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保存原理

   2023-04-15 14:10:46 网络630
核心提示:1.烧焦是因为要让其停止生长啊 放到酒精里是想消毒2.植物在高温下一下子的烫伤是会让植物停止生长 并不会影响开花植物开花3.放入冷水中会让花卉机理以为是冬季的 所以当花头留在外面时会苏醒啊4.保鲜剂里有仰止植物生长的各种要素啊5.吸水面

鲜花保存原理

1.烧焦是因为要让其停止生长啊 放到酒精里是想消毒

2.植物在高温下一下子的烫伤是会让植物停止生长 并不会影响开花植物开花

3.放入冷水中会让花卉机理以为是冬季的 所以当花头留在外面时会苏醒啊

4.保鲜剂里有仰止植物生长的各种要素啊

5.吸水面涨大了 又切入了石子 吸收水分就少了啊 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就缓解了 缓解了植物的观赏寿命就长了

6.很多杀菌剂都是融解于水的 当然浓度一点要掌握好 不然植物会被烧伤的

7.这个好解释啊 糖份是植物的生长要素之一啊

8.那是花压的问题

花芽怎样分化?

植物花的发育是植物从营养体生长向生殖生长的结果,分生组织属性也经历从营养型向生殖型的转变相应。首先植物要经过一段营养生长时期,然后在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完成花诱导过程,然后形成花序分生组织、花芽分生组织,最后产生花器官原基并逐步分化为花器官。本文就花序的发育、花芽的发育、花器官的发育以及花型的发育四个方面浅论花的发育过程的机理。

关键词: 植物花 发育过程 机理

前言

花器官的正常发育是植物赖以繁衍的基础I1I,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揭示植物开花的奥秘,而花发育的研究多限于形态以及开花生理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手段的运用,借助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的花发育突变体,花发育的研究在短短十几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成为为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最引入瞩目的热点[21。随着发育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人们慢慢的知道花发育的过程的机理。

1.花序发育的机理

花序的发育是花发育的第一步,标志着植物个体从营养生殖向生殖生长的转变[3]。植物生理学研究表明,花序的发育一般需要有一定的外界因子诱导,如光照长短、光质、温度、土壤水分等等。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营养型顶端分生组织属性发生渐变,到诱导结束,营养型分生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成为花序分生组织。许多研究表明,植物个体可用不同的部位感知不同的环境因子,然后导致成花。这表明植物内在存在不同遗传机理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因子。相对应基因的突变能使个体对外界因子的感应能力发生改变,因而导致花序的发育时间有所变化。研究表明Emf、Tfl1和Cen基因直接与植物花序发育的遗传机理有关,对顶端分生组织的属性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前期, Emf突变,功能丧失后,个体发育仅有生殖发育,它对花序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因为突变体表现花序发育的前体。在后期,当花序顶端分生组织发育后,Tfl1和Cen基因一样,都起着维持花序型顶端分生组织属性的作用。

2.花芽发育的机理

花芽分化是有花植物发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植物体内外因子的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完成的。花芽分化首先取决于树体内的营养水平,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芽生长点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又取决于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同时又受体内内源调节物质(如脱落酸、赤霉酸、细胞激动素等)和外源调节物质(如多效唑、B9、乙烯利、矮壮素等)的制约。相反激素的多少与运转方向又受体内物质代谢、营养水平及外界自然条件、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全面地反映树花芽形成的本质。此外,研究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从不同植物中分离出多种色素蛋白基因,发现5种光敏素基因(PhyA、PhyB、PhyC、PhyD、PhyE)和2种隐花色素基因(CRY1和CRY2)[4] 。在调节开花过程中,PhyA、PhyB有不同的敏感功能:PhyA在某些条件下促进成花,PhyB则抑制成花。转基因的拟南芥中,隐花色素Cry2的过量表达也导致了花期的提前,表明Cry2能够感应光周期[6] 。从而调节花芽的发育。

