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术有什么拳种

   2023-04-20 21:59:22 网络1070
核心提示:这是2011年4月20日<<江西晨报>>整版报道的江西咏春拳在世界武坛上闪耀的江西咏春晨报记者:胡琳菁武林绝学数咏春,刚柔并济泣鬼神,寸劲突发人难躲,柳叶凤眼夺人魂提起咏春,或许,知道的人还并不多,更别说了解咏春。但是说到叶

江西武术有什么拳种

这是2011年4月20日<<江西晨报>>整版报道的江西咏春拳

在世界武坛上闪耀的江西咏春

晨报记者:胡琳菁

武林绝学数咏春,刚柔并济泣鬼神,寸劲突发人难躲,柳叶凤眼夺人魂

提起咏春,或许,知道的人还并不多,更别说了解咏春。但是说到叶问、李小龙,恐怕全球的华人都没有多少人是不知道的。李小龙的功夫精髓,正是咏春拳。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电影《叶问》中,甄子丹所饰演的叶问和三蒲、还有洋人打斗的那两场戏,很多观众都大呼过瘾,为叶问高超的武技、高尚的武德所折服。精准又快速的拳法,让对手防不胜防。

咏春,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国的武术中,除了太极、少林、南拳、洪拳等等,还有一种,叫做咏春拳。在南昌,有这样一只队伍,他们带着对咏春的热爱,和精湛的武艺,走上了国际赛场,并成为了世界冠军。

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江西咏春

2010年六月,江西咏春功夫馆的余昌华师父收到江西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董科长的通知带着他的一位弟子代表江西省去到中国武术之乡--湖南娄底,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咏春段位考评,全国的咏春教练员,聚集于此,并参与中国武术段位考评。

余师傅说,中国的咏春拳很多都是属于民间传承,在此之前是没有全国性的国家武术协会段位的。由于历史政治和江湖的种种原因咏春相对于其他武术来说,比较低调,也不是特别的普及,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一些地区,如广东、福建、当然还有香港。在整个中国大陆来说,是非常稀有的一个拳种。为了能使咏春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国家体委才专为咏春拳,进行这样一次全国段位考评。

他们所考的全国专项一次性套段,难度非常大,涉及内容范围广,有专项武术学习年限、技术标准、兵器水平、对练、实战水平、论文著作、推广贡献等等。在这次的段位制考试和比赛中,余师傅获得了国家级专项拳术一次性套段中段位四段,(按照官方的解释,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志武术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全国冠军,最多只能评此段位级别;)他的弟子丁浩,也获得了专项拳术一次性套段三段的成绩。

四个月以后,“武德杯”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组委会,向江西咏春功夫馆余师傅的队伍发出了邀请。从建馆到收到邀请函,整整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而此时馆内弟子中,中坚力量已经练习有半年以上。为了锻炼自己的队伍,也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3月10号,余师傅带着自己的十一名弟子,前往香港参赛。

这次比赛中,咏春拳、中国鹤拳和蔡李佛拳,分在了同一个组。十一个队员,参加了包括少年男子,女子,青年男子,女子,中年男子,套路、实战、集体拳术等大部分项目的比赛。也许是准备的充分,又或许是坚韧的毅力和闯劲,江西咏春功夫馆获得了15金3银1铜的成绩,在整个组内,排名第一。不但为江西的咏春填了一个空白,而且获得金牌的大满贯!而参加这次比赛的不乏各省市体校、武术学校等老牌名校。

香港国际武术节自2003年起,一年一次,参与国家30多个,参与队伍达到900来支。堪称是武术届的奥运会。组委会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余师傅说这次的比赛结果,我们很惊喜也很意外,因为这毕竟是在香港,包括香港国外各地高手云集,而且这个比赛的级别很高,很多人都想获得这样的荣誉,可以说,获得这样的一块金牌,就获得了这个武术项目的世界冠军。”

广州奇遇恩师

余师傅本来是一位普通的火车司机,因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广州,每一次去都要待上个一天多的时间。一天早晨,余师傅正在跑步晨练,这时迎面跑来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手上拿着一个女士包,后面跟着一位女士,对他喊“拦住他”。余师傅想也没想,就拦下了这名男子,这位男子威胁他,叫他不要多管闲事,但是余师傅不肯松手,两人就死死拽着包僵持着,突然,这名男子抽出一把刀,划在余师傅手上,立刻仓皇而逃。

这位女士追上来,看到自己包里的东西一件没丢,说了声“谢谢,我赶时间”就离开了,剩下余师傅一人在那,余师傅这才感觉到手上的疼痛,已是满地鲜血,骨头外露。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老人家走过来,把他带回去包扎伤口,老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余师傅不肯告诉他。老人就说:“年轻人,你别骗我了,我都看到了。在广州、深圳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抢包这种事情很多的,你管这个干嘛呢?完全可以报警,你是个外地人吧,如果这把刀是插在你身上,你的命不就没了吗?如果你是为了帮助一位路人而丧命,那你的父母情何以堪?你是正义有余,能力不足。今后你来广州,没事就来我这坐坐吧。”

后来,余师傅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一位武术名秀,为人低调,才他之前,从未收过任何徒弟。

