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2022-11-15 09:41:40 网络1090
核心提示:《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谈话、合作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本课开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接着让学生发表种种猜测,这就涉及到相对运动的知识,但学生对此是陌生的,所以设计模拟实验,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实验、汇报展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喜悦与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地轴是直的)、小灯泡(带灯座和电池夹)、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课前活动:

(黑板中间贴着一个圆)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并说明缘由。

教师小结:说得非常好!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科学研究上也一样。这是我们课前进行的一个小活动,现在我们准备上课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出示两张照片: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

(1)提问: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2)引出昼和夜。(板书)

(3)提问: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和夜之分呢?这和什么有关系?

如果地球本身会发光,会有昼夜现象吗?

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会有昼夜现象吗?

2、播放小视频:天安门太阳东升西落,白天黑夜交替循环的画面。

(1)提问: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引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

(3)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会交替进行呢?如果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会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4)过渡: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我们今天也要象科学家一样,猜测一下有哪些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呢?

(二)推测假设:

1.学生尝试猜测,个别学生示范画出示意图。

2、小组讨论,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其它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示意图。

3、收集学生的猜测: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4、过渡: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那这些观点能不能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怎样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实验)实验怎么做?太阳在天上,地球在脚下,都是非常巨大的天体啊。(模拟实验)

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其他物体来代替太阳和地球。这就是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模拟实验就是用我们取之方便的材料来当太阳和地球,模拟他们的运动,从而可以找到证据,做出合理的判断。

2、选择模拟实验材料:

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三)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手电筒),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小红旗,贴在地球仪上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

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PPT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地球仪上贴小红旗。

(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出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四)汇报展示:

(1)PPT出示要求:

1、汇报者按照小组的记录表边操作边讲解。

2、各小组不能重复实验情况。

3、汇报者语言表达准确、简约。

(2)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五)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六)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八、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2、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

3、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

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九、教学反思:

1、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让学生按照“假设——实验——解释”的步骤,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

2、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难忘的一节科学课(做的昼夜交替现象实验)

听课收获:

1.直接提出本课要求。五年级的孩子可接受性强,正统学习已经五年了,所以这样要求可以训练他们带着目的去听课学习。针对线上教学更有益处。

2.录播课提前录好与同学互动交流的视频,能够引起其他看视频的孩子的同龄人共鸣。

3.关于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视频里面的同学给出了几种猜想。“太阳、地球同时自转”,“地球绕太阳转,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不转”,也有说是与月球有关……关于这些猜想,线上教学不能实现立即讨论,我觉得是最大的困难。(当然因为这是录播课,他可以提前设置这样的情景,安排后面的学生来回答与月球是否有关。)

4.模拟实验,我始终觉得模拟实验材料一定要简单易得且安全,步骤也要清晰简单。提倡多做几次再出效果,在家时间可以自由控制。(我的学生反馈给我的情况不太乐观,实验步骤可能过于反锁)

新教师周更培训收获:

1.罗老师:放手去写。我听了之后,结合自身情况,我觉得教学反思在于素材积累。可能我这一周事情繁杂,没啥想写的,也没啥感想,就可以看看之前随手记录的一个点。这样不至于无东西可写,或者现场挖空思绪编造。

2.罗老师:标题要明确,文章分类要清晰。这个确实对于后期检索太重要了。

3.六年级组:线上教学与学生的互动是我们科学课可能遇见的最大的困难。

“洗洗衣服,搓搓搓……”上课的乐曲声响了,同学们像一匹匹小马似的,争先恐后地跑进教室,科学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满面春风地走来,手里抱着一大堆电器教具,同学们想这堂科学课一定很精彩!

首先,潘老师站在讲台上,让我们观看两只一号电池,一盒小灯泡和许多根电线。他面带笑容的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更是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实验,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一会儿,老师让每个小组的材料员到讲台上领实验材料。紧接着,要求我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使小灯泡“自觉”地亮起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把干电池包装拆开,放在桌上,便七手八脚地弄了起来。我们先拿来一根小电线,把它压在干电池的锌壳下面,把小灯泡放在干电池的铜帽上,再把电线的另一头放在连接点上。令我们惊奇的是:小灯泡居然没有亮。我们不禁心慌意乱,几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老师仿佛看穿了我们的心思,走到跟前鼓励地说:“别慌张,按顺序再认真检查一遍。”听了老师的话,我仔细观察,原来是电线没有准确放在连接点上。

找出了原因,我们振作精神,又开始第二次实验。同学们按着顺序,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准确无误地连接好。“啊!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拍手叫了起来,高兴得心花怒放。

这堂生动的科学课,不仅使我明白了电从电流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初步了解了“电是怎样流动”的科学道理。更教会了我在学习上,一定要多动脑筋,要自己动手,要知难而上,永不后退!

以上就是关于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设计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