3.花器官发育的机理

花器官的正常发育是植物赖以繁衍的基础。当花分生组织分化完成后,开始进行花器官原基的分化,科学家们目前已经克隆了拟南芥和金鱼草中控制花器官分化的基因,并据此提出了ABC模型学说。即通过遗传分析发现调控花器官形成的基因按功能可以划分为ABC三组,每一组基因均在相邻的花器官中发挥作用,即A组基因控制第一轮花萼和第二轮花瓣的形成;B组基因决定第二轮花瓣和第三轮雄蕊的发育;C组基因决定第三轮雄蕊和第四轮心皮的发育。花的每一轮器官受一组或相邻的两组基因控制:A组基因单独作用于萼片;A和B组基因决定花瓣的形成;B和C组基因共同决定雄蕊的发育;C组基因单独决定心皮的形成。这些基因在花器官中有各自的位置效应,并且A和C组基因在表达上相互抑制,A组基因不能在C组基因控制区域内表达,即A组基因只能在花萼和花瓣中表达,反之亦然。这些基因中任何一个功能缺失或者突变都会导致花器官形状的改变。对拟南芥的研究发现,其花器官的发育是由三组五中不同的基因共同控制的,分别是AP1和AP2(A)、AP3和PI(B)、AG(G),如果AP2发生突变,则花器官被生殖器官替代,而当AG发生突变时,由AG控制的雄蕊和心皮则被花萼和花瓣所替代[6]。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克隆出的花同源异型基因数量的增加,出现了许多该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也。如ABC三重突变体的花器官除了叶片外仍含有心皮状结构,而不像预测的那样不再含有任何花器官状组织结构。这预示着还存在有与AG功能相近的能促进心皮发育的基因。1995年Angenent等在矮牵牛中分离到FBP7和FBP11基因,提出了决定胚珠发育的D组基因。FBP11专一地在胚珠原基、珠被和珠柄中表达。FBP11异位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花被上形成异位胚珠或胎座。抑制FBP11表达,在野生型植株形成胚珠的地方发育出心皮状结构.所以FBP11被认为是胚珠发育的主控基因。这样经典ABC模型被扩展成ABCD模型[7] . 2000年,Pelaz等发现SEP基因与花器官特异性决定有关。SEP基因的发现导致了ABC模型的重新修正,因此。SEP基因也被称为E类基因,连同D类基因一起将ABC模型延伸为ABCDE模型。

4.花型发育的机理

花型是由花的对称性所决定。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金鱼草腹饿一系列突变体背对称性变化,Coen的实验证明CYC基因和DICH基因参与了金鱼草花腹背对称性的建立。RAN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花分生组织的早期,CYC基因仅在2靠近花序轴的腹面区域表达。这种腹背特异性的表达能够持续到花瓣和雄蕊原基发育的后期。金鱼草的腹背对称性的建立,是因为CYC基因早期在区域的表达抑制该区域原基的形成生长。而且,有CYC和DICH所导致的腹背对称性不仅表现在花的整体上,还表现在单个花器官的对称性上。也有学者用豆科植物做研究,研究表明Ljcyc1原位杂交结果表明:Ljcyc1在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转化时,在顶端分生组织(I1)中表达在花序原基的表达与Ljcyc2相似,但亦有显著区别,提示Ljcyc1与Ljcyc2有功能上的异同,也参与了花序和花不对称性发育的过程。对转基因株系的分析表明,Ljcyc1基因的功能有可能主要与花瓣的数目与对称性有关。金鱼草花型发育过程揭示了腹背轴的存在。实际上,花发育的其他过程也存在轴向性。

结语

花器官具有独特的外表、成功的进化、美丽的颜色且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研究植物花的发育的机理是很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植物种属里,花的发育和形态也有多样性,给研究带来了一些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及基因克隆技术的日趋完善,可以预见这些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届时人们对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系统发育将会更加清楚。

以一种花卉为例论述其栽培技术

花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花数量及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欣赏效果,而且影响到花卉的种子生产,了解和掌握花卉的花芽分化机理,对指导施肥有重要意义。

1.花芽分化类型

由于花卉种类、品种、地区、栽培方式等因素差异,花芽分化不可能有同一的类型,其开始分化的时期及至完全分化完成所需的时间长短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参见表1-1。

花芽分化型 分化时间 分化特点 自然花期 举例 施肥要点 夏秋分化型 6~9月 一年分化一次,后期需低温条件,分化不连续 早春成春季 牡丹、丁香、梅花、碧桃、球根类花卉 1.花芽分化前期控氮控水,追加磷钾肥,后期注意氮、磷、钾的施用。 2.球根花卉生长季多施基肥,每15~20天追速效肥一次,对春植块根在立夏至秋季为施肥关键期 冬春分化型 12月~翌年3月 分化时间集中不间断 春季为主 柑橘等 分化期地温低,应多注意叶面施肥,氮、磷比2∶3 当年一次分化型 夏秋 花芽着生于当年抽生的新梢成基端,边抽梢边分化 夏秋 萱草、菊花、紫薇、木楂等 与修剪相结合,促发新梢,做到养分供应的持续性,氮、磷、钾配比1∶1∶0.5为宜。

