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四苑中哪座园林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

   2022-07-27 05:41:21 网络530
核心提示:东京四苑中(宜春苑)相当于皇家的“花圃”,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拓展:东京四苑是一处景区,指的是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琼林苑琼林苑在东京的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乾德二年(公园964年)始建,到政和年间才全部完成。苑之东南隅

东京四苑中哪座园林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

东京四苑中(宜春苑)相当于皇家的“花圃”,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

拓展:

东京四苑是一处景区,指的是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

琼林苑

琼林苑在东京的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乾德二年(公园964年)始建,到政和年间才全部完成。苑之东南隅筑山高数十丈,名“华觜冈”。山“高数十丈,上有恒观层楼,金碧相射”。

金明池

金明池在东京新郑门外干道之北,与琼林苑相对。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欲伐南唐,乃于此地凿池引汴河之水注入,用以教习水军。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临幸观水戏。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遂成为一座略尽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周长九里三十步。

玉津园

玉津园在南薰门外,原为后周的旧苑,宋初加以扩建。苑内仅有少量建筑物,环境比较幽静,林木特别繁茂,故俗称“青城”。

宜春苑

宜春苑在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原为宋太祖三弟秦王之别墅园,秦王贬官后收为御苑。

福建哪里有大宗农用土地租让。想承包些土地搞种植。或者哪位可用提供农用土地出租的网站,中介

茉莉花

学名:Jasminum sambac

别名:抹厉

科属:木犀科、茉莉花属

产我国西部和印度。常绿灌木。枝条细长,略呈藤本状。叶对生,光亮,卵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9朵,花冠白色,极芳香。花期6-10月。 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最适合。畏寒、畏旱,不耐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

繁殖多用扦插,也可压条或分株。扦插繁殖,于4-10月进行,选取成熟的1年生枝条,剪成带有两个节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叶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盖塑料薄膜,保持较高空气湿度,约经40-60天生根。压条繁殖,选用较长的枝条,在节下部轻轻刻伤,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经常保湿,20-30天开始生根,2个月后可与母株割离成苗,另行栽植。 盆栽茉莉花,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浇水,如空气干燥,需补充喷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浇水量,如盆土过湿,会引起烂根或落叶。生长期间需每周施稀薄饼肥一次。春季换盆后,要经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后,要重剪,以利萌发新枝,使植株整齐健壮,开花旺盛。

主要虫害有卷叶蛾和红蜘蛛危害顶梢嫩叶,要注意及时防治。 茉莉花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多用盆栽,点缀室容,清雅宜人。还可加工成花环等装饰品。苏州、南京、杭州、金华等地,长期以来,都作为熏茶香料进行生产。花、叶、根均可入药。

-------------------------------------------------

茉莉花是一个极具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品种,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之间,远在汉朝时代就从亚洲西南部传入我国,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茉莉花株型玲珑秀丽,枝条婀娜多姿,叶色青翠欲滴,花朵洁白如玉,香气清幽馥郁,被誉为花中之王。自从引入我国之后,就一直被作为名贵花卉作观赏之用。“好一朵茉莉花,花开满园,香也香不过她…..”一曲幽雅的江南小调《茉莉花》,令人陶醉,令人留恋往返。“娉娉婷婷茉莉花,熏出盏盏香香茶,记得歌谣回荡处,碧水青山是我家……”新时代的《茉莉赞》,把茉莉花推向更高深、更幽雅的境界,把古老的茉莉花与年轻的“中国茉莉之乡”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既古朴又清新,对生活充满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古人对茉莉花的崇高赞誉还体现在众多的诗句中。如宋代许梅屋诗曰:“荔枝香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夜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魂犹觉鬓边香。”(《渊鉴类涵》卷四百六· 花部)。元代诗人江奎在《茉莉》诗中写到:“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灵种传闻出越赏,何人堤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他人还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等美丽的诗句。茉莉花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被封为“国花”,许多人将其看作是“爱情之花”、“友谊之花”。

茉莉花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了如下记述:“花气味辛热无毒,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亦入茗汤。根气味热有毒,以酒磨一寸服,则昏迷一日乃醒;二寸二日,三寸三日;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用此,则不知痛也。”近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茉莉叶有镇痛功能,花能清热,根含生物碱,有镇痛、麻醉之功效,茉莉油可制作眼药水,医治结膜炎。用茉莉花蒸熟取汁制作肤膏,可润泽肌肤,预防冬季皮肤皱裂。夏季室内摆放几盘盛开的茉莉花,还具有消暑、驱蚊之功效。

