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深受魏晋人士的喜爱,这是因为它有怎样的风骨?

   2022-09-08 11:56:43 网络830
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有四种植物古代文人的喜爱,那就是“梅、兰、菊、竹”,号称四君子。因为它们拥有自己各自的性格秉性,很多文人就喜欢用这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性格。但是我们熟读诗文的人不难发现,在魏晋时期,菊花却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喜爱程度远超过其他三君

菊花深受魏晋人士的喜爱,这是因为它有怎样的风骨?

我们都知道,有四种植物古代文人的喜爱,那就是“梅、兰、菊、竹”,号称四君子。因为它们拥有自己各自的性格秉性,很多文人就喜欢用这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性格。但是我们熟读诗文的人不难发现,在魏晋时期,菊花却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喜爱程度远超过其他三君子,那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菊花究竟有什么样的风骨,得到了那么多文人的青睐。

大家熟知的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这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陶公寄情于菊花,过起了悠然自得的日子。那么菊花在这里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单纯是秋菊那种静谧和祥和吗?其实我觉得菊花反射出陶公当时的心境。要知道,古代的文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时刻准备着为国出谋划策,为民出力保家卫国。只是有时候迫于时势,很多文人要么功名无望,要么被迫离开官场。在那种情况下的归隐,依然忧国忧民。想要菊花那种淡泊宁静,需要耐得住心中的遗憾,望得开旧时的阴霾。所以,菊花首先是淡泊宁静的代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很多人一看,这是写景的诗句,写了两种植物,那就是荷花和菊花。然而跟荷花不同的是,尽管秋霜以来,花蕊已经残次不全了,但是菊花的枝依然亭亭玉立。这就是很多文人喜欢用菊花来暗喻自己的关键所在。尽管时局不利于我,尽管我的观点、我的倡议已经遭到反驳,尽管种种迫害可能加在我身,但是我有我的骨气,我挺直了腰杆,犹如菊花的枝一样,孤傲独立不败于世。这就是自古以来的文人风骨,那种傲骨铮铮,那种清气冉冉,都是别人无法相比的。

要说梅兰菊竹四君子,到底哪个更强一点,我觉得因为个人喜好不同而不同。有人独爱兰的优雅芳香,有人独爱竹的清高致远,有人度爱菊的淡泊傲气,也有人独爱梅的凌寒独立。很多时候,因为心境的转移,所爱之物也会发生改变,就看它能否激发你的内心情感。

桂花什么时候成为著名花卉?

荷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遍以荷花为装饰。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在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下,植物花卉题材的纹饰渗透到了包括陶瓷装饰、建筑装饰和金属器皿装饰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自南北朝开始,荷花纹饰便被大量运用在了石窟装饰艺术中。

什么是绢花,起源于何时?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著名花卉,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载有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名果异树,其中有桂10株。据《三辅黄图》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其中有桂100本。另载甘泉宫以南的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据十六国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汉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昭帝于琳池之南起桂台以望远气,东引太液之水,有一连理桂树,上枝跨于渠水,下枝隔岸而南生,与上枝同一株。由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汉代开始将南方的桂花引种于宫苑,桂花栽培已具一定的规模。司马相如《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绢花是采用绫绢、绸缎、丝纱等真丝织物为原料,由艺人巧妙构思并且仿照自然鲜花,精心制作而成的人造花卉,品种有瓶花、挂花、盆花、胸花等。绢花色泽鲜艳,宛如真花,后逐步改用复兴纺,故又称纺花。

我国绢花的历史悠久,根据古籍记述及出土文物考证,距今1700余年前,公元3世纪左右的魏晋时代已有绢花生产。

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中,女子头上戴的即是绢花。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贵族妇女簪花戴彩的场景。

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曾出土过一枝高32厘米的绢花。花枝主干用树枝充当,叶、茎用细竹丝插人构成,花瓣、花叶用绢、纸,花柱头用纸团,花蕊用丝线、棕丝等,色彩艳丽,虽在地下埋藏多年,依然艳丽动人!

以上就是关于菊花深受魏晋人士的喜爱,这是因为它有怎样的风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