2.花芽分化机理

花芽分化是花卉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花芽分化的程度不但影响花的数量、质量,对花卉制种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对植物的开花生理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花芽分化的理论学说,这些学说从某一个层面解释了花芽分化的机理,对花卉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比较著名的花芽分化学说有碳/氮比学说、细胞液浓度学说以及激素学说。

花芽分化型 分化时间 分化特点 自然花期 举例 施肥要点 多次分化型 全生长季 四季均可进行花芽分化,花芽着生部位与当年一次分化型相同 全年 月季、茉莉、倒挂金钟、香石竹等 1.前期以氮为主促使营养建立 2.后期注意营养搭配 3.生育期做到养分不掉线 不定期分化型 不定 一年分化一次,需一定的营养积累 不定 凤梨科、芭蕉科等 1.营养生长期注意肥水的持续供应以氮为主,辅以少量磷、钾肥,促进营养的快速积累。 2.地下、地上肥水相互结合。

花变色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蝴蝶兰及其栽培技术

小类:蝴蝶兰

一、主要品种类型

蝴蝶兰属兰科多年生草轴型的附生兰,约有20个原生种。由于种间和属间杂交的结果,现在栽培的蝴煤兰种群十分复杂。据资料介绍,蝴蝶兰与其近缘属杂交的新品种有十几个,并形成新的属类。

常见栽培的蝴蝶兰品种分为粉红花系、白色花系、条花系、黄色花系、点花系5个系列。

二、成花机理

蝴蝶兰叶片基部有两个以上的腋芽,上下排列。其中一个为主芽,其它是副芽。这些芽分化至一定阶段则进入休眠状态。当外界环境适宜时,从最上面展开的一枚叶片向下,第三和第四枚叶片叶腋处的主芽可分化成花芽,其它副芽则仍处于休眠状态。当主芽受到破坏时,副芽可能萌发成营养芽。

蝴蝶兰形成花芽主要受温度影响,缩短光照和及早停止施肥有助于花芽的出现。如果温度保持在18℃以上,一年可长出4枚叶片,同时也形成花芽。如不能保持适当温度,花芽不易形成。原生蝴蝶兰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夏天高温进入秋季后晚间温度较低,可促进花芽的分化,到翌年春可以开花。在栽培条件下保持温度20℃以上,2个月后将夜间温度降至18℃以下,一个半月后可形成花芽并开始抽花箭。此时北方地区夜间需加温并增加光照,则7至10周就可以开花。花茎的出现率与每日低温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在24小时中,低温处理18小时者花茎出现率几乎为100%,低温处理时间越短,花茎出现率越低,5小时低温处理,花茎出现率只有10%。另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茎出现的越快。当花茎长到10厘米左右时结束低温处理最合适,若一直低温,反而会延迟花期。

三、繁殖方式

1.无菌播种法 通常是经过人工授粉,大量繁殖原种,授粉后2~3天花朵枯萎,说明授粉成功,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在25℃左右、光照充足的环境中5~6个月后,果荚变黄绿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立即用酒精消毒,分播于MS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瓶可以放在培养室中或有散射光的地方,温度20~25℃。当胚明显长大后,需给予2000勒克斯光照,相当于40瓦日光灯下15~20厘米,每天照射10~12小时。播种后2~3个月,第一枚叶片从原球茎的顶部中间生出。当出现2~3片叶时,原球茎伸长,并且第一条根生出。

播种后9~10个月,小苗可出瓶移植到盆中。由于播种较密,通常在长出第一枚叶片时进行分栽,分瓶后使每瓶幼苗保持20株左右为好。优良杂交品种不能用无菌播种法繁殖,否则后代分离十分严重,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2.组织培养法 如大批量繁殖,尤其是优良杂交品种,均采用组织培养法。正在生长中的蝴蝶兰芽是最理想的培养采集物。在蝴蝶兰组织培养生产中,培养基是极重要的生产材料,要具备4种培养基:一是适于形成原球茎的培养基,二是适于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三是适于从扩原球茎分化芽和根的培养基,四是适于分化后的幼苗迅速生长的培养基。对蝴蝶兰来说,MS培

养基的配方是形成原球茎理想的材料。蝴蝶兰用狩野(1963年)培养基十蛋白胨3克十NAA1×10-6十KT 0.1×10-6时对于繁殖原球茎效果较好;一般来说,原球茎分化苗较容易。通常用基本培养基固体培养时就能分化幼苗和根。

先出芽后生根;形成新的个体;蝴蝶兰在选择促进幼苗生长的培养基上用配方:KYponex3克、10%~20%苹果汁1000毫升、蔗糖浓度3.5、琼脂15克,pH值5.0。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强度要求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黑白交替。温度要求22~25℃,最好保持恒定温度,同时注意室内清洁,尽量避免外界空气交流。试管苗一般长至5~8厘米高,有3片以上的叶和2~3条根时,即可移出培养瓶移栽到盆中进行炼苗。注意炼苗时尽量不要碰伤根叶。

3.分株法 少量繁殖可采用分株法。栽培成熟的植株偶尔在其中基部或花茎上生出分枝或珠芽。待其稍长大,并已具备2~3条小根时,可将其剪下单独栽种即成新株。

四、栽培方式.

