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

   2022-11-15 01:43:30 网络400
核心提示: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现在经常有人因为压力大,思虑过度睡不着,在中医上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只要贴在耳朵上,那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1 耳穴贴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现在经常有人因为压力大,思虑过度睡不着,在中医上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只要贴在耳朵上,那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1

耳穴贴压促眠

是最常见的耳穴刺激法。在一边耳朵上选2-3个穴位,清洁消毒耳廓,在相应穴位贴上磁珠,轻按数十次,使局部充血变红、发热、疼痛为度。吩咐患者经常按压穴位,特别在餐後及睡前,每次按压3-5分钟。两耳交替,隔日更换一次耳贴。对於顽固性失眠,配合敷药较佳,如王不留行籽、莱菔子、六神丸、冰片等,在穴位前後两面均贴上加强刺激。

治疗失眠的常用耳穴

1、神门: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镇静、镇痛、养血安神之效。

治疗失眠常用耳压穴位法 - 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 - 中药治疗失眠

2、皮质下点:在对耳屏的内侧面,为平性穴。有调节气机、健脾益肾、化痰通络、缓急止痛、益心安神之功效。

3、枕点: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对耳屏软骨边缘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化痰醒脑、镇静安神、降逆缓急之效。

4、脑点:在对耳屏尖端(平喘穴)与屏轮切迹正中处(脑干点)连线的中点,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补肾固精、行气解郁、益脑安神之效。

5、内分泌:外耳门后下方近屏间切迹处,为平性穴。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具协调阴阳、培精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6、肾穴:对耳轮下脚下缘,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为阳性穴。有补肾益精、通利水道、明目聪耳、扶正抗衰之效。

7、心点: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宁心安神、调和营卫、清泄心火之效。

8、胃穴:在耳轮脚消失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和胃止痛、镇静安神之效。

9、肝穴:在胃穴的外上方,耳甲艇边缘处,为阴性穴。有疏肝理气、柔肝利胆等功效。

10、脾穴:在肝穴的下方,紧靠对耳轮缘,为阳性穴。有滋生营血、健脾补气之效。

11、肝阳:肝阳1在耳轮结节上缘,肝阳2在耳轮结节下缘,均为阴性穴。有养阴柔肝、泻火潜阳、清热解毒之效。

12、失眠穴:在耳轮脚后沟尾部与对耳轮后沟交界处,为阴性穴:当用其他穴位治疗失眠效果不佳时,用此穴常获效用。

13、镇静:在耳甲艇后隆起,颈感穴与上肢穴连线的中间处,为阴性穴。有宁心安神、镇痛止痒、和胃平喘、养阴滋肾之效。

14、晕点:在对耳屏、脑点穴与屏轮切迹正中处(脑干穴)之间,为平性穴,偏阴性。有滋阴升清、降逆安神、利窍通络之效。

15、胆:耳甲艇内,肾穴与肝穴连线之间的中间处,左侧耳此点为胰穴,右侧耳此点为胆穴,为平性穴。有健中和胃、消食止呕、理气疏郁、清热利胆之效。

16、百灵:耳甲腔后隆起,阳维穴直下方,为阴性穴。有清热祛痰、理气降逆之效。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2

什么是耳穴压豆?

中医学认为,人的耳朵上有着五脏六腑的位置投影,当人体某个部位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应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我们叫这些反应点和穴位为耳穴。耳穴埋豆疗法就是用胶布粘上药豆,然后准确地粘贴在耳穴处,然后通过适度的揉按捏压等手法,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埋豆疗法的压豆材料有生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六神丸等,临床上常用的是王不留行籽,医院用胶布制成的便于掌握的方块,大小一般是0.6厘米乘以0.6厘米,也可直接从药店购买专用的耳豆板。

怎么去治疗失眠?

耳穴埋豆常用的治疗失眠的穴位有心、肾、枕耳、胃、神门等,耳穴埋豆的步骤为先用75%酒精消毒耳廓并擦干,然后找准穴位,用镊子夹着粘有压豆的小方胶布照着穴位粘下,待固定后就可以进行按压。按压的手法主要是一松一弛的揉、按、捏、压,压豆可在耳上放置3~5天,每天可以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30~60次,以5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两耳轮流按压。

耳穴压豆有什么注意事项?

1、要注意防水:在洗澡时,最好佩戴上耳罩,防止淋湿压豆。在夏天时容易出汗,所以贴的压豆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效果不佳,还可能导致感染。

2、注意好力度:对于体质虚弱、过度饥饿或疲劳、孕妇等患者,按压时力度要轻,以免不耐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力度要重,要加以强刺激,效果才会更好。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患者来说不宜使用,以免导致流产。

3、注意患者的反应:有的患者可能会对胶布过敏,可以使用脱敏胶布。若还是过敏,则建议谨慎使用该疗法。在按压时如果患者觉得过于疼痛,则应该放松胶布或者取下压豆,以免引起其他部位不适。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在按压压豆后耳廓发红发热时,最好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4、注意该疗法的禁忌症:如果患者的耳廓有破损或炎症,则不应该使用该疗法,最好是等炎症消退或破损愈合以后再进行。

养生——从耳穴压豆开始,襄阳市中医医院耳穴压豆工作坊全面启动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1、什么是耳穴埋豆?

