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转行在花店打工的经历,再去考虑下开花店的梦想。。。。

   2023-03-21 13:20:13 网络490
核心提示:相信有很多小姐姐们都有开花店的梦想,看完我在花店的见习经历,再仔细考虑下花店的梦想吧。                                    我的花店见习经历       从2019年3月中旬开始正式转行,在花店做见习花

看完我转行在花店打工的经历,再去考虑下开花店的梦想。。。。

相信有很多小姐姐们都有开花店的梦想,看完我在花店的见习经历,再仔细考虑下花店的梦想吧。

                                    我的花店见习经历

      从2019年3月中旬开始正式转行,在花店做见习花艺师,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搬运花材,给花打叶,给玫瑰打刺,给花换水,接待客户(有很好的客户,也有让你很为难的客户),给客户配花,当客服回复客人问题,扫地拖地,当然空余时间会用店里的花材练习下花束和插花。

      有很多在店里买花的客户小姐姐遇上我们打花刺的时候,或者很忙的时候,客户小姐姐就自己动手来打花刺,自助买花,一边打花刺,一边说,以前我还有开花店的梦想,现在打了花刺后,我是彻底放弃了。

梦想很理想,现实很骨感,我的见习日记已经发在我在自己的公众号“植遇”上面了。想要了解更多花店见习日记,欢迎关注(这也是推广自己公众号的软广告,哈哈哈)

      不真实体验花店的工作,怎么知道你会特别讨厌打花刺,然而打花刺是花店最基本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花不理出来,怎么供客人选花,怎么制作花束,花盒等产品

下面说说我转行的经历。

      我商务英语专业,做着人人都看似很合适的外贸业务员,干了两年整后,辞职转行做了花艺师。

        或许冥冥之中我应该就干这个。

      大学的时候很爱拍学校里面的花花草草,还给这些花草专门建了一个QQ相册,后来大二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干起了丝网花和纸质玫瑰花盒的生意,那时候自己从网上买丝网花教程书籍,从阿里巴巴的当地的批发市场进原材料自己做丝网花小盆栽,单支花,玫瑰花盒,自己寝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室,在校外步行街摆过摊,卖得最多的时候就是四叶草的丝网花小盆栽,也接过50朵的百合丝网花婚宴小订单,总共500元,现在仍然记得我抱着50朵百合,一路走过学校大马路,来到校门口把花交给客户的时候,心里像开花了一样,还有学校元旦庙会的时候一位国外的留学生买走了两盆丝网花盆栽,那时候很忙,做丝网花做得手都快废了,但真的是忙得很充足,很开心。

          转眼到了毕业季,我做了一份看似和专业匹配度很高的工作,开始的时候做得最基础的工作,做助理,打下手,寄样,定辅料,发辅料,翻译工艺单,没有犯过什么错,感觉还可以,后来随着会的事情越来越多,各个流程都熟悉了,开始跟单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员的工作,要和工厂,供应商,客人,QC,QA全方面沟通问题,解决问题,也越来越累,每天有看不完的邮件,解决不完的问题,寄不完的样衣,面辅料,一遇上大问题,晚上就要做噩梦,每天愁眉紧锁,额头上的痘痘也一直消不掉,心很累。领导问我为啥走,我套用了马云的话(马云看事情还是很透彻的),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1是钱没给够,2是心委屈了,我是心委屈了,工作做得心累,不是身体上的累。

        为什么转行到花艺师,也许是回归本心,有一天偶然看到坤哥带你玩花卉的淘宝短视频,竟然看了一天,逛了花木世界买了很多盆栽,就这样走进了植物的世界,感觉植物有一种神奇的治愈的力量,和花花草草相处总能让我心静下来,所以我创立了植遇公众号,也谐音植愈,希望每个人都遇见能治愈你的植物,也借由植物这个媒介遇见同好。

  下面来说说我是怎样获得门客鲜花见习花艺师Offer的呢?首先去知乎搜索了一圈关于花艺师的所需要的技能,如何入门等等一些话题,然后去前程无忧/智联上面搜索了关于花艺师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然后我写下了下面这张花艺入门的思维导图,后期又加上了我整理的一些入门学习资料来源