目前大规模生产主要用盆栽。一般用特制的素烧陶盆或塑料盆,以多孔浅盆为好。盆高不大于直径。盆栽材料主要有苔藓、蕨根或树蕨块(蛇木块),但成本高。现在常采用树皮块、椰子壳块、蛭石等。也有试验用纺织下脚料生产的人造盆栽基质栽植蝴蝶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只要是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盒栽基质,均可使用。

用苔藓和蕨根盒栽时,盆下部应充填碎砖块、盆片等粗拉状透水物。上面用1/3苔藓和2/3的蕨根(或蛇木屑)将蝴蝶兰苗栽植盆中,并稍压紧,能将兰苗固定在盆中即可。如完全用苔藓盆栽,应将浸透水的苔藓挤干,松散地包在兰苗根下部,轻压,但不可将苔藓压得过紧,因为苔藓吸水量大,

如压得太紧,易造成根部腐烂。苔藓的用量以花盆体积的1.3倍为准。

蛇木板即树蕨板,长约30厘米,宽20厘米,把用苔藓包好的蝴蝶兰植株用铜丝或尼龙丝固定在蛇木板上,管理得当,1个月左右新根开始生长。每7~10天施1次液体肥料。这种栽植方法简便易行。由于北方地区空气湿度低,干燥,应经常喷水或浸泡,也可在温室中加大空气湿度。

五、更换花盆和基质

换盆的最佳时期是春末夏初,花期刚过,新根开始生长时。换盆时的温度太低植株灰复慢,管理稍有不甚易引起植株腐烂。在冬季温度太低的环境一定不能换盆。

蝴蝶兰的小苗生长很快,春季栽在小盆中的试管苗,到夏季就可能需要换盆了。这种小苗开始时用盆栽植1株或几株,以后要根据生长情况逐步换大1号的盆栽培。切忌小苗直接栽在大盒里。小苗换盆不必将原植株根部盆栽基质去掉,以免伤根,只需将根的周围再包上一层苔藓或其它盆栽基质,栽种到大1号的新盆中即可。注意要使根茎部分与盆沿高相一致。生长良好的幼苗可4~6个月换1次盆。新更换的小苗在2周内需放荫蔽处,这期间不可施肥,只能喷水或适当浇水。

成苗蝴蝶兰盆栽1年以上需换盆或换基质。首先将兰苗轻轻从盆中扣出,用镊子将根部周围的旧盆栽基质去掉,要避免伤根,然后用剪刀将已枯死的老根剪去,再用盆把基质将根部包起来。注意要使根均匀地分散开,千万不可将几条根靠在一起。最后按上述栽培方法栽种在盒中或蛇木板上。

六、施肥与浇水

蝴蝶兰生长迅速,需肥量比一般兰花稍大。最常用和使用最方便的是液体肥料结合浇水施用。掌握的原则是少施肥、施淡肥。春天只能施少量肥。开花期完全停止施肥。花期过后。新根和新芽开始生长时再施以液体肥料。每周1次,喷洒叶面和盆基质中,施用浓度为2000~3000倍液。新叶已长出,并进入旺盛生长期,可在盆面施放少量固体农家肥以供给充足的养分。换盆

后新根未长出时,绝不可施肥,约1个月后,施一些稀释的液体肥料。夏季是蝴蝶兰的旺盛生长季节,应当连续施肥,液体肥料每周施用1次。晚间高温闷热的地区,对蝴蝶兰的生长不利,长势减弱,施肥对植株不利,最好停止施肥一段时间。秋末植株生长减慢,应减少施肥,过多往往造成植株过于旺盛生长,影响花芽的形成,致使以后不能开花。到10月底可停止施肥。冬季无加温设备的温室植物停止生长,此时施肥会引起根系腐烂。