“我那个时候平均每个月都要去八九次广州,每次去我都会找他,他就教我功夫,香港叶问系正规咏春套路拳。其实最初我是很抵触的,因为当时我已经22岁了,我觉得,我学功夫已经晚了。但事实证明,咏春不像别的武术一样,它是一种女人拳,练习起来不会很辛苦,不会像别的拳法一样,要练很长时间的基本功,要让自己的韧带压得很好、让自己的骨膜很坚硬。即使人到中年开始学,也为时不晚。”

咏春拳的养生之道

余师傅介绍说,咏春拳符合世界万物自然规律,符合力学原理,主张阴阳统一协调,发力攻守主张一切自然,不需要很强的肌肉和很坚韧的韧带。只要能做到全身自然放松、配合步法身法 ,发力于瞬间、就可以做到借力打力以快打慢的效果。真正好的功夫的本质,就是一定能够很快速巧妙地保护自己,以小博大,以弱胜强。

咏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养生,与其说咏春是一套拳术,还不如说是一套气功。在中国众多的武术门派中,只有慢太极和咏春属于软气功。软气功和硬气功明显的区别就是,软气功来得快,随着意念而行。而硬气功就类似大家较为熟悉的表演,就比如我们常见的胸口碎大石、金枪刺喉咙之类的。但是,这种硬气功很难练容易走火入魔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且不可能随时都可以发挥,需要准备很久才能表演一下。咏春的软气功就是随意而为,从意念导气,以气导力。咏春拳的动作虽然不大,但是力量是全身的整劲。瞬间爆发,有穿透性,威力很大!掌握咏春发力方法的女子,一般可以发出超过自己体重1。5倍的劲道这是咏春寸劲的魅力!而且是瞬间的!

练习咏春拳的人,大部分都不会看着很强壮,但是力量惊人。大家所熟知的李小龙,身高172西方界里,他的身材应该属于比较瘦小的,但是他的寸劲和拳力距离短,力量强,这也是咏春软气功的魅力。不论李小龙截拳道怎样变,他最喜欢和必练的功夫就是《小念头》这套了不起的软气功!

咏春不但力量强,而且速度快,可以随意控制,收发自如。当与对手竞技的时候,完全可以不伤人就将其制服。因此,都说咏春是个很仁义很美妙的功夫。哪怕是在激烈的格斗中,都可以做到很有风度。不会像某些搏击术一样张牙舞爪,满面凶光恨不得将对方吞噬一般,而咏春完全可以面带微笑与人格斗,就像影片 中的叶问一样

咏春拳的动作幅度很小,即便是叶问和李小龙本人,演示咏春套路时,也并不会觉得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印证老话说的“好看的不一定好用,好用的不一定好看”。 咏春的特点就是快准狠。只有距离短,才能更快。咏春拳击打目标很准确。咏春的拳理是,攻击和防守都是走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中心线。这条中心线,是最承受不起打击的。这条线上有重要的穴位,从力量的承受上,一个手指轻轻在中线上敲一下都会很疼。当别人偷袭、袭击的时候,人会本能的沿着中心线旋转,这样对方攻击的力量就会化解很多。

咏春拳是内家拳术,讲究内外同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一体高度 协调,其实只是一种呼吸和肢体动作的习惯性培养和训练!难度可能还不及一般的体育项目!体能和柔韧也没有太大的要求!一般人即可!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允许身体很柔弱,但是全身整体一定要很轻巧灵动刚柔并济,尤其是四肢一定要强大的气力,能防御对手的拳脚。同时很快速的反击对手。咏春更主张自然的体格和自然的力量,在格斗中,以速度和技巧取胜,而不是绝对的力量。以力量见长强调基本功和身体抗打能力的武术,一般属于外家武术,比如说用棍棒击打身体,让你的皮肤和骨膜变得更加坚韧。但是人体毕竟是血肉之躯,很多人是受不了那种练功之苦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武术遥不可及 也有这个原因!

其实咏春拳适合各个阶段、各个年龄层次,讲究把自己全身练通,当全身有很高的协调性,练咏春第一套一年的时间就能打通任督二脉,但是,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可以飞檐走壁。但是却可以让我们随时集中意念和精神,增加自己的反映速度,发力发招速度

江西咏春拳术在全国领先

2009年11月份,在省体育馆的楼梯口,余师傅和他的武馆成立了,十一个月以后,武馆搬到了铁路九村偏远的位置。余师傅说自己压力很大,“我想在江西这片土地上,把咏春拳发扬光大。从事武术这行是很辛苦的,首先我要确保自己能够长时间做下去,同时又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多想学功夫的孩子,家境都不是很富裕。他们在交不起学费的情况下,我也会先让他们上课。只要感觉学生非常热爱武术,勤奋。我就会去培养他们。这次比赛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次良好的开端。对我这个队伍,对江西的咏春拳都是一种鼓励。”

余师傅说,武馆刚开始的一个月,一个学生都没有。一个半月后,来了第一个学员,还是来自抚州。“刚开始真的很辛苦,我几乎是借钱吃饭,这样维持生计,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恶劣。再加上,因为我本人个子很小,看上去很年轻,名气也不是很大。很多人都认为教武的师傅越老越好,就算年龄不老,也要有很多奖牌奖状。所以当时很多人来了,都感到很失望,就走了。我有很多徒弟以前也学过一些搏击术、拳击、散打、跆拳道。有的人就好奇,跟我比试。但是很快就被我制服,所以感觉咏春非常不错,这一部分人就留下来了。事实证明,这一部分人现在就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的学员里,有西班牙的、有新加坡的、有新疆的,来自全国各地。而他本人,还未曾去外面收过徒弟。

“现在我们国人和别人竞技却大多用的是别人的技法,例如泰拳、跆拳道之类的,而外国人却在研究我们中国的咏春拳。我只希望凭借我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咏春,让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目前,全国范围内,真正专业教学咏春的很少,没有自成体系,而江西的咏春,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经验总体水平都是国内高端水准了!

