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自主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

   2023-02-07 03:02:57 网络1190
核心提示:创业成功的案例在目前为止并不是很多,而对于残疾人创业那是更加难,那么残疾人创业成功有什么案例?面是我带给大家的残疾人创业案例,一起来了解吧! 残疾人创业案例一日前,城东街道喜获一条令辖区上下尤其是残疾人备受鼓舞的好消息:严茸是参加中央电视台

残疾人自主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

创业成功的案例在目前为止并不是很多,而对于残疾人创业那是更加难,那么残疾人创业成功有什么案例?面是我带给大家的残疾人创业案例,一起来了解吧!

残疾人创业案例一

日前,城东街道喜获一条令辖区上下尤其是残疾人备受鼓舞的好消息:严茸是参加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诺基亚致富创意大赛”决赛三等奖得主之一。提到严茸,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下岗工人,他更是一位鼓勇图强的艰难创业者,他是扭转厄运、战胜磨难的生活强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谱写着一个感动而曲折的创业 事迹 ,用他的切身实际向我们昭示着一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他的自立自强奏响了自己的人生凯歌。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南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感受到了南通的和谐内涵和魅力所在。

逆境,培植创业土壤

家住市区城东街道银花苑居民残疾人(腿残)严茸,现年46岁。原本是八一集团拉绒整理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几年的工作实践让他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手艺。该厂90年代初效益开始滑坡,1996年正式倒闭,严茸下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遭受双重打击的他并没有退却,他在得到单位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后,加上抵押房子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却苦于没店面房,后在街道、社区的大力帮助下,在新海通22幢找到一个店面。

经各方筹备,他的服装加工厂终于开张了。可“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 渠道 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严茸真是吃够了苦头,买回来的高价货销路很差,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他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社区同志大力帮助下,渡过了难关。他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的客户也慕名而来。他一个人兼顾设计、制版、裁剪、制作等活,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这份创业的执著实在难能可贵。

学习,夯实创业根基

严茸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他并没有产生厌倦的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愿望。这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亲戚朋友都瞠目的决定,即让他的妻子去日本学习服装技艺,当时很多朋友都不赞成。严茸却说:“我相信她,我们会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妻子去日本期间,他一个人将服装加工厂打理得井井有条,稍有空闲,他就在那里学习日语,为将来做准备。21岁时,他曾亲自找到服装裁剪书的作者,并拜他为师。在上海服装研究所,他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服装裁剪技术,服装技艺突飞猛进。妻子学成归来,也掌握了很多服装制造技艺和进出口贸易的种种商业步骤。资金、技术、 经验 都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个小小的店面房已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严茸开始寻找厂房,遂成立了现在的曼莱斯蒂服饰有限公司。凭着他丰富的服装制造和销售经验,加之客源丰足、为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他的生意逐渐步入正轨,还做起了外贸服装,在日本等国家都有销售网络。生意稍有起色,严茸首先想到的是安置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他不仅吸纳一些失业下岗人员,还安置了几名残疾失业人员。他还有一个习惯,冬天喜欢在摩托车后备箱里存放许多副手套,为了能随时给没有手套的人及时送去温暖。“我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又是一名残疾人,我深知再就业的不易、生活的艰辛,我要为下岗工人、残疾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是我们残疾人首先要自强、自立,靠自己的能力来创造生活”,严茸这样说。

创新,引来媒体关注

创新能力是未来公司竞争力的一个最核心的元素,“创新”二字也将贯穿于任何一个经营实体的始末。严茸深有体会,他知道创新是一个永不改变的真理,必须坚持倡导,通过创新、专利来激励和保护自己的公司。他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经过一次次失败和挑战,终于自主发明了新产品——多功能防晒服。发明的想法来自一个偶然的灵感,20xx年夏天,天气炎热,他发现摩托车坐垫能将太阳光反射回去,如能做成防晒服能使皮肤防晒,这个产品市场前景一定很好。严茸有了这个想法,说干就干,为寻找质地柔软、银膜附着性好、防止汗水侵蚀的合格面料而奔波于浙江、温州等地。一开始自掏腰包20xx元让浙江服装老板做试验,可是失败了。

从那时开始每年都在面料上改进,前后投入3万元做实验,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可是他并没有后悔,他说666农药粉试验了666次才成功,自己还没有那么多次,应该继续研究下去。20xx年生产了1000件防晒服,由于技术不过关,汗水侵蚀导致银膜脱落,许多用户纷纷退货,严茸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1000件衣服全部昭回。再度损失2万元的严茸有点灰心了,直到20xx年意外地接到很多用户电话,鼓励他重新研究,再次燃起了他的希望。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今年他专程找到北京纤维检测中心,对新研究的防晒服进行检测,发现紫外线竟然完全阻隔在外面。