一千多年来,茉莉花都是作为观赏花卉少量种植,大量种植茉莉花是从发现茉莉花可窨制花茶之后。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建茶商受茉莉花熏制“鼻烟”的启示,试用来熏制茶叶,结果制得清香诱人的茉莉花茶。后人窨制的茉莉花茶,汤色明净、清香爽口、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随着花茶产销量的不断扩大,促进了茉莉花生产的发展。福建省福州、闽侯、长乐等地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茉莉花生产、花茶加工基地,后来发展到宁德、福鼎、福安、沙县、政和、建阳等县市,至1992年,作为当时全国主产区的福建省,茉莉花栽培面积达到4300多公顷(6.45万亩),年产鲜花一万八千多吨,是福建茉莉花种植的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全国许多省区都有茉莉花栽培,如广东、云南、贵州、浙江、江苏、湖南、北京等。但种植面积最大、影响最广泛、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横县。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横县从1978年开始进行茉莉花商品化生产,至2002年7月,该县种植茉莉花面积达到4700多公顷(7.05万亩),年产茉莉花5~6万吨,加工花茶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由于横县茉莉花生产面积大,集约化程度高,鲜花质量好,价格平,花期长,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全国各地的茶商纷纷移师横县,使横县成为我国著名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鉴于横县在茉莉花生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于1999年9月被茶叶界和新闻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2000年6日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2000年和2001年,横县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连续两年在横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界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目前,该县的茉莉花生产已往优质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世界上种植茉莉花,以我国为最多,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其余埃及、摩洛哥、伊朗、阿尔及利亚、土耳其、法国、突尼斯、意大利、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我国生产的茉莉花以窨制花茶为主,部分用于提取浸膏和净油,作为天然食用和化妆品的香料原料。我国生产的茉莉花茶和浸膏,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世界各国,享有崇高的声誉。茉莉花生产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个极具世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

-------------------------------------------------

茉莉花的主要品种介绍

茉莉花的品种较多,目前我国就有约60多个,供窨制花茶而栽培的品种,与国外供提取香精、净油而栽培的大花茉莉是同属异种。其中主要栽培品种依花形结构一般分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种(图2~2)。

一、单瓣茉莉

单瓣茉莉植株较矮小,高70~90厘米,茎枝较细,呈藤蔓型,故有藤本茉莉之称。叶片为椭圆形,叶质较薄,叶端稍尖,全缘,长5~9厘米,宽3.5~5.5厘米。花冠单层,裂片(花瓣)少,7~11片,每片长约1.3厘米,宽1厘米,呈椭圆形,洁白,表面微皱,顶端稍尖,所以又称尖头茉莉。单瓣茉莉花冠管较长,约1.5厘米,雄蕊2枚,与雌蕊等长。聚散花序,顶生或腋生,每个花序着生3~12朵花,多的可达30多朵。花蕾略尖长,较小而轻。我国的单瓣茉莉,经各地多年选育,形成较多的地方良种,产量高、品质好的有福建长乐种、福州种、金华种、台湾种。其中台湾茉莉花较清爽、鲜灵、纯净。单瓣茉莉花蕾开放时间早,伏花一般在傍晚6~7时开放,每百朵花重,伏花22~25克左右,比双辩茉莉轻。用单瓣茉莉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为双瓣茉莉花所不及。单瓣茉莉花耐旱性较强,适于山脚、丘陵坡地种植,但产花量不及双瓣茉莉,每0.067公顷产150~200千克,高的不超过400千克,且不耐寒,不耐涝,抗病虫能力弱。