用代替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贴于耳穴,用手指按压以达刺激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耳穴贴压法。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由于耳与经脉、经别、经筋、脏腑的生理、病理都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耳穴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

2、 具体操作如何?

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 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贴后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埋豆讲求贴籽的圆粒润滑,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六神丸等都可以作为耳穴压豆的介质,但是因为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所以最为常用。

选穴原则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观察法

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

压痛点探查法

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患者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

主要遵循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选穴,如失眠选心穴;根据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肝病取肝穴;根据现代医学原理选穴,如高血压取降压沟;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癫狂选神门。

例如因神经衰弱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患者在内分泌科较为常见,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均可选用诸如神门、皮质下、心三穴等穴位,这是因为神门、皮质下为全耳安神效果最佳的穴位;

而“心主神明”,睡眠障碍多与心气不足、心血失养有关,故心穴为安神要穴;

伴有头痛者可配以枕穴;

伴有耳鸣者配以补肾聪耳的内耳、外耳、肾穴。

同理,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则可选用胰、肺、胃、内分泌等穴位,多尿者亦可配肾、膀胱。

耳穴埋豆的适应症

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

失眠、老年便秘、预防感冒、晕车、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等。

耳穴埋豆的禁忌症

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慎用;

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耳压,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压贴子宫,肾、卵巢、内分泌等穴;

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按揉穴位时应以不损伤皮肤为度。

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年老体弱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慎用。

3、耳郭皮肤有冻伤等皮损者,不宜使用本法。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感染。

耳穴压豆的优点

安全轻痛,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

适应症广,尤其适用于慢性病、老人、小儿、惧痛的患者;

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持续刺激,患者可不定时的按压贴敷处以加强刺激;

常见治疗法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间隔1 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失眠

压豆安眠方。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 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 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 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 6次,每次每穴按压1 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 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颈椎病

颈椎病耳穴压豆方(《耳穴诊疗法》) 王不留行籽。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对称贴压,3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1疗程。主治各型颈椎病。

      襄阳市中医医院特色疗法:耳穴贴压技术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拉开序幕。以肺病科张丹丹护士长为组长,工作坊第一批招收了31个学员,学员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其中。现如今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因耳穴贴压技术有着简单操作、安全经济、无副作用、疗效快、治病广的优势,同时也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所以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 

第一环节:掌握何为耳穴贴压技术

它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黏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每次贴压5-7个穴位,每日按压3-5次,每次揉按1-2分钟为宜。

第二环节:认识耳穴

(1)耳穴在耳廓上的排列,相似于子宫腔内倒置胎儿的缩影。

(2)耳廓的方向,分为正面、背面、前方、后方、上方、下方。

(3)耳廓各个位置的名称和区域,总结为两对四窝一平面,两对指的是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四窝指的是三角窝、耳舟、耳甲艇、耳甲腔,一平面指的是耳垂。一门一沟是外耳门、耳屏前沟。两根是上耳根、下耳根。三耳轮是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四切迹是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轮垂切迹。

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相当于皮肤和肌窍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分,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相当于躯干、运动系统

耳屏: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向外凸出,有思维清晰线,表现为情商高。向内凸出,有聪明脊,表现为智商高。相当于头颅和大脑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相当于盆腔和内生殖器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相当于上肢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相当于腹腔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相当于胸腔

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相当于面部及部分五官

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相当于膈肌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的膨大部分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的凹陷处,相当于外耳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屏间切迹U形宽度较窄,性格较小气。宽度较宽,性格非常大方。相当于内分泌系统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相当于脑干

轮垂切迹:耳轮与耳垂之间的凹陷处

(4)最后我们要使疗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要用到耳穴定位三部曲找到准确的穴位,第一步,定解剖位置,第二步,定穴区,第三步,在穴区中定穴位点。

学习完毕后,两人自由组合,进行现场实操。

第三环节:了解适应症与禁忌症

利用耳穴诊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可以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失眠,高血压、便秘、月经不调、减肥等症状。甚至对一些年久不愈又找不出原因的疑难杂症却有独特的疗效。对于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第四环节:分享外治节成果

第二届外治节,三天共有218人体验,疗效显著,让体验者们对中医的神奇又更加有信心了。下面会为大家分享体验者的真实反馈效果,希望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的奇特疗效。

结束语

从最初的耳穴贴压技术的懵懂到大张旗鼓的学术推广和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我们的老师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为满足患者的需求,门诊4楼国医堂9诊间“传统疗法工作室”专门安排人员坐诊,耳穴贴压坐诊时间:肺病科张丹丹护士长每周一下午,心病科肖雪霞护士长每周四下午,其余时间可以前往急诊科进行就诊。

以上就是关于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