于是他借助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栏目,向公众推广了这一新发明,反响很好。面世后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而且引起了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推出了“诺基亚致富创意大赛”。严茸主动报名参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创意选题筛选时,他的防晒服新发明进入了央视编导们的视野,成为江苏赛区六强选手之一。11月1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组还专门抵通,对这一实用性极强的新发明进行了专题报道。严茸的创新发明在全国范围产生积极影响,他让更多人认识创新以及营造创新型 文化 的重要性。

天道酬勤,付出终有回报。回想起自己的风雨相随、寒暑奔波,严茸爽朗一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的确,他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创业历程,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厄运自立自强、为求创业注重学习、力谋发展开拓创新的严茸,一定会有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残疾人创业案例二

浙江省日前公布的一份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数据公报,引起社会对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公报显示:作为全国最富庶的省份之一,浙江的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5%。

不过,公报也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息。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在为残疾人的生存就业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商业联合体”:7位残疾人开出有分有合的7家网店。他们中,3人截瘫,另4人手、眼等有残疾,网上创业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残疾人就业不容易,重度残疾就业更难,这7位残疾人走过的就业路同样不平坦。去年,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开展了第一期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家住临安的蒋近旭成为第一批学员中的一位。今年40岁的蒋近旭,三年前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右臂。“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第一次接触到网络买卖。”

回忆起第一单买卖,蒋近旭眼里充满了感激和兴奋。“我的第一位客户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她需要买窗帘,通过网络找到了我的淘宝店。”当时的蒋近旭,对网络交易实际上只有课堂上学来的一些模糊概念,到具 体操 作时,手忙脚乱了。幸运的是,那位女士不但没有嫌弃,还教她如何一步步实现网上交易。最后,客户挑了一块带蝴蝶边的帘子,小蒋赚了260元,开心极了。

截瘫的潘金华,经过培训成为千万网商中的普通一员。去年6月,潘金华向其他6个同在培训中心学习的临安残疾人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可以联合起来做网上生意,这样可以解决货源分散、无竞争力的劣势,倡议很快得到拥护。

7个人依然各自在家办公,且各有各的网店,但很多时候,他们又联合“作战”。比如,干货是临安的特产,销路也不错,被大家一致看好。于是,他们明确分工:行动方便的负责找货源,口齿伶俐的负责和货源供应商进行谈判、沟通。很快,7人中的一个通过网络和电话找到了“娟妹子”干货店,老板娘在了解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后,表示愿意提供货源。两个腿脚灵便的赶紧上门去签订了合作 意向书 ,以较低的批发价拿到了所需的干货。“这样,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各自为政、信息不灵、货源分散的情况,生意变得顺畅多了。”不仅如此,他们还相互帮忙推销各自的特产。

据了解,仅网络交易这一块,他们每人每月可赚700~1000元左右,基本上可解决生活问题。另外,潘金华还经营着一家网吧,收入可观。高位截瘫的大学生徐志清,通过替人进行网店装饰、制图等,每月可收入二三千元。

这7位残疾人对电子商务培训都充满了感激,认为这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视窗。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职教科王科长告诉记者,电子商务因为具备不需门店、成本小、可自行在家交易等特点,特别适合残疾人,可作为残疾人就业的重点之一。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

残疾人创业案例三

从一个拥有多彩梦想的孩子,到突然不能自由行走从曾经的自暴自弃,到最终的发奋图强从身背债务,到踏上 创业之路 ,她的 创业 故事 着实令人感动。

今年23岁的小红,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5岁的时候,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在一次莫名其妙的发烧过后,她的双腿开始出现软弱无力的感觉,跑比别的孩子慢,跳比别的孩子近,渐渐地走路都开始变得不利索起来,最后竟发展到连腿脚都迈不开步的地步。经医生诊断,这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但是这时已经无法治愈了。上小学了,不能独立行走的她只能靠父母背着上学。慢慢地他学会了用拐杖辅助行走。初中 毕业 后,升学考试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开学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到校了,而她却没有接到通知,是不是学校疏忽了?她硬是缠着父亲到学校问个究竟。到了学校,问主管人员,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么多健康人都不能上学,哪还能录取一个废人呢?” “废人”,多么让人寒心的字眼,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坚强的拉着父亲回了家。之后她开始找工作。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的事,碰壁,吃闭门羹,层层折磨。“哎呀,好胳膊好腿的,我们还安排不了,怎么照顾你?”她的热情冷却了,抱负退缩了,无奈的返回了老家。社会就是这么的无情,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人间就是这样的冷漠吗?当时年仅22岁的她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天天待在家里不出门,她害怕面对他生活中所熟悉的一切。父母、亲戚、朋友的劝说他一句也听不进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电视上一个关于残疾人创业的报道:下肢残疾,但是利用手、脑自力更生。她动心了: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为什么不能?她开始琢磨了。

