在其他风景中,例如岩溶风景中的钟乳石,不会出现在黄山、华山等景区;岩溶风景的洞穴与丹霞风景的洞穴,在形态上也迵然不同。风景的特殊组合是由地质原因,即地面的升降、岩石的软硬、可溶或不可溶、是否成层等因素决定的。即使文化载体也与之有密切关系,如石窟、栈道开凿在悬崖上,关隘设立在两条峡谷的分水岭上,水库建在山区或丘陵区的江河上,所以风景成员的特殊组合,也包含文化载体的内容。绝大多数美因子载体直接位于地貌之上,地貌是地学内蕴在地表的表现,故地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这三方面连接成一个整体,是连接各类美因子载体的纽带,因而风景的多元组合,必然以地貌为基础,地貌是美因子载体组合在一起的内在原因,从以后的叙述可知,各类风景成员的特有组合,恰好与风景的成因类型相吻合。两者的一致性,表明本书的风景成因分类深入到了风景的本质,因而分类是正确的。

六、景区各种美因子的归类

风景区是由各类美因子载体组合而成的,故风景的分类实质是美因子载体组织、组合的分类。如前所述,美因子载体种类繁多,必使分类过于烦琐而无实际意义。因此,在讨论风景分类之前,必须将美因子载体进行归类,以便分类简单明了。

风景区的美因子载体可以地表面为界分为两大类。

地表以上的美因子又可分为自然的和文化的。自然的是天然的产物,如植物、动物等,它们有生命,生长于地面之上;水、冰雪、烟云光照是无生命的,其中水与冰雪可直接依附于地面,而烟云光照笼罩在地面之上,与地面结合才能成景。在风景这个领域可以用地貌代表地面,因此,我们将上述物质称为地貌的自然负载物。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可以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物质的是可以直接见到的东西,如建筑、雕刻、工程等,它们直接依附于地面,如同植物生长在地上一样。非物质的只能依靠书籍的记载或人们的记忆和传说得到了解,例如过去发生过的战争、政治事件、名人的事迹以及神话传说等。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不仅有大量革命文献记载,还有毛泽东、刘少奇等革命领袖生活、工作的遗迹;宗教圣地不仅有宗教传说还有庙宇等建筑等。此为地貌的文化负载物。

地表面以下的东西是地球演化发展的遗迹,是一部有关地球演化的历史巨著,从它们可以看到地球天文期以后的演化过程:洋壳的特征,大陆地壳的生成,大陆地壳的分裂和海洋的扩大,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地球温度的变化,生物如何发生和进化……这是一门科学,从旅游的需要出发,无需了解太深太细,做到科普即好,可让旅游者增加知识,并能增强生态环境意识,自觉地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地表以上植被、动物与地貌结合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有生态旅游的兴起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地质遗迹和生态是风景区的科学美因子。

综上所述,美因子可分为4类:地貌属于基础;植被、动物、烟云光照、冰雪属于地貌上的自然负载物;文化、宗教、民俗民居属于地貌上的文化负载物;生态、地质遗迹属于地貌之科学内涵。本书对风景的成因分类,将按各类负载物与地貌之组合进行。

我读小学时就知道中国有个王屋山,因为那时候要读“老三篇”,《愚公移山》我能够流利地背诵。十六七岁时,读《列子·汤问》,里面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以前我一直以为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后来才知道太行山是一条山脉,而王屋山只是太行山脉众多山中的一座。 2019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我和老婆一路开着天籁,游遍了太行一线,其中王屋山给我印象最深。

自驾游还是天籁坐着舒服,这车16年买的,现在看着也不落伍。

忽略这个座椅颜色,有点老旧了,过段时间翻新下

老款天籁内饰我感觉有种跑车的样式,特别是档杆这里

我们的自驾游行程,通常都将登山和其他游览项目错开,以恢复登山所消耗的体力,这次登山花费了近六个小时,相当的耗体力……

走出临时停车场,先到的是道境广场,高大的牌楼整的相当气派。

广场石头上刻有王屋山三个字,但是这里距离真正的山门还有不少距离呢

如今的王屋山景区大门,比最初的景区大门往前移了大概有二十多公里,把阳台宫、迎恩宫等千年古道观都包含在里面。当然,门票也包含在里面。 从景区停车场出来,首先进入的是王屋山道境广场。王屋山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景区大门都在这里。从道境广场走数百米,便是王屋山五行四象广场。由五行四象广场上石阶,是正天门。进入正天门,还是石阶,中间有轩辕殿,两侧有道教诸神殿。出轩辕殿再沿石阶而上,便是阳台宫。阳台宫前,有一条上山公路。前行约两百米,才是王屋山风景区环保观光车的上行起始站。

从停车场到正天门走了差不多一公里了

司马承祯雕像,司马承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上阳台帖》石刻,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其真迹目前珍藏在故宫博物馆。

这里非常繁华,吃的喝的卖什么的都有,价格还算公道!

