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2022-10-06 15:17:35 网络820
核心提示:问题一:实行国企改革 *** 应该怎么做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1]。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

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问题一:实行国企改革 *** 应该怎么做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1]。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问题二:如何全面深化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2)分类指导,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优扶强,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3)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4)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5)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并实施再就业工程。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实施破产;富余人员分流,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党和 *** 要采取积极措施,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

(6)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问题三:国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 *** 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 *** 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 *** 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 *** 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 *** 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

问题四:如何正确看待国企改革 一段时间以来,一提起国有企业改革,一些人就颇有微词,甚至是有些愤懑:企业改革使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分化加剧、职工利益受损,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小部分人甚至对企业改革失去信心。的确,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其改革也必然备受公众关注。

不可否认,改革必然要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改革。改革是新生的事物,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因此当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必然会有那么几块石头碰疼我们的脚,但我们不能因为碰了脚就不前进,问题和矛盾是改革过程中客观存在。前面过河的人碰了脚,可以为后面过河人提供经验和教训,碰了脚的人对改革提出点意见,反而是对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我们大多数人都顺利的过了河,那就不应该片面的去放大碰脚的问题,而应看到过河的成就。看一下国企改革的经历我们就不应该迷茫,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面对市场竞争,上世纪90年代末,“亏损”成为困扰国企的最大难题。1998年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三分之二,全国国有企业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7亿元。当时,国企的中心任务是改革脱困。如今,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业,每月的利润就达几百亿元甚至近千亿元。2011年,38家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

改革为国企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脱困”到“发展”,国企的进步有目共睹。国有企业利润增长、实力增强的背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向基础性、公益性、支柱性产业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大集团、大企业集中。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退出了国有经济行列。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效益逐年增长,实现利润总额由2002年的263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989亿元;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国有经济的壮大,不仅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并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国有经济,使 *** 宏观调控得以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挥全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问题五:中国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我个人认为中国国企改革必须有别于西方或前苏联。国企就是全民拥有的企业。我认为可以成立一家银行就叫全民控股银行。国企70%的股份要由全民持股银行持有。20%由 *** 持有。10%股份为公司各管理层持有。管理层股是管理层人员在任职期间自动持有不得转让。离职后归下任领导持有。全民控股银行下设全民控股委员会由社会各阶层民意代表组成代表全民利益。国企的领导不再由 *** 任免。而是公开招聘。国企领导受全民控股委员会和 *** 监督。全民控股银行所得利润用来公共福利比如补贴电价、水价、医疗等。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全民控股银行不得上市也就是不能被任何人或国家机构持股。全民控股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持有国企的股份。

问题六: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深化国企改革,有利于国企增强活力,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

有利于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国企改革,要能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完善和优越性的发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国企改革,要能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国民经济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得到巩固。

国企改革,要能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更加成功,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企改革,要有利于国企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问题七:怎样理解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

国企改革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问题八:如何看待国企改革 中国的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是财政断粮和银行断贷的双重压力下逼出来的国企改革始终在争论中不断推进。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则是最好的答案。目前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三论:一是悲观论,对国企改革丧失信心,对国有经济的作用持否定态度;二是速胜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三是持久论,悲观论与速胜论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历史是最好的医生。有些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理论指导下推进的。我认为不是这样。从历史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是财政断粮和银行断贷的双重压力下逼出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地方突破?地方 *** 直接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直接面对工厂要冒烟,职工要就业,财政要税收,社会要稳定四大难题。当面临这些压力的时候,他们别无它法,只有推动改革。现在从全国情况看,中央企业改革落后于地方企业改革,大型企业的改革落后于中小型企业改革,经济情况好的企业落后于困难企业改革。二十多年的国企改革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自主决策权之大也是世界之最.但决策者并不承担决策失误之责,因为国企改革是在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二是国有企业制度体制市场化。前一个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基本解决了,人财物产供销基本实现市场化配置,第二个问题正在解决当中。2004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反映了各方面对国企改革的不同认识,总体上看是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都在关注改革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样可以促使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和规范。目前抽样调查情况看,改制后的国有企业70%以上实现了盈利。1998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减少到了13.8万户,职工从7500万人减少到4300万人,年实现利润从213亿增加到4000多亿。在改革大潮下,必然是泥沙俱下,这是一个探索和博弈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积极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地方经济和整个中国经济不会有今天的状况,就会丧失历史机遇。现在已完成改制的企业,改制前求生存,改制后求发展。它们现在进一步在考虑和推进二次改制了。问题是改革中发生的,只能通过改革来完善。从现实看,国有企业改革目前进入了制度体制变革阶段,已由浅层次改革进入到了深层次改革,我们要切实看清目前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十六大解决了出资人机构到位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出资人职能到位问题。其二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问题。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究竟如何体现,如何落实?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三是国有职工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国有职工对国有企业的制度依赖,是国企改革最难解决的问题。除上述之外,还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分离办社会、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不良资产处置、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集体企业改制等问题。(周放生/文)

问题九: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全面推进 步入主次分明新阶段

?