初中毕业的她对电脑网络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唯一能够了解外部世界的只有家中的一台电视机。自从有了独自创业的想法后,她每天总会关注电视上的招商 广告 和一些财富栏目。希望可以从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 创业项目 ,没有太多社会阅历的她,加之信心不足,让她忧心重重,却始终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行来做。

一次机缘巧合,她在商机在线上看到了黛恩蒂的招商广告。其实在看这个广告的时候,她心里还是同样的迷茫,当她听到“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黛恩蒂给你自信,让你精彩”这句话好像说到了她的心坎上。是啊,她正是花样年华,拥有青春,拥有和 其它 女孩子同样的美丽容貌,她是多么渴望能够拥有一双健康而美丽的腿,那样她就可以展开笑颜,自信的走出家门了,那五彩绚烂的颜色就像她梦中的生活一样多姿,相信,一个健康美丽的女孩子对自己的外表更加的在意。无论是内在的气质还是外在的秀美,都是所有爱美女孩所关注的焦点!那么做为时下最火爆的韩国时尚品牌彩妆黛恩蒂自然是女孩子们的首选了。想着想着,她好像就认定了这个品牌一样了!

或许是心里真的认可了,她第一次鼓足勇气走出了家门,来到了电话亭拔通了黛恩蒂公司的电话,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当阳光再一次照到她的脸颊时,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后,家人因为她能重新站起来而欣喜,但同时也为她的想法而犯难,家中曾为了给她治病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父母辛苦劳作,前年才刚刚还完债务,如今,她要自己干,从哪里找本钱呢?但家人却不能打消她的热情,对于她来说,能够重新站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父母只是笑着点头,说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其实她心里清楚的很,父母为了她受什么苦都不会有怨言的!她是那么孝顺,哪里会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呢!由于她久不出门,根本没有什么朋友,她想到了卖血,两个月之内,她不止一次走进医院去卖血。父母拿出了所有的家档,四处奔走。出于同情,亲朋好友们都伸出了援手,终于凑够了钱。当小红的店正式开业的那天,全家人都泪流满面,感动,开心所有的感情都有这泪水里了!

残疾人创业案例四

李金其他是一个残疾人,40岁的东北汉子李金其向这个世界发出挑战,用自己的艰苦创业奋斗的过程来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3岁的时候,李金其以为一次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全身瘫痪,经过自己不断的挑战极限与锻炼,慢慢的他开始站了起来,可以走路,只是右腿不能恢复了。

其实改变的就是因为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就话就像一把钥匙给李金其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大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以及方向。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同时还在在读博士,他还管理着好几家企业。

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创业,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是李金其却不怕困难,因为他觉得每次的困难自己都是在不断的成长。从这些话语中 ,就可以感觉到他对创业是多么的坚定。

在1997年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工厂宣布倒闭了,李金其也就失业了,面对肩负着家庭的生活费,他没有一次抱怨过,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李金其根据对化工的了解,吧生成方向锁定了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到目前为止被广泛运用。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李金其对这个工艺并不是非常了解,随后自己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专家,为了测试这种材料的性能自己带队跑去冰天雪地中做实验。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这种材料终于得到了认可,也有了一定的回报,并且在很多地方有了自己企业。从几百万元发展 到现在的几千万元,这也是通过他的努力得来的。

李金其成功了,还不忘关心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也想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功。他还给贫困地区建了学校,并且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在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

李金其从并不认为自己残疾了就可以回避问题,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这是李金其说的。

1.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例

2.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分享

3. 名人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4. 励志残疾人创业故事

5.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6. 创业经典案例集锦

残疾人励志小故事

许多残疾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往往让人忘了他原本的身份,但是他却实实在在的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地努力,过着比正常人更艰辛的生活。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

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

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2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3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40岁的东北汉子李金其,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李金其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李金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李金其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金其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管线等领域。

创业之初,李金其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通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李金其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的李金其,从没有忘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助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2003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07年底,李金其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李金其说。

看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经典”的人还看过:

1.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2. 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

3. 付出努力成功的名人例子

4. 沟通成功的名人事迹

5.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

一个残疾人的伟大创业故事

梦想不因身体的状况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残疾人励志小故事,欢迎阅读。

残疾人自强创业明星李金其的故事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敢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40岁的东北汉子李金其,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 性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李金其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李金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李金其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他自己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金其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管线等领域。

创业初,李金其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通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李金其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李金其告捷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的李金其,从没有忘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助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2003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07年底,李金其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刚刚相反,自己的性命若对更多的 性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 性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李金其说。

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十三岁那年,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可是,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告捷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积极向上,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只有左脚,照样写出 性命的精彩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谅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

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着画呀画,可就是画不好。姐姐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画好,上帝只不过暂时解除了你的武装,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画画,但只要肯花工夫练习,一定可以画出精彩的画来。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渐渐长大了,一直很勤奋地学习用左脚画画、写字。他的家人坚信他的智力没有障碍,只是无法与人沟通。家人下定决心要让他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车里,拉着他到处跑,让他多认识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脚练得越来越灵活,他竟然学会了游泳。在家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练习画画,也开始学写作。他的脚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继续练;他写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没有灰心。他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但他的热情不减。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慢慢地,他发现他又有了极大的热情。当他的画作在全市获奖,处女作《我的左脚》经历多次修改也得以发表时,他感觉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尝到了写作和画画的乐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每画一幅画,每写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脚被磨出了血泡不说,他还常常收到退稿,但他从来不肯放弃,他要拥抱每一个机会。

他的妈妈通过一位医生的协助,将他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获得了很好的治疗。他特别尊敬这位了不起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不仅为他和其他脑性麻痹人士创办了一家医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坛。几位爱尔兰知名作家鼓励他创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岁时,他花了很多心血写了小说《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兴奋的是,小说一经发表就荣登畅销小说榜第一名,并被改编成电影,由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后来又出版了六本书,另外,他也是一位积极创作的画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听说只有左脚能动、只能发出几个声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诗人和画家,很多人非常惊讶。克利斯帝在日记中写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样,只要功夫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在风雨中,要勇敢坚定;在黑暗中,要咬紧牙关前行;面对沙漠,心中要充满绿洲。只要像蝉一样,经历苦痛,决不放弃,一定能一飞冲天!轮椅上的孩子都应该去尝试每一件事!”

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 性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告捷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告捷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告捷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告捷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告捷,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许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把爱写在左手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手指创造的奇迹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可是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

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的大桥。

可是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可是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

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十三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一个残疾人的伟大创业故事

看着针管的药剂逐渐注入体内,郑卫宁松开了紧捏的拳头,缓缓地呼了口气:又活过了一天。

一件灰色的外套,一头花白的短发,一脸 矍 铄的神色,除了身下的轮椅,这个59岁的湖北老汉并无特别之处。但事实上他每天都在跟死神抢时间。

郑卫宁天生罹患重度血友病,凝血因子含量过低导致身体随时可能大量出血,59年来他依靠定期输血维持着生命。命运让他无法不淡看死亡,而他倔强活着的理由,是他创立15年的残友集团和旗下3000多个残疾人兄弟。

新的活法

“我没那么伟大,只是想给自己换个全新的活法。”郑卫宁向《商界》记者如实地回忆自己创业的初衷。

1991年,国内大规模爆发血液交叉感染,为了确保血源安全,郑卫宁举家从湖北搬迁到当时唯一实行义务献血的深圳。然而,陌生的环境让他陷入了一种自我嫌弃的抑郁当中:往日熟悉的邻里关系不复存在,妻女忙着各自的工作与学习,加上母亲去世,他开始质疑起自己的生存价值来,在最低落时甚至尝试自杀。“自己就是个累赘,活着有什么意义?”

1998年的一个晚上,郑卫宁将妻子哄睡后,独自来到阳台。掏烟点上狠狠吸了几口后,他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准备翻身跃下,让自己彻底解脱。正当他努力将腿抬上栏杆时,衣角突然被人紧紧拉住,泪流满面的妻子从背后牢牢地抱住了他。

聪明的妻子早已发现郑卫宁的异常,并一直跟随其后。看着哭得不成人形的妻子,郑卫宁彻底爆发了:“我就是个废人!你让我去死好了!”