适当浇水是养好盆栽蝴蝶兰的条件。一般来说,蝴蝶兰的根部忌积水、喜通风和干燥。如果水分过多,容易引起根系腐烂。通常浇水后5~6小时盆内仍很湿,就会引起根部腐烂。盆栽基质不同,浇水的时间间隔不同。苔藓吸水量大,可间隔数日浇水1次;蕨根、蛇木块、树皮块等保水能力差,可每日浇水1次。当看到盆内栽培基质表面变干,盆面呈白色时浇水。生长旺

盛时期浇水量要大,休眠期浇水量小。温度高,植株蒸发吸收水分快,应多浇水;反之温度低应少浇水。温度降至15℃以下时严格控制浇水,手摸着有点潮湿可不浇水,保持根部稍干。刚换盆或新栽植的植株,应相对保持盆栽基质稍干,要少浇水,以促进新根萌发,也可避免老根系腐烂。冬季是花芽生长的时期,需水较多,只要室温不太低,一旦看到盆栽基质表面变白、变干燥,就应及时浇水。

七、温、湿度及光照的调控

1.温度 适宜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0℃,幼苗夜间应提高到23℃左右。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中,蝴蝶兰几乎全年都可处于生长状态,尤其是幼苗生长迅速;从试管中移出的幼苗一年半至两年即可开花。

蝴蝶兰对低温十分敏感,长时间处于平均温度为15℃时则停止生长。在15℃以下,蝴蝶兰根部停止吸收水分,造成植株的生理性缺水,老叶变黄脱落或叶片上出现坏死性黑斑,而后脱落,再久则全株叶片脱光,植株死亡。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偏低,往往因温度太低导致栽培失败。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的温室有良好的供暖系统和保温措施,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的温室往往只在夜间供热,白天不供热,这对蝴蝶兰的栽培是不利的。白天温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28℃,夜间18~20℃。

2.湿度 蝴蝶兰的原生地湿度较大,故栽培好蝴蝶兰要营造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一般说来全年均应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北方广大地区春秋冬三季气候干燥,必须设法提高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可通过每日数次向地

面、台架、墙壁等处洒水,或向植物叶面少量喷水来增加局部环境的湿度。

3.光照 栽培蝴蝶兰切忌强光照射,应有良好的遮阴条件。蝴蝶兰的叶片虽然宽大、肥厚,叶片中贮存有丰富的水分,但叶表的角质层和抗干旱结构比较差,故一旦遇到阳光直射,水分丧失较快,水分补充不及时,叶片很容易出现日灼病。但是光线太弱又造成植株生长纤弱,容易发病。开花植株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3万勒克斯,幼苗在1万勒左右。蝴蝶兰栽培中常用遮阴网、竹帘或苇帘遮阴。华北地区冬春季经常是阳光灿烂,很少阴雨天,对

于温室栽培的蝴蝶兰需要遮阴。为了不因遮阴而降低室内温度,遮阴网应挂在温室内。遮阴量在20%~40%之间,冬季少遮,春季多遮。夏季阳光强气温高,遮阴网或竹帘应遮在温室玻璃外面,起到温室降温和遮阴的双重作用,其遮阴量应在60%以上。秋季遮光40%左右就可以了。

八、病虫害的防治

蝴蝶兰的幼苗最易感染细菌性褐斑病。因此幼苗出瓶时要加以保护,避免碰伤。栽植后保持较高的湿度,但叶面避免积水,并适当通风。成株易感染细菌性软腐病,该病发病初期在叶的末端出现水浸状的暗绿色斑点,而后扩展开来。一经发现病株应完全隔离。立即剪除有病的叶片并烧毁。感染蝴蝶兰的病毒病有虎头兰黑斑病、齿瓣兰轮斑病等。防治方法是:严格选用和栽种无病毒苗及播种苗,及时清除周围杂草。发现病毒病株立即拔除销毁。接触病株的工具和手及时消毒,栽种过病毒病株的盆及盆栽材料不可再用。

蝴蝶兰的虫害有粉虱、介壳虫等,可每7~10天喷洒一次杀虫剂。

花变色的科学原理是色素,它是决定花色的关键,含什么色素,就有什么颜色。红花的花瓣里含有花青素、黄色的花瓣里含有胡萝卜素,而白花的花瓣里充满小气泡而不含色素

是因为花内色素会随着温度和酸、碱的浓度而变化;是与土壤、花受精与否有关。

花的观赏

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花卉分为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带花卉、高山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沙漠花卉。花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凤仙花等。广义的花卉指的是凡是花、茎、叶、果或根在形态或色彩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所以广义的花卉不单包括了草本植物,还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以及地被植物等。

以上就是关于鲜花保存原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