今年7月份,余师傅又将带着他的弟子们奔赴北京,参加国际青年武术大赛。在此,我们也祝愿余师傅的队伍,能取得好成绩,为江西,再次争光。

香港国际武术节自2003年起,一年一次,参与国家30多个,参与队伍达到900来支。堪称是武术届的奥运会。组委会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余师傅说这次的比赛结果,我们很惊喜也很意外,因为这毕竟是在香港,包括香港国外各地高手云集,而且这个比赛的级别很高,很多人都想获得这样的荣誉,可以说,获得这样的一块金牌,就获得了这个武术项目的世界冠军。”

广州奇遇恩师

余师傅本来是一位普通的火车司机,因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广州,每一次去都要待上个一天多的时间。一天早晨,余师傅正在跑步晨练,这时迎面跑来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手上拿着一个女士包,后面跟着一位女士,对他喊“拦住他”。余师傅想也没想,就拦下了这名男子,这位男子威胁他,叫他不要多管闲事,但是余师傅不肯松手,两人就死死拽着包僵持着,突然,这名男子抽出一把刀,划在余师傅手上,立刻仓皇而逃。

这位女士追上来,看到自己包里的东西一件没丢,说了声“谢谢,我赶时间”就离开了,剩下余师傅一人在那,余师傅这才感觉到手上的疼痛,已是满地鲜血,骨头外露。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老人家走过来,把他带回去包扎伤口,老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余师傅不肯告诉他。老人就说:“年轻人,你别骗我了,我都看到了。在广州、深圳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抢包这种事情很多的,你管这个干嘛呢?完全可以报警,你是个外地人吧,如果这把刀是插在你身上,你的命不就没了吗?如果你是为了帮助一位路人而丧命,那你的父母情何以堪?你是正义有余,能力不足。今后你来广州,没事就来我这坐坐吧。”

后来,余师傅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一位武术名秀,为人低调,才他之前,从未收过任何徒弟。

“我那个时候平均每个月都要去八九次广州,每次去我都会找他,他就教我功夫,香港叶问系正规咏春套路拳。其实最初我是很抵触的,因为当时我已经22岁了,我觉得,我学功夫已经晚了。但事实证明,咏春不像别的武术一样,它是一种女人拳,练习起来不会很辛苦,不会像别的拳法一样,要练很长时间的基本功,要让自己的韧带压得很好、让自己的骨膜很坚硬。即使人到中年开始学,也为时不晚。”

咏春拳的养生之道

余师傅介绍说,咏春拳符合世界万物自然规律,符合力学原理,主张阴阳统一协调,发力攻守主张一切自然,不需要很强的肌肉和很坚韧的韧带。只要能做到全身自然放松、配合步法身法 ,发力于瞬间、就可以做到借力打力以快打慢的效果。真正好的功夫的本质,就是一定能够很快速巧妙地保护自己,以小博大,以弱胜强。

咏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养生,与其说咏春是一套拳术,还不如说是一套气功。在中国众多的武术门派中,只有慢太极和咏春属于软气功。软气功和硬气功明显的区别就是,软气功来得快,随着意念而行。而硬气功就类似大家较为熟悉的表演,就比如我们常见的胸口碎大石、金枪刺喉咙之类的。但是,这种硬气功很难练容易走火入魔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且不可能随时都可以发挥,需要准备很久才能表演一下。咏春的软气功就是随意而为,从意念导气,以气导力。咏春拳的动作虽然不大,但是力量是全身的整劲。瞬间爆发,有穿透性,威力很大!掌握咏春发力方法的女子,一般可以发出超过自己体重1。5倍的劲道这是咏春寸劲的魅力!而且是瞬间的!

练习咏春拳的人,大部分都不会看着很强壮,但是力量惊人。大家所熟知的李小龙,身高172西方界里,他的身材应该属于比较瘦小的,但是他的寸劲和拳力距离短,力量强,这也是咏春软气功的魅力。不论李小龙截拳道怎样变,他最喜欢和必练的功夫就是《小念头》这套了不起的软气功!