愚公殿,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愚公成为了道教的神。道教神的体系太复杂,我总是弄不明白。据我所知,光是财神就有五六个之多。

千年银杏树

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博物馆,因为我主要是来爬山,所以也没做参观打算,从这里起,徒步登王屋山算是开始了。

王屋山主峰名曰“天坛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海拔1715.7米。天坛神路是登天坛峰的游步道,由石阶、防腐木台阶和缓坡石板路组成。从紫微宫起至天坛峰,全长四公里。途中有小庙宇、丹池、天石等景观,开阔处可仰望天坛诸峰,下瞰丘陵盆地。 一些登名山不乘索道缆车二徒步的人,主要是为了祈福、纳祥和许愿,他们认为只有步行才能体现虔诚,坐索道缆车是“接不到福”的。 我们登山不乘坐索道缆车而选择徒步,完全是为了领略沿途的风景。一座山的风景,不仅仅在绝顶,也许更多的是在登山的途中。

远处的高峰就是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峰,看着好像也不高嘛

天坛神路看起来很远,走起来不算太远。主要原因是路没有太多的盘旋弯折。有些山看起来不高,但道路曲折盘旋,走起来特别远。

据说古代登王屋山主峰,走的也是今天的“天坛神路”,只不过是那时的登山石径没有今天的宽,自然也没有防腐木铺设的阶梯。因龙脊盘旋,山高坡险,不少人望而止步。 古代不少大诗人有吟诵王屋山天坛峰的诗句,但是著名的不多。唐代诗圣杜甫有诗:“王乔下天坛,微月映浩鹤。”诗仙李白有诗:“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李白还有诗:“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明代诗人欧阳熙有诗:“龙脊盘旋十八弯,盘弯尽处见天坛,别说凡骨寻来易,任有仙风到也难。”既然登天坛峰这么艰难,也不知道这些诗人们到过天坛峰没有。

天坛神路到了天坛峰的悬崖绝壁之腰,有一小块平坦之地。靠崖壁有一浅岩洞,有泉水滴出,名“紫金堂”。临崖可俯瞰山下。

网上说从这里据说可以远眺黄河,还可以看到闻名中外的小浪底库区水面,我去的那天什么都看不到。

仙人洞,两盘有诗句: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谢不是楹联,是李白的诗句。然而“天坛上”与“扫落花”根本不相对。

这就是王屋山最高点——天坛阁,但是是一座很新的建筑。

天坛阁上下共六层,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总高度三十余米,钢筋混凝土仿泰汉式砖石结构。上面的牌匾书法确实是很好看!

现在的天坛阁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只有天坛阁前的南天门是老建筑。

登上日精峰,凉风习习,凭栏远眺,黄河和小浪底库区仍然见不到踪影。盘桓片刻,时间已经不早了,即离开日精峰,准备下山。上山我从来不乘坐索道缆车,下山自然也不会坐,肯定徒步下山。 回到天坛峰下,发觉这里还有一条环天坛峰的游步道。刚才下了天坛峰,直奔日精峰而去,全然没有发现这条游步道。 既然没有走过,那就要走一走,不然对不起这张门票。 环天坛峰的游步道,一路上有“十大名医殿”、“元生老母殿”、“老子祠”、“老君池”、“太乙池”等景点。

所谓“老君池”,不过是一口水井而已。

天坛神路上,登山的游客还不少,他们大多是准备登顶后乘坐索道缆车下山的。下山的游客并不多。这对我倒是一件好事,可以大步流星地往下走。

很好的路,却没有一个人走,都选择坐缆车了

在景区环保观光车上行起点站附近,有“愚公移山群雕”景点。按照“最优”安排,应该在上山之前欣赏“愚公移山群雕”,因为我急着赶时间上山,上山之前没有游览“愚公移山群雕”,只好下山时中途下车来观看。“愚公移山”雕像东北方的小山头上有一凉亭,名“智叟亭”。亭内是智叟雕像,正朝着“愚公移山”雕像方向观望。智叟形象相猥琐,和愚公一家人的威武刚毅形成鲜明对比。

愚公移山群雕

这是是智叟亭,亭上楹联: 北山浩气冲牛斗 风云有志,河曲余音空绕缭 褒贬由人 智叟亭这副楹联似乎还很同情智叟的。“褒贬由人”说明智叟可褒可贬,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了。

下山后我一直在想,从民族精神层面来看,愚公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智叟站在一边说“风凉话”确实不应该。 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来看,智叟的话是有道理的。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但挖平山的时间趋向无穷大。成本太高,时间太长,肯定不是打通道路的最佳方案。 做什么事看什么问题,孰对孰错,还是应该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上!

以上就是关于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