“你死了我和女儿怎么办?要死的话,我们一起跳!”激动的妻子狠狠给了他一耳光。

是啊,自己死了,妻女怎么办?“我也不想这样赖活着啊!”郑卫宁瘫坐在地上绝望地嘶吼。

为了防止郑卫宁继续犯傻,妻子第二天买了台电脑供他上网解闷,并和他约定:只要不再轻生,做什么都行。不到生命的绝境,便无法体会那种无助的悲凉感,以及对于希望的极度渴求,哪怕只有一点点。

妻子买来的电脑,改变了郑卫宁的人生。他通过互联网帮助另一位残疾人找到了急需的资料,当收到对方特意寄来的感谢信后,他的内心第一次有了波动:原来自己还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让郑卫宁产生了创业的想法:这种对办公地点、身体素质几乎零要求的工作方式,似乎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同时更能让自己摆脱无所事事的颓废,换种新的.活法。

1999年,郑卫宁找到刘勇、麦健强等4名“有电脑技术”的残疾人,成立了残友公司,创立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尽管设计简陋,但这个涵盖残疾人病情交流、生活互动等多个版块的网站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圈内走红,不到一年时间,就创下全球残疾人福利网站点击率最高的纪录。而作为带头人的郑卫宁,也被无数残疾人网友尊称为“大哥”。

“大哥”是什么概念?

军区大院出生的郑卫宁,生性豪爽耿直。母亲去世时给他留下了30万元现金和两套房子。他将房子拿出来当“公司”,客厅办公,卧室供大家住宿,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承担了大家的生活开销。一些残疾人慕名投奔而来,他也从不拒绝。

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用双肘撑着两个小板凳,前来投靠残友,郑卫宁送了他一辆轮椅作为见面礼,并捏着他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到:“从现在起,这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大哥,有任何困难尽管找我。”

这个自小因为残疾被父母遗弃,一直借助小凳子爬行的青年,再也抑制不住激动,扑向郑卫宁怀中大哭起来。

当狼的资本

2000年,一家公司希望以1000万元收购中华残疾人服务网,但遭到郑卫宁的反对:“他们想用自己的团队,意味着我们要解散,这肯定不可能。”尽管合作不成功,但郑卫宁从中发现了网站设计和软件开发的业务。然而,这条看似一片光明的出路,却泼了郑卫宁一盆冷水。

创业初期,郑卫宁跟客户洽谈业务时,对方一看到合作对象竟然是一群残疾人,大多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有时甚至是一种明显的鄙薄。

一次,上海一家原本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公司前来考察残友,发现残友员工全是残疾人后,态度立刻改变,对郑卫宁撂下话:“我们可不是慈善公司!”在随后的谈判中,除了不断质疑残友的开发实力外,对方还把原本已经谈好的30万元价格压到6万元,意在让郑卫宁自行放弃合作。

谈判桌上,面对对方轻蔑的脸色和侮辱性的价格,郑卫宁一言不发,他压抑住想给对方一拳的冲动,紧捏着拳头转身回到办公室。员工们随即围了过来,气愤难当地说:“大哥,我们不做了!”“大哥,我们不能受这个气!”

但郑卫宁却冷静下来,在思考良久后,他咬了咬牙:“接!”原因无他,此时的残友没有太多选择,这个行业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放弃,很难再找到下一单。而郑卫宁也想证明残疾人并不比健全人差。

此后,残友开始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如饿狼一般在市场上疯狂抢夺订单,这招来了业界同行的非议乃至仇视。一些同行为了抵制残友夺回订单,甚至在客户面前拿残疾人说事。这让郑卫宁愤慨不已:“我随时都会死,命都不要了,还在意其他人看法?!”

一次在出差北京洽谈业务时,郑卫宁刚抵达酒店,突然出现了尿血症状,吓得跟他一起出差的员工连忙背着他往医院跑。谁知,他们找了两三家医院,都没有医生敢为他注射自带的救命针剂。

看着逐渐失去知觉的郑卫宁,几近崩溃的员工在凌晨两点多拨通了深圳义工联的电话,让他们火速联系北京的义工,以便能为郑卫宁用药。当义工护士在一个小时后匆匆赶到酒店时,郑卫宁已经两手冰凉面无血色。所幸的是,一针药剂几乎在最后一刻,把郑卫宁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搏命气质,后来逐渐成了残友的一种企业文化。比如,2007年残友向CMMI认证发起冲击。

CMMI类似于传统行业的ISO认证,代表着软件企业的开发品质和成熟程度,通过的等级越高,在行业地位也就越权威。在当时深圳数百家软件开发公司中,只有十几家拥有这一资格。