咏春不但力量强,而且速度快,可以随意控制,收发自如。当与对手竞技的时候,完全可以不伤人就将其制服。因此,都说咏春是个很仁义很美妙的功夫。哪怕是在激烈的格斗中,都可以做到很有风度。不会像某些搏击术一样张牙舞爪,满面凶光恨不得将对方吞噬一般,而咏春完全可以面带微笑与人格斗,就像影片 中的叶问一样

咏春拳的动作幅度很小,即便是叶问和李小龙本人,演示咏春套路时,也并不会觉得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印证老话说的“好看的不一定好用,好用的不一定好看”。 咏春的特点就是快准狠。只有距离短,才能更快。咏春拳击打目标很准确。咏春的拳理是,攻击和防守都是走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中心线。这条中心线,是最承受不起打击的。这条线上有重要的穴位,从力量的承受上,一个手指轻轻在中线上敲一下都会很疼。当别人偷袭、袭击的时候,人会本能的沿着中心线旋转,这样对方攻击的力量就会化解很多。

咏春拳是内家拳术,讲究内外同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一体高度 协调,其实只是一种呼吸和肢体动作的习惯性培养和训练!难度可能还不及一般的体育项目!体能和柔韧也没有太大的要求!一般人即可!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允许身体很柔弱,但是全身整体一定要很轻巧灵动刚柔并济,尤其是四肢一定要强大的气力,能防御对手的拳脚。同时很快速的反击对手。咏春更主张自然的体格和自然的力量,在格斗中,以速度和技巧取胜,而不是绝对的力量。以力量见长强调基本功和身体抗打能力的武术,一般属于外家武术,比如说用棍棒击打身体,让你的皮肤和骨膜变得更加坚韧。但是人体毕竟是血肉之躯,很多人是受不了那种练功之苦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武术遥不可及 也有这个原因!

其实咏春拳适合各个阶段、各个年龄层次,讲究把自己全身练通,当全身有很高的协调性,练咏春第一套一年的时间就能打通任督二脉,但是,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可以飞檐走壁。但是却可以让我们随时集中意念和精神,增加自己的反映速度,发力发招速度

江西咏春拳术在全国领先

2009年11月份,在省体育馆的楼梯口,余师傅和他的武馆成立了,十一个月以后,武馆搬到了铁路九村偏远的位置。余师傅说自己压力很大,“我想在江西这片土地上,把咏春拳发扬光大。从事武术这行是很辛苦的,首先我要确保自己能够长时间做下去,同时又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多想学功夫的孩子,家境都不是很富裕。他们在交不起学费的情况下,我也会先让他们上课。只要感觉学生非常热爱武术,勤奋。我就会去培养他们。这次比赛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次良好的开端。对我这个队伍,对江西的咏春拳都是一种鼓励。”

余师傅说,武馆刚开始的一个月,一个学生都没有。一个半月后,来了第一个学员,还是来自抚州。“刚开始真的很辛苦,我几乎是借钱吃饭,这样维持生计,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恶劣。再加上,因为我本人个子很小,看上去很年轻,名气也不是很大。很多人都认为教武的师傅越老越好,就算年龄不老,也要有很多奖牌奖状。所以当时很多人来了,都感到很失望,就走了。我有很多徒弟以前也学过一些搏击术、拳击、散打、跆拳道。有的人就好奇,跟我比试。但是很快就被我制服,所以感觉咏春非常不错,这一部分人就留下来了。事实证明,这一部分人现在就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的学员里,有西班牙的、有新加坡的、有新疆的,来自全国各地。而他本人,还未曾去外面收过徒弟。

“现在我们国人和别人竞技却大多用的是别人的技法,例如泰拳、跆拳道之类的,而外国人却在研究我们中国的咏春拳。我只希望凭借我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咏春,让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目前,全国范围内,真正专业教学咏春的很少,没有自成体系,而江西的咏春,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经验总体水平都是国内高端水准了!

今年7月份,余师傅又将带着他的弟子们奔赴北京,参加国际青年武术大赛。在此,我们也祝愿余师傅的队伍,能取得好成绩,为江西,再次争光。

2020-08-14

在前不久的“龙腾狮跃闹元宵”市区踩街活动中,传统的舞龙舞狮民间习俗表演给市民带来节日的喜悦,激昂的鼓点,欢快的锣鼓声,欢蹦跳跃的狮子互相逗趣,恢弘大气的长龙夺珠精彩不断……

  这些舞龙舞狮的全是兼职,他们有各种身份:大学生、退休的工人、中老年妇女……

  近日,记者走进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记录那些关于舞龙舞狮人的故事。

表演队员都是兼职

“咚咚———”鼓响了,两只狮子,一黄一红,开始眨着眼睛,晃着脑袋,活动着腿,舞得有模有样地上场了。逗趣、上台、直身、搔痒,各种动作,两个人,四条腿,配合默契,精彩不断。伴随着锣鼓声,一条巨龙由一人持彩球戏龙作舞,20米的龙身,在9个人的舞动下,追逐着彩球飞腾跳跃,时而腾起,时而俯冲,整条巨龙在场地中间蜿蜒腾挪,显得气势雄伟……这是近日在市区体育休闲广场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舞狮舞龙队训练时,记者看到的情景。

  提起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就是市武术协会会长王贵龙。58岁的王贵龙祖籍福建三明,出生在临川区七里岗乡,12岁便跟着当地有名打师“华老七”习武。之后,王贵龙到抚州拜一代宗师付海泉和付浩侠为师。又拜江西省武术协会主席饶绍信练习太极拳。几十年来,王贵龙每天拳不离手,功夫深厚。

