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实录

   2022-06-22 08:30:57 网络860
核心提示: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实录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1、我们看不见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为了让大家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老师就找一位朋友来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这种有颜色的物质叫高锰酸钾。因为它是用来消毒和防腐的,所以,取放时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更不能放到嘴里。老师是用这个药匙来取的。现在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高锰酸钾。

2、请打开小纸包,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约1分钟后,

请学生描述:高锰酸钾,(紫黑色金属光泽的固体物质)

3、实验指导:现在我们开始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出示第三张ppt)

4、各组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教师在投影上出示学生的记录,特别要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出示第四张ppt)

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后,迅速沉入了水底,高锰酸钾经过的水里出现了紫色的条痕,高锰酸钾外部先化成极小的颗粒分散到水中去了。沉降在的高锰酸钾周围慢慢出现紫色的云雾状的水域更多的高锰酸钾微粒分散到水里去了。搅拌之后紫色的范围不断扩大,烧杯内的水全部变成了紫红色,高锰酸钾颗粒均匀地分布于水中。

5、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高锰酸钾已经溶解在水中了?(若说出,直接做,若不能引导:上节课我们还用了什么方法来认识。能不能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呢?)演示。请同学说出最终结果。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四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与分析能力。

3、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设计三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盐、糖、小石子、墨水、淀粉、油、冰糖、水、玻璃棒、热水、汤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从前森林里有一只小毛驴,它要运一袋盐过河,走到河中间的时候一不小心滑到了,盐泡进到水中,当它上岸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食盐在水里真的消失了吗?

2、通过食盐溶解的视频,让学生发现食盐真的在水中消失了。从而引出溶解的概念。如果一种物质,能像盐一样,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3、盐能在水中溶解,那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呢?拿出实验材料,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当猜到油和淀粉的时候,有学生出现分歧了。教师趁机说:“那怎样才知道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引出实验。

二、活动一:试一试

(1)小组实验:分别把少量的盐、糖、小石子、墨水、淀粉和油加到水里,搅拌,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材料

食盐

石头

墨水

淀粉

你的猜想

实验结果

(2)小组交流、汇报。

(3)师小结: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溶解的。

三、活动二: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非常抱歉,今天老师的喉咙有点痛,为了不影响上课,先喝一杯糖水,说完在纯净水中加入糖块,喝一喝,说怎么不太甜?

2、教师设问:加了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

4、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教学设想: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5、小组讨论,猜想假设

(1)小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呢?

(2)猜想假设:搅拌、加热、把冰糖弄碎,可能会加快冰糖溶解。

(3)谈话: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要设计实验来证明。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讨论中猜想出加快溶解的方法,并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课件展示:(实验要求:①确定小组实验课题;②认真操作,细心观察;③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2.小组成员商量,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课题和报告单。

3.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汇报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4.教师小结: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能互相配合,动脑筋想办法,并亲自动手实践,用搅拌、加热、把物体弄碎的方法使物体加快了溶解。

活动记录:

实验材料

冰 糖

猜想方法

(教学设想: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方法集体商定,相互交流;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学生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1.叙述:用搅拌、加热、把冰糖弄碎的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溶解。

2.提问:怎样做才能使冰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呢?

3.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汇报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4.教师小结:先把冰糖弄碎放入杯中,再倒入热水,最后用筷子搅拌,可以使冰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

(教学设想:学生再次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解决了提出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

2.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3.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加快溶解方法的运用。(冲剂饮品、茶水、肥皂)

(教学设想: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运用于生活实践。)

七、欣赏——领悟

1、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水体:浩瀚的大海、幽雅的湖泊、奔流的大河、潺潺的小溪、飞下的瀑布、神奇的涌泉……

2、让学生谈谈感受。

3、教师发出倡议: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八、作业拓展:回家后把茶叶泡在热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过滤教学目标、漏斗、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2、使学生知道沉淀、明矾、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过滤。

4、与人合作、 过滤实验。

2、玻璃棒、剪刀、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 沉淀实验、玻璃棒。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滴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铁架台:烧杯、使学生知道沉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3:

1、烧杯:

1:滤纸

以上就是关于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实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