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车补贴政策难"落地" 市场尴尬

   2017-06-07 18:19:41 873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关于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已被汽车销售商玩起“花样”,利用补贴的名义间接“缩水”优惠。《细则》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监管规定以及操作流程,这无疑给部分不法商家留下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节能车补贴政策难"落地"  市场尴尬

  6月底实施的汽车节能惠民工程曾被认为是刺激车市的强心针,然而在国家推出节能补贴不到2个月时间,补贴政策就已被汽车销售商玩起“花样”,利用补贴的名义间接“缩水”优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实际效果被打了许多折扣,对车市也没有起到预想中的刺激作用。


  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中,对于补贴方式,只有一句话:“补助标准和方式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为3000元/辆,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细则》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监管规定以及操作流程,这无疑给部分不法商家留下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经销商“变通”


  6月30日,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公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第一批推广目录,对目录中的车型给予每辆3000元的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消费者。


  但是由于补贴不是直接发放给消费者,而是经由厂商兑付,一个月以来,人们曾经担心的问题渐渐显现了,节能补贴政策在进入市场之后,很多经销商借着调价的名义使补贴金额缩水。目前,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是,经销商在销售补贴车型时,取消了原有的优惠幅度,按市场指导价销售,再以节能惠民补贴的3000元当作补贴,以吸引消费者。而许多消费者不清楚如何获得补贴?哪些车型可获补贴等诸多问题,糊里糊涂的吃了经销商的亏。


  补贴标准难衡量


  市场中混乱补贴的现象层出不穷,该补贴的没有有效合理地补贴,不在补贴范围的厂商自己掏腰包也要打着国家的旗号把优惠变成补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在于补贴方式的不明朗。


  市场商品的价格本身存在自由浮动,要涨要降都是厂家的战略决策,所以将补贴发到厂家手中,再由厂家发放给消费者,这中间仅仅多了一个环节就会让消费者看不懂补贴是怎么回事了。


  国家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厂家来达到促进消费、推动节能减排的目的,把补贴发给厂家,当然,国家给厂家的补贴最终还是要转换到消费层面上,但是这种转换没有明确的细则予以规范,价格的上下浮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本来就优惠的车型加入了补贴之后,少优惠一点或者多补一点,都没有相关规定来衡量。

 

  自主品牌受益不多


      此次受惠政策最大的是合资品牌车型,而原本对此政策寄予厚望的自主品牌车型实际受惠并不大。在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71款车型中,自主品牌车型只有10款。


  根据调查,享受到政策优惠的经销商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相同,认为真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经销商不足23%,剩下77%的经销商认为有作用,但不大。


  由政策引发的市场怪像,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无疑,解铃还须系铃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及时地完成具体的操作细则以及流程。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惩罚力度,让不法经销商望法却步。


  此外,生产企业也应该强势介入,调查部分经销商的混乱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也等于维护了自身品牌利益。随着第二批、第三批的节能车型出炉,未来节能小排量车的竞争将是十分激烈,只有车商真心实意让利消费者,才能真正刺激企业研发水平。而处于劣势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应多方比较和询价,理解政策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请点击查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第一批推广目录

 

  相关新闻:节能车补贴政策执行不力 3000元优惠难享

       首批节能汽车目录 71款车型入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