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篇一:擦干眼泪创新业屠丽芳出生不久就因小儿麻痹症而导致一条腿残疾。中学毕业后,她进了一家洗染店当织补工,本以为只要勤劳手巧,这个饭碗就能稳稳地捧到退休,不料1993年,洗染店被卖给一家饭店,所有的职工都被留下了,只有腿脚不便的她拿到了一张下岗通知书。那年,屠丽芳只有35岁。

她的丈夫刘和平是房管系统的职工,因心脏不好一直长病假在家。回到家里,屠丽芳不敢把自己下岗的消息告诉丈夫,怕他接受不了。她只是说:店里在装修,员工放假回家两个星期。

看到妻子迟迟不去上班,刘和平悄悄打了个电话到她原单位,终于得知了实情。晚上,刘和平对她说:"我都知道了,你不要瞒我。没关系,既然下岗了,也要面对现实。"听到丈夫理解的话语,所有的委屈、伤心、苦楚,少游想道,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看苏小姐。此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字。遂于月下取笔写诗首于题后云: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一下子都涌上了屠丽芳的心头,她的眼泪再也忍不老郎中微微笑,叫仆让来药锅,从随身的布袋里取出了匙冬青籽、小节干藕、粒莲籽,放入药锅,吩咐仆人加开水大碗,火煎刻钟。仆人冲口问:"您老这东西能行吗?"孙正吉斥责道:"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还不快按神医的吩咐去做!"住了。刚满10岁的女儿也说:"妈妈,学校里话音刚落,身后突然有莺啼般的声音传来:"江月色水生魂。"的牛奶不要订了,把钱省下来吧。"

屠丽芳擦干眼泪,下了狠心:我有一双手,就不信养活不了一家人。她决定依靠自己织补洗染的一技之长,开家洗染房试试。在上钢新村街道的支持下,屠丽芳在浦东上钢七村里开了个小小的洗染亭。凭着精湛的手艺,她的生意十分红火,可是洗染业每年总有6个月的淡季,旺季的营业收入抵消不了淡季的支出,她的生活依然困难重重。

她开始留意路边的商店、摊点,看看有什么生意适合自己做。我国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别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忽然,她发现有一样东西天天都卖得掉,没有旺季淡季之分,那就是报纸。何不改卖报纸呢?于是,她和丈夫将洗染亭改成报亭。刘和平每天骑车到浦西取报纸,她在报亭卖报,有时也拿到车站去卖。卖报是件很辛苦的工作。由于腿脚不方便,屠丽芳吃了很多苦。有一天风雨交加,她打着伞在街头卖报,大风把雨伞吹坏了,手忙脚乱间她失去了重心,连人带拐杖翻倒在地,报纸全部撒落,钱币在雨水中滚落一地......

但是,屠丽芳很要强,一份新民晚有个慈祥的老人,辛辛苦苦把个儿子拉扯大,又把所有财产分成份,分给了儿子们。儿子们娶了媳妇后陆续搬出去另立门户,丢下老人个人孤零零的。报7角,有人看见她是残疾人,常常给她一元钱不要找了,但她坚决不肯。后来,她就将拐杖藏在电线杆后卖报。4年前,她的小报亭变成了首批东方书报亭。她卖报纸也卖出了"精",她卖报时间比别人长得多,有时卖到晚上,等中班下班的人来买。她从不在摊位上看报纸,免得顾客误会她把看过的报纸卖给别人。

卖报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早上5时半就得去拿报纸,夫妻俩吃饭都轮着。对许多家庭来说,一家三口一起吃顿晚饭是件平常事,但在屠丽芳家却是种奢望。看到父母在外面忙,还在念小学的女儿想为他们分担李讼师则说周俊胡说道,阿珍本是他的老婆。一些。屠丽芳记得,女儿第一次烧菜,把卷心菜和大白菜放在一起炒,菜还烧糊了,可屠丽芳吃得很香。

帮助他人走新路

就这样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屠丽芳和丈夫的收入多了,脸上愁容少了。不过屠丽芳的心事却没有减少。小白龙住下以后,非常勤快。庭院扫得干净,花草养得旺盛。庄稼活更甭说了,样样精明强干。东家不拿他当外人,小姐住的庭院,小白龙也随时进进出出。崔家这个独生闺女,见小白龙长得眉清目秀,聪明能干,就生了爱慕之心,非跟他不行。那姓崔的嫌贫爱富,就不愿意,说他的闺女:"不行!他是个打短的,跟他受这个穷干什么?"她的周围邻居中,不乏年龄相仿的下岗职工。看到屠丽芳做得不错,他们也动心了,可是又担心会不会抢了屠丽芳的饭碗。屠丽芳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我们一起干!你们挣钱也是我的心愿。"

