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项目:在市内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公共服务的直流充电桩(含超高压充电桩);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园区等内部停车位建设,以及本市居民小区“统建统营”的交流充电桩及小功率直流充电桩(单枪平均功率不高于7千瓦)。
补贴标准:
1.直流充电桩。在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新建直流充电桩分别给予150元/千瓦、2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在市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直流充电桩给予3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在市内新建单桩功率不低于350千瓦的超高压充电桩,给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2.交流充电桩(含小功率直
流充电桩)。在市内新建交流充电桩及小功率直流充电桩,给予5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发布《关于重庆市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渝财规〔2022〕3号)(以下简称通知),围绕车、桩、站、宣传等环节,明确四项补贴政策。其中提到,换电站建设补贴,单站补贴最高不超过80万元。
《通知》表示,此次政策是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而制定的。重点在于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
在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方面,《通知》明确,对在市内购买和首次注册登记并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条件的新能源公交车,在获得国家购置补贴后,可按要求申领重庆市购置补贴,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技术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具体看,我市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约为同期国家购置补贴标准的20%,非快充类纯电动公交车、快充类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单车补贴上限分别为1.3万元、0.94万元、0.55万元。
为加大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充电桩企业建设大功率、高利用率的充电桩,《通知》提到,将通过差异化补贴引导企业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我市充电桩布局“短板”地区加大建设力度。
其中,在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新建直流充电桩分别给予150元/千瓦、2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在市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直流充电桩给予3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在市内新建单桩功率不低于350千瓦的超高压充电桩,给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同时,对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园区等内部停车位建设,以及本市居民小区“统建统营”的交流充电桩及小功率直流充电桩,给予5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通知》表示,为加快我市换电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公共服务领域换电站建设。对提供共享换电技术服务,并运营多品牌多车型的巡游出租、网约出租换电站,按换电设备充电模块额定充电功率,给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单站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中重型卡车换电站,按换电设备充电模块额定充电功率,给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单站补贴最高不超过80万元。
此外,为营造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浓厚氛围,对在市内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峰会、论坛、展会、大赛、培训、沙龙等活动的单位,按照不超过活动经费的3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资金不高于50万元。
充电桩政策
易车讯 6月5日,苏州印发《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充电桩20万个,私人充电桩不少于15.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约3.6万个,专用充电桩约0.9万个,满足38万辆左右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全市车桩比达到2:1左右。预计完成充换电设施建设投资约60亿元,带动电动汽车行业产值约800亿元、动力电池行业产值约300亿元。
规划范围为苏州市行政区域,包括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以及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
结合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当前充电设施覆盖不足的区域,优先结合大型商场、文体场馆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建设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适当新建独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和换电站,作为私人充电桩的重要补充。
新增独立占地的充电站和换电站,选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尽量不改变原有的用地性质,优先选择现有公共停车场(包括 P+R 场站)、公园绿化区域或交通枢纽设施用地。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共车位实现充电桩安装全覆盖。
结合当前实际,通过模型测算,预计至2025年,苏州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约38万辆,电动化率约为7.2%。全市电动公交车保有量约7500辆,电动客运车保有量约1400 辆,电动出租车保有量约4600辆,电动网约车保有量约2.3万辆,电动环卫车保有量约1000辆,电动物流车保有量约2.3万辆,电动私家车保有量约31万辆,其他电动车辆保有量约7600 辆。
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车辆运行里程、充电服务半径等因素测算,预计至2025年,苏州市需累计建成充电桩20万个,其中私人充电桩不少于15.5万个,公共充电桩约3.6万个,专用充电桩约0.9万个。
苏州人防车位可以安装充电桩吗
1.对向电网运营电动汽车交流/DC充电桩的企业,直接向集中充换电设施报告电量,执行大行业电价。2020年前,充电桩基本电费暂免。
2.充电桩根据其所在位置按分类目录价格收费。其中,在执行居民电价的居民住宅、居民小区、非居民用户设置的充电桩用电,执行居民电价中符合表的用户电价;安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应采用电力供电。大多数企业和其他人。电价。据悉,我市大部分工商业用电量小于1kV为0.7988元/千瓦时。
3.充电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电动汽车在电力系统低用电期间使用充电桩进行良好充电,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还能调节和降低充电成本。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太平洋汽车网】人防车位是可以安装充电桩的,只要是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可以由物业向当地人民防空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安装充电桩。