      之后准备简历和作品集,幸运得接到了门客的面试通知,然后当天就去店里面试了,下面是我面试的时候包的花束,现在看来,这包得也太丑了。

        花束和插花作品给了HR姐姐看后,当场就确定要我了,哈哈,那天开心了一天。哈哈,我终于进入花艺行业了,想想我大四的时候还投过野兽派的花艺师助理工作,作品集就是自己的丝网花盆栽和纸玫瑰花盒,哈哈,现在过了2年,还是进入花艺行业了。

      如果两年前没有进入花艺行业,现在也不晚,大家都说,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两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回归本心,做你自己想做的,只要自己行动起来,任何时候都不晚。

      但是我去门客花店做见习花艺师的事情还没有告诉爸妈,我一本农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做外行人都看不懂的外贸,看似高大上,每天和外国人交流,这才是一本院校学生出来该干得事情,我去做花艺师,四年的书白读了,我爸妈肯定这样想,尤其是我爸,还有我男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但见我开心,还是支持我。

      有舍必有得,工资真比之前低了一半,还好自己没房贷,没孩子,压力没有那么大,现在转行还来得及(这也解释了年轻人跳槽率高的问题,所以如果大家是和我一样的情况,如果想转到自己喜好的行业去,要趁早),不仅仅是工资,在门店工作,双休是没有的,单休,而且单休的一天是在工作日选择,到花的那天是不能休息的, 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就不要想了。

        不过我很喜欢现在自己的生活,搬运花材不会觉得累,打刺打叶也不会累,把花离出来会有一种成就感,给客户配好花,客户满意的拿走,我心里也非常开心,有时候会遇到来买花束的客户,或是送给女朋友,老婆,见证他们的幸福,自己也会很幸福,不过有一天来了一个60多岁的爷爷说,你要是给我找到一个情人,我也天天来这里买花,哈哈哈哈,爷爷真可爱,(郑重说明,入行半个多月,还没有遇到过给小三买花的人)

  附花艺学习资料

切花图鉴电子版以及切花图片(自己整理,来源百度,有不正确的欢迎指出)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Ys1_U0ZDteYICcw35tOVA 

提取码:petb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插花艺术基础Xmind读书笔记(自己整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x_FIZ5nCWI5WwjR-KhDNA 

提取码:xgc3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干燥花和永生花基础技法Xmind读书笔记(自己整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uDuxR1f4zh_Dy3FbXD1wQ 

提取码:pbju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还有本人实拍的花材已经整理了一部分,整理好也会上传网盘分享给大家

头条100万粉丝账号有哪些

38岁的周昆,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在短视频刚兴起的时候就裸辞成为了一名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他在抖音平台越玩越溜,目前已经圈粉600万。你知道这位“沾花惹草”的坤哥,是如何在短视频平台混得风生水起的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伙梳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一同来围观一下吧。

一次全新的尝试,让他尝到了甜头。

他此前供职于《中国花卉报》,恰是这样的一份工作,让他对花卉产业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晓得哪些花卉适合在怎样的气候下成长。而在这里工作了九年,他依然辞去了这份看似不错的工作。2016年,他裸辞到短视频平台发展,成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这样的一份新尝试,在家人看来是非常不理解的。不过周昆不着急跟家人解释,而是真正凭借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这一次选择并没有错!后来的发展也确实证明,周昆初入短视频平台,就能获得每个月一万元的保底收入。在创作的第二年,他的收入就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在是惊人!

用专业知识,他圈住了不少粉丝。

在周昆看来,做短视频一定要专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服务广大群众。所以,他不管是自己直播,还是开店铺,都会要求合作的商家一定要将最好的货源发给买家,避免买家因为服务不到位而产生负效应。在发布了一些专业的短视频后,获得了许多粉丝的关注,并有粉丝们在网上咨询相关的种植花卉的事宜,周昆也不马虎,而是直接查询许多专业的资料,然后再制作精品短视频奉献给粉丝们。这样就更容易增加粉丝们的粘性,留住大批量的粉丝了。

保持住朴素与真实的初心,一切才皆有可能!