二、双瓣茉莉

双瓣茉莉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植株高1~1.5米,为直立丛生灌木,多分枝,茎枝较粗硬,茎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皱纹。幼茎绿色,健壮枝条有棱和短茸毛。叶对生,阔卵形,全缘,网状脉,叶色浓绿,叶质较厚且富有光泽。聚散花序,顶生或腋生,每个花序着生花蕾3~17朵,多的可达30朵以上。花蕾卵圆形,顶部较平或稍尖,也称平头茉莉。双瓣茉莉通常是带尖头的品质较好,花朵比单瓣茉莉肥硕,含水量也略低。花冠管比单瓣茉莉略短,长约1厘米。花冠裂片(即花瓣)较多,13~18片,基部呈覆瓦状联合排列成两层,内层4~8片,外层7~10片。花瓣长约1.1厘米,宽约1厘米。雄蕊2枚,雌蕊1枚。花洁白油润,蜡质明显,花香较浓烈,吐香较迟而慢。花蕾开放时间较单瓣茉莉迟2小时左右,伏花一般在晚上8~9时左右开放,自然吐香可延缓十几小时。每百朵花重,春花约23克,伏花约30克,秋花约26克。用双瓣茉莉花窨制的花茶香气醇厚浓烈,虽不及单瓣茉莉花茶鲜灵、清纯,但双瓣茉莉枝干坚韧,抗逆性较强,较耐寒、耐湿,易于栽培,单位面积产量高,目前我国各地种植的主要是双瓣茉莉。在广西横县种植,可当年种当年采,每0.067公顷鲜花产量可达150~200千克,3年生每0.067公顷产量在500千克左右,5年以上一般每0.067公顷可达800~1000千克左右,最高产的可达1500千克以上。

三、多瓣茉莉

多瓣茉莉枝条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叶片浓绿,花蕾紧结,较圆而短小,顶部略呈凹口。花冠裂片(花瓣)小而厚,且特别多,一般16~21片,基部成覆瓦状联合排列成3~4层,开放时层次分明。雄蕊2~3枚。多瓣茉莉的伏花多在晚间7~8时开放,多是先开1~2层,其余次日才开完。也有不开放而凋萎的。多瓣茉莉花开放时间拖得很长,香气较淡,产量较低,作为窨制花茶的鲜花不甚理想。但其耐旱性强,在山坡旱地生长健壮,如通过与优良的单瓣或双瓣茉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或嫁接),很可能获得抗性强、质量好、产量高的茉莉花新品种(新植株)。

四、木犀科素韾属其他植物

与茉莉花同科同属的木犀科素韾属植物,约有200余种,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于我国的有27种。现对本属中与茉莉花最相近似的也有可以用来窨制花茶的几个种,分别简介如下:

1、素方花(Jasminum officinale f.grandiflorum kobuski)

素方花(图2~3),为直立常绿灌木,高1~1.4米。枝条纤细下垂,有棱角,无毛,幼枝绿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5~6厘米,有小叶5~7片,无柄,全缘,总叶柄扁平或有翅。小叶椭圆形或卵形,顶端尖,顶叶为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开白色花,花比茉莉花大些,香气浓郁。花冠呈高脚碟形,直径达4厘米,长约2厘米,筒部狭长,先端四裂,萼绿色,五深裂,裂片狭而尖。花内有雄蕊2枚,雌蕊1枚。花期5~11月份。浆果,近圆形,黑色。在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有人用素方花来窨制花茶。

2、大花茉莉(Jasminum grandiflorum L.)

大花茉莉(图2~4),别名大花素韾,是素韾的变种。为常绿灌木,高1米余。树皮褐色,全体无毛,小枝修长,柔弱如藤,青绿色,有条纹。叶对生,深裂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为7~9片。小叶片较大,较宽阔,长1.5~3.5厘米,宽1.2~1.6厘米。下部叶近长圆状,先端有短尖或为钝形,顶端1片小叶常为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青绿色而面色略深,叶脉不明显而背脉略现。花为顶生聚伞花序,花蕾带紫红色,花管筒长2.5厘米左右。蕾的花冠部分长2厘米左右,粗径约0.3厘米,开放后花大达5厘米,先端五深裂,裂片呈长椭圆形。子房上位,雌蕊1枚,柱头长0.4厘米左右,长纺锤状针形。雄蕊两枚,花药呈心状针形,长0.5厘米左右。花萼有5裂片,针形,长1厘米左右,绿色。花柄长0.5~3厘米。其花常不孕不结果。花期为5~12月份。大花茉莉主要用于生产浸膏。

3、毛茉莉〔Jasminum multiflorum(Burm.f.)Anelr.〕

毛茉莉(图2~5),原产于印度,是直立或攀缘性灌木,高2~5米。茎、叶、花萼均被黄褐色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卵形,长4~9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复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通常是复瓣,花瓣7~9裂,花径2.5~3.0厘米,具芳香。萼片深裂7~9裂。花冠裂片长椭圆形,先端尖,具有芳香。萼齿长,密被黄毛。

4、尖瓣茉莉(Jasminum grucillinum Hook.)

