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险如何急救和自救?
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
(1)如何避免雷击
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 向低地。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
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
2. 野外伤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较大,遭到袭击后应采用对付蛇伤的方法处理。
(3)被蛇咬伤
①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损伤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时因意外而造成身体某部位损伤出血,小的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愈合,而严重出血常会危及生命,须采用紧急的止血措施。如果是一点伤口,用手指或清洁布块直接压在伤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渗透布块应反复替换,直到出血减弱,这时才用消毒纱布盖好,绷带固定。如果是切伤或砍伤,血流不止,这是动脉出血,危险性很大,必须用止血带止血,但注意止血带扎紧后应有间隔的松开再扎紧,以免被捆扎处以下的肢体血液循环完全中断而引起肢体坏死。另外还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剂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绷带固定。
(5)骨折及扭伤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发生骨折或扭伤时,首先应保持安静休息,不要勉强走动,使伤口恶化。接着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却患部,千万不要按摩。然后用木板或代替物夹住患部,用绷带加压固定。抬高患部,超过心脏。最后送往医院,搬运时应小心谨慎,一般可采用两人做手椅、单人背负、两人搀扶、担架搬运的方法。对于脊椎受伤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后送往医院,身体不能弯曲,否则可能会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瘫痪。
3. 求救信号的发放与识别
遇难时获救的首要前提是与外界取得联系,使他人知道你的处境。SOS(Save Our Soul)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可以在地上写出或通过无线电发报,也可用旗语通讯方式打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出代码。另外,几乎任何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着寻求援助。如点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浓烟,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枪响或三次火光闪耀。如果使用声音或灯光信号,在每组发送三次信号后,间隔1分钟时间,然后再重复。
(1)烟、火信号
燃放三堆烟、火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间隔相同最为理想,可方便点燃。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胶片、青树叶等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信号火种不可能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易于燃烧,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救助。白桦树皮是十分理想的燃料。为了尽快点火,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直接倾倒于燃料上。要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才能点燃。切记在周围准备一些青绿的树皮、油料或橡胶,以放出浓烟。
(2)地对空信号
寻找一大片开阔地,设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员观察发现的信号,信号的规格以每个长10米,宽3米,各信号之间间隔3米为宜。“I”——有伤势严重的病人需立即转移或需要医生;“F”——需要食物和饮用水;“II”——需要药品;“LL”——一切都好;“X”——不能行动;“→”——按这一路线运动。
(3)其他信号
①光信号。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或玻璃、金属铂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号光。持续的反射将产生长线和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②旗语信号。左右挥动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长划,再向右短划。
4. 组织实施时的安全措施
在组织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过程中,作为组织实施者应有考虑周详的安全措施。
(1)作好缜密完整的训练计划和充分的物质准备,包括活动目的、路线、日期、分工、纪律、装备、物品、学生档案、如何总结等,并让每位学生彻底了解。
(2)健康管理。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教学训练,出发前应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运动较少的学生,更需认真检查,如有不适宜的情况,则应停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3)组织必要的体能、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训。
(4)组织者与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直接商定参加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或特种意外伤害保险事宜,从而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获得较大的风险保障。
(5)组织队伍。将队伍分成5~12人一组,安排有经验、有责任感的教师或学生担任组长,整个队伍不可拉得太长,应经常保持前后呼应的状态,要约定一些联络信号。还应安排有责任感、对活动计划十分了解、有经验的人担任留守。配备医务人员。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至关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如果你冷静地把你能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好了,很有可能会转危为安。否则,把时间用于无谓的害怕和恐惧上,可能会带来本不应有的灾难。另外,本文所述及的是一些处置安全问题的基本常识,是否能灵活运用,在遇险时采取最为适当措施,就要看临场经验和意志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措施只是临时的应急办法,最终要请医务人员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如果你在野外不小心掉进深坑,该如何自救?
野外遇险如何急救和自救?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 (1)如何避免雷击 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向低地。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 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 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CPR)。 2. 野外外伤的急救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发生骨折或扭伤时,首先应保持安静休息,不要勉强走动,使伤口恶化。接着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却患部,千万不要按摩。然后用木板或代替物夹住患部,用绷带加压固定。抬高患部,超过心脏。最后送往医院,搬运时应小心谨慎,一般可采用两人做手椅、单人背负、两人搀扶、担架搬运的方法。对于脊椎受伤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后送往医院,身体不能弯曲,否则可能会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瘫痪。
在山林中遇险怎么自救?
如果你在野外不小心掉进深坑,该如何自救?