周昆说自己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虽然在短视频平台有许多人红了,可是有些人的红是没办法长久的。而自己现在做短视频平台的主播,就想保持住朴素与真实的初心,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发展变得长久一点。他觉得,唯有生命的周期延长了,一切才皆有可能。所以,在短视频平台,周昆凭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初心,他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一直留住那么多的粉丝。

坤哥玩花卉怎么不直播了

11月22日,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在2017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宣布今日头条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即在未来1年内,在平台上扶持1000个拥有一百万粉丝的账号。

张一鸣表示,今日头条的粉丝红利期才刚刚刚开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今日头条可以为更多创作者,更快更好地获取、沉淀粉丝。

张一鸣在主旨演讲中解释说:“我们的这个会从‘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变成了‘头条创作者大会’,我们认为各种形态的创作者都是内容创作者。”

他还表示,在短视频领域,今日头条已经是全球第一。他公布了今日头条及旗下平台的最新进展:

1、头条号平台,头条号总数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已成为第一智能内容平台;

2、今日头条及旗下平台,短视频产品日均总播放量过100亿。

在演讲的最后,张一鸣还宣布:“今日头条今年也会推出内容付费的产品,也请各位拭目以待。”

内容付费又来了一个“搅局者”。

其实,内容大战已经如火如荼。此前,腾讯千方百计扶持内容创作,甚至许以三个“百亿计划”——以100亿流量、100亿资金和100亿产业资源,在流量和变现、投资孵化、线下文创基地等领域全面扶植内容创业者——矛头直指今日头条。

而去年7月的一度有传闻称腾讯欲收购今日头条,张一鸣随后发了一封内部信正式回应:“有位同事郑重地跟我说,他来加入头条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答:我当然也不是。我创立公司,才不想成为腾讯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树下模仿别人,这样多没意思。The big become bigger,全球范围都是如此。”

在说完The big become bigger后,今日头条在全球范围开启了买买买的收购+投资海外头部竞争对手的扩张路线,来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的平台级公司,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不想为腾讯打工的张一鸣在央视《对话》上说。

为了鼓励和奖励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今日头条去年6月份弄了个金字节,每月评选一次,基于内容生产的专业标准,评选出当月最优秀的科技内容。

以下是张一鸣的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今日头条的内容创作者、各位媒体朋友来到2017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

这是我第三次站在创作者大会的舞台上,我还记得我们在2015年9月第一届创作者大会上公布了千人万元原创扶持计划,那时头条号的账号总数是3.5万个,平均每天创造5.1亿次内容消费。去年9月,在第二届创作者大会上,我们宣布拿出至少10亿人民币,分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这时,头条号总数达到30万,每天创造18亿次内容消费。

今年10月,超过120万头条号,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创造超过48亿次内容消费。

我们非常骄傲地说,经过三年多的茁壮成长,头条号平台已成为第一智能内容平台,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头条号作者。

现在,当我们谈论今日头条的创作者,已经不仅是百万个头条号作者,更包括来自美国、巴西、日本、印尼等全球各个国家1亿多作者,他们是微头条用户、悟空问答的用户、抖音达人、火山小视频的用户、内涵段子的段友、musical.ly的用户、topbuzz作者、图虫摄影师。他们每天在今日头条以及旗下的平台上记录与创作,分享与交流。他们自己,就是内容本身。

如果没有每一位创作者,就没有今日头条取得的成绩。我郑重地对你们说一句:谢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件事:

1、去年9月,我们说短视频是下一个内容风口,今日头条将用10亿元扶持短视频创作,那么我们做到了多少?

2、为了帮助更多创作者获得更多的价值,今日头条接下来打算做哪些事情?

今日头条短视频日均总播放量过百亿

过去的一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到了“短视频”掀起的一场内容飓风。去年9月,我和我的同事还在激烈争论到底什么是“短视频”。但今天,短视频的赛道已经清晰,在整个内容行业,没有人不谈论短视频。

上一届创作者大会时,今日头条就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2017年,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短视频的风还在刮。

10亿,是我们去年承诺用于扶持短视频创作者的金额。但实际上,我们投入的金额已经远远超过10亿。因为其他平台的数据有些夸张,我就不说具体数字了。我相信大家都能从这一年今日头条的行动感受到,10亿扶持短视频不是一句简单的的口号。

到2017年10月,今日头条加上西瓜视频的日均视频播放量达到30亿,相比2016年9月的10亿,增长170%,这个速度比今日头条客户端的日活跃用户的增长都快。

在超过1亿的头条日活跃用户中,平均每个用户每天消费28条短视频,比去年9月增长了86.67%。

短视频已经是头条用户最喜爱的内容体裁,等到几年后回头看,我们可能会发现短视频可能改变了头条用户,甚至是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