尖瓣茉莉,是攀缘性灌木。其枝和叶都平滑无毛,叶较大,花大,白色,具有芳香,花瓣特尖,故名。

5、毛萼茉莉(Jasminum nitidum Skan.)

毛萼茉莉,是半攀缘性灌木。叶的主脉和花萼上有毛。花大而香,白色,可用来窨茶。

五、栽培品种的合理选择

不同品种的茉莉花各有特点,单瓣茉莉耐旱,适宜旱地栽培,且每天采花时间早,上午就可采摘,便于远距离运送,即使距茶厂较远的农户也能种植。而双瓣茉莉比单瓣茉莉迟1~2个小时开放,其香气不及单瓣茉莉花,但耐旱、耐寒,易栽培,产量高。从茶厂窨制花茶工作安排角度考虑,可以搞好品种搭配,两个品种互相错开,交叉窨提,以双瓣茉莉花窨茶,单瓣茉莉花提花,制成的花茶不仅香气浓郁,滋味浓厚,鲜灵度高。但各种花种植面积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生产需要,有计划地种植。

政和县有没有个乾东填?

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福建省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又具有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的特点,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就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解福建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状况,福建调查总队深入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等地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成效显著。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但也存在流转比例不高,期限短且较为分散、程序不规范、流转渠道不畅、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流转中介组织,构建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土地流转监控体系等方法,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多,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比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减少6.0%。在农业生产经营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户占49.3%,比10年前减少9.4个百分点。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第一产业占3.6%;第二产业占48.2%;第三产业占48.2%。伴随着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必然带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一些地方土地的流转比例高达80%,也有一些地方因各种条件限制土地流转不起来,乃至出现弃耕、抛荒的现象。推进土地流转的决策,既是适应农村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盘活土地资源、促进规模经营、保障农民权益的“双赢之举”。当前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有:

(一)按流转规模分为分散流转和集中流转

1.分散流转。福建省土地流转呈自发性、零散性等特点。据调查,在政和、浦城、宁化、安溪、南安等地土地流转在规模上分散自主流转的居多,集中流转的较少。宁化邓坊村和沿溪村在规模上全部属于分散流转。

2.集中流转。福建省土地集中流转主要是依托村集体开展,集中有利于土地成片开发,实现规模经营,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在漳浦马口、溪坂等村,当地村集体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优势,先同创业园引进的企业签订相关合同,再从农户手中集中流转土地给企业,现流转规模已经从创业园成立之初的2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在当地形成一条花卉走廊。

(二)按流转方式分为出租、转包、入股、互换

1.出租。出租是指农户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经营户或企业。出租是当前福建省最主要的土地流转形式。据调查,浦城县上同村粮食播种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户有28户,最多的一户达84亩,种烟10亩以上的有15户,这些农户种植的土地超过80%是通过租赁获得的;金樟村,2009年度有1200余亩土地通过出租实现流转,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7%。莆田江东村,全村通过流转共有约600亩土地,主要是租赁给种植大户种植蔬菜。

2.转包。转包是发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转包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不变,受转包人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的权利,获得承包土地的收益,并向转包人支付转包费。转包是福建省另一种主要的土地流转形式。漳浦溪坂村,翁姓种植户就是以转包的形式,从本村流转7亩土地种植花卉。

3.入股。入股是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在沙县万代自然村,24户农民将300多亩耕地作价入股万代果蔬合作社,占合作社30%的股份,合作生产经营花卉。

4.互换。互换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之间,为方便耕种和各自需要,对各自土地经营权的交换。30年前,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了土地。但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互换可以实现连片规模经营,因而成为土地流转的形式之一。