如果坑够窄,基本上用手和脚扶着两堵墙就能爬出来;假设坑又深又大,人烟稀少,只能自救。在坑底寻找石头,等等。在墙上凿洞做脚垫,慢慢爬出来。或者如果野外坑边有棵树,就把衣服撕成条,用长绳子一端的重物捆住,扔向树。绕过树枝茎后,可以用长绳子爬上去。
在很多环境下,会有废弃的深井或者深坑。如果井口周围没有警示标志,可能会有人不小心掉入井中。如果有人掉进井里,应该如何采取自救措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水太深,把脚放在井壁上,手放在井壁的缝隙上,这样身体就不会沉入水中。然后大声呼救,吸引路人的注意。
看看周围的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拯救自己。如果你坠入该区域很深,你可以腾出一只手把你的物品扔到地上,吸引路人的注意。如果以上方法全部失败,井口狭窄,井深,人脑缺氧,保持冷静,积蓄力量,等待救援时机。
如果受伤了要自己止血,往井口扔泥巴吸引路上行人注意,身上有手机,手机没有损坏,可以拨打110求助,拨打110时告知大致位置。
如果井不太深,可以斜着洞口往井底扔泥巴,这样会引起地面行人的注意。一定要呼救,让外界知道这口井里有人倒下了,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体力。自救的方法没有效果,就要等待救援人员的道理啊,冷静处理,临危不乱。
以上便是在野外不小心掉进深坑,自救的几种方法,假如我们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在危险的环境中,吸取经验,给自己和身边的家人带来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了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生存技巧。
在山林中遇险,可采取按计划储存、使用饮水及食物、在行进中留下明显的路标,以及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等方法进行自救。
在户外活动中,在山林中遇险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2021年 11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在镇沅县者东镇附近的哀牢山腹地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11月22日,从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获悉,四名失联人员已找到,均已遇难。
小伙伴们知道,安全无小事。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吸引了许多户外爱好者或赴山林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根据工作需要开展野外作业。俗话说,凡事皆有度。有些户外爱好者及野外工作人员或在出发前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或在户外探险中,在山林中迷路遇险,不仅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因此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为避免在山林中遇险,自救尤为重要。下面,咱就聊聊在山林中遇险如何自救的主要方法吧。
一是在进行户外活动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对准备进行的户外活动地点进行深度了解,对可能遇见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同时,对国家规定不允许穿越或徒步的相关路线路线,一定不要冒险前往,这是预防山林遇险的前置项。前年,我有位同学,在甘肃某地进行户外活动时,进入了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进入区域,结果途中发生意外,虽然在有关部门救援下脱险,却因违反国家不允许进入该区域规定,被处以10天拘留,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是在山林中遇险,要按计划储存、使用饮水及食物。在进行户外活动遇险,要按计划储存足够的饮水及食物,做到及时使用、及时补充,从而避免出现断水、断粮情况发生;同时,在遇险时,更要按照生存极限时间来使用有限的饮水和食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处地点的植物资源情况,并要懂得识别分辨可食用植物、可替代饮水的植物、有毒植物和将会导致过敏的植物,以免适得其反。去年,我和同学与其他10名小伙伴共同到长白山林区游玩,谁知道进入山林不久,就迷路了。好在我们小伙伴准备了充足的饮水及食物,直到联络好救援,所剩的补给仍然是绰绰有余,幸亏出发前的功课做得好。
三是在山林中遇险,要在天黑前搭建完野外宿营场地。在进行户外活动中,宿营是必选项目,小伙伴们应该在天黑前,搭建完宿营场地,避免将白天时间都花在自救上。应该留下足够时间,在天黑之前寻找合适位置,完成搭建野外宿营场地。如果不在天黑前完成搭建宿营场地,在山林里天黑得快,而且气温也下降得极快,到了晚上将会漆黑一片,这时搭建野外宿营场地会非常艰难,而且危险系数会更大。
四是在山林中遇险,要在行进中留下明显的路标。在行进中留下明显路标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救援人员进行追踪营救,当然,不能因此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还要随身携带,或者制作简易自卫工具,以便不时之需。上次我们进入长白山林区后,及时在行进中留下了明显的路标,而且携带了一些自卫工具,这些都派上了用场,特别是留下的路标,为救援人员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准备的自卫工具,在山林中特别实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五是在山林中遇险,要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被困在山上,首先的求救方式自然是用手机报警或者联系亲人朋友。如果手机信号不好,或者手机没电,就需要用其他方式求救。如随身携带口哨,可以不间段地吹口哨,以引起别人注意。由于山林安静,声音会传得很远,如果没有携带口哨,也可以大声呼救,但呼救不宜太过频繁,从而防止过多浪费体力。晚上,可以生火堆,从而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营救。
我认为,在山林中遇险进行自救的方法很多,更主要的是如何避免遇险,并化险为夷。热爱探险,珍惜生命是喜欢户外活动小伙伴们永恒的主题,但切不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而使户外活动迷失方向,陷入危险境地,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野外遇险如何自救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