  在拳不离手的同时,王贵龙还从小热爱书法,尤其喜欢颜体,坚持每日练习书法一两个小时。几十年下来,他的书法取得长足进步,而且还是市书法协会理事。王贵龙说:“我从十多岁就开始习武,小时候不仅在村里看过舞狮舞龙表演,还加入踩高跷、龙狮队表演过,这些年来一直对舞狮舞龙情有独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对于舞龙狮这种将中国武术和舞蹈集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2009年2月18日,王贵龙一手筹办的市武术协会成立,王贵龙担任了协会的会长。2011年他又创办了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多年来,市区的舞龙舞狮表演没有固定的队伍。没有牵头人,人员散,各个龙狮队之间也没有交流,队员没有系统的训练,这样下去,我担心,龙狮表演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会在抚州失传。”王贵龙说,

  然而成立龙狮表演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资金问题。买龙狮、服装、置办锣鼓等及其队员的训练都需要钱。在抚州从事艺术装饰广告庆典行业已有20多个年头的王贵龙拿出自己的积蓄逐一解决上述问题,至今已投入数万元。

  目前,龙狮表演艺术团已拥有3只单人狮、6只双人狮及9条龙的表演队伍。王贵龙深知,一支好龙狮队首先要有好的教练员。经过自费培训,王贵龙和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周忠卫获得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颁发的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证书。学有所成的他们亲自教队员训练,还请来西山国际学校的教练员做指导。有时为编排适合队员的舞龙狮动作,王贵龙和周忠卫他们日夜操劳。

  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目前共有龙狮表演队员120多人。他们全部是兼职,身份各异,有大学生、退休职工、私营业主、中老年妇女等等,舞龙舞狮队员中,最大的67岁,最小的18岁。舞龙舞狮是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他们觉得,参加舞龙舞狮是件好玩又快乐的事。

苦中训练乐在其中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让观众看得过瘾,却是表演者们花费心思,多年功力累积出来的结果。王贵龙说,在市区舞龙舞狮的训练地点有东华理工大学市武术协会培训基地和赣东大道原市图书馆所租场地及体育休闲广场,其中原市图书馆所租场地是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的大本营。一般是每个星期六和周日的下午或晚上进行训练。

  要想把从未接触龙狮的人员训练成舞龙狮好手,可并不容易。由于人员身体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健壮敏捷,有的却动作迟缓。所以一开始不得不从提高队员身体素质入手。带着他们练短跑、练接力、练踢、练跳、练腰身,每天练得汗水湿透衣衫。舞龙是个力气活儿,壮汉都觉得累。而对于市长跑协会会员组成的女子舞龙队中的老年女子队员来说,把龙头就有六十来斤,20米长的巨大家伙耍起来真是一个严峻考验。没有真功夫,可真不行。寒来暑往,这些姐妹们不知出了多少汗,练得浑身的肌肉疼,她们仍咬牙坚持苦练。尤其练穿龙门时,因要举龙钻来钻去,手握的龙杆经常会打在别人的脸上、头上和腿上,姐妹们不知都挨过多少次打。腿跑肿更是常有的事。

  一帮中老年女子,不在家里享清福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跑出来受这个罪,到底是为了什么?这群热爱长跑,对舞龙运动感兴趣的姐妹们有自己的看法。她们说,不能光顾自娱自乐强身健体,还得为弘扬民俗文化做点事。只要女子舞龙队能拿得出,姐妹们吃多大苦都值。为此,她们有了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节庆的时候,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一定要让巨龙腾飞在“闹元宵”的灯会上,给家乡带来吉祥和欢乐。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坚强信念,这一群中老年女子才有如此坚强的毅力。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的元宵节踩街活动中,穿着整齐舞龙衣的女子舞龙队终于秀出了一场好戏,将龙舞得有模有样,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王贵龙说,目前,东华理工大学市武术协会培训基地有70名至80名大学生经常参加龙狮训练,他们都很年轻,是龙狮队的生力军。其余的队员则在体育休闲广场、原市图书馆所租场地训练,这些队员们主要是喜爱长跑运动的市长跑协会的会员。

  家住市区玉茗大道64岁的高金昌不仅酷爱长跑还练就了一身倒立10分钟同时吹箫,然后在原地旋转半个多小时能头不晕、眼不花的绝活,从2011年起,他就开始表演双人狮。高金昌说,舞狮过程中大伤不多,但小伤却是家常便饭。扭伤、破皮,是常有的事。“需要和搭档配合默契,才能避免各种受伤。”有时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都会受伤,但又不能马上停止表演,硬着头皮继续舞狮。因此,有时候在观众看来毫无破绽的演出背后,都是舞狮者们的咬牙坚持。

龙狮队伍后继乏人

王贵龙介绍说,龙是吉祥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节日期间舞龙,一是祈求神龙保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二是助兴,表达欢乐的心情。相传,舞龙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耍龙灯的时候,由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的百姓,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狮子为瑞兽,古人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说。”王贵龙介绍说,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的舞狮是南狮,所谓“南狮”又叫做佛山醒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南狮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比较重“意”;而“北狮”,顾名思义,就是北方的狮子。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动作比较惊险,更加重“技”,显示出奇、难、险的特色。

  正是凭着从小就对舞狮舞龙的热爱,这么多年来,王贵龙对舞龙舞狮情有独钟,一直投资牵头传承舞龙舞狮这项民间传统文体活动项目。通过王贵龙等人的努力,我市舞龙舞狮运动水平提高较快。2013年,抚州舞龙舞狮代表队一举夺得全省龙狮大会的第四名。