(三)按流转土地受让方分为农户和企业。当前福建省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以农户为主,企业为辅。据调查,宁化邓坊村和沿溪村、莆田江东村、安溪联盟村、南安莲塘村等地的土地流转基本在农户间自主流转。在漳浦马口、溪坂村,充分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优势,吸引一批花卉企业落户当地,带动当地产业升级,现亩均花卉收入可达2-3万元,远高于传统农业,同时也增加农民收入,当地较好地段的土地流转价格已经由原有每年650斤稻谷/亩上涨到1200斤稻谷/亩。

(四)按报酬分为有偿流转和无偿流转。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土地流转都是有偿,在漳浦长兴村,利苑农业公司以每年550元/亩的价格,向村集体流转1000余亩土地种植高优蔬菜。农民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星的流转大多是无偿。在安溪联盟村、南安莲塘村,人均耕地只有两三分地,当地土地流转主要在亲戚之间、邻居之间或者要好的本村居民之间无偿流转。

(五)按是否签订合同分为口头约定、简单的书面合同、规范的书面合同。福建省土地流转基本上采用口头约定,较少办理书面租让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也不按规范签订,其内容不完整,部分合同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报合同主管部门备案,流转双方权利、义务,流转年限及违约责任等都不明确,给今后的土地利益纠纷埋下了诸多隐患。在宁化邓坊村和沿溪村、龙海东园、莆田江东村、安溪联盟村、南安莲塘村等地,土地流形式,基本没有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

(六)按流转期限分为短期(1年以内)、中期(2-5年)和长期(5年以上)。福建省土地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据调查,龙海东园现代农业示范区、莆田江东村流转期限主要是一季或一年,宁化邓坊村和沿溪村流转期限全部属于短期,一季与一年的约各占50%,政和际头村全村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全村还没有签订长期合同的。在漳浦长兴村,当地村集体将集中流转的1000余亩土地,以每年550元/亩的价格转包给利苑公司,合同期为21年,流转期限较长,但在合同中没有订立应有的议价定价机制,更未充分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这种长期合同有损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为未来的顺利执行埋下隐患。

(七)按支付方式分为实物支付和现金支付。福建省土地流转支付方式既有实物支付,也有以现金支付,还有以实物折合现金支付。在漳浦溪坂村,土地流转都是以稻谷支付,流转代价视耕地质量分别定为650-1200斤稻谷/亩.年。在龙海东园,当地土地流转支付方式主要采取现金支付,价格约为每年1000元/亩.年。在尤溪县埔宁村,22个农户53亩耕地流转给台湾老板发展树苗基地,价格为700斤稻谷/亩.年(按上年度12月份市场价折算现金结算)。相比较而言,以实物折现金的结算方式比较科学,可以按现行粮食价格折算来规避物价波动的影响,对流转双方都比较公平,同时按现金折算又避免受让方实物支付的麻烦。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成效

(一)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使原来过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科学植保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性能和大型农机具作用,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节约劳动力和投入品,减少农产品收运损失,提高产出效益。通过规模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现代农业要求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浦城,通过土地流转年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农户达4000余户,在上同村和金樟村,规模化种植水稻、烟稻轮作与分散耕种对比,亩均增效分别达150元和400元以上。2006年在漳浦马口,当地政府创办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带动当地产业由主要种植高优水果向兰花等高端花卉升级,现亩均花卉销售收入能达2-3万元,创业园面积不断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已由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500多亩,创业园也吸引一些外地花卉企业和花卉养殖大户来创业园及其周边落户,带动周边的溪坂村产业升级,形成了花卉产、供、销产业集群。

(二)增加农民收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1.地租收入增加。土地流转之后,通过集中土地招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既促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又增加了土地流转地租收入。在漳浦长兴村,当地村集体创新流转机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共流转土地1500亩,并将其中1000余亩土地,以每亩550元价格转包给利苑农业公司种植大棚蔬菜。在龙海东园,当地的土地流转比例高达80%,流转价格从前几年的500元/亩.年上涨到现在的1100元/亩.年。在尤溪县光明村通过土地切块置换调整出乌边洋地块405亩,标底价格为350元/亩.年,采取招标竞投的方式,最终成交价达615元/亩.年,比标底价格高75.7%。

2.农民收入增加。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等,另辟致富蹊径。另一方面受让方扩大种植规模,发挥种植优势,取得较好的效益。政和县工农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农户15户,主要种植柑橘、毛芋等经济作物,实现每亩利润达3000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优选路子。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既提高经济效益,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在漳浦长兴村,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仅引进利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种植大棚蔬菜等高优农业,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农民务工收入平均可达80元/天。