这陈师傅哑然失笑,想到了什么,接着说:"嗯,这倒让我想到了件事。年轻时,听同行提过,有些主人家对下工特别苛刻,为人又吝啬。听了这话,若云喃喃自语道:"不知我的字,可跟薛公子般配?"照规矩,泥瓦匠的活儿累,每天的晚饭都得凑够鱼肉素道菜。所以,吝啬的主人家就将鱼腌得特别咸,根本下不了口。这么来,每天原封不动地将鱼收回去,下顿再原封不动地搬出来。这么来,就可以省下鱼这道菜了。"时,她原单位所在地黄浦区(原南市区)的百帮服务中心,帮助她创 正乱间,有人高喊:"苗爷到!"众土匪霎时都静了下来。个身材高大,脸上有个很深的刀疤的老者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大咧咧往虎皮椅子上坐,嗬嗬怪笑道;"听说有两个送上门的买,卖,看来老天爷真是对兄弟们不薄啊,下这么大雪都耽误不了发财。"众匪跟着阵大笑。苗爷吩咐道:"把这两人埋到后山,手脚干净些。"宋峰听罢不由得心里暗叹:"没想到我宋某人会命丧此处。"众人拥起两人就往外走,撇眼间。苗爷忽然发现了宋峰包裹里的棋谱,那是他打算打发旅途无聊的物件。苗爷心动,喝道:"慢!"众人怔,只见苗爷从手下接过个火把,走到宋峰面前细细打量,突然问道:姓宋的,你还认得我吗?宋峰愣,久久盯着老者脸上的刀疤,心念闪:"师兄,原来是你?"原来这个苗爷居然是宋峰的旧日师兄。苗爷本名叫苗亮,和宋峰年幼时都在华山太谨老道门下学棋。两人棋力相当,但棋风不同,苗亮的棋凶狠好斗,而宋峰则平和稳重。棋如其人,苗亮生性蛮横狡诈,常常欺压同门,并屡屡违犯师规,素被师父不喜。宋峰为人正直,看不惯苗亮这种霸道行径,对他规劝多次,苗亮非但不认同,反而觉得宋峰为了接掌门户,故意贬损自己,因此对宋峰恨之入骨。终于有晚,苗亮偷偷溜下山去喝酒赌钱,和人大打出手,砍死人,自己也被人在脸上砍了刀,受了重伤。官府将苗亮捕获定罪,关下大牢。太谨道人为此气的大病场,宣布将苗亮逐出师门,并命宋峰去大牢告知苗亮。后来听说苗亮越狱出逃,随后就没了消息。办一个非正规就业组织--"百帮丽芳报刊服务社",40多人成了首批成员。每天,屠丽芳要给他们的报纸点数、分类、登记,晚上还要清点他们交来的大量零钱,为他们做账。在屠丽芳的悉心指导下,服务社成员都做得很好。且售报点不断增加,从20多个摊位发展到四五十个,总共提供了100多个岗位。

40多岁的庄学才是自行车配件厂的下岗职工,1996年加入服务社,摊位摆在三林地区。起初他对卖报一窍不通,也不知道每天该拿多少报纸。屠丽芳从自己的份额中分出10份、15份给他,等庄学才有了稳定的销量,再替他批量进货。现在庄学才越做越好,月收入已达2000多元。

服务社的从业人员也有年轻人。昨天上午,记者在屠丽芳的书报亭采访时,正巧遇到一个小伙子来领报纸。他叫这时只见白天鹏跳上高处,对还在发愣的孤山喽说:"我是大理寺捕快。受命来破府失踪案。现在主犯和尚已经被你们捉住,只要你们从今以后放下刀剑,回家务农,我保证你们可以安居乐业!如果反抗,只有死路条。至于吴寨主,是我的老岳父,我定会替他向皇上求情的。"吴老听,知道反抗也是徒劳的,就喊:"兄弟们,听白捕快的话,放下武器吧。"众喽听吴老发话,个个都扔掉刀剑,齐下山散去,吴老与和尚们被押解到大理寺。张朱军,今年23岁,现在和父母一起在灵岩路卖报,每天仅新民晚报就要卖360份。靠劳动自食其力,令小张很自豪。