  然而受投入少,没有训练场地、高水平教练,舞龙舞狮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王贵龙创办的龙狮表演艺术团也面临很大困境。王贵龙从事舞龙舞狮项目已有多年,很多时候难以为继,光凭对舞狮舞龙的热爱,并不能换来太多的经济收入。微薄收入,是舞龙舞狮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王贵龙说,现在的队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舞龙舞狮不仅要身体素质好,还要有耐力,能吃苦。收入不高,训练又苦,年轻人就不愿学,导致舞龙舞狮人才后继乏人。东华理工大学市武术协会培训基地虽然学舞龙舞狮的学生不少,但也是“流水的兵”,留不住人才。

  王贵龙说,早期在市区舞龙舞狮没有成型的表演,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街办才有,他立志将这种表演在民间传播开来。作为市武术协会龙狮表演艺术团的负责人,他将弘扬舞龙舞狮民间文化艺术当成自己的主要追求。王贵龙认为,虽然作为民俗的龙狮表演在过去并不是赚钱谋生的工具,但现在随着传统娱乐项目在城市逐渐式微,龙狮表演者如何生存下去也的确是一个问题。

舞龙舞狮这样的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如果能在市区建几支龙狮团,让更多人看到这样喜庆的表演,相信会对龙狮文化的发展有帮助。文武兼备的王贵龙说:“习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只要这种传统文化能顺应潮流,它自然就能生存下去

中国武术中有没有不用拳法光使用腿法和脚法的武术?

中国武术技击大实验是中国武术历史上难忘的往事,一段不应该被湮没的历史。

从1979年国家体委启动武术技击研究开始到1989年武术散打正式成为全国的比赛项目,中国武术技击历经了漫长的十年大实验。

这十年,无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武术家、武术运动员、武术爱好者投入其中,规模之大,人数之广,世界之罕见。他们一同经历了武术技击改革的阵痛,伴随着武术技击一同成长。

这十年,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的长处和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在剧烈碰撞中实现了凤凰涅磐,成长为能够实战的中国技击力量。

这十年,中国大地上有了形成惯例,常年举办的国家级、地方级的格斗擂台赛,甚至跨越国门进行国际间的格斗对抗比赛。

这是中国武术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件!之前有武术家个人独自在黑暗中的摸索,之前有民国中央国术馆系统内的探索和断断续续的有限几场搏击擂台赛,唯有它变革得如此系统如此彻底,只有它有如此大的规模,只有它产生了自己的技击形态和系统的赛制体系,它是中国武术技击黎明时一抹最绚丽最多彩的曙光。

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看看那些人,那些实验,看看武术技击的成长。

武术传统散手能否进行实战对抗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民国时期的几场武术擂台赛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气势如虹,高手如云,它仍然是具有实验性质的现代擂台赛,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五花八门,最终以国术馆改革的徒手技术在赛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后来频繁的战事,国术馆名存实亡,武术对抗比赛再也没有机会继续进行,国术馆的格斗技术也没有广泛推广。

传统武术散手流传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关于它技击的传说不绝于耳,因此在1979年武术对抗再次开展时,武术技击运动进行了大量同拳种,如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劈挂拳等拳种的散手比赛实验。

在1982武术对抗表演赛期间就进行了一次同类拳种和流派散手形式,形意对形意、八卦对八卦、八极对八极等的对抗公开表演赛。

运动员对抗实践的反复检验表明,如果保持武术套路各个拳种的形式、风格,就无法形成对抗性质的格斗运动。 这也是今天许多传统武术名家站出来与现代搏击选手对抗时,无论对抗结果如何,在对抗过程中除了最初的那个架子,人们也根本看不出他究竟练的那门路子拳的原因。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先已经进行过大量这种形式的对抗实验,而且已经证明了无法对抗。

传统武术散手基本上是同门师兄弟之间采用同拳种进行的“喂招”和“破招”假打训练,它貌似对抗,实则是体悟和规范套路动作技术。

无数善良的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技击怀着很高希冀,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传武竟然真不能真打的事实。

这期间,进行最多的是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比赛实验。

这种形式的对抗格斗比赛,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任何拳种流派的运动员都可以参加,任何拳种流派的技击方法都可以使用,在比赛中称重分级别,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够战胜对手就算取胜。

1979年国家体委正式下发文件,正式确定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试点散手运动, 由张文广(北京体院教授)、温敬铭(武汉体院教授)、蒋浩泉(安大教授)等有中外技击基础的武术家向体委有关领导直接组织汇报结果。散打试点队先后于1979年在广西南宁、1980年在山西太原、1981年辽宁沈阳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武术观摩赛中进行了散手技法的公开汇报表演,掀起了80年代武术实战对抗热潮的引爆点。

整个80年代,在体制的推动下整个中国众多体育院校及民间流派都进入了一个武术散手对抗实验的狂热时代。

北京体院散打试点队的组织者张文广教授曾于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即练过散手,因此北京体院很快就按照要求展开研究工作,从体院77级中挑选学员组织散打队,张文广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与学员们一起对练,进行实战对抗,同时编写整理了中国第一本散打相关教材《散手拳法》,1982年正式出版。

同样出身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蒋浩泉教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蒋氏散打体系,后来出任上海武警总队“格斗新技”顾问。