(三)有效遏制土地撂荒,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随着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农民种田意愿明显下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抛荒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不仅有效遏制了新的土地撂荒、还有利于荒地复耕,提高复种指数。根据对宁化县沿溪村的调查,全村2622个人口,外出人口达1140人,占总人口的43.5%,劳动力总数为1312个,外出的劳动力达640个,占48.8%,通过土地流转,全村耕地面积4875亩,抛荒的不足10亩。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促使土地集中向种植大户、企业等流转,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化方向发展。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不断扩大,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农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漳浦县共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生产条件,蔬菜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投入400多万元,配套完善5000亩的喷灌设施,投入600万元建设排灌主渠34.2公里。在漳浦长兴村,利苑农业公司自行投入资金,对先期流转的300余亩土地统一规划平整,并通过建造沼气池、改良土壤、修筑水渠等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三、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有顾虑。土地仍然是大部分农民主要的保障手段。在一些农村地区,土地仍然是家庭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收益仍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起着生存保障的作用;而在城郊和一些富裕的农村,农民收入虽然主要不是依靠土地,但对他们来说,土地也是发展资本,比如土地被征用时,农户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货币补偿,可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离乡不离地”是许多外出从业农民的观念,他们希望能够保留土地经营权,当年老力衰无法外出就业时能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南安、安溪等地调研发现,当地土地流转多是农户之间自主无偿流转,但均要求受让方保持原有土地边界清晰不变,避免土地在流转后被人侵占,这严重阻碍土地成片流转开发,也说明农民是十分看重土地所承担的保障功能。正是由于土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随着粮食定购任务、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种田已无任何负担,使农民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肯轻易放弃土地经营权,将土地流转出去。

(二)大部分农村缺乏有实力的农业投资主体。据调查,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有土地流转的现实需求,却由于缺乏有实力的农业投资主体,难以实现真正有效流转,甚至出现无偿也流转不出去的现象,导致一些偏远的山垅田地出现抛荒、弃耕。永定县新罗村,受基础设施不完善、耕作不便等因素影响土地难以流转,今年抛、撂荒共计105亩。漳浦长兴村在引进利苑农业公司之前,对土地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土地流转价格一跌再跌,从每亩500斤稻谷/年跌至300斤稻谷/年乃至无法流转。

(三)渠道不畅,制约土地经营权流转。当前土地供需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形成,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缺失,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匮乏,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供需双方信息未能有效沟通,制约土地流转。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想扩大经营的种植大户、企业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对象,流转渠道不畅,流转空间狭窄,增大了流转成本。在漳浦长兴村,土地流转主要依靠有开发需要的企业自己找上门,缺乏土地流转信息,选择面较少。对龙海东园调研,土地流转信息传播主要是依靠农民之间口口相传。同时土地流转没有确定可操作的价格标准,容易出现竞相压低价格,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而农民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对市场行情不能充分把握,导致流转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价值,造成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混乱。

(四)风险得不到有效保障。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的缺失,一方面农民担心受让方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项目是否有长效性,担心租金兑现难和土地恢复现状难;另一方面受让方也担心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单方毁约。农业投资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土地流转中若没有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既影响土地投资经营者的积极介入,又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

