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发展简史

   2022-10-28 17:16:57 网络780
核心提示:确定目的地,使用车机交互设定导航路径或是连接手机,打开第三方地图软件使用车机映射选择躲避拥堵的路径。“导航到目的地”,在2020年的 汽车 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的简单和智能,能够有效地帮助驾驶者做好路径规划和时间管理,这究竟应该归功于车机系统

车载导航发展简史

确定目的地,使用车机交互设定导航路径或是连接手机,打开第三方地图软件使用车机映射选择躲避拥堵的路径。“导航到目的地”,在2020年的 汽车 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的简单和智能,能够有效地帮助驾驶者做好路径规划和时间管理,这究竟应该归功于车机系统的发展还是智能手机的进步?别忘了前提条件,这一切目前依然是基于GPS框架下的 科技 红利,而未来,可能还会有北斗系统的功劳。

如果你的年龄已经介于后浪和前浪之间,你可能还记得小时候坐车出行时,司机在加油站小憩时,除了方便,大多还会拿出一张纸质地图,研究研究下一个三岔路口究竟应该左转还是右转。如果是在市区驾车,驾驶者大多对驾驶线路烂熟于心——毕竟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四通八达的道路,路上也没有这么多车辆,城区甚至也没有那么大,谁谁谁记路特别厉害,还会被人送外号“活地图”。

来到今时今日,可能好多驾驶者根本没动过“记路”的念头,因为导航软件的确太方便了,即使大家知道怎么去目的地,甚至是每天上班都走一遍路径,司机们也会习惯打开导航,因为在躲避拥堵这件事情上,电脑明显胜过了人脑。

早在30年代,就有想法比较多的人设计过原始的车载导航系统。当时出现了一款名为ITERAVTO的外接设备,可以放在车辆的仪表台上。这个系统使用卷纸地图,首先将地图插入设备并手动设置当前位置,然后将设备用电缆与速度计相连。当你移动时,地图上的标记就会跟着你的方向移动。两个问题,首先它没有路径规划功能,只是可以辅助你了解当前位置;第二, 汽车 速度计在当时就不太靠谱,更别说通过它再外接一个测距设备了。

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比较热衷于研究车载导航设备。1961年Hidetsugu Yagi设计了一个基于无线信号的原始导航系统;1966年通用 汽车 开发了一种辅助系统,称为DAIR(驾驶员辅助、信息和路由),被认为是现在安吉星的前身;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产业省(MITI)和富士重工共同发起了日本 汽车 导航系统研究项目CATC(综合 汽车 交通控制)。这些研究成果同样具有两大特点——高成本,低效率,所以自然没有普及的意义。

80年代,本田推出了相对于前20年的发明成果更靠谱的一款车载导航设备。它的两点进步——基于地图,并且第一次成为新车的原厂可选配置。它没有GPS,用陀螺仪定位,有两根导线和氦气陀螺仪来确定你的位置,CRT显示器上用圆点显示当前的位置,所有的计算都由16位计算机提供。与今天的导航解决方案相比,它非常昂贵,价格是2746美元,大概相当于可以选装它的雅阁车价的四分之一。

真正改变车载导航命运的人,是罗纳德·里根。1983年,当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平民使用GPS技术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书写 历史 。全球定位系统是60年代为美国国防部的需要而开发的,这一行政命令让公众使用GPS成为了可能。三十多年后,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它,来了解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以及怎么去。

虽然GPS开放了民用,但整个80年代大家似乎依然没有把这种通过卫星定位的技术和车载导航联系起来。加州的Etak Navigator在1985年推出,使用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和磁带驱动器。盒式磁带不能存储大量的信息,仅在洛杉矶地区,就需要4个磁带,使用导航需要频繁更换磁带。Etak有地址地理编码,将地址转换成纬度/经度,并且系统支持自我校正。Etak Navigator的价格是1500美元,比本田的陀螺仪便宜了些,但依然毫无性价比。

1987年,日本在导航技术上给了 汽车 世界两项模糊但重要的进步。丰田皇冠轿车首次配备了内置CD-ROM的航迹推算导航系统,并首次配备了彩色显示器。这些80年代的尝试在导航精度上依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第一次在将GPS运用在车载导航上的 汽车 品牌究竟是哪家?

答案意外而又不意外。潜心研究黑 科技 百年的马自达,在1990年推出的转子跑车Eunos Cosmo上,使用了GPS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个 汽车 制造商都开始 探索 和试验GPS导航的能力。1990年,马自达发布了第一辆内置GPS系统的 汽车 ;1992年,丰田Celsior成为了第一辆带有声控GPS系统的 汽车 ;1994年,BMW第一次推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 汽车 ,技术由飞利浦提供;1995年美国制造商第一次推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 汽车 ,技术来自我们现在熟悉的Garmin, 推出的品牌则是现在已经消失的奥兹莫比尔。

90年代的尝试期之后,服务商在2000年大幅提高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基于GPS的车载导航正式成为一种普及化 汽车 配置。从简单的电子地图,到线路规划,到现在的结合实时路况为驾驶者推荐躲避拥堵的路线,甚至是基于GPS和地图的支持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理论上来说,从90年代到现在,车载导航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再一次革新,不过随着车机运算速度的越来越快、地图服务商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以及整车OTA的普及,车载导航变得越来越实用。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的车载导航,理论上有着和手机的第三方导航App相同的工作原理,手机的更新迭代远远快于 汽车 ,生活中我们也更习惯和手机进行交互行为而不是 汽车 。我们判断一款车载导航是否“好用”如今的标准,是它能不能实现和手机导航相同的精准和便捷。既然我们人人都靠手机活着,即使越来越好用,但功能性很难超越手机的车载导航,依然只能扮演“鸡肋”和“备胎”的角色。车载导航如何求变?车企和供应商需要新一轮的装备竞赛,比如可能在全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S级上采用的全息投影技术将车载导航信息完全3D化,让车载导航的功能性和可阅读性超越手机,是我们未来能接着聊车载导航的前提。

汽车导航仪的历史有多长时间了

先有高速。先有高速路,再有导航。有了路,导航是为了解决行路的需求产生的。导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汽车的驾驶使用中,已经实现全覆盖使用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导航,可以选择最佳的道路驾驶,还避免了走错道路的现象出现。汽车导航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随时随地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汽车导航还具有自动语音导航最佳路径搜索功能,使驾驶员可以轻松驾驶高效出行。

 车载导航仪现在已有20年的历史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轮船、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导航器进行导航。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机、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CD-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车载导航发展简史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