1980年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两位教练,练过拳击与程派八卦掌散手的梅惠志与学习过意拳和摔跤的李宝如都有散手基础,两人看到散手实验的文件后觉得也可以在什刹海体校进行散手对抗的试点,两人想法得到了校长李宗权的肯定,梅惠志任散手教练,李宝如任摔跤教练,请王守忻任拳击教练,吴彬任武术顾问,组建了什刹海体校的第一支武术散手队。

浙江武术队教练王信得师承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执教期间对金刚禅自然门技击术加以改造,训练出一支有少林技术特色的浙江散打队,在79年南宁武术观摩赛上进行了公开实战表演。他的散手体系快速而又勇猛刁钻的立体打法,获得众人好评。

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孙豹隐组建了第一支陕西业余散打队。孙豹隐擅长形意拳,其风格兼具山西及河北的特长和优点,发力脆狠。他以形意拳技术为基础,吸收国外搏击技巧,研究出一套有传统武术风格又较为实用的散打体系,这些技术汇总在他的著作《现代散打二十法》中。

陕西警校武术教员王景秀在散手教学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张文广散手拳法基础上吸取泰拳、空手道等技巧,创建了一套适用于比赛及军警制敌的散打体系。

辽宁省武警总队成立散手队后,东北戳脚翻子门武术家佟庆辉出任教练,对传统戳脚散手进行试验改进,结合现代搏击技术创建了自己的技术体系,而后连续出版了一系列经典散打教材。

北京意拳(大成拳)武术家姚宗勋得知国家体委开始推行武术散手后,觉得意拳就是从实战出发的徒手搏击,于是组建了一支意拳散手队伍。姚宗勋在全面继承王芗斋的拳学基础上,引进西方拳击的体能训练和器材训练,如:“1.中长距离跑步2.快速冲刺急停练习3.提高身体保护性反射能力练习(科学的抗击打能力训练)4.眼功5.沙袋练习6.手靶练习等。”其实在1930年代王芗斋已经开始研究西洋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并在深县对弟子们进行集训时就进行过打沙袋和意拳的各种出拳技术训练。

人们所谈及的1986四川传统武术擂台赛就是这种形势下举办的一场公开比赛。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武术散手能打的最好证明,事实是,这是一场对抗性实验,使用了一些正在实验中的散打竞赛规则,许多运动员的格斗技术还不成熟。

十年,无数场的实战实践证明了,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方式符合武术技击的基本原理,符合武术格斗的运动规律,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修改竞赛规则,武术格斗对抗项目不断完善。

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切实可行,这种格斗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散打技术,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实验。

如:武术散打进行了戴护胸、不戴拳套、不戴护头,不打头部的实验。还进行了戴分指手套、戴护胸可以攻击头部的实验。

1982年1月6日至14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历时9天的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夏柏华、朱瑞琪、曾庆煌、李天冀、赵秋荣等来各院校及民间的十八位武术家。

安全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部分,也是建国后近三十年一直不敢推行散手对抗的最大障碍。会议最终决定穿全套运动服,上身外套背心样式的轻便护甲,手戴四指并拢的分拇指薄拳套,脚穿中统轻便运动鞋,全套装备颜色分全黑和全白两种。这是最初的散打护具样式,显然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以后又经历多次这样的规则修改。

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可以打头,是否戴头罩以及如何打头。会议期间安排了两次实验,做了不打头的实战示范,结果证明,因为运动员头部不能被攻击,为了防止对方进攻其他部位,经常以头部为挡箭牌,双方很难施展攻击技法,这种规则会导致武术技击的畸形发展。

最终的意见在《1982散手竞赛规则(初稿)》是这样的:“头部只能用拳法和掌法轻点单击,不得重击和连击,严禁用腿法和膝法、肘法打击头部(后脑、咽喉为禁打部位,同时禁止采用转身鞭拳打击头部)。”

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实验不是赛场实战,赛场实战是最好的实验。十年间中国武术技击擂台赛,从国家到各省、市举办过N多场次的比赛。 下面仅列举重要的国家赛事,及走出国门的赛事。

1979年5月,在南宁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散手和短兵进行了尝试性表演,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汇报表演。广东、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调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台。

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来越多,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还进行了内部交流。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调集了散手试点单位有关人员开始制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拟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1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市举行,北京体育学院队与武汉体育学院队首次公开进行散手对抗表演赛。

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调集了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6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11月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1982年5月8日至18日,江西南昌举办了第二次关门散手表演赛赛。

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及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采用了新规则,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自此,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

1982年春节期间,香港罗汉门菁华武术会代表团由港抵达广州,与广州武术队进行了散手对抗表演。从这里开始打开了早期中国大陆散打对香港自由搏击多年的征战之门。

1983年5月,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及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南昌举行。参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武汉体院11个代表队的52名运动员。

1984年6月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广东、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7个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984年冬,广东散打队受香港功夫健身协会邀请,参加了省港澳搏击大赛,比赛在香港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香港、澳门拳手作对抗性竞赛,广东拳手作示范表演,泰国拳手也到场作对抗示范。这是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将散打运动向港澳地区介绍,也是首次领略港澳地区的搏击技术。

1985年4月初,由香港铁虎会、香港柔道国术会、公民体育会、吴添国术会挑选的十名拳手武术家(包括2名泰国拳手及8名香港拳手)组成的港泰联队应邀抵达上海参加中港泰拳师擂台赛。

1985年6月11-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同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自此武术散手比赛成为公安武警系统每年举行一次的正式项目。