去年9月创作者大会之后,我们在短视频赛道上加快了步伐——

2016年9月,我们推出了音乐短视频产品“抖音”,目前日均播放量达到10亿;9月,我们也在日本上线了海外短视频产品Topbuzz Video,目前在美国、巴西、日本等国家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2月,小视频和直播产品“火山小视频”上线,目前日均播放量达到20亿;今年2月,我们全资收购了美国短视频应用 Flipagram;6月,今日头条旗下的独立短视频APP“头条视频”升级为“西瓜视频”;推出,8月也上线了海外版产品Tik Tok;这个月,我们刚刚完成了对音乐短视频产品musical.ly的收购,让我们的小视频业务有机会更快上一个大台阶。

经过我们这一年在短视频领域的加速冲刺,现在,在今日头条以及旗下的火山小视频、抖音短视频、musical.ly、topbuzz video等平台上,日均总播放量已经超过100亿,包括OGC、PGC以及UGC在内的短视频发布量超过2000万条。

当我们去年公布10亿短视频计划时,很多同行认为我们只是一个口头承诺。而当看到短视频真的来了,我们很兴奋,也很荣幸和每一个短视频创作者共同掀起了这一场行业飓风。关于短视频的更多进展,欢迎大家参与这周末我们举办的西瓜PLAY视频嘉年华。

从智能推荐到智能社交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在短视频之后,我们还打算做哪些事情帮助更多创作者在今日头条获得成功?

从成立那天起,今日头条一直是智能推荐最早的、最积极的探索者,将“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作为我们的使命。创作者发布内容,通过算法匹配,推荐给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粉丝,两方通过推荐引擎,建立起的联系。天长日久,我们对创作者和粉丝的信息匹配越来越精准,促进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连接。

另一方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分享、评论和收藏,算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作者与粉丝的互动数据,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整个推荐系统的运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

下一步,我们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我们相信这也是社交媒体的2.0时代,通过智能推荐更有效率地获取粉丝。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作者在头条号平台上积累起自己的一批粉丝,并且感受到粉丝带给他们的巨大影响。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头条号作者与粉丝的真实故事:

坤哥玩花卉:从十万流量到十万流水

去年的大会上,我提到过坤哥玩花卉这个帐号。他是一个花卉领域视频创作者,观看他视频的用户都是养花爱好者,因为分发的精准,视频播放量常常破10万,10万也是业内对爆款的定义。今年他更进一步,做起了内容电商,通过视频引流到网上店铺,目前每个月交易流水达到了10万元。从10万流量到10万流水,坤哥依靠的是其40万精准粉丝。因为内容对坤哥产生认同的粉丝很容易转化为电商用户。

清晨录音棚:从粉丝到客户

清晨录音棚,这是一个音乐类视频头条号,同时也是上海的一家录音棚,专为普通人提供录歌和MV的服务。起初只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愿望,他们把客户录制的MV发在头条号上,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内容收获了很好的曝光,用户非常爱看普通人唱歌的视频。更奇妙的是,陆陆续续有非常多的用户看到清晨录音棚头条号后,拨通了他们的电话,要去上海找他们录歌。头条号的粉丝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客户,据他们说,开通头条号后,录音棚的生意好了一倍。

耳科赵医生:从粉丝到病人

耳科赵医生是一个很有名的头条号,拥有近100万粉丝。他是一家三甲医院的耳科大夫,在头条号上分享一些耳科科普知识和耳科治疗视频。在头条号上逐渐做出影响力后,越来越多的粉丝慕名前去问诊。他说,目前他接待的病人中,有超过一半是他头条号的粉丝。这也是一个通过内容获得超强粉丝认同产生后续价值的案例。

欢子TV:从月薪3100元的农民工到年收入50万的短视频网红

欢子TV,是一个三农短视频头条号。作者名叫欢子,来自贵州省一个偏僻的苗寨。一年前,他还在广州一家商场做保安,打工 8 年,最高月薪 3100 元。在接触短视频之后,他辞职回到贵州老家,拍摄苗寨的风土人情,在头条上引起无数在外工作打工者的共鸣,也激发了许多城里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欢子最火的一条视频,在头条播放700万次,转发3万次,有一个粉丝看后,打赏了欢子4000元,留言告诉他:“看了你的视频,我想妈妈了”。目前,欢子在头条积累了60万粉丝,年收入也达到了 50 万。