(五)程序不规范,双方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据对龙海、南安、安溪、政和、浦城、莆田等地调查,土地流转大都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推动,通过私下协商,口头达成土地租赁协议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流转法律程序不够到位。当前土地流转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农民自行流转多,报村镇批准备案少;口头协议流转的多,签订书面合同的少;私下协商流转的多,公证流转的少;双方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若不引起重视和妥善解决,势必会为以后产生流转纠纷埋下隐患,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六)土地流转期限短且较为分散,不利于产业升级。福建省土地流转相当部分在亲戚之间、邻里之间自发流转,流转期限多为一季或一年,流转土地较为分散,大宗耕地连片流转较少。在莆田江东村,一种植大户仅流转78亩土地,就涉及农户近50户,流转期限为1年,流转农户还要求种植户必须保留原有的土地边界不动。流转地块分散不易连片,造成耕作不便。在龙海东园,当地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多为一年或一季,超过期限农作物就要被砍掉,若超过10天则需补给出让方50元/亩。分散不易连片且期限短,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制约了土地流转,不利于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而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需用流转长期的、大面积的土地规模经营,以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七)追求产出最大化,流转后土地趋于非粮化。种粮收益远远低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搞养殖的效益,调查显示:2008年早稻种植亩均净收益(含人工成本)491.90元,同比增加38.87元,上涨8.6%,但若扣除人工成本后则亏损69.60元。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流转后土地“非粮化”势头日益明显。如政和县石屯镇工农村流转的800亩耕地中,种植烟叶140多亩、茉莉花300多亩、茶叶100多亩。漳浦县长兴村共流转群众土地1500亩,并将其中1000亩土地承包给利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种植甜椒、西红柿等高优经济作物,此种现象在很多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虽然土地用途仍然属于农业范畴,但各种经济作物俨然成为首选。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应及早引起重视,避免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八)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土地流转。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三农”优惠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甚至变形走样现象。如漳州、龙岩等地反映现行粮食直补政策是按农户承包耕地面积计算,这些拥有首次承包权的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后,仍享有粮食直补资金,补贴并不能真正落实到种植大户和企业手中,这有悖于国家奖励种粮的意愿,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也有部分地方推行按种植面积对经营户进行补贴,调动了种粮积极性,但由于需逐户落实种植面积等措施,行政运作成本较高。有少部分承包者甚至因此在承包期限内中止合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抛荒现象;龙海一种植大户2008年共转包210余亩耕地种植水稻,按当地农业综合直补34.8元/亩计算,该户应得未得的补助达7300多元,2009年该农户仅转包70余亩,同比下降约67%,这除了受种植效益下降、地租上涨等因素影响之外,农业综合直补未能落实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弱土地保障功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削弱土地保障功能,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流转土地。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更充分、更深入地了解土地流转方面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地方政策带来的实惠。

(二)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政策,引进各方力量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应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家各项有利政策,引进各方力量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此来推动土地流转。尤其要规范各种农业补贴的发放制度,使得各种农业补贴真正落实到种植大户或企业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成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近日,福建省审议通过了《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应以此为契机鼓励引进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经营等闽台合作项目,以项目来拉动农村土地流转。

(三)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各地可以农业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机构为依托,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乡镇组织要负责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收集发布、对外招商引资、经营主体资格审查、指导流转合同签订、建立流转档案、调解流转矛盾纠纷等。村级组织是土地流转中最为重要的组织载体,要依托村级组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既要积极引导流转,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不以决议形式强制农户流转,不得截留土地流转收益。在漳浦、龙海集中流转、连片开发过程中,对个别不愿流转的农户,村级组织出面协调,在承包方自愿的基础上,用本组织内部其他承包方的承包土地或集体机动地与其互换,实现成片流转。目前明溪县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沙县、明溪、尤溪、清流等地也基本做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的全覆盖,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流转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是促进流转规模化、降低流转成本、提高流转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经。通过中介组织的建立,逐步形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形成以中介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机制,以中介服务促进土地流转。要出台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管理条例,条例应明确规定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职责、执业人员标准,对申请成立土地流转中介公司,政策上应给予一些倾斜,如减少税费、提供人员培训便利和优惠条件等等,助推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成立土地股份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由传统的产销合作向新型的产权合作方向发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素质,推动传统合作社向新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转变。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农用土地开发,并从政策和制度方面保障农民对入股土地享有长期增值收益权。

(五)加大金融创新、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基础配套等方面扶持力度。要围绕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研究制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户籍、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激发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在金融创新方面,通过建立“土地银行”和推进土地证券化,将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种植、规模经营大户,增强土地的融资能力。当前,要着重考虑对规模经营业主给予适当补助,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要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把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一村一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于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地方,农业部门在项目安排上要优先给予考虑,并通过项目捆绑实施、集成运作。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六)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和土地流转价格测评体系。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时,由业主每年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降低业主经营不善而带给农户的风险。在业主缴纳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租金中,提取一定的使用保证金,防止业主经营期内农民单方面毁约的风险。其风险保证金和使用保证金均由当地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合同期满后,按双方所交纳的金额返还。建立对业主资质的审查制度,签订合同前对业主的信用度,经济承担能力进行审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测评体系,要充分考虑土地基础设备的投入,土地肥力培育及土地区位等因素,并定期向外公布土地流转参考价格,让业主和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以此参考价格为依据进行协商。