记者2014年12月17日获悉,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有望近期召开,会议将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的改革要点。知情人士表示,在分类改革、界定中央企业功能方面,央企将分为一般商业类、特殊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央企应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中规范的公众公司。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将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进行整体部署和具体落实,明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将围绕规范企业的经营决策、保值增值、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履行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来深化。分类改革的明确能有效地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目前国企改革蓝图逐渐明晰,今年是国企改革的“开场戏”,明年将逐步进入“正戏”。

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国企改革已步入主次分明、上下结合、全面深化新阶段,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路径逐渐清晰。在顶层设计方面,指导思想、原则、措施已基本形成共识。在分类改革方面,知情人士表示,对于界定不同中央企业功能,3个月前已拿出了一个文件,经过多次讨论和协调,目前基本形成共识。未来央企将分为一般商业类、特殊商业类和公益类。一般商业类也称“商业一类”,即竞争性的企业;特殊商业类也称“商业二类”,包括石油、电力、军工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企业;公益类是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

问题十:国企改革为何“怎么做都不对” 阿塔咨询案例分享:

调研分析:

1.该集团以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依赖于石化行业相对封闭、垄断和政策保护的旧体制环境,虽然企业也在尝试着进行对外部环境的应变,但公司长期存在的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弱点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而随着我国加入WTO,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急剧变化,并已开始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地方石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2.作为典型的生产型国有企业,企业存在的许多于市场化运作不相适应的功能缺陷和制度缺陷也未得到完善,属于典型的橄榄型企业,企业决策、开发、研究和创新能力弱,主业生产管理能力强,经营、市场营销和公关能力弱。

3.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运作习惯、企业文化等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做大作强的需要了。同时,集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必要的组织支撑、技术支撑、制度支撑和人员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不足。

解决方案:

显然,集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调整和升级为抓手,全面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自主经营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和相应的功能变革。

首先,我们综合本企业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运用战略分析的工具,提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发展规划。经过多轮次的论证、宣贯,以“油头化尾”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资本运营战略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开始实施。

其次,针对企业组织功能的缺陷,我们又从治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调整入手,重新设计和规划了企业组织脉络,推行了以董事会为首的治理机构和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机构的分设,同时,为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新设了市场营销、投资管理等部门。在组织机构重新设置后,还对其管理运行的流程进行了设计。

在有效推进组织机构重组的基础上,我们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改革,帮助企业针对新的组织机构,进行定员定岗,用科学而又实用的方法进行了岗位测评和以此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改革,并进行了管理人员竞聘,制定管理层激励制度,从而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针对机构改革后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制定了定制式培训计划,选拔了一批管理人员到上海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强化培训,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

在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改革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来自企业内部的发展动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我们又积极辅助企业具体落实产业发展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力图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和力量,实现企业质的变化和能级的提升。

案例启示:

通过前后两年多的密切配合,我们目睹并亲身参与了一个传统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之路,体会到了其中的种种艰辛和困难,也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希望道路。一个习惯了在相对垄断、封闭和政策保护的经营环境中生存的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课题,石化企业如此,电信、电力、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产业亦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最高领导层勇于直面变革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而巧借外脑,用第三者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变革,则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突破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寻求理性思考的一条捷径。

国企改革中如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喝茶、看报纸的日子要结束了

过去国企里面养了很多闲人,每天不干什么正事,光是喝茶、看报纸或是聊八卦了,少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要养活一大群人,拿的钱却一样,分配不均会造成很多社会矛盾。国企改革之后,那些过去就知道喝茶、看报纸的人日子要不好过了,要么好好做事情,要么就别想和别人享受一样的待遇,没有一点背景纯靠资历熬过来的闲人甚至有可能收拾包袱回家了。

2、各种福利要消失了

国企员工的福利一直都很好,以前一到过年过节就发一大批的物品外加购物卡之类的,经常去五星级酒店大吃大喝也是不在话下,家里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声招呼就可以不来上班了。企改之后,这些福利都别想有了,为了避开风头,现在有些国企就连中秋节都不敢发月饼了,更别提什么五星级大饭店了。

3、隐性工资透明化

有些国企员工工资条上的明面工资少的可怜,基本上与当地的最低基本工资差不多,但暗地里却以各种名义发钱,比如各类报销制度、奖励制度之类的,实际上拿的钱要多的多。以后工资将会越来越透明了,不能再“暗中出招”,一切得按明面上走。

4、交的五险一金和税收多了

既然工资透明化了,那么意味着以前交的税收可以很少甚至不交,公积金也交的很少,但现在不行了,一切按照实际工资缴纳,意味着五险一金和税收都要多交。国企偷税、避税难度大大增加。

5、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国企改革之后,对于国企员工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小融认为,对于那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前景光明、创收实力强劲的国有企业员工来说应该是好事,但是对于那些制度落后、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员工来说待遇很可能要下调。

扩展资料:

公司改制员工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

一、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一)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企业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及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支付等,按有关政策执行。

(二)国有企业改制经提取的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补贴,应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或以资产形式建立职工保障基金。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对原留在改制后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经济补偿金的安全性负责,建立保障机制,并接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参考资料:

国有企业改革百度百科

国企改革中通过签订合同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必然伴随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合同的继续履行、变更或者解除等,依法维护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内有序规范的操作,对于国有企业顺利实现改制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进行国企改革?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