这只是120万头条号作者中的四个案例,我相信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大V

头条号,是一个专业的内容创作者平台,但每个普通人都有强烈的愿望获得粉丝。为了帮助更多头条用户更轻松地有自己的粉丝,我们在过去一年作了几个尝试,通过两种新的内容体裁探索智能社交的推荐方式:上线问答频道并推出独立产品“悟空问答”,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问答社区;上线“微头条”,让所有头条用户,特别是普通人通过发布短内容,与人互动、建立关系。

现在,每天有一亿多头条用户发布和消费内容,既获得粉丝,也成为其他人的粉丝。至此,今日头条已成为一个集合图片、文章、短视频、问答等所有内容体裁的,所有人可以成为所有人的粉丝的,超级内容平台。

我们发现智能算法在帮助内容创作者降低粉丝获取成本和提升粉丝活跃率这两方面,大有可为。通过推荐,好内容被匹配给更多的读者;通过精准推荐的好内容,读者可以更有效率地转化为粉丝。这个推荐机制,会促使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内容上。只有写好内容,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推荐量,才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积累粉丝成为大V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大V。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智能社交的推荐方式帮助更多头条用户获取粉丝。未来1年内,今日头条计划在平台上扶持1000个拥有一百万粉丝的账号。

我们看到已经有平台把粉丝做得很好,但今日头条的粉丝红利期刚刚刚开始。基于算法,今日头条可以为更多创作者,更快更好地获取、沉淀粉丝。

在智能社交推荐模式下,内容的变现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所有内容创作者都通过“流量—粉丝—付费用户”这个漏斗一层一层筛选、定位自己最忠实的那部分粉丝。发布内容之后,创作者获得流量,也就是找到了潜在的粉丝。那么对于内容以及作者认可度高的用户,产生订阅行为,沉淀为粉丝。而对于作者更加认同、愿意产生付费行为的粉丝,进一步沉淀为付费用户。

在内容变现的这个漏斗中,每个环节都依附着几种变现方式:基于流量,有广告分成和平台补贴两种方式。基于粉丝,有商业植入、电商导购两种形式。有了大量粉丝,就进入到了用户这个阶段。粉丝变成了作者的客户,出现了电商、直播打赏、内容付费等几种形式。头条此前在流量和粉丝的变现环节都有一些尝试,例如头条广告分成、千人万元签约、商品功能等。

虽然从流量到粉丝到付费用户的数量越来越少,但付费用户才是内容变现环节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内容付费,是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变现方式,我们也非常看好。接下来,今日头条也会在内容付费领域进行尝试。

未来一年,今日头条会竭力帮助各位创作者们不仅获得更多粉丝,通过更多方式的变现。欢迎大家上头条,涨粉丝!

现在的这个季节杨树剪枝可以吗?

宣传推广活动。坤哥玩花卉怎么不直播了的原因是因为宣传推广活动,直播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顾名思义,直播是一种新的内容制作方式。直播平台是一个内容聚合的平台,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广播。

点击赤脚论坛 关注我哟

远安县 阅读量、用户数最高的微信

正文

原标题:

一到春天飞絮漫天!把北方杨柳树都砍了行不行?

杨柳吐绿的4月,北方城市漫天飘飞的杨柳絮,几乎成了一年一度让社会热议的“时令话题”。

根据预报,4月10日北京将出现第一次飞絮高发期,并一直持续到15日。有网友吐槽,飞絮仿佛是“春天的弹幕”。也有人疑问,这么多飞絮,能不能把杨柳树砍掉换成其他树种?

4月7日,北京街头,行人在飞絮中出行。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飞絮进入高发期 毛毛都从哪里来?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发布的预报,4月10日-15日,北京市五环内城区将出现第一次飞絮高发期,主要飞絮树种为毛白杨。

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由于树种及环境温度差异,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在具体区域,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高发期一般一周左右。

漫天的飞絮,让“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毛毛”,这些“毛毛”来自杨柳树的雌株。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被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

它们为了传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这些白色絮状的绒毛,以风为媒,在城市中四散。

从北纬22°到北纬70°,从平原到海拔4800米都能见到杨树的身影。在北京,杨柳树的森林蓄积量占全市总蓄积的42.2%,是北京乡土树木中名副其实的“王者”。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曾对媒体表示,杨树长得特别快,两三年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最高能长到30多米,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如果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会下降10米。

4月7日,北京街头,行人在飞絮中出行。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飞絮漫天的“杨家将” 一直在守护北京