另外,在地下人防车位能够安装新能源车充电桩,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得影响人防工程的防护效能。同时安装时应按照《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和《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履行相关安装程序。
二、人防机电通用电气要求:
1、防雷接地工作接地:配电间接地,防护值班室接地,电站发电机的接地。
保护接地:设备房接地,金属线管,电气金属线管,金属桥架(电缆槽盒)接地,金属电动门(电动防火卷帘门)接地,机械车位的接地。
防静电接地:箱接地,输油管接地,卸油车接地。
屏蔽接地:防门的金属门框,救护工程,指挥工程的结构钢筋网,油网滤尘器的接地,人防风水电等预埋管接地等。
基础接地:
1).工作接地及弱电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2).每扇防密门门框角铁用25*4热镀锌扁钢与底板上层钢筋电焊,此上层钢筋与焊接钢筋网应至少有一点电焊连接。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枪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1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制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已经在苏州投入了运行。目前,这种充电系统还处于比较初期的应用阶段,下一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开展该充电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景的布点应用,为更多的电动汽车用户带去便捷和惠利。
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据了解,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为研发突破口,运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并结合了先进的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开发出了导轨移动式共享柔性充电机器人系统。同时,这套充电机器人系统还支持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有相关机构作出过预计,今年国内电动汽车的销量可能超过650万辆。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地建设当中。
此前,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就印发了《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表示到2025年,苏州市将建成超过20万个充电桩,以满足大约38万辆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2由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正式在苏州姑苏区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投入应用,仅需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
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枪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改变了传统新能源汽车采用“一对一”固定充电桩充电的方式,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精准控制充电枪移动到指定车位,协助车主快速充电,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万辆,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增长的充电需求。
“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就超过2.5万件,同比增长160%。但有相当数量的车主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安装条件而无法建桩。”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员工刘乙介绍,个别老旧小区无固定车位或独立产权车位,不符合私人充电桩报装申请条件,小区居民用车充电很不方便。
2021年年底,苏州供电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研发,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
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一条首尾闭环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覆盖了50个车位,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已安装好一个电源插座。
车主停车后,用手机扫码,轨道机器人就会“抱着”充电桩到达车位上方的电源插座并自动连接,车主取下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连接即可充电。
该系统还应用了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可以根据区域实际负荷情况动态调节输出功率。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支持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轨道(含电缆槽)、共享充电桩、机器人等,都实现了模块化预制,简化了工艺,覆盖50个车位的工程仅用两天就可以完成,做到了高效不扰民,苏州供电公司还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保养维修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而在接下来,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所的布点应用。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36月23日,在江苏苏州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车库共享充电区,车位上没有传统的充电桩,而空中却出现了一条首尾相连的银白色崭新导轨。这个导轨是干什么的.?
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基于“全电共享”理念最新研制了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前面提到的导轨就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突破传统充电桩的建设模式,为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这套系统,有啥不一样?
传统的充电桩一般采用“一车位一桩”的建设方式,而基于“全电共享”理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中,一台充电机器人沿着预设轨道自主移动,可“搬运”多个充电桩。
车主停车后,通过扫码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就会将空闲的充电桩“搬运”到目标停车位,供车主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多车同时发起充电指令,机器人也可以依次将每一台充电桩准确“搬运”至指定车位。
为什么要采用这套系统?
充电需求量越来越大
以苏州为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万辆。随着新能源私家车的增多,居民个人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申请达2.5万件,同比增长160%。
传统桩具有不便之处
部分电动汽车车主面临公共车位不满足建桩条件、物业审批建桩申请困难等情况。据调查,大量私人电动汽车车主没有自己的充电桩。同时,私人充电桩还存在安全监管不足、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问题。
新政策助推新的模式
今年2月25日,苏州市发布的《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所有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并需按照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具备有序充(放)电功能的充电桩。
这套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上线,有利于该项政策的执行,而且,其投资成本相较于传统充电桩可节省约20%。
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国家充电桩政策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