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对策促石化业绿色发展

   2017-06-10 12:48:42 633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由于布局不合理、环境管理制度不严格、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国石化行业绿色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

十大对策促石化业绿色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基础完善,对经济增长、保障人民安居生活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国民经济支柱行业。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万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12.8%;进出口资产总计11.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     我国石化行业近年来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目前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我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础产业。我国也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化工总产值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石化行业是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也是环境治理的典型行业。石化行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在行业部门中处于前列。据统计,2015年行业能源消费总量达5.28亿吨标准煤,排放废水40.4亿吨、工业固体废物3.2亿吨、二氧化碳约11亿吨。     虽然近年我国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引领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仍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制约了石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国内,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和健康安全的诉求不断提高,石化行业安全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国外,虽然我国石化行业对外产业合作取得成效,但是在如何降低“走出去”的环境风险,实施绿色投资方面,仍面临不少的挑战。     由于布局不合理、环境管理制度不严格、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国石化行业绿色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     一是空间布局性问题突出。我国石化行业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多数项目分布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附近,但一些地方仍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争相上马石化项目,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而且,我国的石化行业缺乏统一的区域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往往防范机制和能力不到位。     二是我国石化行业的产业生态效率需要提升。我国石化行业目前结构性过剩严重,虽然去产能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导致部分大宗化工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石化行业的排放绩效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环境绩效参差不齐,行业企业稳定达标存在一定难度,环境成本难以内化在生产体系中,行业整体环境成本无法充分体现在产品价格上,从而影响了企业治污减排、实施绿色可持续经营的动力,行业的绿色发展存在较大挑战。     三是推进我国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严格管理制度还未构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法规标准、环境监管机制、区域环评机制,特别是市场化的环境定价机制、绿色金融政策机制等还不完善,内生动力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要想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必须通过转型绿色发展实现。这一过程面对着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瓶颈约束、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挑战,我国石化行业需要从加快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行严格的环境法规、建立有效生态环境管控体系等10个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     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石化行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更加生态环保的绿色石化产品。要解决石化行业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需要通过行政法规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快淘汰低质落后产能,做好行业产能的加减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促进产品市场向高端化和特种化发展,增加绿色产品供给,逐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二、推行严格的环境法规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和纲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相比于旧版,新版增加了按日计罚、区域限批等处罚手段。我国石化行业环保压力增大。     在环境质量和环境健康方面,我国石化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加强对石化行业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石化行业发展的环保责任,列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清单,建立对离任干部的审计制度,形成持续性的追责机制。     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是“十三五”环境执法重点,因此必须树立环境法制的权威性,加强环境执法联动,做好石化行业企业的环境监测执法,强化企业环境责任追究,落实好企业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     三、建立生态环境管控体制     由于搬迁和安置等相关成本太大,石化行业因布局性带来的环境风险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只能实施补救防控措施。对因历史原因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环境风险隐患,只能加强环境风险防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来予以消除。     因此,防范布局性环境风险要做好区域和行业及重大项目的规划环评工作,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     石化行业发展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规划布局和项目设置要考虑主体功能区要求,与功能区主体定位相一致,从布局和结构入手;要加强区域和项目环境风险评估,限制和淘汰高风险产业,降低结构性风险;合理布局城镇和工业发展格局,要对环境容量小或者污染较重的地区,建立行业和项目准入制,从源头上避免地区环境质量退化,确保环境质量重灾区能够逐渐恢复,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能够维持甚至提升环境质量;要统筹考虑生态红线的空间约束,综合考虑地方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约束,守好环境质量底线。     四、落实环保三大行动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环保三大行动计划”。其出台是我国环保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坚定决心,为我国的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勾勒出清晰的蓝图和实施路线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期将于2017年底到期,尽管总体进度良好,但是仍有不少地方达标难度还较大。石化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需要在结构、能效、排放效率、达标等方面进行系统治理。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级实施方案在去年底已实施,2016年主要工作集中在市级方案的编制和推进,应落实好行业调整、重点源风险防控、治理方案及工程任务清单措施的编制等。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存在土壤基础薄、条件差、实施难度大等问题,要抓好落实,稳步推进,对已污染土地,根据类型和具体情况分别做好修复再利用或者保障好安全使用问题,对于新建项目要做好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控工作。     五、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制度     对于石化行业来讲,建立完善的行业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制度至关重要。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预防成本会远远小于治理成本。     石化行业要建立“源头—过程—末端”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防控制度。前端要对沿江河湖库的石化企业及其化学物质、化学品做好安全和环境风险防范,以及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后端要稳妥处置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依法及时公布信息等。     石化行业的环境风险管控需要从当前的事件被动应对模式向规范建制模式转变,加强重点领域线上环境风险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加强石化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     六、实施环境质量管理转型     “十三五”时期,实施环境质量转型是核心,建立体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管理体系是环保工作主线。     具体来说,一是推进建立基于环境质量的总量控制体系。在宏观层面,建立“国家—区域—行业”排放总量控制体系,理顺三者的关系,让总量指标制定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支撑。     国家总量控制污染物除了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等4项污染物外,还需要在特定地区增加其他污染因子;将石化行业纳入总量控制,强化特征污染控制,特别是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推进精细化的区域总量控制,实施“一湖一总量”“一河一总量”“一市一总量”等。     二是要从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进行环境质量改善的转型,如地方在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控和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建立针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专项资金分配模式,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发挥环境质量改善导向作用。     七、建立绿色资本市场     根据联合国《绿色经济报告》研究,如果将2%的全球各国生产总值(约1.3万亿美元)投资于农业、能源、建筑、水务、林业、渔业、制造业、废物利用、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十大关键产业,便可推动全球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这一研究结论也提醒石化行业相关政策制定者,要加大对绿色产业、技术工艺和产品生产的投入,加大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提高天然气高效利用,并建立有效的绿色融资机制,推进建立石化行业发展的绿色资本市场。     八、建立系统的环境市场经济机制     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关键是创新利用经济政策,发挥经济激励政策的调控和引导功能,把更多的市场决策选择权交由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     一是环境税费改革要涵盖石化行业范围,将主要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纳入计征范围,计征标准能够匹配环境成本;二是推进石化行业纳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以及碳排放权交易范围;三是加快建立对石化行业落后产能退出的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企业损失,尽量避免或者减小企业关停并转后带来的其他社会问题;四是完善环境损害评估鉴定和赔偿机制,企业造成事故性污染损害能够赔偿;五是建立石化行业的环境责任保险机制;六是成立产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撑石化行业绿色发展转型;七是结合全国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机制,建立环境信用与用水、用电价格、金融等政策的联动机制,结合企业环境信用,在企业资金链条上系统调控,激励企业的环境行为改善。     九、构建现代化的环境治理制度     石化行业属于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一些企业由于布局和环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对周边的社区产生了影响,影响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立企业与社区共同治理机制成为当务之急。石化企业的环境信息应尽量向社会公开,一方面保障社会各界的环境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当地社区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如果企业生产、环保决策可能会对周边社会产生影响,则需要引入社区参与,加强互动以及社会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环境标识、绿色产品标签、绿色消费宣教等工作,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产品。     十、实施绿色石化“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我国石化行业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国内企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资源成本上涨过快、市场波动较大、产品价格下降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需要走向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新动力。     结合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我国石化行业应建立对外合作石化项目的绿色行为规范和激励机制,比如建立绿色金融机制、企业环境负面清单制等,确保我国走出去的石化企业、园区等项目的生态环境行为合规,与东道主所在地的地区发展紧密结合,履行好当地社会责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