1988年9月8-13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在1983年以后逐年举行的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厘米,长、宽各为8米,中心有太极图,更加突出了武术的民族色彩。自此,武术散手的擂台形式比赛被确定下来。

1988年10月11-12日,中国首届国际武术节暨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获得了7个级别中5个级别的冠军。

十年间,举办的各种擂台赛场次之多,范围之广,都使民国时期的技击擂台赛望尘莫及,这是中国在强大,历史的进步。

从1979到1988年,十年实验。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题为批准为全国正式的锦标赛项目,标准散打实验期的圆满结束。

中国武术十年技击实验,并没有脱离传统武术体系另辟蹊径,而是沿袭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和技术方法,始终坚持传统武术技击的内涵和特色。它不是各种格斗技术的“大杂烩”,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家集体智慧结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曾于久.武术散打训练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徐帆.散打的黎明.见知乎武术技击百年

[4]史涛.散打发展历史.见《中华武术》杂志

请问:江西地方的武术(拳术)有哪几种?

该怎么来开始这个话题呢?由于近年来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备受舆论,又由于那个什么东的小子一直到处挑战各路太极骗子,闹的沸沸扬扬。所以现在对于传统武术的看法是褒贬不一,其实我觉的很多吃瓜群众真的是门外汉所以判断方面真的是不专业。

先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本人老家河南开封的,河南是武术之乡相信不用过多解释。我从小时候9岁开始上武术学校,是那种文化课和武术课兼修的,但是侧重点会更偏向武术专业方面,文化课只要不是太差大学都可以考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我因为文化课不好没有考大学,学到17岁选择了入伍从军。接下来就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给大家纠正一个长期存在的误区,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其实散打这个运动是属于武术范畴当中的,散打也是属于武术。我们散打是武术的一些招法,通过统一的比赛规则,两个人是徒手的格斗项目,它同属于武术范畴。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感觉散打不属于在我们的传统武术范围内呢?大家呢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我觉得首先对我们散打的一些发展不了解。散打,从70年代我们进行试点,然后发展到现在这个过程还不够熟悉。其实我们散打的一些技法,拳、腿、摔都是从我们传统武术套路当中,提炼出来的。你比方说我们拳法有冲拳、贯拳、抄拳,有鞭拳,这些拳法都是从传统武术当中各门各派武术当中提炼出来的几种拳法。腿法有踹腿,有横踢腿,或者也有叫鞭腿的,要勾踢腿,还有摆腿,还有正蹬腿。这些腿法我们也是从传统武术当中提炼出的几种。还有一些摔法,包括一些防守的方法,这都是从我们传统武术当中提炼出来的。

就是说我们散打当中传统的以前叫比武打擂台。90年代我们的散打比赛就叫“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我们现在都直接叫什么散打锦标赛。不知道这样讲大家理解没有,散打是属于武术的一个项目,武术当中的对抗性项目,有散打、太极推手、还有短兵、还有擒拿。但是由于是比赛,更好的保护运动员,我们在散打比赛当中不允许使用反关节的。

大家认为的武术其实那个叫“套路”也属于武术里面的一种,像我们所谓的武术当中的套路,它是攻防的演练,而不是真正的两个人去拆招。我们传统武术来讲,要拆招,套路只是攻防的演练,徒手攻防演练,器械的攻防演练,或者单人套路表演。所以说根据他们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魅力。

但是大家为什么有这个不同的看法,因为现在的表现形式更现代化了。首先服装上就很现代化,它的服装基本上我们大家如果看散打比赛的话,不会觉得他像是武术的里面的某一个感觉,感觉更偏向于是那种拳击风格的服装。

大家都知道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的一些体育项目,尤其是对武术冲击很大。当时这个土洋之争非常激烈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散打完全是按照西方的体育的这种方式来进行的,因为现在散打这个运动是一个体育的竞赛项目,所以说既然他是体育的竞赛项目,他就按体育的比赛的一些要求来执行,所以说我们为了运动员的安全,我们戴上拳套,戴上护具,不允许使用传统武术当中的擒拿。

所以说我们现在赛场上所有的场地的布置,包括比赛的流程,全部按照西方传过来的这种体育的竞赛这种规则来实施的。所以说看起来散打完全的西化了,也就有了散打完全不是武术的观念。但是我们从技术特点来说,每一招、每一式,它都是我们传统武术当中所提所提炼出来的。

那有朋友可能会讲,啰嗦了这么半天,究竟是武术里面的太极、套路、传统拳法厉害呢,还是西方的散打搏击厉害呢?

在我个人看来传统武术就是一个打底子的技能,就比如说军人的仪表仪态,齐步走、正步走、行走坐卧等一系列队列动作的标准姿态都要从一个基础开始,那就是站好军姿。

再说个比较贴切的例子,当年我们在武校的时候分为套路班,散打班、还有跆拳道班。当时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散打班和跆拳道班的同学都不会套路,但是套路班的同学都会散打和跆拳道。这是为什么呢?

江西传统的武术种类包括字门拳、硬门拳和法门拳,

江西传统的武术种类包括字门拳、硬门拳和法门拳,这是江西本土发展起来的拳术,一招一式以进攻或防守。后来,红拳、板凳、大刀等种类也慢慢流传至江西,在江西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江西武术有什么拳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