篇二:一个残疾人的传奇创业故事1969年9月出生的徐珍火是个苦命人。1970年3月的一天,因为天气很冷,当时还只有半岁的徐珍火同4岁半的哥哥徐珍林跟随奶奶一起,在厨房里炉灶旁烤火取暖。由于要到屋外做点事,奶奶就把徐珍火放在火坑边的一把椅子旁,让他扶着椅子玩,并吩咐徐珍林照顾一下弟弟。奶奶出去后,徐珍林在厨房里玩起了小玩具,很快就忘记了身边的弟弟。突然,一声尖叫,把4岁的徐珍林吓蒙了,只见弟弟翻进火坑里,就像一个火球在火坑里打滚。徐珍林吓得大哭,赶忙喊来了奶奶。在邻居的帮助下,虽然徐珍火身上的火被扑灭了,但徐珍火头的右部、右肩、右手以及身体的右侧大部分被烧伤。

随后,徐珍火被父母送到医院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虽然保住了徐珍火的生命,但他最终还是失去了右手和右耳,身体右侧的脸部、颈部等处留下了大面积的伤疤。10多亩地上发展苗木梦由于家庭困难,1986年,徐珍火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一开始,徐珍火在集镇里摆起了卤肉摊。后来,徐珍火又帮别人看鸭子,在掌握了一些常识后,他决定从孵化鸭苗干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鸭苗孵化得非常成功,不少养鸭户直接到他家进鸭苗。

尽管养鸭每年能挣不少钱,但徐珍火并不满足。当他从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全国各地正在加大城市建设,苗木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时,就和|摇头晃脑地说:"蒋干盗书的故事,难道大学士还不知道?既然如此,我就把故事再说遍吧,还望多多指正。当时曹操兵强马壮,亲率万人马沿江而下,想举平定江东。东吴大都督周瑜受命迎战魏军,但只有区区几万人马。周瑜想,硬拼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智取。酌斟再,觉得还是用火攻管用。但要想用把火把魏军烧尽,谈何容易?得用连环计,让曹军把大小战船拴在起,才好行事。可又怕被曹操手下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识破,于是,周瑜导演了蒋干盗书的假戏。蒋干盗得蔡瑁、张允‘投敌的情报后,如获至宝,以为立了大功,连忙献给曹操,却不知已落入周瑜设下的圈套。曹操得到伪造的密信后,果然不辨真假,杀了蔡、张人,又经火烧赤壁战,大败而逃。"决定放弃养鸭子,承包附近村民的荒山、荒地来种植苗木。为了种植苗木,他把自己十多年挣的钱全部投进去作为启动资金,但还差不少。既然没有那么多钱,搞不起大规模,那就慢慢来。他从承包10多亩荒地开始,逐渐实现了他的苗木发展梦。

招兵买马创建公司

一开始,他的苗圃场里只有楠木、红枫、紫薇、武汉粉等几种苗木,随着生意越来越大,广玉兰、桂花、深山含笑等一批名贵苗木也开始进入苗圃场,最后发展到60多个品种。2002年,江苏江都市一名叫刘德财的老板来到马回岭进苗木,当他看到徐珍火的苗木管理得非常好,而且发现徐珍火非常诚信时,决定选择他苗圃场里的苗木。当年,仅刘德财一个人,就从徐珍火的苗圃场里进了近30万元的苗木。

随后,徐珍火用挣来的钱扩大再生产,又增加了30多亩荒地。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徐珍火的苗木生意也越来越好。徐珍火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共承包了100多亩荒地、荒山,分别在8个不同的地方。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地点又比较分散,徐珍火从附近的村庄招来了30多人长期帮助自己打理苗圃。忙的时候,有60多人在苗圃里做工。为了壮大苗木事业,徐珍火成立了朝阳苗圃有限公司,并征订了《中国园林绿化》等杂志,还经常在上面刊登自己的苗木信息。创业有成不忘乡邻为了方便办事,徐珍火买了一辆摩托车。

可是摩托车的油门都在右边,他就找来修车师傅,把油门改装到左手把上。因为只能用一只手骑摩托车,加上他的生意又越做越大,他的"一把手"的称号从此叫开来了。徐珍火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村民吴周杰是个双腿不能行走的残疾人,家里有荒山荒地30余亩,为了照顾吴周杰,徐珍火征收他的荒地时,决定让吴周杰入股,县官听了大喜,即刻命人持礼金前往徽州唐家聘请打虎人。如今,吴周杰每年都能从徐珍火的苗圃里分得红利3万元左右,让吴周杰的生活有了保障。像吴周杰一样得到徐珍火帮助的还有不少。5月1日,徐珍火被九江县委评为"自强模范"。

该县残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徐珍火这样的残疾人,能创下这样的业绩,实在难能可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