(七)健全管理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法制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致富。一要建立土地流转监控体系。重点监控土地流转是否为农民意愿的真实反映,土地流转过程中是否出现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商业开发的现象,进而在利益驱动之下的短期行为,坚决制止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土地流转行为的“依法自愿有偿”和土地流转价格的公平合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福建省粮食安全;二是应出台有关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合同文本,引导农户履行必要的手续、程序,签订土地流转的书面合同,明确土地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三要规范流转收益管理。合理确定流转费用,并确保兑现,保证农户经济利益不受损失,严防流转收益被“截留、扣缴”;四要完善土地解决纠纷机制,采取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认真负责对土地承包与流转等涉农纠纷进行调解,做到及时受理、快速审结。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茶花的产地在哪?

政和县没有乾东填。

截止2020年末,政和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4镇5乡,分别为石屯镇、镇前镇、铁山镇、东平镇、澄源乡、杨源乡、岭腰乡、外屯乡、星溪乡、熊山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数据:全县总人口193169人,其中: 熊山镇 32502、东平镇 23392、石屯镇 18558、铁山镇 19026、镇前镇 23838、星溪乡 15193、外屯乡 11368、杨源乡 15191、澄源乡 24640人、岭腰乡 9461人;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风景名胜

1、飞凤山公园位于城区、七星溪南侧。始建于1983年。公园占地面积120.2亩,总投资51.07万元。

至1988年,园中植观赏树木200多种、2.5万棵,栽植各种花卉138种。建有亭、阁、门楼、茶室、烈士纪念碑,开有环山路,置有石凳、石桌。园内设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安静游览区、烈士纪念区和公园管理区。

2、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县鸳鸯溪上游,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奇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洞宫山”,山中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

百度百科-政和县

一、花茶产地

花茶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云南等地。不同种类的花茶,其产地有所差异。

二、茉莉花茶的特点与分类

我国花茶品种较多,其中茉莉花茶产量最大。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茉莉花茶香气持久,茶汤明亮,味道醇厚鲜美。茉莉花茶有一定的健脾理气、安神作用。

主要分类

1、龙团珠

龙团珠茉莉花茶产于福建福州。是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传统地方名牌产品。品质特点:外形圆紧重实、匀整;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醇厚,汤色黄亮,叶底有肥厚。

2、广西花茶

广西花茶以广西横县所产茉莉花,横县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3、苏州花茶

产于江苏省苏州茶厂,该茶选用苏、浙、皖三省吸香性能好的烘青绿茶为茶坯,配以香型清新而又成熟粒大、洁白光润的茉莉花精工窨制而成,达到十余道工序之多。成品苏州茉莉花茶外观条索紧细匀整,白毫显露,干茶色泽油润;冲泡后的茶汤清澈透明,叶底幼嫩;香气鲜美、浓厚、清高,入口爽快,持续性能好。

4、政和银针

产于福建政和茶厂,外形芽条肥壮,满披茸毛,形似银针,色泽油润;内质汤色清澈明亮,花香芬芳、浓郁,冲泡3-4次花香犹存,滋味鲜浓醇爽回甘,叶底肥厚匀嫩,根根如针。

5、金华茉莉

又称“金华花茶”,产于浙江省金华市,采选上好的绿茶作为茶坯,同头圆、粒大、饱满、洁白、光润、芳香的优质茉莉花经窨制而成,制作过程中必须抓珠鲜花吐香、茶坯吸香、复火葆香3个重要环节。

6、四川茉莉花茶

该茶以四川峨眉山、蒙山、宜宾等所产川青为茶坯,具有独特的窨制工艺,代表品种为碧潭飘雪、林湖飘雪,独具风格。四川花茶,均采用四川本地天然鲜花窨制,以四川明前茶为茶坯,多重窨制,品饮此茶,花香不掩茶香,茶香混有花香,滋味鲜爽,层次感丰富。

花茶有着独特的滋味,不同种类带着各自的花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泡一壶品尝。

以上就是关于东京四苑中哪座园林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