即便恼人的飞絮像雪一样飘飘洒洒,但不可否认,正是杨柳树的存在,让4月的北京换了颜色,有了绿意。

时间倒退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北京倒是没有飞絮的困扰,但4月的北京有着风沙的困扰。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北京春季沙尘日数平均高达26天。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区仅剩行道树87公里、公共绿地476公顷,树木只有6.41万株。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北京“绿起来”成了最迫切的现实。

所谓“十年树木”,时间紧迫,而彼时的国家尚无太多财力用于景观绿化。在这场“中国好植被”的树种选秀中,杨树、柳树凭借着适合北京土壤气候、易于繁殖成活、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等优势,脱颖而出。

它们不负众望,很快就在北京“安了家”,枝繁叶茂,为北京挡住了春冬季的风沙,成了拯救北京自然环境的功臣。

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平均沙尘天数,50年代为26天,60年代-80年代在10天-20天之间波动,90年代不到5天,2010年以后则下降到3天左右。

只是,当风沙日数渐少,杨树、柳树日益成熟,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了飞絮上。

“当时园林绿化工作者更多的是考虑怎么让北京尽快地绿起来,没有特别在意飞絮的问题。”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对媒体表示。

资料图:园林绿化工人正在用雾炮车对飞絮进行湿化。何建勇 摄

喷药、变性、打针……多维度治理飞絮

渐渐地,杨树雌株成熟会产生大量杨絮这一事实成了“房间里的大象”,再也不能被忽视。

1994年起北京实施“百万雄杨进北京”工程,希望淘汰飞絮杨树品种,但是以原有杨树庞大的基数来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替代。

为了治理飞絮,北京没少想办法,杨树的日子也不好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曾向媒体介绍,源头控制是一方面,“十三五”时期,包括新建的城市绿化工程、城市休闲公园、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等工程,北京各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不再使用杨树、柳树雌株。

对于已经存在的树木,则想办法“变性”,在产生飞絮的雌株上嫁接雄株接穗,变飞絮雌株为优良雄株。同时,在每年4月飞絮高峰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对杨柳树雌株进行高压喷水,减少飞絮影响。

必要的时候,还得给杨柳树“打针”。通过“抑花一号”花芽抑制剂控制杨柳飞絮,抑制减少90%的飞絮。

资料图:园林绿化人员正在给一株高大的杨树打“绝育针”。于颖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能不能砍掉换成别的树?

虽然加强清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峰期的飞絮量,但并不能彻底杜绝杨柳飞絮。于是,有市民建议,把产生飞絮的杨树、柳树雌株全部砍掉,换成梧桐、槐树和银杏等其他树种,这样的办法可行吗?

张志翔明确表示反对,“不能因为飞絮就否认它们的生态贡献。杨树、柳树是增加北京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一砍了之绝对要不得!”

而且,其他树种也有各自的缺点,银杏生长缓慢且果实难闻,法国梧桐每年春天也会漫天飞絮,国槐不仅树高不及杨树,垂下的“吊死鬼(尺蠖)”和洒落的树胶也让人不胜其烦。

更何况,杨树和柳树具有显著的抗大气污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各个方面。对SO2、Cl2、HF等有害气体、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极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抗污树种,抗大气污染能力优于国槐和侧柏。

数据显示,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北京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林木资源育种研究室专家白金对媒体表示,在北京,毛白杨是所有杨柳树品种中飞絮量最大的,可北京没有任何一个树种能达到毛白杨的生态效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栽植的杨树、柳树都已长成大树,如果大量伐除,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绿地景观的下降,造成更严重的生态损失。”张志翔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完

排版:赤脚君

审核:坤哥

关于即日起临沮网(论坛)正式更名为赤脚网(论坛)的公告

关于赤脚论坛数据(3月9日-17日期间)丢失的说明

使用论坛微信公众号快捷发帖的技巧

如何在赤脚论坛(原临沮论坛)找回自己注册的账号和密码?

郑重声明

我们注明为网友发布的曝光内容,都是出自于赤脚网(www.chijio.com)。都是网友实名认证后自行在官网发表的,我们只协助转发,从不帮人发布曝光内容,也从不转发未认证用户发布的内容。如需发布曝光内容,请自行在赤脚网官网按要求注册账号、完成认证,再自行发表。

以上就是关于看完我转行在花店打工的经历,再去考虑下开花店的梦想。。。。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